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旅游资源调查研究方法_风景论文

区域旅游资源的调查研究途径,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旅游资源论文,调查研究论文,途径论文,区域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摘要:论述区域资源的调查研究途径。指出区域风光资源描述不能一般化,要根据区域资源的重要性进行顺序排列,在风光资源研究基础上要进一步开展风景结构研究,在风景分特征基础上加强总特征研究。旅游资源特征要分层次,突出重点才能成为区域旅游开发和投资结构分析的依据。

关键词:风光旅游资源 风景结构 区域旅游开发

旅游地理研究对风光旅游资源的调查是从收集有关资料开始的,包括导游书和地图、览胜、地方志、地名录、文物志、城市和风景区园林规划、旅游志,甚至国土规划和农业区划报告,文史资料和宗教资料等。通过这些资料的整理,可以提供该区域的旅游资源种类和分布特征,若把有关资源的分布与地形图判读结合起来。便可能对该区域的旅游资源作一个区域综合评价。但必须注意:(1)旅游资源在区域的分布是不均匀的,集聚分布的成群旅游资源更有开发价值;(2)旅游资源的游览价值,因其质量的高低而差别很大,高级别的旅游资源更有旅游吸引力。

旅游资源在区域分布的不均匀性,使旅游地理研究不同于一般区域地理研究,必须在总的区域背景研究上突出具体成群旅游资源分布的区域,或有高质量旅游资源分布的景点,至少是一条旅游路线能够把一些具有游览价值的景点串连起来。因此,旅游地理对旅游资源的研究必须突出研究区域的特点。

1 区域风光旅游资源的描述途径

一般的风光旅游资源有其统一的分类,通常分为自然风光和人文风光,也可细分为山(地质地貌)、水、花木、建筑、天气变化和人文特色等6类。

实际上,任何旅游区都不可能兼有全部风光种类,各种风光的重要性也因地而异。风光旅游资源的描述必须在总的框架背景上,突出该区的风景特征,要根据当地风光的重要性重新组织分类。根据笔者多年调查研究经验,有些区域要突出该地最有旅游吸引力的风光,依次再排列其它风光。例如,对甘肃敦煌特别注意其莫高窟等石窟寺艺术,其描述顺序为:(1)石窟寺艺术;(2)历史遗迹旅游资源;(3)以自然风光为主的风光资源;(4)古建筑风景资源;(5)敦煌城本身作为接待条件也有其风光特征与此类似,安徽亳县风光的描述的顺序为:(1)古建筑;(2)与历史名人有关的风光资源;(3)历史遗迹资源;(4)土特产旅游资源;(5)水景。山东聊城地区的描述顺序为:(1)水景(聊城老城1km[2]面积,城外围有3.4km[2]的湖泊分布,使聊城第一景为水景);(2)古建筑;(3)与历史掌故有关的旅游资源;(4)古遗迹;(5)与革命活动有关的历史遗迹;(6)森林风光。

上述三例的研究,因其区域地理背景比较简单,笔者没有对该区进行专门的地理描述,而是把区域背景描述分在相应的风光中加以说明。

对区域地理背景比较复杂的区域,为了使读者对该区域有一个系统认识,例如对北京采用下列描述顺序:(1)自然风光及其形成基础,通过这一节把北京的地质地貌、水景、植被垂直带、天气变化作了系统描述,以使读者对北京地理背景有一个结合自然风光分布的总体概念;(2)古建筑;(3)古典园林;古建筑和古典园林是北京最重要的游览对象,北京六大风景资源故宫、颐和园、长城、十三陵、天坛、北海都属于这两类,还有众多值得一游的古建筑(雍和宫、谭柘寺、戒台寺、白云观、恭王府等)、古典园林(香山、圆明园等),故在自然风光之后即加描述。(4)现代建筑和园林;(5)人文特色;(6)历史遗迹和传说旅游资源。

要根据上述四个实例分析,旅游资源的调查除了汇总资源种类外,还必须判别各类资源的重要性和旅游吸引力。文献整理可以提供资源种类,地形图判读可以补充新的风光种类,若再与实地考察相结合,才能更准确判别资源的重要性及其评价分级。

