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CA循环管理在EICU护理人员对心电监护仪报警疲劳中的应用及效果论文_王红

(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连云港市中医院急诊ICU 江苏 连云港 222000)

【摘要】目的:探析PDCA循环管理在EICU护理人员对心电监护仪报警疲劳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7年6月至2017年12月在EICU住院的127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6~9月收治的62例患者设为对照组,10~12月收治的65例患者设为观察组。所有患者均根据病情需要给予心电监护仪参数设置,对照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接受PDCA循环管理。考察不同护理措施下,患者的心电监护仪报警次数、误报警率以及护士对心电监护仪的报警的满意度。结果:在不同护理措施下,观察组患者心电监护仪的报警次数(6773次)低于对照组患者心电监护仪的报警次数(13448次),误报警率(39.14%)低于对照组患者心电监护仪的误报警率(61.0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护士对心电监护仪报警的满意度(95.38%)高于对照组护士对心电监护仪报警的满意度(70.9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EICU患者实施PDCA循环管理能减少心电监护仪的报警次数和误报警率,提升护理人员的满意度,从而缓解护理人员对心电监护仪的临床报警疲劳。

【关键词】PDCA循环管理;心电监护仪;报警疲劳;EICU

【中图分类号】R192.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23-0236-02

在EICU病房,心电监护仪是一种必不可少的精密医学仪器,用于监测患者的心电图形、呼吸、体温、血压(分无创和有创)、血氧饱和度、脉率等生理参数[1]。当心电监护仪监测到的数据与已知设定值进行比较,如果出现超标可发出警报[2]。但在实际使用心电监护仪的过程中发现,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心电监护仪经常会出现一些问题,例如监护仪误报警,导致护理人员对其产生报警疲劳[3]。故本研究分析了PDCA循环管理在EICU护理人员对心电监护仪报警疲劳中的应用及效果,结果见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7年6月至2017年12月在EICU住院的127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6~9月收治的62例患者设为对照组,10~12月收治的65例患者设为观察组。对照组:男性37例,女性25例,年龄35~86岁,平均(65.7±5.2)岁;观察组:男性39例,女性26例,年龄36~86岁,平均(65.8±4.9)岁;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和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进入EICU后均采用心电监护仪(厂家: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型号:BeneView T5)进行生理参数的监测。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即密切监测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的情况,包括心电图形、呼吸、体温、血压(分无创和有创)、血氧饱和度、脉率等生理参数。设置仪器的参数值,当出现超标可发出警报,心电监护仪会自动记录报警参数原因,并统一汇总至中央监控。

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接受PDCA循环管理,具体包括以下内容:(1)P阶段,即计划阶段,主要工作内容是搜集资料,通过搜集2017年6月—9月对照组62例患者的相关报警指标,对报警原因进行分析,制定具体的护理计划。(2)D阶段,即实施阶段,首先设备科要制定专题活动,对所有的心电监护仪进行全面的维护和保养,对老旧设备进行评估,不能满足要求的设备进行报废处理。及时更换损坏部件,加强设备的保养和巡检。同时,科室加强对科内护理人员的培训和学习,提高其自身的业务能力,确保护理人员能够独立、正确的操作心电监护仪。护理人员可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设定参数值,并制定标准的使用方法[4]。(3)C阶段,即检查阶段,抽查科内护理人员对于设备知识的掌握程度,同时搜集报警原因,进行总结分析,及时发现目前护理措施中的不足之处,积极改进,不断完善护理措施。(4)A阶段,即总结阶段,构建护理质量评价体系,当两组患者经过不同的护理措施治疗后,对护理的结果进行科学系统的评价,对所得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及时发现本次PDCA活动的不足,为下次进行PDCA循环管理提供良好的依据,才能保证PDCA循环管理长久的运行下去。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心电监护仪的报警频次、误报警情况和护士对心电监护仪的误报警的满意度。心电监护仪能够将报警次数、报警类型进行统计和记录,包括正确报警和误报警。其中正确报警是指有临床意义的报警,反映的是患者临床体征的变化,而误报警是指单纯的心电监护仪报警,而无临床意义的报警。护理满意度是通过对护理人员进行满意度调查问卷获得,其中总满意度包括满意和较满意两个维度的统计结果。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2.0软件进行分析。

2.结果

2.1 不同护理措施下心电监护仪的误报警情况

观察组的报警频次和误报警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PDCA循环管理法为护理工作提供了一种富有人性化的管理方式,使得护理管理更加系统、科学,有效的保证了护理工作保质保量的完成[5]。PDCA循环管理遵循以患者的满意度为切入点、及时的发现并解决护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不断完善护理措施的理念[6],提升了当今医院的护理水平。目前,随着心电监护仪在EICU的普遍应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引起了大家的关注,尤其报警疲劳问题可能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

通过本研究发现,PDCA循环管理通过个性化的设置仪器的报警参数、加强科内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培训及制定标准的使用方法、加强对仪器的管理、构建护理质量评价体系等措施能够显著的减少心电监护仪的报警频次,且提高了报警的可行度,从而减少护理人员对心电监护仪的报警疲劳。

综上所述,对EICU患者实施PDCA循环管理能减少心电监护仪的报警频次和误报警率,提升护理人员的满意度,从而减少临床上护理人员对心电监护仪的报警疲劳问题。

【参考文献】

[1]黄雪琴,黄晓晖,许春枝.PDCA循环管理在降低CCU心电监护误报率中的应用及效果[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7,11(12):193-195.

[2]韦洪钧.PDCA循环在提高心电监护类设备完好率中的应用[J].医疗装备,2018,31(07):60-61.

[3]古金燕,吴妙莉,彭小燕,等.品管圈活动对提高护士心电监护仪应用能力及管理水平的效果分析[J].现代临床护理,2013,12(12):63-65.

[4]冯艮娇,罗思妮,彭群开,等.品质圈活动对提高护士心电监护使用技能的效果探讨[J].岭南心血管病杂志,2010,16(05):410-411.

[5]李玉虎.PDCA循环管理法在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工作中的实际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6,13(19):83-86.

[6]李红,刘晓玲,曾宇.PDCA循环管理对老年住院患者护理满意度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4,11(18):129-131+135.

论文作者:王红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8年8月第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31

标签:;  ;  ;  ;  ;  ;  ;  ;  

PDCA循环管理在EICU护理人员对心电监护仪报警疲劳中的应用及效果论文_王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