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届全运会背后的经济议题_马俊仁论文

第八届全运会背后的经济议题_马俊仁论文

八运背后经济话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话题论文,经济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本报记者 张强)

八运会圣火熄灭了,这是本世纪最后一次全运会的辉煌终点,也是中国体育向二十一世纪冲刺的高昂起点。

面对新世纪,中国体育将向世界展示怎样的崭新姿态?在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的伟大进军中,中国体育将扮演什么角色?

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说,本届全运会都堪称最为成功的一届。

这届全运会不仅给我们留下了一连串值得骄傲的世界纪录和最好成绩,也给我们留下了一批让人看到体育未来希望的新苗,更给我们带来了一些关于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协调发展的思考以及一系列体育之外的经济话题。

“内战内行,外战外行”这是体育的怪现象吗?

八运会创造的成绩不仅仅只是撼动了几个区区的世纪纪录,而是让整个世界为之打颤。

当16岁的辽宁少女陈妍在女子400米个人混合泳中打破了由前东德人施奈德保持了15年之久的世界纪录的当夜,美国CNN电视新闻里立即以字幕的形式将陈妍和其新纪录放在体育新闻的第二条。八运会才进行到第三天,女子举重就已经超过世界纪录410次,以至于许多记者都忙不迭地对此数字反复核实,飞行药检的特派员火速赶至全运会赛场,相信在如此众多的八运会好成绩面前瞠目结舌的不仅仅只是中国人。

四川女选手李雪梅以10秒79勇夺百米金牌,这一成绩比美国短跑名将马·琼斯在今年雅典世锦赛上的夺冠成绩快了0.04秒。辽宁的姜波在女子1500米决赛中跑出了3分50秒98的好成绩,与3分50秒46的世界纪录相差无几,比葡萄牙的萨拉门托在今年世锦赛上夺魁的成绩快了13秒多。董艳梅的万米跑成绩是30分38秒09,虽然比王军霞的世界纪录慢了1分6秒多,但是比亚特兰大奥运会冠军葡萄牙的里贝罗的成绩快了30几秒。29岁的河北老将肖艳玲在女子铁饼决赛中掷出了70米,她的教练称这一成绩是近几年来的世界最好成绩。而在8月刚闭幕的世锦赛上,包括李雪梅和肖艳玲在内的中国选手却“空手而归”。

八运会与世锦赛才时隔两月,反差竟如此之大!

于是“内战内行,外战外行”、“迅速提高外战能力”之类的观点一时间甚嚣尘上。然而这只是一种体育的怪现象吗?这种现象的背后又隐藏着什么?

面对好成绩,不少专家都纷纷解析其中缘由,有的言之国内大赛,运动员心理压力较小,有的言之地方重视。然而归到根本,恐怕还是经济因素在起作用。

多年以来,我国体坛就曾出现过国内赛夺标奖金高于世界赛,甚至地区赛夺标奖金高于全国赛的现象,导致好些运动员热衷于为乡里添彩,而淡泊为祖国争光。有媒体就曾报道“今年田径世锦赛选拔,不少人竟害怕冒尖,力求落选”。一家地方晚报甚至在八运会期间还公布了一些省份的夺标奖励标准,其中不乏超过世锦赛和亚运会奖金的。

当然,这并不能说明在体育里金钱起决定性作用,但体育水平的高低,本质上却是经济实力的体现。地方看重成绩,这本无可厚非,因为他们已经充分看到了体育运动对地方经济的促进作用,况且体育对经济建设的促进毕竟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体育的竞争其实就是综合国力的竞争。没有强大的经济实力,中国办不起亚运会,也申办不起奥运会。正是这两大活动都促进了北京体育设施和社会环境的改善,使首都加入了国际大都市的行列。而八运会在上海的成功举办,既显示了这个中国最大城市自党的十四大以来综合实力的日益增强,也使其体育设施一跃成为全国一流,将使1300万市民和其子孙们受益许久。上海人民为八运会付出了许多心血,也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回报。

表面上体育之中的一些“怪”现象,其实背后隐埋着客观的经济规律。问题是如何在现阶段把这种规律加以正确引导,用政策导向使体育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从另一方面来讲,体育之中多融进一些经济也并非一件坏事。体育产业化、社会化将有助于体育的健康发展。八运会期间,体育产业化、社会化的有关研讨就已经被提到前所未有的认识高度。

“东西联动”岂止是经济的话题?

