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环境中全媒体记者的培养策略论文

融媒体环境中全媒体记者的培养策略论文

融媒体环境中全媒体记者的培养策略

韩金伟

(团结报社,北京 100006)

摘 要: 基于互联网快速发展的媒体融合,既是时代发展必然,也是大势所趋。融媒体环境中,传统新闻媒体及广大传统媒体记者面临着观念、技术等多方面的挑战,培养全媒体记者、提高全媒体能力迫在眉睫、刻不容缓。本文分析了全媒体记者应具备的基本素养,然后从五个方面提出培养策略,以期为全媒体记者的培养提供有益的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 融媒体环境;全媒体记者;培养策略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媒体竞争关键是人才竞争,媒体优势核心是人才优势。”在融媒体环境中,各类新闻单位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立足,就要着重培养记者的全媒体素质。下面,先讲一讲融媒体环境中全媒体记者应具备的基本素养。

一、融媒体环境中全媒体记者应具备的基本素养

在融媒体环境中,全媒体记者要有较强的采集信息与信息传播整合能力,从而更好地做好信息采集工作,并熟练处理,从而更快地传播给受众。

在融媒体环境中,全媒体记者要能够根据事件的传播特点及时做出判断,判断该新闻发布在什么平台合适,采取什么形式编辑内容,是文字还是音频或者是视频,从而保障新闻以受众喜欢的形式报道出来,从而引起受众的广泛关注。

二、融媒体环境中全媒体记者的培养路径

(一)更新培养理念

首先,应走出对全媒体记者的认识误区,全媒体记者并不要求一名记者将所有事情做好,试想一名记者在文字采访的同时要抓住关键点记录,还要在摄像中抓住完美瞬间进行构图,还应在出镜时表现良好,这是很难的;全媒体记者也并不是要求记者做到“全才”,合作才是基础。其次是革新培养理念,无论是学生记者的在校学习还是职业记者的业务培训,都应加强其媒体运用技术培养,培养对采编、写作、摄影、编辑与操作网络设备等技能都熟悉的多面手记者,使其成为名副其实的全媒体记者。

(二)多元化培养课程

首先,强化记者的写作基本功培养,根据媒介特点强化写作训练。其次,要对记者的多媒体能力进行有针对性训练,提高其专业技能,例如网络技术、视频音频制作等,在课程设置上,要注重多元化,使其能够根据媒体特征有针对性地进行报道,从而成为合格的全媒体记者。再次,要重视培养记者对不同媒体的统筹把握能力,使之能够熟练运用各种平台获取、发布信息,并使信息类型、内容满足不同群体的需要。

端到端的车牌识别模型训练共使用了50万张图片,采用分步策略,批大小为64,将所有数据迭代10次。同时运用Adam优化梯度下降,学习率为动态衰减,初始值为0.0005,步长为5000,衰减因子为0.9,框架为mxnet;保证其它参数不变,与其它具有代表性的车牌识别方法进行比较,验证本文识别算法的有效性,结果见表2。

(三)培养“一专多能”

传统媒体记者都有自己擅长的领域,如摄影、摄像、文字编辑等,媒体融合环境,对新闻传播速度及质量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媒体记者要向综合、全能型记者进行转型,也就是具有全媒体能力。例如现场编辑图文并发布微博,利用手机拍摄微视频,并用手机软件编辑后快速发布到相应的微博、移动客户端或微信公众号等。同时,全媒体记者要密切关注受众的留言及分享等,及时与受众进行有效互动与沟通,并及时反馈,从而制作出更加有针对性的报道。

融媒体环境中,面对全媒体的冲击,记者要转变传统媒体理念,充分利用互联网优势,培养互联网思维,进一步做好本职工作,并在新闻工作中顺应时代发展,强化对互联网技术的学习。记者应当对当下的热门传播渠道进行调查和掌握,对各个渠道的受众类型、各类型受众热衷的信息类型进行分析,针对性满足受众对新闻消息的要求。在融媒体环境中,受众与信息发布者、受众与受众的信息沟通是决定受众体验感的重要方面,记者应更注重用户体验,从而为受众提供更加优质的新闻服务,进一步促进全媒体素养的提升。

(四)培养“互联网思维”

对于教师来说,指导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并非工作必须,很多高校对于教师的考核,以科研成果为主,教学成果往往难以体现,教师不太愿意用较多的时间和精力指导学生[4]。对学生来说,如果课外科技活动的形式不多、内容单一、受众不广,很难满足学生个性化、多样化的需求,也会影响学生的参与度及课外科技活动的普适性。

(五)健全培训反馈机制

在培养全媒体记者的过程中,要构建专门的互动平台,使记者能够利用微博、微信等新型社交平台展示自己的作品,使记者之间可以相互评价彼此的作品,在交流互动中提升专业技能。其次,还要构建专门的培训反馈机制,主要目的是强化全媒体记者的培训管理,以此为依据加强监督管理,更好地规范记者的思想及行为。例如,记者把其作品在微信公众号上展示,老师及其他记者都能看到,并进行客观的评价,从而激励新记者成长,更好地促进记者发展。所以,在融媒体环境中,要想加强全媒体记者的培养,必须构建相关的全媒体记者培养互动平台与反馈机制,从而促进全媒体记者更好地成长。

三、结语

融媒体环境下,培养全媒体记者是促进新闻业发展的主流趋势,全媒体素养也是媒体记者必备的业务素质。所以,我们应当以媒体融合为契机,更新培养理念,不断提升记者的综合能力,确保记者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

结合测得的密度数据,密度较高的岩石为偏基性侵入岩,如辉长岩、闪长岩、斜长岩,密度均高于2.60×103kg/m3,如此可以推测,高密度岩石中多为偏基性侵入岩,而低密度岩石中偏酸性侵入岩占绝大多数。综上可知,冀北地区的侵入岩空间分布呈现以下特点:偏酸性侵入岩主要分布在北部,而偏基性侵入岩主要分布在南部,且偏酸性侵入岩以环状围绕偏基性岩分布。

参考文献:

[1]徐功富.媒体融合发展背景下全媒体记者的培养——以常山县新闻传媒集团为例[J].视听纵横,2019(1):33-34.

[2]智慧.全媒体语境下党报记者必备的职业素养及培养路径探析[J].新闻研究导刊,2018(12):160.

[3]李静,王越.全媒体记者能力的培养及管理机制分析[J].西部广播电视,2018(11):45-46.

[4]陈建平.新媒体环境中培养全媒体记者的有效路径[J].传播力研究,2018(2):56-57.

[5]刘一宁.浅议融媒体时代电视记者的现场报道[J].东南传播,2018(10):19-21.

[6]韩涛.基于突发事件现场报道对广播记者的素质要求分析[J].新闻研究导刊,2018(904):152.

[7]袁媛.浅谈现场报道记者容易进入的几个误区[J].新闻世界,2017(08):16-19.

[8]宋璞.对2016年雾霾天气现场报道的思考[J].新闻传播,2017(16).

[9]吴志文.重大事件出镜记者的报道误区与提升策略——以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仪式的报道为例[J].韶关学院学报,2016(07).

中图分类号: G21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5079 (2019) 20-0044-01

作者简介: 韩金伟,男,汉族,山东聊城人,主任记者。研究方向:媒体记者。

标签:;  ;  ;  ;  

融媒体环境中全媒体记者的培养策略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