2 风景结构

旅游资源的调查整理若能在风光描述的基础上,进一步把区域的风景结构整理出来,便有可能把风景结构与旅游业其它结构加以对应变换分析,这方面研究可以成为区域旅游开发和投资结构分析的基础。实例如下:

2.1 广东陆丰县玄武山——金厢滩海滨旅游区

将其风景结构分为总特征和4个分特征,并把风景结构与旅游活动行为结构、市场结构作了对应变换分析(表1)。该旅游区具有一个世俗性宗教感应气氛特别强烈的元山古寺,海岸风光旖旎,沙滩近期可开发2km,中期可开发10km,并有众多的海蚀和花岗岩风化的奇形怪石,故风景总特征为神海沙石兼备。广东沿岸具有众多可供开发的海滨旅游胜地;但同时兼有这四种特征的只有这一处,故称其为粤东旅游黄金海岸。中国书法学会主席启功先生为这里作了相应题词,现已刻于金厢滩摩崖上,成为一个新的摄影景点。按上述的结构关系,对它逐步进行建设,是这一旅游区的总体规划战略的方向。以发展宗教旅游和海滨娱乐旅游为主,同时开展多种形式旅游,发展成为华南旅游业黄金海岸,以弥补广东旅游名胜大多分布于内地,缺乏综合海滨旅游区的不足。

图1 五海世界

2.2 大连金洲金石滩国家的风景名胜区的旅游资源结构。笔者称它为五海世界(见图1)

图3 海南风景结构

a.海蚀奇观 本区地貌景观具有二层性,上层为和缓波状起伏的海蚀台地,下层为海蚀崖风光。这种二层性给人以“临崖绝景”的意境,起着“台穷山尽疑无路,坡断曲径通海天”的妙趣。当把台面全面绿化后,更能加强这种意境。本区的海蚀风光更多表现于下层,包括海蚀崖、海蚀拱门、海蚀术、海蚀墩、海蚀平台、海蚀排石等造型地貌,是本区最有旅游吸引力的风光。

b.海沙浴场 本区具有4km的绵延沙滩,虽沙滩坡度较大,沙砾混合,但由于海浪分选和磨蚀作用,砾石分布在岸边,而临海沙滩多为细砾,且磨园度良好,故旅游价值仍不低,沙滩旅游价值远超过大连市区星海浴场。

c.海天景观 金石滩面临凉水湾,海岸线相当曲折。涨潮时,海水淹没海蚀平台,浪击海崖绝壁,远观近看都相宜。本区东邻黄海,海天景观还包括日出奇观。

d.海市奇景 本区为一南向弓形海湾,这种条件很利于海市蜃楼的形成。据说每年农历正月至清明时节,金石滩三辆车岛海域经常出现海市蜃楼,其景如繁华都市,神奇缥缈。

e.海货商品 本区盛产各种海鲜,著名珍品有海参、鲍鱼、扇贝、海螺、对虾、螃蟹、加吉鱼等,而且本区产有沿岸砾石,古生物化石也以海生动物为主,可称为古海货,都有加工出售的意义。对古生物化石,如三叶虫等,要在保护基础上加以开发。

2.3 粤北风景结构 1987年以来,笔者先后多年都对原韶关市即粤北进行旅游开发研究,从风景结构分析,粤北有十大风景特征,分为4个层次(图2),并有三个最有吸引力的开发重点(丹霞风景区,以南华寺为主的宗教旅游、九泷十八滩源流娱乐旅游)。粤北通过这三个重点的开发,可带动十大风景特征全面发展。而三个重点之首是丹霞风景区,现在经各方面努力,该风景区已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并已开通从深圳到韶关的“丹霞号”旅游特别快车。经韶关旅游局努力宣传已闻名于港澳。其游客构成有1/6左右来自港澳,外汇收入占总收入的50%左右。与此相反,丹霞山在国内除为本地和广州游客所了解外,知名度偏低。现在丹霞山应更多吸引国内游客,以平衡旅游淡季。笔者承担了粤北旅游开发研究之后,又组织各方面力量承担了丹霞风景区总体规划研究,促进韶关旅游业的发展。

2.4 海南岛的旅游风景区结构(图3)

