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迁模式三重奏点亮脱贫幸福路论文

搬迁模式三重奏 点亮脱贫幸福路

□ 杨 敏

▲龙南县搬迁贫困户在渡江镇农业产业示范园务工

2016年以来,龙南有4552贫困群众想搬迁盼搬迁,但是贫困群众想要的安置方式各不相同,如何规划建设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成为摆在龙南县委县政府面前的难题。为切实做到想搬迁群众所想,解搬迁群众所困,打造让搬迁群众满意的工程,龙南县委县政府始终将县、乡、村三级梯度安置主线贯穿易地扶贫搬迁整体布局和规划,有效结合工业发展优势、美丽乡村振兴发展,让想进城发展的搬迁群众进城,想留在乡镇致富的进圩镇中心村。

第一重 产城融合

龙南产业集聚、特色鲜明,拥有赣粤边际唯一的国家级经开区,赣州电子信息产业科技城、江西三南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合作示范园正加快建设,已落户工业企业372家,其中规上企业122家,形成电子信息首位产业和稀土新材料、现代轻工、食品药品主导产业。

所以,卡内基的捐赠活动,一方面直接支持了我国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为我国培养了图书馆学专业人才,卡内基基金会捐给中国的书刊都非常具有研究价值和收藏价值,成为我国近代图书馆藏书的重要组成部分。另一方面,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图书馆建设,激发了社会各界对于图书馆事业的捐赠热情,为当时社会力量参与图书馆建设的方式提供了借鉴。当然,由于当时中国缺少产生卡内基式大实业家的社会和时代环境,不会出现卡内基那种大规模、持续的图书馆捐赠活动,当时社会各界对图书馆事业的捐助仅局限于对一、两个馆的经费支持或图书捐赠,而且这种捐赠多是一次性的。

依托国家级经开区平台,龙南在工业园区分别打造了“金塘花苑”“新圳花苑”两个大型集中安置点,实现搬迁群众集中转移安置与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有机结合,搬迁群众就业与园区用工需求无缝对接,让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其中“新圳花苑”位于龙南经济技术开发区新圳工业园,总投资5.65亿,占地面积约135亩,规划建房2274套,安置建档立卡贫困户236户1039人。

规划先行。“新圳花苑”选址于工业园,由县城投公司代建,按照“以人为本、绿色家园”的设计理念,以中庭景观为几何中心,景观轴线相互串联,北侧布置高层住宅,周边设计多层住宅、沿街商铺。同时,设计有60㎡~120㎡不等的四种户型,规划建设有社区活动中心、公立幼儿园、大型地下车库等公共设施,周边学校、医院、超市服务功能配套齐全,整体呈现“两片、一心、一环、三轴”的设计格局,小区内环境优美,宜居宜业优势明显。

沿着105国道来到龙南临塘乡圩上,有一处当地老百姓津津乐道的“江景房”,其实它就是易地扶贫搬迁圩镇安置点临塘乡垇背坝。临塘乡垇背坝安置点结合当地圩镇发展规划建设,有效利用圩镇完善的配套设施和各类资源,占地面积1.2亩,规划建房60套,总建筑面积4152.84㎡,共搬迁安置建档立卡贫困户43户153人。

服务解忧。实行“一元化”管理制度,保障进城进园移民户“农户农村产权、宅基地退出”2项权益,提升就业、就学、就医、社保、医保5项市民待遇,让搬迁户享受更加优质的公共服务。积极推动搬迁户就业创业,可免费参与就业、创业技能培训,免费推荐就业,免费推荐物业管理、家政服务、社区保安等公益性岗位。对残疾、文盲等存在就业困难的贫困搬迁户,优先安排到附近县就业扶贫福利厂务工,实现月收入达2000元。

但那些淋着雨雪踩着泥巴一步一回首的人们,放眼望去的,就是最后的色达了。他们磨砂细碎的掌纹缓缓剥落棕褐交织的念珠。他们磕下长头,无关宗教和前世今生,尽倾整整一万零八千圈的信奉去祈福,举手投足间充满了历练的卑恭和体会过沧桑岁月的兜兜转转。

第二重 圩镇共建

政策护航。“一降”:贫困户享有优先分配权,只需缴纳1万元就可分配一套房屋,拎包就入住,购房成本远低于房屋建设成本。项目通过“政府土地出让金返还项目建设、市场运作商业面积销售收入弥补购房差价、整合政策项目资金投入”等3个途径,解决资金短缺问题。“一免”:搬迁户办证所涉相关费用,行政事业性收费全免,服务性收费减半,并在获得房屋产权20年后可上市交易,增值收入归搬迁户所有。

“3优”建设方式。一是选址优。垇背坝安置点选址于圩镇,周边生活、医疗、教育等配套设施完善,对面的大棚蔬菜基地仅一河之隔,环境优美,山林掩映,鸟儿清唱。二是设计优。垇背坝安置点采用明黄的色调,整体立面简约、丰富,建设了3栋6层套房式安置房,并尊重贫困搬迁户意愿,在确保人均住房面积不超25㎡的前提下,设计有三室一厅15套、二室一厅30套、一室一厅15套。三是管理优。垇背坝安置点采取“统一规划设计、统一施工建设、统一简单装修、统一落实配套”的方式施建,并通过邀请质量监理人,成立镇村干部和搬迁户代表的监督小组,及时协商解决施工过程中遇到的难题。

