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药物性肝损害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的临床特点和规律论文_夏荧

衡阳市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湖南衡阳 421001

摘要:目的:探讨药物性肝损害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的临床特点和规律。方法:将2017年1月~2018年1月本院收治的134例药物性肝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主要分析资料,以便更好的探讨药物性肝损伤的不良反应与它发生的临床特点和规律。结果:经统计结果发现,50~59岁患者的占比最高,为28.44%,静脉滴注构成比最高,为76.12%,抗感染药物构成比最高,为33.58%,同时实验室检查有存在部分异常情况。结论:提高医护人员的对药物性肝损伤的意识,是防止药物性肝损伤的发生的重要途径,同时在确诊为药物性肝损伤后,及时实施对症治疗也是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药物性肝损害;不良反应;临床特点;规律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regularity of adverse drug reactions / events of drug-induced liver injury. 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of 134 patients with drug-induced liver injury in our hospital from ~2018 in January 2017 to January were used as the main analysis data in order to better explore the adverse reaction of drug induced liver injury and its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regularity. Results: the statistical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proportion of 50~59 year old patients was the highest, 28.44%, the ratio of intravenous drip was the highest, 76.12%, the ratio of anti infective drugs was the highest, 33.58%, and there were some abnormal conditions in the laboratory examination. Conclusion:It is an important way to prevent the occurrence of drug-induced liver injury by improving the awareness of medical and nursing staff, and it also has a positive effect on the timely implementation of symptomatic treatment after the diagnosis of drug induced liver injury.

[keyword] drug-induced liver injury; adverse reactions;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regularity

药物性肝损伤(Drug-Induced Liver Injury,DILI)在临床疾病治疗过程中的发生概率相对较高,它的发病因素主要由多种药物引起,如抗肿瘤的化疗药、解热镇痛药及抗病毒药等。从最近的研究数据来看,药物性肝损伤占比大约为4.8~32.6%之间,这不容忽视。与此同时,药物本身及药物代谢产物或机体的特殊体质等也有可能存在一定的影响[1,2]。借此,本文主要将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134例药物性肝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主要研究对象,探讨其不良反应、临床特定和发病规律。报道如下所述: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经本院理论委员会批准,将本院134例药物性肝损伤患者的临床治疗作为主要研究主体,纳入时间为2017年4月~2018年4月。纳入标准:(1)在连续实施的≥2次的检测中,患者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均>40U/L,或总胆红素>正常值1倍;(2)在单次检测中,患者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是正常值的2倍,或总胆红素是正常值的2倍;所有纳入患者只要符合上述纳入标准的任意一项即可判定为肝损伤。

1.2 方法:患者入院后,便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相应的检查,准确填写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根据患者的临床资料建立个人数据库,如年龄、性别、身高、体重、过敏史、患病史、药物不良反应、不良事件类型、用药时间、给药途径等。然后将134例患者的所有资料进行统计学处理,并进行科学、合理、有效的分析。

2 结果

2.1 性别与年龄特点:从性别及年龄分布情况来看,在134例药物性肝损伤患者中男性109例,占比为81.34%,女性为25例,占比为18.66%,发生不良反应占比最高为50~59岁之间,占比为28.44%,其次分别为40~49岁,占比为18.66%,60~69岁,占比为17.91%。详见表1:

表1 性别与年龄特点

3 讨论

药物性肝损伤是常见的临床症状,它的发生因素相对复杂。在治疗过程中应药物本身及药物代谢产物以及用药患者的自身体质等因素也极有可能诱发药物性肝损伤,其中临床医学上又将其称作药物性肝病,按照病程特征来看,药物性肝损伤主要可分为急性药物性肝损伤和慢性药物性肝损伤两种,其中急性药物性肝损伤大约占报告病例数的90%以上,严重者甚至可危及患者生命或出现重症肝功能衰竭等[3,4]。

从本研究结果来看,诱发药物性肝损伤的与其他学者的研究相似性极高,从年龄与性别分布情况来看,药物性肝损伤的发生主要以中年人群为主,如有的研究中为60~69岁之间,由的在50~59岁之间,而在本研究却主要以50~59岁之间为主,占比为28.44%;从给药途径与时间分布来看,静脉滴注与口服给药时诱发药物性肝损伤的主要因素,占比分别为76.12%和17.16%;从药物种类分布情况来看,诱发药物性肝损伤的主要因素主要以抗感染药物和抗肿瘤药物为主,占比分别为33.58%和30.60%。

综上所述,从本研究研究结果来看,针对当前药物性肝损伤的实际情况来看,对其进行科学、合理、有效的预防是极为重要的。首先,准确掌握疾病情况,如必须使用时则应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从小剂量开始,密切监测用药情况。其次,避免超剂量服药和同一种药物服用时间过长,避免频繁用药或多种药物混合应用。其三,患者处于长期营养不良状态下服药,嗜酒者或饮酒后服药。其四,加强药物性肝损伤相关知识宣教,积极引导患者及相关人群合理用药以及及时报告药物应用中可能或已经出现的各种不良反应,当然更为重要的是建立和健全药物性肝病的数据库。只有这样才能有效的将药物性肝损伤的发生概率抑制[5]。

参考文献

[1]计文芳. 头孢菌素类与多种西药联用致不良反应分析[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6, 10(8):155-156.

[2]仁青卓玛. 头孢菌素类与多种西药联用致不良反应分析[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7, 5(23):41-42.

[3]张楠. 头孢菌素类与多种西药联用致不良反应分析[J]. 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6, 10(9):130-131.

[4]马明芳. 头孢菌素类与其他药物联合造成的不良反应分析[J]. 医药前沿, 2016, 6(22):165-166.

[5]孟佩佩, 刘世坤, 何阳,等. 144例药物性肝损伤的临床特点及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2017, 33(5):467-469.

论文作者:夏荧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2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1

标签:;  ;  ;  ;  ;  ;  ;  ;  

探讨药物性肝损害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的临床特点和规律论文_夏荧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