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取名看武则天的政治野心论文_郭芳英

从取名看武则天的政治野心论文_郭芳英

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 西安

【内容摘要】武则天是个工于心计又野心勃勃不可一世的人,本文从武则天给自己取名和给儿子取名来论证武则天的政治野心。

【关键词】武则天 取名 政治野心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传统的女皇帝,她以超群的勇气和智慧开创了一个属于自己的暂新王朝——大周,在以男人为主统治的两千多年的中国封建社会中创造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一个奇迹,一个神话。对于她的称呼,我们所熟悉的有武媚娘、武才人、武昭仪,最熟悉的是武则天。武媚娘是刚进宫的时候,唐太宗觉得武则天姿色冠群、妩媚动人而给她取的一个昵称。武才人是唐太宗给加的封号,是妃嫔中的最低等,属于五品。唐太宗在位期间,武则天一直不得志,一开始是才人到最后还是才人。武昭仪是唐高宗给加的封号,是妃嫔中的第二等,属于二品。唐高宗很赏识武则天,从感业寺返回后宫以后,武则天从最基层的宫女做起,不到一年工夫就晋升为昭仪。而武则天则是唐中宗给追加的尊号的一部分,尊号全称是“则天大圣皇帝”“则天大圣皇后”,简称为“则天”,前面再冠以姓氏“武”,这就是武则天尊号的来历。“则天”二字有“效法于天帝法则”的含义,取则于天,效法于天,是天之经地之义,由这尊号就可以看出唐中宗对武则天评价之高,钦佩之至。武则天既是皇后,又当过皇帝,是一位鹤立鸡群的非凡女性,用“则天”称呼她当之无愧。但在当时男权社会里,这一称呼并未传扬开来,社会上一直叫她武后。武后还是唐高宗的皇后,说得民间一点就是唐高宗的妻子,是男人的附庸,不足以彰显武则天的独立人格魅力。她毕竟是一个开明的皇帝,先是参与朝政协助高宗处理军国大事,继而自称皇帝直接处理军国大事,前后执政近半个世纪,上承“贞观之治”,下启“开元盛世”,史称“贞观遗风”,历史功绩,昭昭于世。近代的时候倡导女权运动,觉得武则天这个名字最能体现武则天的权威,最能显现非同寻常女性的能力,因此“武则天”这个尊号才被叫响,才流行开去,才成为约定俗成的称呼。至于乳名,有人说古代妇女地位低,好多人没名字,嫁人之后随丈夫姓。比如自己姓王,丈夫姓张,就叫张门王氏或张王氏。其实也不尽然,有人猜测武则天的乳名叫二囡,因为武则天在母亲杨夫人所生孩子中排行老二,又是个女孩。又有人说不可能,因为武则天的父亲武士彠是个儒商,母亲杨夫人又是名门闺秀又有文才,不可能给女儿不起名,也不可能给女儿取个“二囡”这样俗气而没有文化的名字。还有一种说法,说武则天乳名叫“华姑”,据史料记载,唐代时湖南华荣县曾更名为荣县,就是为了避武则天华姑的名讳,也许这个名字才是武则天的乳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但不管是武则天的昵称也好,封号也好,尊号也好,乳名也好,有的是三代大唐皇帝唐太宗、唐高宗、唐中宗起的,有的是父母起的,反正都不是武则天本人起的,自然也就没有赋予武则天的政治目的,真正能体现武则天政治野心的是武则天自己取的名字。

一、给自己取名

武则天在当皇帝之前,作为唐中宗、唐睿宗的皇太后临朝称制,为了给自己当皇帝制造舆论,为了炒作自己,给自己起了个特别的名字——曌。据说当时根本没有这个字,是武则天觉得字典里的字都不配作为自己的名字,于是特意创造了这个“曌”字当作名字,上面有日有月,下面一个空,取日月当空之意。日月是永恒的,永远光芒万丈,一直普照大地。武则天把自己比作日月,认为自己能像日月普照大地一样普渡众生。据史书记载,在武则天称帝之前,薛怀义和东魏国寺僧法明曾献给武则天一部《大云经》,称武则天为弥勒佛降生,当主天下。“曌”字意即自己就像太阳和月亮一样普照着万里江山,化身大慈大悲的弥勒佛给芸芸众生带来光明与幸福,这是武则天从迷信角度为自己造势。“曌”体现了武则天的政治野心——想当皇帝。在登上皇帝宝座之后,为了稳坐江山,武则天仍不忘标榜自己,又给自己加了一连串富于神秘色彩的吉详尊号,诸如圣母神皇、圣神皇帝、金轮圣神皇帝、越古金轮圣神皇帝、慈氏越古金轮皇帝、天册金轮大圣皇帝等等,神呀,圣呀,金轮呀,越古呀等粉饰性的词语都往自己身上加,给自己身上戴了一圈又一圈光环,极尽美化神化拔高之能事,政治野心体现得淋漓尽致。

二、给儿子取名

武则天不仅通过给自己取名取得声誉,而且通过给儿子取名来逐步实现自己的政治野心。永徽三年十月,武则天生下了自己的长子,取名李弘。李弘这个名字取得非同寻常,彰显了武则天的政治野心——想当皇太后。为什么这么说呢?魏晋南北朝时期是天下大乱的时期,于是道教作为一种信仰悄然流行开来,成为统治阶级的舆论工具,掌控着舆论导向,借机收拢人心,极力鼓吹太平盛世一定会出现。什么时候出现呢?道教当时有一谶语(谶语泛指预言,迷信人指事后应验的话)叫“老君当治,李弘当出”。意思是只要太上老君降临尘世,天下太平的景象就会出现。那么怎么知道太上老君会降临尘世呢?说太上老君会化名为李弘而降临尘世,也就是说什么时候李弘出世了,那就是太上老君降临了,这个时候天下就太平了。本来道教鼓吹的目的是望梅止渴,安定人心,给人以希望,没想到被长于玩弄文字游戏且心机很深的武则天所利用,为儿子将来当皇帝造舆论、造声势。武则天对其长子寄寓了很大的希望,希望长子将来能当皇帝,治理好国家,开创太平盛世。那儿子要成皇帝了,自己不就母以子为贵成为皇太后了吗?武则天的政治野心昭然若揭,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武则天当时只不过是个昭仪,所生长子也是个庶子又不是嫡长子。按照唐代制度,无论如何也轮不到武则天的长子当太子,当不了太子又如何能做得了皇帝?做不了皇帝又怎能开创太平盛世?说难听点儿那简直就是赖蛤蟆想吃天鹅肉——尽想美事。由此可见,武则天的野心澎胀到什么程度。

从武则天给自己取名和给儿子取名可以看出武则天野心勃勃,不可一世。

【参考文献】

1、趣历史

2、百度百科

3、百家讲坛

论文作者:郭芳英

论文发表刊物:《文化研究》2016年12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7/4/22

标签:;  ;  ;  ;  ;  ;  ;  ;  

从取名看武则天的政治野心论文_郭芳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