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世”与企业文化的塑造,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企业文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和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企业将面临日益激烈的竞争。应该认识到合宜的企业文化是至关重要的,成功的企业必然得力于成功的文化。先进的企业之所以能够战胜落后的企业,就是因为先进企业的文化比落后企业的文化更能适应竞争的要求,更有生命力的缘故。
一、“入世”后需要重新认识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企业成员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以及企业规范、企业生存氛围的总和。它是企业实践的结果,又影响企业未来的发展。企业文化形成于企业的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所以随着企业内部与外部环境的变化,企业文化也会发展、变化。中国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对中国的企业来说这是一个机遇,但这更是一个挑战。中国企业为迎接挑战需要做好方方面面的准备工作。就企业文化建设而言,最为重要的是在认识上要理顺以下两点:(1)对于企业发展,心态要理性。企业的竞争文化既受社会环境的影响,又有历史的烙印。目前,我国的市场经济机制还没有完全成熟,以往的“人治”及“浮夸”作风还在很多人的意识中存在,加上在改革开放后所形成的一些利润空间和机会所成就的“暴发户”榜样,许多企业人的心理是不理性的,有人抱着幻想,认定天上会掉下馅饼;有人抱着赌徒的心理,想“赌”成巨富;也有人面对迅速膨胀的财富不知如何是好;还有人“心理不平衡”,要把不属于自己的东西据为己有,其结果不言自明。所以,无论是企业家,还是企业员工,对于企业目前的状况和未来的发展都要有理性的分析和认识,不能急于求成,或是自怨自怜,要在理性认识和正确心态的引导下,寻求一种以文化为根底的管理,在合宜的企业文化空间里凝聚竞争取胜的力量。(2)认清企业行为规范的全球化和一致化趋向。目前,世界经济一体化逐步渗透到各个方面,中国如今成为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其企业的行为规范就不得不与国际惯例接轨,实现企业行为规范的全球化。一个企业只有实现行为规范的全球化,才能在国际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如果不按规则办事,就会被制裁,甚至被罚出场。纵观世界各国,不按规则办事而接受教训的屡见不鲜。纵使是美国的许多经济巨人也曾在运作中吃过亏。所以,对于刚刚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中国企业来讲,必须高度重视行为规范,要以世界统一的标准来行事,彻底改变以前的一些运作规则。
企业人的发展心态和企业的行为规范都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今中国企业生存与竞争的空间已经随着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而得到了扩展和延伸,那么企业文化的一些内容也必须随之而发生变化。变化着的企业文化才能更好地适应变化着的环境并在变化着的企业中发挥它的作用。
二、我国企业文化发展存在的误区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良好的企业文化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源动力,是区别于竞争对手的最根本标志。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随着国外许多先进管理理论的引进,许多企业都热衷于谈论和实践企业文化的建设。近年来,中国出现了一些很好的企业文化建设的模式,如以青岛海尔集团为代表的“三层次说”的企业文化构建模式,以北京市企业文化建设协会为代表提出来的“一本三涵”模式,以广东太阳神集团为先行代表的CIS构建模式,以上海宝钢集团为先行代表的“用户满意工程”(即CS,顾客满意战略)的构建模式,以山东黄台火力发电厂为代表的“三维立体”的构建模式等,这些企业文化建设模式都是根据企业及其环境的特点而创立和发展起来的。它们各有所长,但都是成功有效或比较成熟的企业文化建设经验,在我国企业界也得到了广泛的认同或效法。
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就企业文化而言,中国企业在塑造、培养以至认识上都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具有优秀企业文化的企业仍然只是少数精英企业。大多数的企业只是套用了企业文化的皮囊,在认识与塑造企业文化上存在着许多误区。其表现如下:
一是将企业文化政治化。有些人把企业文化单纯理解为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习惯于旧的传统做法,并不考虑实际工作的效果和员工的感受,使企业文化的塑造成为一纸空文。
