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经典文学之所长 提升学生习作之能力论文_邹琳

博经典文学之所长 提升学生习作之能力论文_邹琳

新疆乌鲁木齐市第四十四中学 830000

摘 要:为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发掘小学习作教学资源,改革习作教学模式势在必行。本文就小学语文课本中经典文学为载体,寻找探索一条新奇、有特色的习作教学思路,以提高学生善于表达的欲望,克服学生在习作中的畏难情绪。

关键词:经典文学 提升 习作能力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如泉涌,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泼地流个不歇。”习作教学必须把学生从课堂上和课本里解放出来,把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灿烂多彩的大自然,醇香久远的经典文化作为学生作文的活水源头。因此,语文课程中的经典文学以其独特的价值越来越受到青睐。它一方面有助于语文学科的建设,另一方面有助于学生个体的发展。我们可以有效发掘经典作品中的习作训练点,以提升学生的习作水平,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从而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对经典文学的积累。

何为“经典”?从一般意义上说,经典作品之所以可以称得上是经典,其自身必须具有内在的超越性,也就是说经典本身无论在内容、语言上都具有不同于一般性文本的深度和广度,打动人心的独特的内在魅力。鉴于经典文学的独特魅力和流传价值,我从以下方面来利用并探索出一条教学思路,供大家探讨。

一、搜集并记诵与教材中课文内容相关联的经典篇章

根据课本中所选的课文类型,我们选择一些课本内容延伸的精彩的篇章,还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我们选择一些优美的有文学韵味的歌词,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情趣。

诵读提高了语文素养,学生的识字量大大提高,学生诵读的水平得到提高,形成了良好的语感,对语言的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也大大提高。诵读使学生积累了大量的好词佳句,一篇篇习作,因经典诵读而内涵丰富。

二、将经典诵读与习作教学相结合

在诵读经典的过程中,大多实践都仅仅局限于朗诵和积累,殊不知在这些经典中还包含了作者独特的创作构思,这是语文教学资源中宝贵的范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既然如此,能不能将单纯的诵读经典变为“读与写”呢?即将“读经典·学习作”有机结合,提高学生作文能力,让学生学会在理解的基础上再创造。为了落实“读”与“写”,我做了如下研究:

1.指导补白,在改写中学习写作。在学习古诗词的时候,老师可以让学生发挥想象,在读的基础上对古诗词进行改写和再创作。以古诗词为题材,结合诗歌的具体内容和写作方法,进行有针对性的叙事、描景、写人等片断训练和多角度的补白、改写、扩写、续写。

2.发挥想象,鼓励创编歇后语故事。有先哲曾说“儿童是天生的创作者”,他们能想象出自己喜欢的意境,他们充满感情,他们的语言干净、自然。因此,可以结合孩子的特点引导孩子们了解脍炙人口歇后语,并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编写有趣、有教育意义的歇后语故事。

比如陈老师的《歇后语创编故事》一案,(1)通过引导让孩子们读歇后语故事,启发编写歇后语故事。(2)告诉孩子们一些方法:巧用比喻,形象贴切。可将物拟人化,增强趣味性。(3)设置合适的故事情节,要交代清楚起因、经过、结果。(4)能从中悟出道理更好。(5)让孩子们试着写一写,注意想象要大胆,语言要精炼,表达出自己的情感。这样能发挥孩子的想象,让他的思维天马行空的同时增强孩子的成就感。

3.习经典之成语故事,激发创造力,学习以幽默生动的语言来写作,深化对寓意的理解。成语故事乃中华经典文学之精髓,很多成语背后都包含一个深刻道理,故事性强,我们充分发掘这一习作资源,让学生从习作中内化成语含义,掌握使用生动幽默机智的语言,使自己的语言风格多样化。

比如刘老师的《创编成语故事》,在学习课文《亡羊补牢》和《揠苗助长》引申内容《狐假虎威》、《龟兔赛跑》等成语故事会。寻找习作训练点:(1)学习作者通过故事的开展,寓道理于故事中的写作手法。(2)学习作者如何发挥想象,创编故事情节。(3)学习如何运用幽默生动的语言来进行写作。孩子们新编的成语故事,创造了新的有趣的情节,有的保持了故事本身的含义,有的给予故事全新的意义。

4.重视每单元园地中“课外书屋”的导向作用,引导学生以点带面,深入作者,发掘习作资源。人教版每单元后都有一个版块——“课外书屋”,旨在结合本组课文内容推荐一些经典名篇佳作。我们可以从中发掘习作资源,结合自己的习作训练点,有效整合材料,调动学生情感体验,激发习作兴趣。比如:邹老师在学习六年级上册第七组课文动物间及动物与人间的真情后,结合园地中的“课外书屋”推荐,即沈石溪动物系列小说,在设计本堂习作时,为学生提供第一部分材料——沈石溪动物系列经典小说材料,在感同身受中诱发学生的情感体验,进而引入第二部分材料——人类对待动物的态度,引导学生从人和动物和谐相处的深层次去思考,引发学生的独特感受,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学生最后引入第三段材料——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材料,引导学生从人和动物和谐相处的深层次去思考,升化主题,立意深远。最后给学生提出要求,将本堂课的感受和练笔梳理成篇,形成一篇完整的习作。

寻找经典名篇与课内习作教学衔接的结合点,探索把诵读经典与习作结合起来,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已取得一定成效。为培养学生的写作水平,增加习作的文化内涵,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实现语文学习的最终目标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在今后的语文习作教学中,我将继续在摸索中前进,不断提升教学智慧,寻找新的教学模式!

论文作者:邹琳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7年5月总第23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6/28

标签:;  ;  ;  ;  ;  ;  ;  ;  

博经典文学之所长 提升学生习作之能力论文_邹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