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采购外包的兴起与中国的对策_采购与供应链管理论文

跨国采购外包的兴起与我国的应对,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外包论文,我国论文,采购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近年来,全球跨国采购外包兴起并向我国部分地区渗透。跨国采购外包兴起于经济全球化背景之中,它的兴起将对采购外包对象国承接产业转移、服务业发展、企业流程再造和公共管理方式产生重要影响。为此,我们应对跨国采购外包的经济学属性及其兴起的历史背景、发展的综合影响进行全面认识,以便我国相关方面能够有的放矢地对跨国采购外包兴起做出积极而自觉的应对。

一、跨国采购外包的经济学属性简析

(一)跨国采购外包概念外延 目前,经济学界未曾就跨国采购外包的定义展开正式且详细讨论。就人们对这一概念的使用而言,表现出以下若干涵义:(1)按照采购管理原理,跨越关税区界限进行货物采购或服务发包。在这种涵义下,跨国采购外包一定具有货物、服务的国际贸易属性。跨国采购、外包的主体可以是诸如各国政府、联合国之类的公共机构,也可以是以跨国公司(TNCs)为主体的私人机构。其中,TNCs跨国采购与外包既在世界跨国采购外包活动中占主体地位,又最富有研究意义。(2)跨国公司开展的采购外包。这时,跨国采购外包有可能不具有国际贸易属性。TNCs所采购货物、所发包服务的配置和使用是服从全球计划的;它们所获外源性产品/服务的配置和运用场可能也包括有采购外包对象国(以下简称对象国);而在这种运用下的采购外包——哪怕只有一小部分——是不具有国际贸易属性的。(3)跨国公司开展的具有国际贸易属性的采购外包,即从TNCs全部采购外包活动中将配置用于对象国的部分予以扣除。我们在本文中所使用的概念方式是以上(2)方式,即指的是跨国公司开展的货物采购和服务外包活动。

(二)跨国采购外包与经济全球化 跨国采购外包兴起是经济全球化表现在一个方面的特征。如图1对照展现了企业三种关系跨越关税区界限后的表现形态。企业分支跨越关税区界限形成跨国直接投资(FDI)关系;独立企业横向(同种产品或行业)联盟关系跨越关税区界限形成跨国横向联盟者关系;独立企业纵向(上下游产品或行业)联盟关系跨越关税区界限形成纵向跨国联盟关系,在这种关系下发生的下游产品企业向上游产品企业的采购外包即是跨国采购外包。经济全球化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各种跨越关税区界限的经济活动的兴起。就像国际直接投资(FDI)规模和跨国公司数目的迅猛增长反映出企业内部关系全球化,同行跨国公司战略联盟兴起反映出企业横向外部关系全球化一样,跨国采购外包兴起所反映的是企业外部纵向联盟关系、采购外包关系的全球化。

(三)跨国采购外包与供应链管理 大型跨国公司在推行管理科学化,实施供应链管理方面已走在全球企业的前列。跨国公司的跨国采购外包相当部分属于企业供应链管理范围内的采购外包。同时,在企业生产管理日益科学化的背景下,即使是那些没有严格实施供应链管理的企业——特别是其中属于跨国公司群体者——它们的产品采购和服务发包管理的操作也很可能会借鉴供应链管理思想,比如通过信息技术与供应商形成相对紧密的互动和联系,尽可能采用电子商务手段,如此等等。

二、跨国采购外包兴起的历史背景

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技术和制度变革的支撑下,全球经济体系以下方面发生了重要变化。跨国采购外包潮流和它们同步发展,并且在发展过程中和它们形成了相互促进关系。

(一)国际直接投资(FDI)和跨国公司(TNCs)数目加速增长 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全球国际直接投资(FDI)流量规模开始表现出波浪式加速增长态势,FDI存量规模则持续加速上升。1991~2003年间是最近一次全球FDI流量加速增长的周期,1991~2000(增长期,9年)、2000~2003年间(回落期,3年)年均增长率分别为27.3%、-26.1%,从这一轮增长周期增长期拉长和增长幅度更大的角度看,它比前3次增长周期要来得更加“波澜壮阔”。国际直接投资既是单国公司得以成为跨国公司的起点,也是跨国公司全球规模扩张的中间过程,FDI流量增长势必推动着跨国公司数目上升和规模扩张。至2004年初,全球跨国公司及其海外分支机构数目分别超过6.1万和90万家,其所累积的全球FDI存量已达7万亿美元(UNCTAD,2004,xvii)。