八运会赛事已熄,金牌公布已见轮廓。如果以秦岭、淮河为界,南北各15个代表团比较,南方得金牌171枚,北方得133枚,以往北方胜于南方的情况有所改观。而从东、中、西这三条线来看,东部一线以绝对的优势领先于中部和西部。列金牌榜前十名的,东部有8个,中部只有湖南、河南两个省,西部最好的成绩是14名内蒙古,东西的倾斜依然存在。

若仔细分析东部的金牌分布,有三个集中点,一是山东和辽东半岛,一是长江三角洲,一是珠江三角洲。看来体育与经济的发展是同步的。金牌领先的上海、辽宁、广东,都是改革开放走得较快的地区。

东部、中部和西部,在体育发展的分布上竟和经济发展如出一辙。而我国在经济发展上历来有“东西联动,平衡发展”的战略,把这一战略挪动到体育发展上,竟又有“惊人的相似”。

东西部的不平衡,将会影响中国体育的均衡发展,东西联动已经摆到了议事日程上。东西部的合作,在本届全运会上已见端倪。西部地域广阔,有人才资源的优势,东部和中部有技术、信息和资金、设备的优势。东中西的合作,是有很大余地的。但是,这样的合作还是局限在点上,还是为了解决一时之需。比如说,西部一支队伍因缺少经费而下马,人员需要另寻婆家,而东部某单位正为了八运会而四处寻找可造之才。这样的合作,还没有真正形成全局的“动”,因而,还没有影响中国竞技体育的格局。

运动人才是竞技体育的基础之一,从体育人才学的角度来看,不同的项目需要不同体形的人才,会搞体操的,未必能打篮球。由此派生的体育地理学,对人才和人才产生的地理环境和项目的传统作了专门的研究。一般来说,西部人身材高大,耐力好,心肺强壮,刻苦耐劳,是从事很多力量型运动的良才。东西联动,不是东引导西,东支援西,而是东西联合,东西合作,比翼齐飞。上海近年来在这方面进行的一些试验已获得成功,八运会上获得的一些金牌如赛艇、柔道、帆板,是与兄弟省市合作的结果,双方共享了金牌的荣誉。在八运会比赛进行过半时,据统计,各地协议计分的158名选手,共获得12枚金牌、6枚银牌、7枚铜牌。这也是人才和资金技术结合的成果。

国家体委一位高层分析专家认为,西部地区不必为暂时的落后而担忧,他们拥有的人才比资金更为可贵。拓宽东西合作的思路,可以集中现有的资金,攥成拳头,开发少数几个传统的强项。而在更多的项目上,将本地的人才作为资源向东部输出,把人才交给东部训练,分享成果,而东部也能充分利用现有的场馆和教练人才,这是东西优势互补的一种思路。

当然,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国家,这种大规模的合作,需要从人才流动和体育产业的更高层次进行思考和实践,才能成为现实。

回头来体会老祖宗的话“树挪死,人挪活”,只有人才流动起来了,东西部才能有真正的平衡发展。

再授予“新闻系博士”马俊仁一个经济系学位如何?