2.4.1 热带景观,包括热带雨林、红树林、椰林、动植物自然保护区、热带作物种植园,甚至热带园林、行道树、庭院林木等都属于热带景观。

2.4.2 开发方向层次,包括自然风光的海滨风光和地貌奇观(火山口溶岩、溶洞、花岗岩石蛋、海蚀地貌等)、人文风光的开疆(开拓疆土)文化和黎苗风情。还可以通过调查修整一定的宗教胜迹,发展宗教旅游。例如,三亚崖州古城有唐高僧鉴真和尚的史迹正在建设中。

2.4.3 海南岛的花岗岩分布有众多的温泉,目前以兴隆温泉宾馆最为闻名,因而“温泉水滑”是海南一个非常有吸引力的旅游接待服务措施,具备接待国宾的条件。海南岛的城镇,特别是海口、三亚、通什,甚至有些小城镇,如那大、兴隆、万宁等已形成良好的接待服务条件,具备接待国内外游客的“城镇新颜”基础。笔者认为,海南岛的旅游开发重点是:

a.三亚以大小东海和牙龙湾为主的旅游娱乐业。牙龙湾是一个环形海湾,并有岛屿分布,同时兼有松软沙滩,岬角天涯,各种礁石等风光,是一个不可多得发展旅游娱乐业和避寒冬泳的基地,与已开辟的大东海在一起,可作为海南岛吸引外汇旅客的重点开发项目。从牙龙湾在三亚市海湾的功能分工看,无疑应向高档方向发展。但目前可以采取控制发展方式,少数高档豪华宾馆和娱乐业由外商独立投资,另辟一隅进行中档开发,以使牙龙湾尽快热闹起来。高档豪华与中低档要保留一定的距离,不宜穿插分布。

b.海口和三亚的购物旅游。海南作为大特区必须国货比港澳台和海外便宜。从长远来看,海口和三亚要发展为具有“边境低物价效应”的市场面对国内,以及国货低价市场和兑税商品对港澳台等外汇游客,才能发展为购物天堂。

c.热带景观环岛路线旅游。这是目前开展的主要旅游活动,应该合理组织,逐步提高其旅游服务质量。进入海南旅游目前不是先到海口“正”中心,便是先到三亚“副”中心,将来还可能有清澜和洋浦两个入门。因此环岛路线的安排近期要考虑海口和三亚两个进出正副中心,远期还要考虑清澜和洋浦两个入门加以合理组织。《羊城晚报》等单位举办的1988龙年最佳旅游路线评选,海南岛环岛五天游被评为最佳旅游线。环岛旅游已经成为广东人的旅游线。

d.以兴隆温泉为主的“温泉水滑”休养疗养旅游。近期主要发展兴隆温泉休养旅游,并与大东海和牙龙湾旅游娱乐业相配合。兴隆温泉限于发展休养旅游,一些次要温泉可同时发展休养和疗养旅游。

e.黎苗风情旅游。已开发黎苗的节日(例如,三月三)活动,还可进一步开发图腾文化。

2.5 辽宁省的风景资源结构

辽宁具有海滨、山岳、湖沼水库、泉水、河谷、平原、沙地、森林、草场等自然风光,还有众多的历史胜迹和古现代建筑等人文风光。辽宁风景特征及各特征的彼此关系可归纳为8方面。

2.5.1 海滨风光是辽宁现有最具吸引力的旅游风光,主要有大连和辽西兴城的夏泳和避暑旅游。包括海蚀地貌(海蚀崖、海蚀柱等)和沙滩浴场、海岛、沙嘴、沿海城市和古建、园林等风光,其中最有开发前途的是大连沿岸、金州金石滩、盖州白沙湾、大孤山、大小鹿岛、长海、兴城、笔架山、绥中秦汉宫殿遗迹、葫芦岛等地。

2.5.2 山岳林庙是辽宁旅游开发的重点,主要是千山、医巫闾山、东凤凰山(凤城)等三处,很有开发潜力。在本溪九顶铁刹山、铁岭龙首山、沈阳辉山、朝阳西凤凰山、庄河冰水峪沟等都有开发价值。其中的千山有“景中游”五大景观:莲峰林海、梵宇藏幽、顽石摩崖、通天幽径、天外三绝。如将它开发提高,可从目前作为辽中工业区胜地发展为东北第一名山。医巫闾山是我国五大镇山的仅存胜迹,北镇庙是我国幸存的最大山神庙。东凤凰山是辽东胜迹,都因宣传不够,还未被海内外所重视。