(二)供应链管理和采购管理思想运用以及企业流程再造在世界范围变得越来越流行 从生产上下游企业间关系的历史演变脉络来看,不同历史背景下的具体问题交替推动不同企业制造活动的一体化(内部化)和同一企业不同工序活动的采购外包化(外部化);但二者总表现出各有利弊。在世界信息技术取得突破进展的新背景下,供应链管理思想试图以供应链上的独立企业之间的战略伙伴关系兼取二者之长:既要实现一体化情况下上下游供应之间的灵活适应性,也要获取采购外包化情况下的分工和规模效益。20世纪90年代后,供应链管理系统在硬件工程和软件设计上同时逐步走向模块化和标准化,并且模块系统版本不断得到更新;并且,供应链管理思想运用在世界范围推动形成了企业流程再造(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BPR)的浪潮。

(三)全球产业加速在国际范围分工重组和世界制造(制作)中心散布转移 随着国际直接投资(FDI)规模和跨国公司数目增长,跨国公司越来越成为国际产业重组的承担者和推动者;同时,相比国际贸易和国际技术转让,FDI越来越成为推动国际产业重组和转移的主导力量。20世纪80年代后,国际产业重组表现出的特征是:工业化先行国大企业产业活动越来越国际化;发达国家国内轻型、软化服务业增加,这既表现为这些产业份额上升,也表现传统制造业轻型和软化活动环节增加;相当多轻重工业被逐渐梯次转移到新兴工业化国家(NIEs)和其他发展中国家。东南亚地区成为世界新型制造业中心。再进入21世纪,在IT技术支持下,诸如软件制作、后台商务之类的高端服务业向印度、马来西亚等发展中经济体的转移也趋向活跃。从国际分工重组的发展趋向上看,发达国家产业活动倾向于围绕跨国公司拥有产权“核心能力”来开展;而生产过程已经标准化的制造或服务过程,则越来越被转移到发展中国家。

(四)国际贸易自由化和国际投资便利化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贸易自由化和投资便利化的步伐明显加快。从各国自由贸易制度合作上看,原有WTO多边框架加入国家不断增加;同时,世界各国在各种区域、次区域、双边层次的自由贸易协定(FTAs)合作迅速升温。目前,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制度(NAFTA)已经成熟,且前者成员数量获得迅速扩充;ASEAN+n自由贸易区也正推进。从便利投资制度合作来看,WTO多边框架、大部分区域FTAs都含有投资便利化的条款。此外,主要是针对FDI的流入与管理,国与国之间签署的双边投资协定(BITs)和避免重复征税协定(DTTs)不断上升,到2003年时分别达到1211项和1691项。这种双边协定的意图在于将有关促进和便利FDI的管理措施,主要是手续、征税措施进一步在双边层次制度化(UNCTAD,2004,8)。

以上四方面趋势分别是经济全球化在企业内部结构、外部纵向联络、产业分工重组、公共经济管理等方面表现出的特征。以上各方面变化对跨国采购外包兴起产生的影响都是综合性的。从关键影响看,第一方面主要在于造就采购与外包的行为主体,第二方面在于提供管理思想和操作方法,第三方面在于形成采购外包对象国条件,第四方面则是形成国际制度条件。

三、跨国采购外包兴起对对象国的影响分析

跨国采购外部兴起对采购外包对象国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国际产业转移、新兴服务业培育、企业业务流程再造、国际公共经济管理四个方面。

(一)跨国采购外包能够推动相关产业继续向对象国深入转移和加速产业的国际分工重组 世界货物制造和服务制作行业活动在全球范围散布转移是跨国采购外包兴起的条件;反过来,如果跨国采购外包继续大规模地发展,则会推动对象国采购外包产品/服务所属行业的生产规模扩大,质量档次提升,甚至有可能成为对象国的主导产业;在此过程中,对象国和采购国(外包国)之间的产业国际分工则进一步深化。(1)以承接货物跨国采购而论,从80年代中期起,通过“代工制造”方式,我国台湾省的半导体、电子信息硬件制造业迅速发展,并成为岛内的主导产业。(2)以承接货物跨国外包而论,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多家家电企业通过走“OEM→ODM→自主品牌”的发展模式,已使微波炉和其他某些小家电产业成为地区主导产业;其中微波炉制造更是表现突出,2004年珠三角微波炉产量能在全球总量中占到约一半。(3)以承接服务业外包而论,20世纪90年代,印度软件行业承接国外外包业务规模迅速增长,1991~1999年间印度软件出口中异地成本比重由10年前的不足10%上升到42%;由此,印度软件业和后台商务业得以成为国内主导产业,并且多个印度企业得以成为为软件业和IT商务业的跨国公司(UNCTAD,1999,250;UNCTAD,1999,2004,201~102)。

