军校学员人格倾向和社会支持与应付方式选择之间关系的研究

军校学员人格倾向和社会支持与应付方式选择之间关系的研究

张勤峰[1]2003年在《军校学员人格倾向和社会支持与应付方式选择之间关系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应激相关问题是近年来应激理论中研究较多的一个课题。不同个体对于同样的压力反应各异,而个体对应付方式的选择直接影响着压力的预后。在应付方式选择的影响因素中,人格特质、社会支持、应对策略、控制点等心理中介因素受到的关注是比较多的。 本研究以空军雷达学院的1220名学员为研究对象,以《EPQ人格问卷》、《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应付方式问卷》为测量工具,运用SPSS10.0和LISREL8.3进行统计分析,揭示了军校学员人格倾向、社会支持、应付方式选择叁者之间的关系,用结构方程模型(SEM)的方法验证了假设模型。 研究结果表明:(1)人格倾向与社会支持之间存在负相关。即外倾性个体的社会支持水平低于内倾性个体的社会支持水平。(2)社会支持与应付方式选择之间存在负相关。即社会支持水平高的个体倾向于选择不成熟的应付方式,社会支持水平低的个体倾向于选择成熟的应付方式。(3)人格倾向与应付方式选择之间存在正相关。即外倾性的个体倾向于选择成熟的应付方式,内倾性的个体倾向于选择不成熟的应付方式。 结构方程模型检验了人格倾向、社会支持、应付方式选择叁者之间关系的假设模型,检验结果支持本研究第叁个模型的假设:人格倾向通过主观、客观社会支持水平影响到对成熟、不成熟应付方式的选择。外倾性的人因为社会支持水平较低,倾向于选择成熟的应付方式;内倾性的人由于拥有较多的社会支持,倾向于选择不成熟的应付方式。

