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冷光源蓝光灯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护理体会论文_徐春霞

(浙江省临海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 浙江 临海 317000)

【摘 要】目的:研究分析冷光源蓝光灯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和护理对策。方法:选择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新生儿黄疸患者6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34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蓝光灯治疗并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冷光源蓝光灯治疗并给予优质护理措施。比较分析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清胆红素、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7.0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47%,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胆红素降低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不良发应发生率为11.7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1.18%,差异显著(P<0.05)。结论:冷光源蓝光灯治疗新生儿黄疸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配合优质护理措施能够有效降低患者血清胆红素,减少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关键词】冷光源蓝光灯;新生儿黄疸;临床效果;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6194(2015)02-0478-02

黄疸是新生儿的一种常见疾病,其诱发的胆红素脑病会严重影响新生儿的生命健康,死亡率很高[1]。对于新生儿黄疸在临床上主要可采用光疗疗法进行治疗,此方法临床疗效好,且治疗后毒副作用小,目前以及被广泛运用于临床[2]。冷光源蓝光治疗灯具具有高强度的光能量,其对于新生儿黄疸具有很好的效果,在治疗后需给予有效护理措施才能进一步提高疗效[3]。在本次研究中选择我院收治的68例黄疸患儿,对比采用常规护理方法与优质护理的临床护理效果。现将结果示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新生儿黄疸患者6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34例。对照组患儿男17例,女17例;年龄2-27d,平均年龄为(14.3±2.1)d;其中6例早产儿、2例过期产儿、26例足月儿。观察组患儿男19例,女15例;年龄3-28d,平均年龄为(14.6±2.2)d;其中5例早产儿、4例过期产儿、25例足月儿。两组的性别、年龄和其他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传统蓝光治疗,而观察组患者给予冷光源蓝光治疗,每隔8-12h照射一次,每次照射时间在12-16h。连续治疗8d。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方法,主要为在患儿治疗期间进行严密观察,并且及时安抚患儿,进行清洁皮肤、舒适体位等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需要给予优质护理措施,具体措施如下:护理人员需要为患儿穿上小手套和脚套,从而避免其抓伤皮肤。并且给予患儿无菌眼罩,眼罩在佩戴时不能过紧,也不可过松。护理人员在每天进行更换时需要观察其是否有眼部分泌物。给予患儿较为窄小专用的蓝光尿垫,其不能够有效保护患儿外生殖器,还能够有效增加皮肤暴露面积。护理人员需要定时测量患儿体温,并且更换尿布,如果患儿出现发热症状,需要给予物理降温,并且降低保温箱温度,同时需要多测量患儿体温;如果患儿出现腹泻副作用需要遵医嘱并增加换尿布的次数来避免尿布疹的出现。

1.3 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均采用SPPS15.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X±S)表示,组间比较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若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 观察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7.0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47%,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1。

2.3 两组不良反应情况对比 观察组发生1例皮疹、1例腹泻、2例哭闹,其不良发应发生率为11.76%(4/34);对照组发生4例皮疹、5例腹泻、2例体温异常、3例哭闹,其不良发应发生率为41.18%(14/34),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

3 讨论

新生儿黄疸是一种常见疾病,其引发的胆红素脑病是导致新生儿死亡的重要病因。对于新生儿黄疸的治疗关键在于有效降低胆红素,对于早期黄疸患儿需要给予其积极有效的防治措施[4]。传统蓝光在治疗新生儿黄疸时具有其弊端,由于其光照强度比较低,有效光照强度不高,并且会随着时间的增加而衰减,因此不能够达到最佳光照治疗的效果[5]。并且对于不能进行连续性光疗,从而增加新生儿皮肤水分蒸发,使得其体温升高、脱水[6]。而冷光源蓝光时采用专利的蓝色发光二极管广元,其能够有效提高光照强度,相比于普通光疗强度更高,且其光谱符合胆红素转化最佳吸收的波长,能够迅速使尚未结合的胆红素的结构、性质以及排泄途径发生改变,进而有效降低患儿血清胆红素水平[7]。在对新生儿黄疸进行光疗后需要进行有效护理措施。优质护理能够全面对患儿可能出现的危险情况进行护理,相比于常规护理更周到、细致[8]。

在本次研究中,对照组给予传统的蓝光灯治疗并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冷光源蓝光灯治疗并给予优质护理措施。观察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7.0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47%,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胆红素降低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不良发应发生率为11.7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1.18%,差异显著(P<0.05)。可见采用冷光源蓝光灯治疗并给予优质护理可有效提高黄疸患儿临床疗效。

综上所述,冷光源蓝光灯治疗新生儿黄疸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配合优质护理措施能够有效降低患者血清胆红素,减少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杨丽清,江英.冷光源蓝光灯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及护理体会[J].实用医学杂志,2013,29(16):2746-2747.

[2]邢利英,陈立文,吴殷,等.蓝光联合护理干预对新生儿黄疸的临床价值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5,53(01):77-79,83.

[3]卢晓梅,张莉莉.自拟茵陈参苓汤配合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观察与护理[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5,29(02):104-105,107.

[4]郑萍萍,梅嫦颖.早期综合性护理干预对新生儿黄疸的影响[J].现代实用医学,2015,27(02):270-271.

[5]黎冬梅.综合性护理干预在新生儿黄疸治疗中的效果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14,52(13):96-97,100.

[6]张捷香.中西医结合治疗足月新生儿黄疸疗效观察及护理对策[J].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14,6(02):187-188.

[7]贾承英,崔彦敏,张青,等.早期护理干预在胎膜早破新生儿黄疸治疗中的应用及疗效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4,29(17):2726-2728.

[8]张双华.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在新生儿黄疸蓝光照射治疗中的作用[J].临床医学工程,2014,21(11):1493-1394.

论文作者:徐春霞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5年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3/23

标签:;  ;  ;  ;  ;  ;  ;  ;  

探讨冷光源蓝光灯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护理体会论文_徐春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