(二)跨国采购外包能够丰富对象国的服务业门类,并促使服务方式和质量进一步得到改善 通常人们所指的跨国采购中心可能指的是跨国公司设立的属于分支机构性质的跨国采购中心;也可能指的是由政府出面设立,但按商业方式运作的跨国采购(或外包)促进或服务中心。理论分析和经验过程都表明,上述两种“中心”所设立和聚集的城市乃至城区,都应该是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聚集地和交汇点。在此聚集地,企业和政府的信息、物流以及与贸易相关的其他服务成本所加总形成的交易成本总和最低。在实现多流交汇和平均成本降低的过程中,以上每一种“流”的形成、聚集和交汇都意味着对象国相关服务业会受到促进和提升。(1)就商流形成而言,跨国采购(外包)中心的建设和业务将带动和促进会展、翻译、质量检验、资质论证、法律咨询,乃至餐饮、娱乐等服务业发展,并推动行业活动走向规范化和国际化。(2)就物流形成而言,跨国采购(外包)中心活动会对第三方物流和其他物流服务形成规模性需求,并推动中心聚集地物流产业规模扩张,地位提升。(3)就信息流形成而言,跨国采购(外包)中心的建设和业务会对IT设施装备、IT技术软件产生规模性需求,乃至促进IT服务业发展。(4)就资金流形成而言,跨国采购(外包)中心活动会形成结算、交割需求,对资金流动的快速、通畅程度要求也提高了,这将能从规模和业态两方面促进中心聚集地金融服务业发展。

(三)跨国采购外包兴起将推动东道国和对象国企业生产销售流程改造和国际经营模式变革 跨国采购外包活动的主体跨国公司是全球企业的优胜者、领导者,也是先进管理思想的传播者和示范者。TNCs供应链管理操作和跨国采购外部行动能够对全球其他企业,特别是东道国(地)、对象国合作企业产生明显的示范和指导效应。当然,供应链管理思想的传播也在产生同样效应。我们注意到,在中国企业中,只有汽车、家电、IT等行业较早全面实施供应链管理并且将货物采购范围延伸到全球范围;而就产业比较而言,汽车行业在吸收外国TNCs投资的规模和行业涵盖面上名列前茅,家电、IT产业则在吸收外资和对外直接投资上都表现突出。(1)就汽车产业而言,中国一汽大众、上海大众、上海通用、长安汽车等企业在2002年均实施了全球采购战略;此后,采购成本和优选后的供应商数目都大幅度下降。(2)就家电产业而言,以海尔集团表现突出。海尔自1998年开始进行企业流程再造,对所有物品集中采购,采购人员精简到100多人,供应商由原来的2336家优化到840家,国际化供应商比例达71%。1999~2002年间海尔采购总成本总共下降22亿元。除海尔之外,TCL、联想、华为等家电或IT厂商在供应链管理方面也迈出较大步伐(沈小静,2003)。除通过示范和指导效应影响对象国企业管理流程之外,跨国采购外包还会通过自身需求推动对象国供应商电子商务的普及和改善。

(四)跨国采购外包将推动对象国国际贸易、国际投资领域的公共管理方式的发展和变革 跨国采购外包兴起将对对象国国际经济公共管理产生多方面影响。(1)跨国采购外包活跃将直接影响相竞争的对象国的公共管理的效率和水平。比如,目前上海市就意识到,从吸引TNCs跨国采购外包中心进驻和将上海建成世界性跨国采购外包聚集地的角度看,上海市贸易管理和通关效率水平和香港、新加坡相比还有明显差距;于是,上海市启动实施“提高通关效率工程”。(2)为获得公共服务的规模经济效应和提升政策优惠程度,对象国政府有可能专门面向跨国采购外包过程出台特定的公共管理政策。比如,上海市就已经创办外高桥跨国采购中心特别仓储区;以美国沃尔玛在外高桥保税区洽谈跨国采购中心项目为标志,TNCs纷纷寻求将我国的保税区作为其采购中心项目驻扎地。这种特定管理模式既便于上海市政府开展专务管理与服务,也提升了本地对外商的吸引力。(3)作为国际经济活动,跨国采购外包将促使对象国贸易、投资、质检等方面的公共管理与国际通行方式和标准相一致。(4)跨国采购外包同时关联着企业的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活动,跨国采购外包兴起将推动对象国积极参与与跨国采购外包相关联的双边、区域、多边的国际政策和制度合作。

此外,跨国公司在开展跨国采购外包活动中还会提出劳工待遇、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要求;于是,跨国采购外包兴起有可能促使对象国劳工待遇和环境保护标准提升,并对对象国社会进步问题带来积极影响。

四、中国应对跨国采购外包兴起的基本方略

以上分析表明,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在国际收入水平和产业高度呈现级差格局的条件下,跨国采购外包兴起具有必然性。作为发展中国家,为最大程度获取跨国采购外包带来的正面效应,中国政府和企业应通过以下行动步骤和策略方针,积极应对跨国采购外包兴起。

