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基于就业需求的高职院校《建筑制图与识图》教学改革论文

浅析基于就业需求的高职院校《建筑制图与识图》教学改革论文

浅析基于就业需求的高职院校《建筑制图与识图》教学改革

曹志芳

(广东创新科技职业学院,广东 东莞)

摘 要: 建筑制图与识图是土木建筑类专业的一门基础性课程,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高职院校传统的教学模式与建筑行业的基本要求已经有了一定差距,本文立足于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和就业能力,分析目前高职院校学生学习特点,探讨高职院校建筑制图与识图课程教学改革。

关键词: 就业需求;高职院校;《建筑制图与识图》;教学改革

高职教育作为一种具有强烈的“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更多的是关注“应会”而不是“应知”,所培养的学生是为了从事生产管理实践等一线型应用工作,而不是单纯地为了升学或别的方面。大量事实表明,高职院校土木建筑类专业毕业生具备良好的识图绘图能力,更加受到施工单位的青睐,识图绘图逐渐成为他们职业准入的一道必不可少的门槛,需要从事高职院校教学工作者进行深入探讨。

超声-超声图像叠加融合成像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新技术。消融前首先嘱患者屏住呼吸,通过手动扫描的方式获取肝脏的三维超声容积图像,扫描区域包括肿瘤和肿瘤旁的肝内管系,这个三维超声容积数据被储存在超声机器中。将消融后和消融前超声图像叠加,肿瘤的影像可以被实时投射到白色的消融区域内,即可以在消融过程中清晰显示消融边界,早期评价消融效果,为及时补充消融提供了可能。三维容积图像与二维超声相比,能更全面、更直观地显示病灶情况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Minami Y等研究发现,以多层螺旋CT为金标准,超声-超声图像叠加融合成像对射频消融术后早期评价的准确率约92.6%[16]。

一 课程基本特点

《建筑制图与识图》这门课程是土木建筑类专业一门主干型基础课程,它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立体空间思维、想象能力以及识图绘图能力,对土木建筑类专业其它课程的学习、课程设计、顶岗实习、毕业设计以及将来的就业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根据课程特点精心设计,促使学生在日常学习中勤观察、勤思考、勤练习,使他们把看、想、画有效地结合起来,促进思维能力的有效转化,具体而言有三个方面要求:

(一) 知识方面的要求

熟练掌握正投影的基本原理以及三视图形成的过程和规律;熟练掌握识图绘图的一般步骤和方法;熟练掌握各类建筑、结构以及设备施工图的具体识图与绘制方法。

(二) 技能方面要求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看懂比较复杂的建筑施工图,了解图纸上关于施工的各项要求,并能迅速准确地想象出各类建筑、结构以及设备的立体图形,在此基础上,还能绘制出实际的建筑施工图和结构施工图。

(三) 素质方面的要求

针对高职院校《建筑制图与识图》这门课程教学要求,以及根据现阶段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规律,需要我们改变教学模式,从传统的工作经验和方法中走出来,以不断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新使命,用尽量少的人力、财力及物力,尽可能多地把每一名土木建筑类专业的学生培养成毕业就能就业、就业就能胜任的实用型人才。

二 现阶段高职院校土木建筑类专业学生特点

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各类高职院校的办学规模和招生数量呈逐年递增的趋势,与数量得到显著增加情况相反的是,教学质量方面还远未达到理想的水平,目前,高职院校土木建筑类专业也同样如此。通过多年的教学工作及带学生参加各类测绘技能比赛的实践经验总结发现,现阶段高职院校土木建筑类专业的学生总体有以下特点。

(一) 文化素质偏低

充分考虑现阶段高职学生的特点,在教授建筑专业知识的同时,要尊重广大学生的可接受程度,不能超出他们的接受能力。首先是选择规范的合适教材,确保课程教学内容与最新的工程建设与发展保持同步,同时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我们对教材内容进行科学地细化分解,使得学习内容便于理解、易于掌握,不断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其次是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方式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创新性地运用多媒体、投影仪等辅助手段,用一些建筑工程实例活跃课堂氛围,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各类建筑施工图的特点、设计原则以及注意事项,使较为抽象难懂的专业知识变成形象直观的内容。再次是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鼓励他们创新思考,引导他们紧密联系教学内容与工程实例,广泛开展自主性学习,提高他们自己思考问题、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效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的弊端。

(二) 学习兴趣偏低

在“电力系统概率充分性和概率稳定性的综合评估”一文中认为电气设备中继电保护可靠性是有继电保护装置的拒动和误动形式表现的,其概率是衡量继电保护可靠性的基本指标。继电保护的不正确包含误动,拒动和非选择性动作三个方面。

通过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高职院校的学生很多都是家庭条件优越,在家中衣食无忧、无忧无虑,他们的父母往往由于忙于工作而忽视了对子女的管理,导致很多高职院校的学生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比较严重,他们一方面具有较强的进取愿望和成功动机,但稍微一遇到挫折就会出现消极的参与意识和自我否定意识,导致他们极易出现悲观失望心理,毕业后难以找到合适的工作,职业素养和职业归属感更加无从谈起,这也需要我们从事建筑教育的工作者从一开始就加以重视,有效地改变这一状况。