李荫华, 李国新[2]2005年在《军校学员心理健康问题研究——以空军雷达学院学员心理健康为例分析》文中研究表明军人心理健康是军人心理素质的核心,是军人思想政治素质、军事专业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形成和提高的基础,是部队凝聚力、战斗力的重要因素。军事院校是培养军事人才的基地,正确把握军校学员的心理特点和变化规律,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对于广大学员了解自身心理状况,掌握应付心理冲突、心理紧张和心理压力的方法,对于提高学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从而为"打得赢"和"不变质"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确保学员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张丹丹[3]2014年在《消防指挥学校新学员人格特征、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对部队指挥院校学员心理健康状况的关注已经成为军事学、管理学、教育学、组织行为学以及心理学等诸多学科、领域的研究热点。在众多的影响因素中,学员的人格特征及其应对方式的作用不容小觑。研究的目的十年以来的教育和工作实践中作者发现,不同年级学员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行为表现具有一定的差异,且个体差异十分显着。由此,作者以2013年9月入学的新学员群体为研究对象,集中调查了他们的人格特征、应对方式以及心理健康状况之间的关系,旨在为具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工作实践提供理论依据与操作建议。研究的方法本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运用整群随机抽样抽取了421名(有效样本)新学员作为研究样本,集中进行了SCL‐90、EPQ、CSQ的调查。在接下来的数据整理及统计分析过程中,根据研究需要,对样本数据进行了T检验、方差分析、相关分析与多元回归分析,并初步建立了SCL‐90、EPQ、CSQ叁者之间的关系模型。研究的结果与结论1.SCL‐90的调查结果:有13.78%的新学员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或不良的心理反应,但总的来说,新学员群体的心理健康状况良好;新学员觉察到的不良心理反应主要集中在强迫症状、偏执、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躯体化等方面;与全国正常成人常模、军人常模、军校大学生常模、全国大学生常模以及武警指挥院校大学生调查分值相比较,新学员在强迫症状、偏执、抑郁、焦虑等因子上存在得分偏高的情况;不同性别、年龄以及入学前不同文化程度新学员的心理健康状况存在显着差异。2.EPQ的调查结果:新学员群体中,绝大多数人的人格特征在中间范围内波动,少有极端人格出现;新学员的群体人格特征呈现出外向、热情、开朗、活跃、神经系统的兴奋度较高、适应性较强但情绪不够稳定、带有一定的情绪化倾向的特点;部分新学员在精神质(P)、神经质(N)以及掩饰性(L)等因子上出现偏高得分;与成人组常模相比较,新学员的外倾性人格特征显着;独生或非独生子女、不同家庭所在地新学员的人格特征存在显着差异。3.CSQ的调查结果:新学员呈现出解决问题——合理化——幻想——求助——退避——自责的应对倾向;与军官常模和战士常模相比较,新学员群体呈现出勇敢、积极、乐观的应对特征,同时也呈现出军人群体中可能存在的应对技能缺乏、问题解决策略不足的共性问题;部分新学员呈现出自尊感强、独立性强、不善于与他人协作、归因机制失衡的应对特征。4.SCL‐90、EPQ、CSQ的相关分析与多元回归分析的结果:新学员的人格特征、应对方式与其心理健康状况之间存在相关关系;新学员在精神质(P)、内-外倾性(E)、神经质(N)以及掩饰性(L)等因子上的得分能在一定程度上预测出其惯常采用的应对方式;新学员惯常采用的应对方式能够影响其心理健康水平的提升或下降;通过中介效应显着性公式的检验发现,新学员的掩饰性(L)水平能够直接影响到他的心理健康状况,神经质(N)的人格特征能够诱发其采用不成熟型的应对方式,继而对其心理健康状况的下降产生影响。对本研究的讨论1.与二、叁年级学员相比较,影响新学员心理健康状况的一个重要因素为情境。2.与特定的人格特质相呼应,新学员呈现的强迫症状投射出他们所持有的成就动机与对失败的畏惧之间的趋避冲突。3.新学员较为显着的偏执、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等心理反应投射出他们怀有一定的消极情感,且惯常采用更关注情绪的应对风格。4.新学员在偏执、人际关系敏感因子上的得分反映出他们在现实生活中更易遭遇情绪调节和人际关系方面的难题。5.新学员的人格状况投射出他们具有塑造自我康复人格的特质基础。6.新学员的部分人格特征表现出一些性别差异,例如移情倾向、情感表露、从众倾向以及情绪稳定状况等。7.新学员在CSQ中出现的极低的自责得分提示我们,要注意他们源于社会认知的归因失调以及抑郁发生的情况。8.新学员的人格特征、应对方式及其心理健康状况之间的联系可能与个体的认知与自我动因、个体有意识的自我控制与因果归因、个体的自我概念以及个体对心理应激的处理等几个方面有关联。9.新学员的人格特征、认知状况以及顺应水平共同推进了其心理健康状况的发展,其中,尤其要重视应对方式以及与此相关的认知因素所起到的中介作用。

