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路与后路内固定治疗成人胸腰段脊柱骨折的疗效对比论文_李时中

邵阳市第一人民医院 湖南邵阳 422000

【摘 要】目的 对比前路与后路内固定治疗成人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我院自2015年9月-2016年10月收治的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96例,随机分为前路组(实施前路内固定治疗)与后路组(实施后路内固定治疗)2组,将2组疗效进行对比,记录2组并发症发生率情况。结果 前路组治疗总有效率、运动评分以及触觉评分均明显优于后路组(P<0.05);前路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后路组(P<0.05)。结论 针对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对其采取前路内固定治疗能够显著促进其神经功能恢复,减少疼痛,具有治疗有效率高,并发症少的优势,临床推广价值较高。

【关键词】胸腰段脊柱骨折;前路内前路;后路内前路;临床疗效

胸腰段脊柱骨折在骨科疾病中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多因高处坠落以及交通事故而引发,不仅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还将对其正常生理功能产生极大影响[1]。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功能日渐减弱,加上钙流失严重,是胸腰段脊柱骨折的好发人群。针对此类患者,手术治疗是临床首选治疗方案,而手术过程中不同的入路方式又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手术的成功与否。为此,我院对在2015年9月-2016年10月期间收治的96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分别实施了前路与后路内固定治疗,效果理想,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96例均为我院自2015年9月-2016年10月期间收治的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将其按数字奇偶法分为前路组与后路组2组,前路组48例,其中男31例,女17例;年龄24~74岁,平均年龄(51.14±2.78)岁;致伤原因:高处坠落伤21例、车祸伤25例、重物砸伤2例。后路组48例,其中男32例,女16例;年龄25~72岁,平均年龄(51.26±2.69)岁;致伤原因:高处坠落伤20例、车祸伤26例、重物砸伤2例。2组患者在基线资料方面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前路组实施前路内固定治疗,方法如下:指导病人取侧卧位,并常规行麻醉处理,于胸膜外或腹膜后入路做切口,充分显露骨折组织,根据患者的骨折部位选取合适的椎体钢板及螺钉,修复其骨折组织。最后,将螺钉打入患者的骨折处行固定处理。后路组实施后路内固定治疗,即于患者的椎弓根内作一切口,以充分暴露患者的骨折组织。根据患者的骨折部位选取合适的椎体钢板及螺钉,修复其骨折组织。最后,将螺钉打入患者的骨折处行固定处理,根据手术情况合理放置横连杆。96例患者术后均常规给予抗生素治疗。

1.3观察指标及评定标准

①疗效评定:若症状及体征均完全消失,同时骨组织愈合良好,疼痛明显缓解,不会对生活及工作产生影响则评定为显效;若症状及体征均大部分改善,骨组织有愈合,疼痛减轻,但对生活及工作有一定的影响则评定为有效;若症状及体征未见任何改善,疼痛无缓解,骨组织愈合差则评定为无效。治疗总有效率=100%-无效率。②运动以及触觉评定:按照ASIA2000标准评估运动以及触觉能力。③记录钉松、切口感染、腰背酸痛等并发症情况。

1.4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2组治疗总有效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对比行χ2检验,2组运动及触觉评分对比行t检验,用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2组疗效对比

前路组48例患者中,显效27例(56.25%),有效18例(37.50%),无效3例(6.25%),治疗总有效率为93.75%(45/48)。后路组48例患者中,显效21例(43.75%),有效14例(29.17%),无效13例(27.08%),治疗总有效率为72.92%(35/48)。前路组治疗有效率明显优于后路组(χ2=7.5000,P=0.0062)。

2.2 2组运动及触觉评分对比

治疗前,2组运动及触觉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运动及触觉评分均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但前路组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后路组(P<0.05),详见表1。

3讨论

胸腰段脊柱作为连接人体腰椎前突与胸椎后突的有效节段,极易发生骨折,给患者带来疼痛[2]。此外,胸腰段脊柱骨折能够对机体周围的神经组织产生压迫作用,进而引发神经功能障碍,若不及时治疗,严重的甚至可导致患者下肢瘫痪,给患者的预后造成极大影响[3]。因此,及时诊断并及早采取有效手段进行治疗对改善预后显得尤为重要。现阶段,手术治疗是优选方案,能够有效解除神经压迫,并促进脊椎恢复到正常位置,对减轻疼痛,缓解症状均有积极的促进作用[5]。

前路内固定手术可以充分暴露患者的骨折部位,并将手术视野进行扩大,便于清理患者椎管内的坏死组织以及骨折碎块。同时,可以避免因视野不清晰而引发的对神经及脊髓产生损伤的现象发生。此种术式主要对损伤节段的相邻椎体做固定处理,进而能够快速恢复患者的脊柱高度及脊柱矢状平衡,有利于促进患者的神经功能快速恢复。后路内固定是一种传统的治疗手段,具有术中出血少,手术时间短等优势,但此种方式需部分切除患者的脊柱结构以及需清除患者的椎间组织,进而将对患者的脊柱稳定性产生破坏作用,影响运动及触觉。

本研究中,前路组治疗总有效率、运动评分以及触觉评分均明显优于后路组(P<0.05);前路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后路组(P<0.05)。研究结果表明,相较于后路内固定治疗,采取前路内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疗效更显著,能够在有效促进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的同时减轻患者的疼痛,加上术后并发症少,安全可靠,值得临床上推广及应用。

参考文献:

[1]黄善武,欧阳永生.前路与后路内固定治疗成人胸腰段脊柱骨折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23(10):1104-1105.

[2]魏劲松.前路与后路内固定治疗成人胸腰段脊柱骨折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22):49-51.

[3]刘大泽.前路与后路内固定治疗成人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临床价值研究[J].医学信息,2015,28(z1):207-208.

[4]陆吉利,韦文,黄承夸,等.前路与后路内固定治疗成人胸腰段脊柱骨折临床疗效对比分析[J].医学信息,2014,27(7):174-175.

[5]李建刚,李超英.前路与后路内固定治疗成人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临床价值研究[J].医学信息,2015,28(47):372.

论文作者:李时中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7年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2/24

标签:;  ;  ;  ;  ;  ;  ;  ;  

前路与后路内固定治疗成人胸腰段脊柱骨折的疗效对比论文_李时中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