马家军在八运会上的再度崛起可称得上是新闻中的新闻,而“悬念大师”马俊仁在八运会之前布下的无尽埋伏和在八运会上无数的妙语连珠终于使得《新民晚报》立马授予了这位体育教练一个新的学位——新闻系博士。

之所以称马俊仁为新闻系博士,是因为他的行为里有太多新闻的悬念,他的话语里有太多新闻的煽情。

初到八运,他没住在指定的宾馆,独自躲到闸北区,致使所有记者在《秩序册》上找不到他的名字而发生“马俊仁还来不来上海”的困惑。

直至八运会进行了两天,他才以辽宁代表团官员的身份前来。他故意摆脱了新闻发布会上记者的纠缠却招来走到哪儿都立即被记者围追堵截。有报道形容:……

只要马俊仁一出现在看台上,他立刻被记者围得里三层外三层,外层的记者挤作一团,均慌慌张张地问:“在哪儿?在哪儿?”看台下的记者齐作“望星空”状,全都翘首努力用视线寻找马俊仁的身影。更有甚者,不知从哪里搬来一部梯子搭在看台上,顺梯而上采访马俊仁。还有的电视记者将话筒捆在竹竿上,伸至马俊仁面前,以求寻下只言片语。众记者还充当了马俊仁的“扩音器”,比赛中,马俊仁向弟子们喊一声:“慢一秒!”众人齐呼:“慢一秒!”马俊仁喊:“嗬!”众人齐呼:“嗬!”……

而真正悬念的高潮则是在1500米女子预赛开始时,他先说自己脑袋里长了个瘤,还有胃出血,而带来的小队员,只是准备下届奥运会,这次主要是锻炼……可比赛开始后,他的12名弟子获决赛资格,而且第一名兰丽新的成绩3分55秒01,比去年奥运会冠军快7秒,比今年世锦赛冠军快9秒。这之后,马家军更是创造了1500米、3000米、5000米的世界纪录。

然而,比玩悬念更让马俊仁兴奋的则是有更多的机会“语惊四座”。

问他新带来的名不见经传的弟子为什么第二组普遍比第一组快,他答道:“第一批队员进步没有第二批快,因为第二批队员大都出身知识分子家庭,对自己的政治要求比较高……”

问他是否希望他的全部队员都破纪录,他答道:“当然破纪录的越多越好。我希望全国12亿人民都能破纪录!”

问他马家军的封号是不是很封建?他答道:“中国自古有‘杨家将’、‘岳家将’,这也是一种中华民族精神的体现。中国应多一些什么‘陈家军’、‘王家军’。”

问他卖过秘方没有,秘方是什么?他答道:我的队员现在每天要喝12次补品,有一种补品就是熬老母鸡时汤上飘着的那层黄油。而包括这在内的秘方就锁在广州的保险公司里……

问他对飞行检查的看法如何,他答道:“兴奋剂检查增进了国际友谊。”

所有他的言行,人们仔细注意便会发现当中绝大多数已超出体育范畴,难怪人们要送他体育之外的头衔。

而当马家军包揽1500米前三名时,马俊仁高举一块牌子,上书某企业赞助马家军80万元的举动,则再一次给了公众一个“有经济头脑”的印象。

据说马家军很有可能出现在曼谷亚运会上,到那时真不知他又该“整”出些什么,但授予他经济学位恐怕也是早晚的事儿。

高新科技支撑的八运会

上海市雄厚的经济实力无疑为本届全运会提供了强有力的高新科技支撑。大会应用当代国内外的许多高新科技,为竞赛、宣传、指挥及国内外亿万观众提供了良好的服务。

大会的硬件设施是一流的,除上海市原有的44个体育场馆外,又投资56亿人民币,新建改建了38个场馆,包括综合馆8个、体育场8个、训练中心6个、游泳馆3个、网球中心3个、射击馆2个、棒垒球场2个、水上配套设施、赛马场、曲棍球场各1个和其他体育中心3个。这些场馆不仅数量多、规模大,而且设计新颖、材料先进,达到一流水平。如足球场的草皮引进了日本的先进技术,草种从美国进口,可确保草坪四季常青。