二是将企业文化口号化。有的企业,你走进大门,就会发现走廊、办公室、各车间的墙上四处可见一些标语口号,如“团结、求实、拼搏、奉献”等。这本无可非议,但它是否能真实地反映本企业的价值取向、经营哲学、行为方式、管理风格,能否在全体员工中产生共鸣,能否真正地起到强烈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的作用,是否有本企业的特色,恐怕连企业的决策者本身都说不清楚。
三是将企业文化文体化。有的企业把企业文化看成是唱歌、跳舞、打球,于是纷纷建立舞厅,成立乐队、球队,并规定每月活动的次数,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硬性指标来完成。客观来说,这些对企业来说是必要的,它能增进友谊、沟通感情,但绝不能靠此去挖掘人才、发现人才和留住人才。
四是将企业文化僵化、固定化。有些企业的企业文化一旦制定就长此以往,百年不变。这样的企业文化必然会在运用中僵化,变成了一种形式化的东西,不能再起到它应能起到的作用。企业文化的塑造和建设在中国仍处在刚刚起步的阶段,虽然已经有了一定的成绩,但也还存在许多的问题。企业文化的建设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而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需要一批批、一代代的企业家和员工在经营企业的过程中去营造、培养和发展。每个企业都有自己不同的企业和发展的轨迹,由此而形成不同的企业文化。如果一个企业无论在昌盛期还是在困难期,全体员工都能保持统一的思想,同舟共济,知难而进,百折不挠,这个企业的优秀文化就真正形成了。
三、“入世”后塑造企业文化应注意的新问题
随着中国成为世界贸易组织成员,中国企业必须在世界经济中寻找生存与发展的机会。企业文化的建设也必须适应这种新的经济环境的变化,调整和解决好一些新的问题,以便更好地为企业发展服务。
1.提高企业主要领导人的现代化水平。在现代企业制度下,企业文化在一定程度上是企业家的文化,是企业领导人的文化。有人对企业经营者的重要性做了这样一个比喻:如果企业经营者是一只虎,他带领一群羊,也能把这群羊变成虎;如果企业经营者是一只羊,他带领一群虎,也会把这群虎变成羊。可见企业领导人在企业中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在21世纪知识经济到来以后,企业领导人的现代化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地位将会更加突出。因为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竞争,是知识的竞争,是智力的竞争。随着中国加入WTO,世界许多大企业将进入中国,这些企业的经营者很多都是哈佛商学院毕业的高材生,具有硕士、博士学位,懂现代管理,会国际语言,并有几百年市场经济的经验可借鉴。与之相比,我国企业经营者的现代文化素质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大多数企业经营者学历不高,未接受过全面系统的工商管理培训,懂外语的更是凤毛麟角,对一些新的管理理念、方法、技能都不够熟悉。因此,在21世纪知识经济已经到来的今天,要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取胜,提高我国企业经营者的现代文化素质,努力推进企业经营者的现代化,已成为企业文化建设中必须着力解决的最重要的一个问题。
2.注重东西方文化和管理思想的融合。企业文化应建立在民族文化基础之上。所以,企业文化常具有很强的民族性。但是,随着世界经济贸易的全球化,来自国外、港、澳、台的客户越来越多,我们的企业文化中,“外来”成分也会越来越多。面对这种形势,我们必须冲破企业文化建设中的狭隘主义,注重东西方管理及文化思想的融合。无论是以东方儒学思想为理念的管理思想,还是西方“以人为本”的管理宗旨,其核心内容还是有相通之处的。所以,我们在塑造企业文化时,在其精神层面上,必须吸收东西方文化思想的精髓,并结合本企业员工的知识水平、文化层次、企业产品类型、企业所处地域等特点,确定整体的企业精神的实质;在营销文化上,还要依据产品销售地区的文化特色,确定相应的销售策略;在与国外企业合作时,也要在考虑了文化因素的基础上,制定合作方案等等。中国成为世界贸易组织成员,意味着中国企业必将作为世界经济的一个单位,在世界经济大潮中随其起落,只有将东西方文化理性地融进企业文化建设的各个细节之中去,才能在世界经济中游刃有余,立于不败之地。也只有这个时候,中国企业才会真正成为一个世界性的企业。
3.强化市场对企业文化的引导作用。WTO的开放性原则,使得大批外资企业抢滩我国市场,这进一步加强了我国的市场竞争,市场的优胜劣汰功能将进一步得到体现。面对这种状况,中国企业必须重视市场,彻底摆脱以往计划经济传统的束缚,积极地面对市场,在市场的引导下创建企业文化,按照市场经济规律的要求,从企业实际出发,确立企业基本价值,找准企业文化与企业经营的结合点,以企业文化带动企业经济,以企业经济促进企业文化,达到企业文化与企业经济的协调发展。与此同进,中国企业还必须认识到,目前我们对市场游戏规则和WTO规则仍不十分熟悉,并且缺乏鼓励创新的有效机制,特别是缺乏文化竞争力,这就使得我们与国外企业存在着明显的竞争的差距。所以,我国企业在“入世”后还必须吸收、借鉴一切有利于推动自身发展的知识与经验,兼收并蓄,依据市场的要求进行管理和制度创新,实现管理的现代化、科学化、知识化,从而全面提高中国企业在国际、国内市场中的竞争能力。
标签:企业文化建设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