杨国愉[4]2007年在《青年军人特质焦虑及其认知加工特点》文中研究说明焦虑是军人最常见的情绪反应之一,也是战时军事应激的首发心理反应。特质焦虑是青年军人焦虑情绪反应的一种,是影响军事作业绩效和军人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既往对特质焦虑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一般人群与临床群体,研究主要针对流行现状、发展水平和影响因素,虽有研究以情绪词、面孔和情绪图片等为刺激材料的认知加工研究,发现了特质焦虑认知的负性偏向。但对军人特质焦虑的研究较少,且以研究方法单一、小样本的描述研究为主,未见对军人特质焦虑的流行现状、发展水平特点及影响因素的系统探讨,很少有从军人特质焦虑认知加工角度进行的研究。因此,系统地探讨青年军人特质焦虑的流行病学现状、发展特点及其影响因素,探讨其认知加工特点,具有现实的军事意义和学术理论价值。本研究以青年军人为研究对象,主要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采用问卷调查法,探讨青年军人特质焦虑的流行病特点,探讨特质焦虑与人格、应付方式、心理健康和社会支持等因素的相互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利用具有生态效应的国际情绪图片系统(IAPS)为研究材料,采用注意的经典实验范式,立足于特质焦虑的注意和记忆偏向,从注意的空间加工、注意的时间加工、注意转移和再认加工着手,探讨青年军人特质焦虑的认知加工特点。整个研究分为四个部分,共八个研究,主要涉及青年军人特质焦虑的流行率、发展特点及其影响因素的探讨;国际情绪图片系统(IAPS)在青年军人群体中的应用探讨;青年军人特质焦虑注意资源的空间分配、时间分配、注意转移和再认等认知加工特点研究。综合以上研究,得出如下结论:1.青年军人特质焦虑的流行率为70.7%,其中,轻度特质焦虑流行率为39.2%,中度为23.5%,重度为8.0%,且有性别、年龄、军龄、军种和级别差异。2.青年军人特质焦虑水平呈现明显的发展特征:(1)年龄上呈现“先升后降”的发展趋势;(2)军龄上呈“先升后降再升”的发展趋势,两个转折点分别是二年(最高)和五年(最低);(3)性别上女性显着高于男性,而且女性在年龄和军龄上的发展不同于男性,年龄上呈“先降后升”的发展趋势,军龄上呈“U”型的发展趋势;(4)军种上陆军显着高于空军和海军;(5)级别上,军官显着低于士兵和士官。3.人格、应付方式、心理健康和社会支持是青年军人特质焦虑的重要影响因素,其按作用大小依次为:不成熟应对、成熟应对、神经质、心理健康、内外向、精神质和社会支持。4.国际情绪图片系统(IAPS)具有较好的人群通用性,青年军人被试的唤醒度和优势度评分均显着低于大学生。制定青年军人IAPS的评分标准,可以用于青年军人的认知实验。5.特质焦虑青年军人存在注意资源空间分配的负性认知加工偏向,呈现注意早期对负性刺激过度警觉、注意晚期对负性刺激回避的倾向,而且注意早期加工质量较差。6.特质焦虑青年军人存在注意资源时间分配负性认知加工偏向,这种偏向发生在“注意瞬脱”200~250ms的时间内。7.特质焦虑青年军人存在注意转移的负性认知加工偏向,注意资源容易被负性刺激所束缚,注意转移困难。8.特质焦虑青年军人存在再认的负性加工偏向,对负性刺激的再认率明显高于中性和正性刺激。青年军人特质焦虑及其认知加工特点的研究是具有军事应用价值,又有挑战性的课题,涉及军事心理学、认知心理学和健康心理学等众多学科和领域。本研究在以下几方面有所突破和创新:(1)研究对象上,选择军队的主体——青年军人作为研究对象,使研究对象具有较好的代表性。青年军人心理生理处于发展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选择他们作为研究对象,使研究更能反应部队的真实情况,更有针对性,研究结果在部队也有较大的应用价值。(2)研究方法上,大胆引入具有生态效应的国际情绪图片系统(IAPS),使研究更具有较好的生态性,而且还在青年军人群体中对LAPS进行了初步的应用评价,使工具的使用更为科学;在研究范式的选择上,立足于特质焦虑的认知加工重点——注意和再认偏向,并对实验范式进行了适当修订,增加了阈上和阈下刺激变量,使得研究可以探讨注意早期(无意识领域)和晚期(意识领域)的青年军人认知加工的特点。(3)研究内容上,对青年军人特质焦虑的流行特点、特质焦虑水平的性别、军种、级别、年龄和军龄发展特点,以及青年军人特质焦虑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系统的探讨;系统地研究了青年军人特质焦虑认知加工的注意空间偏向、注意时间偏向、注意转移偏向,以及再认偏向特点。本研究不仅有利于军人心理健康的维护,而且在军事人员的选拔、军事活动的管理、军事作业绩效的提高、军人心理健康教育、军事应激的处理、军人情绪障碍的咨询与治疗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价值。本研究还扩大了特质焦虑的研究领域,丰富了特质焦虑的研究内容,对促进多学科的交叉和融合,也有较大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 军校学员人格倾向和社会支持与应付方式选择之间关系的研究[D]. 张勤峰. 华中师范大学. 2003

[2]. 军校学员心理健康问题研究——以空军雷达学院学员心理健康为例分析[J]. 李荫华, 李国新. 社会心理科学. 2005

[3]. 消防指挥学校新学员人格特征、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研究[D]. 张丹丹. 云南师范大学. 2014

[4]. 青年军人特质焦虑及其认知加工特点[D]. 杨国愉. 西南大学. 2007

标签:;  ;  ;  ;  ;  ;  ;  

军校学员人格倾向和社会支持与应付方式选择之间关系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