2.5.3 满清入关前的清前史迹将是辽宁最有旅游吸引力,也是目前宣传不够的旅游资源。三陵(永、福、昭),沈阳故宫是这方面最突出的,三京(赫图阿拉老城、东京城、盛京即沈阳城),以及辽阳的三陵之外又一陵(东京陵)是这方面的典型。有关清史的电视电影若能有意突出这些史迹,就会提高这些旅游点的知名度,吸引更多海内外游客。

2.5.4 古建筑是使城市、海滨、山区各风景点具有旅游吸引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辽宁省沈阳、兴城、朝阳、义县、辽阳、海城、营口等地都有较丰富的古建筑分布,使这些城市更有旅游吸引力。古建筑也是使海滨(兴城、大孤山、笔架山、望儿山)和山区(医巫闾山、千山、铁刹山、龙首山)各旅游点的必要组成部分,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特别是义县奉国寺与其郊区万佛堂石窟、东沟县大孤山建筑群具有独立观赏的价值。

2.5.5 城镇的街景、新和古著名建筑、博物馆、公园、风景点、宾馆、娱乐设施为辽宁省提供了接待游客和进行市容观光的基础。辽宁各大中城市都已有相应的接待服务措施,但目前除大连、沈阳、兴城在夏季为热点外,其它各地旅游业刚刚起步。

2.5.6 湖泊(包括水库)或洞穴是提高有关景点观光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些湖泊景点和洞穴景点甚至具有独立观赏的价值。例如萨尔浒风景区,因包括有大伙房水库、元帅林、铁背山、萨尔浒、泉山、莲花岛等景区而成为辽宁的著名风景区。本溪水洞是东北最著名的溶洞。辽阳的汤河水库与龙门风景区和温泉疗养区配合具有独立开发意义。

2.5.7 温泉是辽宁省休养旅游的重要风景资源,其中海域汤岗子温泉、熊岳温泉都具有独立游览的意义,兴城温泉和五龙背(丹东)温泉与相应城市配合,成为吸引游客的休疗养旅游资源。

2.5.8 众多的古城、古墓、古遗址、战争和革命史迹。其中兴城古城、众多高句丽、辽、金和清古城、缓中明长城、燕秦长城、反映“巨石”文化的石棚(石棚山、凤凰山、析木城等),辽阳壁画墓群、旅顺日俄战争和抗日战争史迹、大东沟中日甲午“黄海之战”遗址等都很有开发前途。建国后辽宁三大考古发现:(1)绥中万家秦汉宫殿遗址;(2)建平和绥中交界处的红山文化牛河梁女神庙和积石冢墓地;(3)营口县渤海湾东岸金牛山猿人洞穴遗址。这些都具有旅游开发价值。特别是前两者开发,可能形成与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类似的旅游热点。

上述辽宁8种风景资源的关系,可用图4结构图式来表示。风景结构除了注意资源的种类外,还要掌握资源的质量和空间组合情况,主要包括对资源景点的优秀性等级评价;群体性和多样性的景点组合评价。总之,辽宁省以大连、辽中工业区、辽西走廊、医巫闾山和义县、丹东等处最具有开发前途,远景朝阳至建平一带,辽东山地的一些还未发现山岳风光也具有潜在开发意义。

图4 辽宁省风景结构示意

3 结论

区域旅游地理研究不能满足于在区域描述背景上,对旅游资源加以汇总、分类和简单评价。与此相反,区域旅游资源的调查研究要有实用性,一是要突出调查地区的风光资源,按重要性加以顺序排列描述并进行开发评价;二是要进一步开展风景结构研究,使其成为区域旅游开发的依据。区域旅游开发以旅游业内部结构对应变换分析为根据,表1提供风景结构与旅游业其他结构(旅游活动行为结构、旅游市场结构)的对应变换实例分析。参考文献[6]、[8]提供这方面研究的理论和实例研究。

标签:;  ;  ;  

区域旅游资源调查研究方法_风景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