(三) 集体意识偏低

只有进一步地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实事求是、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尊重实践的过程,才能真正发挥思想政治教育所能带来的巨大作用。当然,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是一个综合性的系统工程。由于个人知识的局限性,本文的研究在一些方面不够全面和深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三 试探高职院校《建筑制图与识图》的改革方向

实际的工程建设往往建设周期长、实践应用性强、管理难度大、责任要求高,所以建筑行业需要的各类人才必须要有时间和经验的日积月累,这需要我们在高职院校教学时注重培养他们吃苦耐劳、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爱岗敬业的精神。

(一) 优化教学方式

进入高职院校学习的学生,在高中时往往都是学习比较困难的一个群体,大多数文化基础比较差,学习能力不够强,导致他们在进入高职院校后学习起来相当吃力。然而,文化素质对学生的日常学习乃至将来参加工作影响都是极其深远的,因为他们文化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他们就业的好坏,以及他们融入到工作单位中的快慢,这种现象在近几年土木建筑类专业毕业生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所以需要有针对性地对在校生进行教育,在传授建筑专业知识的同时也需要对在校生进行必要的建筑领域文化的熏陶。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从小慢慢培养起来的,而高职院校的学生这一方面很显然是比较欠缺的,他们在过往的初、高中学习过程中由于学习成绩较差,学习方面的成就感较低,导致整体的学习兴趣比较低,往往呈现出不想学、不愿学、不肯学的鲜明特点。而且他们学习的情绪化现象比较明显,对比较感兴趣的内容体现出比较高的积极性,对一些专业性较强、理论性较高的枯燥内容往往比较抵触,导致他们很多时候学习方法不得要领,难以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吸收教师所教内容,学科教学目标难以得到很好实现。

(二) 加强实训教学

《建筑制图与识图》这门课程最重要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识图绘图的能力,所以我们教授这门课程的过程中,要重视理论知识的教导,更要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这就需要我们在实训环节付出更大的努力。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以提高学生们的知识应用为中心,根据教学目的,牢固树立理论指导实践,实践为理论服务的思想,灵活地运用课程作业、参观教学、现场教学、专题实训以及专项操作等多种手段,有效地加强理论与实践的融合,确保理论中有实践,实践中含理论,进一步缩短学生实际专业知识与建筑行业工作标准的差距,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同时,立足于将来更好地就业,努力通过实训将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程体系与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起来,把资格证书要求的必需知识和技能融入到课程中,传导到实训当中,以更加有效地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知识应用水平,促使他们更好地学习与发展。

(三) 创新考核手段

考核是教学工作的关键内容,同时也是校验教学效果的必要手段,在《建筑制图与识图》这门课程的教学中同样要予以重视。然而,传统的考试评价模式往往有一考定全局的弊端,非常不利于反映学生平时的学习过程以及他们对于整个课程的理解把握,尤其不能反映出他们的实践能力水平,所以在一定程度上不能充分有效地调动广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所以,有必要对课程的考核手段进行一个创新性的改革,既要考在平时,又要兼顾整体。考在平时,就是课程形成阶段考核,主要是考察学生日常学习表现、平时作业完成情况、实训参加情况、课堂设计以及实践报告情况等;兼顾整体就是课程总结阶段的考核,既包括闭卷理论考试,也包括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考核。通过这种双管齐下的方式,有效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帮助他们将来更好地就业。

四 结束语

随着职业教育的蓬勃发展,以及我国建筑行业的日新月异,社会对高职院校培养出来的土木建筑类专业的学生综合素质有了更高的标准,需要我们顺应时代要求,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实用为目的,以就业为导向,以创新为手段,不断地深入地分析探讨,进一步科学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和方法,不断提高高职院校学生识图绘图能力,为建筑行业源源不断地培养高素质人才。

多进行舞台表演,对演员心理素质的培养以及整体能力的提升是非常有利的。例如,多参加各种晚会、歌唱比赛等活动,多上台进行实践,这样有助于提升声乐演唱中的舞台表演能力,以下两方面的训练是非常必要的。

参考文献

[1] 杨媛.《建筑制图与识图》课程浅析[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 ,2015(09):112.

[2] 郭燕飞.多层次生源背景下高职建筑制图课程教学实践探究[J].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04):40-41+43.

[3] 王柳燕,赵柏冬,张晓范,等.以就业为导向整合建筑制图课程体系改革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5(02):136-137.

[4] 孙丽敏.论制图教学中加强识图能力的培养[J].辽宁教育学院学报 ,2002(06):31-32.

本文引用格式: 曹志芳.浅析基于就业需求的高职院校《建筑制图与识图》教学改革[J]. 教育现代化 ,2019,6(52):58-59.

DOI: 10.16541/j.cnki.2095-8420.2019.52.027

作者简介: 曹志芳,女,汉族,湖南耒阳人,本科,讲师,研究方向:建筑工程技术理论与应用等。

标签:;  ;  ;  ;  ;  

浅析基于就业需求的高职院校《建筑制图与识图》教学改革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