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汉英语法对比下浅析英汉逗号的使用论文_赵蕾

在汉英语法对比下浅析英汉逗号的使用论文_赵蕾

(兰州交通大学文学与国际汉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

摘要:在学术界长久以来标点符号都没有放到一个重要的位置去研究,汉英的对比也在语音、语义、语法、语用和文化方面进行了很多比较,但是在标点符号的使用上还没有从理论上进行比较完善的比较。本文主要采用了对比法来研究汉英逗号的使用差异。以求在语法上探究出汉英逗号使用位置不同的原因。

关键词:汉英对比;标点符号;逗号

汉英语言作为两种不同语系下的语言,在诸多方面存在着差异,近年来随着对比语言学学科的形成,汉外对比在语音、语义、语法、语用和文化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是,对于在汉英语言中起着看似“配角”,实则不可或缺的标点符号的研究并没有形成一个较为规范的理论。因为标点符号能从侧面反映出两种语言的语法上的不同,所以标点符号的运用的不同实际上是两种语言内核——语法的本质不同。具体在汉英语言中体现为语法上的外在的形式样态上的差异(汉语属于典型的孤立语,主要依靠虚词和语序来表示语法意义,语法的“隐性”明显;英语是由综合型向分析型过渡的语言,语法的“显性”):汉语语法单位的模糊性与英语语法单位的清晰性,语序和虚词的差异。还有在汉英组合上的差异:英语刚性的语法规则,使用虚词的必要性;汉语句法的弹性(柔性)特征。在这些汉英语法的差异上,标点符号都起着不可磨灭的作用。

我国现代意义上的标点符号源于西方,但是因为中英语言风格不同,因此,标点符号,尤其是逗号的使用是大相径庭的。

逗号作为句法信息的主要来源对句法分析有着直接影响。逗号反映了一种语言是如何处理自身的语言边界的,是如何表明自身语言单位的,是如何表达意义的,如何进行语篇连接的。

汉英语法的差别和逗号使用的具体情况大致体现在下列三点:

1、汉英语言上的形式词存在明显差异,导致逗号使用的差异。所谓语言中的形式词主要是指那些词汇意义不强、主要起连接作用或标示作用的词,如介词、连词、代词等。在英语中这些词的使用是刚性的,不能缺少的;而在汉语中则是可用可不用的。这样就使得汉语和英语在互译时,英语中必须出现的形式词在汉语中并不需要出现,有时根据语境需要,语意连贯需要,言简意赅,甚至最好不出现那些形式词。因此,使用汉语时需要在省掉英语形式词的地方加上一个逗号,来符合自己的语言习惯。所以我们常说汉语是“意合”语言,英语是“形合”语言。汉语只要理解字义,加之标点符号的使用就能造出符合语法规则的一句话,但是英语则必须使用形式词将句子连接才能符合英语语法规范。

在结构主义语言学中,语言单位被划分成语素、词、短语、句子、篇章五级。英语的每个等级之间有明晰的划分,每一级语言单位“各司其职”,由语素构成词。词构成短语、句子。句子构成篇章。这些构成之间都是有明确的规定的。但是汉语由于缺乏形态的标志,所以汉语的语言单位并不明晰。

汉语的话是意合关系还体现在一句话,不改变字数,只是因为标点符号使用不同就会导致不同的意思。如:“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这句源于清人赵恬养的《增订解人颐新集》。根据逗号的位置不同,就有七种不同意义的表达。再如:“乌黑头发无麻子脚不大周正”这句话。据说是某媒婆在向南方家介绍女方时写的一句话,男方一看,便理解成为:乌黑头发,无麻子,脚不大,周正。男方一看如此“好女子”便立刻同意,然而,等娶进家门,才发现该女子:乌黑,头发无,麻子,脚不大周正。这些当然是汉语句读中的极端例子,但是我们也可看到,汉语中的逗号的灵活运用可以导致句意大不同。由于英语刚性的语法规定,所以在逗号发生改变时,相应的句式也会发生改变,这一点还是和汉语的完全不改变字数是不同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因为汉英句法隐性和刚性的区别,所以对等翻译的英文则要变换或者添加连词才能使语义清晰。所以汉英形式词使用规定上的不同是导致汉英逗号不同的一根本原因。