帮扶有效。安置点依托渡江镇莲塘省级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果龙农旅一体化科技产业园,引入了宏昌商贸有限公司、裕林农牧、万紫千红果蔬合作社、黎有全蔬菜种植基地等农业产业龙头企业及种植大户,通过建立用工台帐,发布用工信息,帮助搬迁户发展农业产业、农旅产业,就近到产业基地务工。目前入股莲塘现代农业产业园或县旅投公司35户,年收入增加5200元;14户贫困户通过介绍到工业园务工,月收入增加2000元;帮助30户贫困户争取低保补助,每人每月领取低保金305元。

第三重 融入新村

在渡江镇与县城交接的莲塘村马头小组,风景美丽,一排排新房依河而建,其中有一栋六层的楼房,就是易地扶贫搬迁中心村安置点渡江镇莲塘马头安置点。渡江镇莲塘马头安置点依托莲塘现代农业产业园、果龙农旅基地等产业基地而建,交通便利、环境优美,总投资约410万元,占地面积约1亩,规划建房44套,共安置搬迁户35户107人。

管理到位。为了让搬迁户在安置点住的舒心,渡江镇有效利用马头社区理事会,设立社区管理机构,加大对集中安置点实施社区化管理,并从安置点住户中聘请一名环境卫生公益性岗位,专职负责安置点环境卫生。同时,为搬迁户提供就业、医疗、教育等相关政策服务,开展广场舞、主题宣讲丰富多彩的社区活动,增强凝聚力,收获幸福感。

“5+”帮扶模式。垇背坝安置点采取“5+”模式,加大后续帮扶力度,确保搬迁一户,脱贫一户。一是通过“搬迁安置房+扶贫车间”模式,在一楼预留285㎡空间,用于兴办扶贫车间,帮助搬迁户实现就近解决就业问题,每月增收500元左右;二是通过“搬迁安置房+教育扶贫”模式,安置点选址比邻临塘学校,结合圆梦助学金,教育助学金,帮助11户贫困家庭学生的解决就学难题;三是通过“搬迁安置房+就业扶贫”模式,帮助贫困搬迁户介绍到“产业+旅游”示范基地虔心小镇或工业园务工,月收入达1500元左右;四是通过“搬迁安置房+金融扶贫”模式,为21户贫困搬迁户办理产业扶贫贷款,入股产业基地或旅投公司获得固定分红,年收入增加5200元。五是通过“搬迁安置房+兜底扶贫”模式,帮助18户贫困搬迁户争取每人每月260元的低保补助金。

人性化设计。聘请专业设计团队对安置点整体规划、户型设计等进行一步到位规划,确保能可持续发展;“一对一”上门调查群众的房屋面积需求,并按照群众的意愿,设计户型有两室一厅41套,一室一厅3套;充分考虑到搬迁户家庭情况不一,合理安排所住楼层,将年龄较大、腿脚不方便的住户安排在低楼层,并实行全程摇号选房,做到房屋分配公平公正;逐步完善安置点水、电、网、路、卫生室、学校等基础设施,确保基础设施配套完善,服务功能完备。

社会联动。渡江镇积极争取社会力量,共同推动搬迁户尽早脱贫致富,形成全社会共同来推的工作氛围。通过召开社区居民会,争取免去安置点35户搬迁户自来水的初装费用共计87500元;争取莲塘现代农业产业园内的德强农业公司为搬迁户捐赠日常生活用品;争取龙南深圳商会为每户搬迁户捐赠价值2000余元的净水器。

因此,在人参皂苷Rc相关药物研究和应用中需要综合考虑以上因素,充分发挥其药理活性。相信随着对其药效机制、临床研究及药动学的进一步研究,人参皂苷Rc将得到更好的开发和应用。

“我们把盆往床边放来试试看好不好?”(我动手去帮忙移盆了,因为在对话过程中我发现他对“边”还没有概念,他对上下有概念了,在搭脚手架过程中我发现他对 “边”没有概念。)“好了,图图现在站上盆,看看能不能爬上床了?”(站上去,一下子就爬到床上了,特别开心。)

龙南结合工业强县地域特点,发挥地方优势产业,通过实行县城、圩镇、中心村梯度安置,让搬迁模式“活起来”,让安置点建设“美起来”,让搬迁群众“富起来”。2016年以来,累计建设6户及以上安置点55个,其中2个大型县城安置点新圳花苑、金塘花苑;26个圩镇安置点;27个中心村安置点。

作者简介: 杨敏,龙南县扶贫办公室。

责任编辑:汪 琼

标签:;  ;  ;  ;  ;  ;  ;  

搬迁模式三重奏点亮脱贫幸福路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