(一)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促进跨国公司与中国本土产业关联,以此提升本土制造业的规模和素质 具体的关联工作应涵盖到服务机构、强化联络、产品资质、秩序规制等多个方面。目前我国上海、深圳已经分别成立跨国采购(促进)中心、青岛市已成立跨国采购服务中心。基于实际需要,在其他跨国货物采购供需初具规模的城市,我们应继续推广组建类似机构并开展和提升关联服务。未组建专务型机构的地方,政府也应有选择地积极开展会展、联谊、推介、展览等活动,以促进各国跨国公司与中国供应商联络。对中国供应商或潜在供应商,政府应开展有组织的指导和督促活动,促使他们尽快与外方采购商接触和商谈;尽量全面了解外方要求;尽早做到在产品或生产的质量、安全等方面与外方要求相符合,并完成必要的国际通行标准和资质认证。此外,政府还应采取适当措施或给予必要指导,以对中方供应商的行为进行必要规制,防止相互发生过度价格竞争。

(二)采取跨国服务外包关联促进措施,推动中国高端服务业的承接和成长 随着技术和管理进步,软件和其他功能性商务服务的贸易性增强;同时,很多跨国公司也已经将功能服务过程纳入了自身的供应链管理体系。这些都预示着,未来各种功能性商务服务的跨国外包也将走向兴盛。目前,尽管我国外包承接发展态势还不如印度、马来西亚等国兴旺,但大连、北京等城市也取得较好成绩。我们可以借鉴跨国采购关联政策,在外包承接已经有一定规模的城市,政府可以考虑成立类似跨国采购(促进、服务)中心的跨国外包促进中心,并积极开展相关中介活动;还有,在那些已经成立跨国采购(促进、服务)中心的城市,可以考虑将其促进和服务功能延伸至服务外包领域。此外,我们还可以借鉴印度做法,设立开展软件或其他IT商务服务的出口加工区(EPZs)。同时,类似跨国采购公共服务,政府也要对中方外包承接商的商谈承接、服务资质、价格竞争等方面行为开展指导和督促活动。

(三)促进中介、物流、信息、金融等配套服务业的发展 有研究分析表明,尽管中国劳动力成本较低,但在中国,与跨国采购相关联的运输、筹资和结算成本却高于发达国家40%~50%(麦肯锡,2002;转引自薛言,2002,12~14)。从吸引跨国采购外包商的角度,这是不利因素。因此,我们应在跨国采购外包较活跃的城市,尽快通过调查研究、国际比较和优选方案:(1)培育形成较为齐全且能涵盖会展、翻译、质量检验、资质论证、法律咨询,乃至餐饮、娱乐的功能性商务服务支撑体系;(2)形成较发达的第三方物流服务市场;(3)建设齐备的信息设施,通过市场方式提供良好的信息服务;(4)形成专业、高效、迅捷、安全的配套金融服务。上述行动的目标是双方面的,一方面在于面向外方采购外包形成规模性、集成化的商谈、成交、运输、筹资和结算环境,降低供应商和采购商交易成本,另一方面在于适应跨国外包发展态势培育和促进配套服务业,以形成服务业增长点。

(四)推动中国企业在国际化进程中自觉、普遍引入跨国采购外包的管理思想和经营理念 从收入水平和企业国际化的阶段属性来看,中国目前正处在海外直接投资快速增长的启动阶段。在企业面向全球市场运用资源和开拓市场的过程中,尽早形成完备的国际化供应链管理体系并在全球范围优选供应商和承包商,将有利于中国企业形成新的利润点,有利于中国企业采购外包管理与企业发展的其他方面形成良性促进关系,有利于中国企业轻装、高效、迅速地国际化。为此,政府有关方面应面向企业,宣导和提倡国际化必然意味着引入供应链管理和采购外包国际化的理念,并推动企业在国际化战略的推进过程中实施这一理念。

(五)在适应跨国采购外包兴起的过程中积极对政府公共管理的方式、内容和效率进行改造 除了继续提高通关效率和开展与上海保税区跨国采购项目相类似的活动之外,在管理跨国采购外包的过程中,我国政府还应继续探索面向采购商、外包商实施其他集成性和优惠化的公共管理,以提高管理效率。在这一过程中,应该既努力做到相关公共管理方式、标准与国际通行方式和标准相一致,又注意适应中国国情进行公共管理创新。同时,中国政府还应该积极参与各层次国际制度、政策合作,为外方采购外包商的“引进来”和中方外方采购外包商的“走出去”营造较好的国际制度环境。还有,我国相关政府部门还应主动全面提升我国制造和服务行业劳工待遇、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公共管理标准,尽早与较高的国际标准相一致,这将有利于普遍强化我国供应商对外方采购商的适应性,有利于从政治和社会管理的角度改善我国政府的形象,有利于今后中国跨国公司开展跨国采购外包。

标签:;  ;  ;  ;  ;  ;  ;  ;  

跨国采购外包的兴起与中国的对策_采购与供应链管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