八运会的计算机服务系统,是一个规模庞大、多重结构的信息网络系统,它由综合成绩处理、现场成绩处理、人员注册、综合信息、查询服务和网络通讯6个子系统组成,覆盖了大会的指挥、竞赛、新闻、广播电视、计算和注册等6大中心和42个比赛场馆、28个局域网和22个远程工作站。这套由500台高性能微机、服务器和邮电数字数据网(DDN)线路联网组成的计算机网络系统,是历届全运会中规模最大的一个。

这个网络系统选用的微机,是全球五大微机制造商之一的美国DEll公司的产品,性能优越、可靠性高,选用的计算机软件,是美国微软公司的最新产品,具有先进、灵活的操作功能。与此同时,针对这次大会比以往在计分、计牌等方面更为复杂的特点,还自行设计编制了现场成绩和综合信息处理等应用软件,以确保竞赛信息的发布万无一失。

为了及时报道大会情况,在上海体育馆的练习馆内,新建了一个4200平方米的新闻中心,其规模比首届东亚运动会时扩大了一倍。通过这个新闻中心和设在41个比赛场馆的新闻分中心,广播电视和邮电部门能够把18个项目和赛场实况图像,及时传输到记者工作的大厅,进而传播到千家万户。

八运会的电子信息服务系统,还设置了4个查询子系统,综合信息查询系统设在代表团驻地和记者驻地。同时在新闻中心和各比赛场馆设置27处计算机查询终端,在新闻中心和市中心公共场所设有10个查询点,160、168电话查询服务,也能以便捷的方式提供最新赛事信息。此外,国际互联网查询系统,通过上海热线进入国际互联网,可及时向海内外发布八运会消息。

上海告诉广东什么?

“我们要把九运会办得有‘广东特色’,让九运会展示新世纪的时代精神。”广东代表团团长、副省长李兰芳在八运会闭幕前夕接受记者采访时,满怀信心地作了这样的表示。

4年后,中华人民共和国运动会的圣火又将在祖国的南大门、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广东点燃。李兰芳表示,广东将以改革开放的精神来促进体育事业的发展,使体育继续走产业化、社会化的道路,要向上海学习,以体育产业的方式来运作、举办九运会。九运会上一定会有一流的场馆、一流的服务、一流的科技含量、一流的赛风。她还表示,省委、省政府已表示,九运会的场馆要按奥运会的标准建设。1987年为举办六运会而建的天河体育中心主会场能容纳6万人,保证了广东体育硬件设施10年不落后,但这些场馆中,有的与奥运标准不符合,所以九运会的场馆建设将发动全省力量,新建和改建并举。

据李兰芳透露,广东省省长卢瑞华已于23日带着省计委、财厅等重要部门的领导来到上海,会同广东代表团的主要领导一起在上海学习经验,11月份回去就组织各有关部门成立“九运会筹委会”,发动全省一起为办好九运会贡献力量。

李兰芳表示,除了硬件建设,广东还将在服务、后勤、科技上做文章,要为全运会提供优良的竞赛环境。另外,开、闭幕式的大型团体操表演是全运会的灵魂,广东更会在这方面做好文章,体现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体现新世纪的时代精神,同时要兼顾岭南文化特点。

李兰芳说:“按照传统的说法,‘八运’就是‘发运’,‘九运’则是‘九九为鼎’,广东人民将尽全力把新世纪第一届全运会办成历届之最!”

回顾即将过去的一个世纪,经历了从参加奥运会空手而归到挑战世界体育强国的历史性飞跃,中国体育成为中华民族从受屈到振兴的历史见证,也是中国从衰弱到富强的受益者。展望新世纪,中国体育将在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十五大精神指引下,高举社会主义、爱国主义的旗帜,向世界展示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展示开放的社会主义中国富强、民主、文明的伟大形象。

标签:;  ;  ;  ;  

第八届全运会背后的经济议题_马俊仁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