2.汉英在语序和虚词的处理方式上有很大差异。英语虚词的复杂性远超汉语。因此在英语必须要使用虚词时,汉语可以轻松通过语序和标点符号达到表达的目的。因此汉语在表达意义时虚词使用就显得不那么重要,而标点符号在某种意义上讲就充当了虚词的作用。

形态丰富的语言,语序灵活变,虚词作用弱化,而形态缺乏的语言,则需要借助固定的语序和丰富的虚词使用加以补偿。英语正由综合型向分析型语言转化,因此,形态正在日渐简化,此时虚词,特别是其中介词的数量大,而且不能随意省略,这和汉语虚词使用中所表现出来的弹性和灵动性产生了鲜明的对比。

3.汉英逗号使用不同的原因还体现在汉英句子结构不同上。抛开简单句不说,英语的复杂句可谓“蔚为壮观”,数量众多,英文很容易就能把一个句子说长。英语的复句主要分为并列复合句和主从复杂句。而汉语是否存在复合句历来很有争议。英语由于“多枝共干”,就像竹子一样,只要符合句法结构,许多意思往往可以放在一个长句中表达(尤其是在正式文体中),有很多的修饰和补充成分,通过各种语法结构连接起来,理论上句子可以无限延长,因此英语多长句。而汉语正好相反,“以意统形”、“以神摄形”、“遗形写神”是汉语的一大特点,语义直接通过字词直接表达,不同的意思往往通过不同的短句表达出来,因此汉语多短句。另外,汉语的修饰成分不能像英语那样有前置、后置、从句引导之分,汉语的修饰成分一般放在被修饰词之前,因此一般不会有太长的修饰词,以避免“头重脚轻”,因此一般情况下,汉语一句话必定不会比英语长,所以,我们在生活中常会发现,汉语的译文要比英文的原文少很多。

诸如上述英文多长句,中文多用逗号隔开句子,多短句的原因汉语中逗号的使用频率要远高于英语逗号的使用频率。

另外,在语言学视角下,汉英逗号的使用差异还有很多原因。如在音韵学方面:在说话时我们能明确感受到停顿和声调,因此书写时为了体现这种停顿和声调,所以要创造出标点。汉语在说话习惯上常常注重押韵、注意音韵和谐,所以汉语在说话时就会多用逗号来标识停顿,以求达到阴阳顿挫,句间停顿的效果。而英语在这方面的诉求要小于汉语,因此,从音韵学角度来讲汉语逗号的使用也要高于英语中逗号的使用。在形态上,如前文所说,汉语是隐性语法的语言,英语是刚性语法的语言,汉语相同汉字组成的句子,仅凭逗号位置不同就表达不同意义,而英语在逗号使用不同时,或多或少还是要牵扯到一些虚词的影响。因此汉语的逗号充当消除歧义句的比例比英语逗号大。所以这也导致汉语中逗号的使用率大于英语中逗号的使用率。

总结

汉英逗号在语用、语法、语篇衔接这三个维度上都存在着明显差异。在使用方面,汉语逗号的使用频率要远高于英语中逗号的使用频率;在语法方面,因为汉英语法的隐性与显性、柔性和刚性的基本语法特征不同和句子结构的不同,因此,汉英逗号的语法基础上也不同;在语篇衔接方面,英语多长句,汉语多短句,因此汉语中的逗号使用多于英语。

参考文献

[1]国家语委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标点符号用法,[M]2011

[2]龚艳萍,逗号的英汉认知功能对比与翻译,[D]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11

[3]冯宝初,汉英标点符号的语用异同[D]

[4]苏培石,标点符号规范用法[D]

[5]曾欣悦,逗号在英汉中的语用异同,college English,[D]

[6]孙坤,当代国外标点符号研究,当代语言学,[D],2012年第二期

[7]周玉明,英语学习中不可忽略的逗号,《高中生之友》,2010年

[8]隋达华,标点符号:英语学习中不可忽视的问题,陕西教育,[D]

[9]任学良,先秦言文并不一致论——古书中口语和文言同时并存,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2年01期

论文作者:赵蕾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8年10月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8/9/27

标签:;  ;  ;  ;  ;  ;  ;  ;  

在汉英语法对比下浅析英汉逗号的使用论文_赵蕾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