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田间栽培及病虫害防治技术论文_张有作

玉米田间栽培及病虫害防治技术论文_张有作

王家岗乡农村经济发展服务中心 河南信阳 464436

摘要:玉米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产量高低直接关系到我国的粮食安全。本文通过文献分析法,探讨玉米栽培和病虫害防治技术,从而解决玉米生长过程中常见病虫害问题,为提高玉米产量和质量提出有效措施。

关键词:玉米;田间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

引言:近年来,随着农业机械化,农作物的栽培技术都有了改观和新局面,玉米栽培技术有所创新,在推广玉米栽培新技术的同时,防治玉米病虫害的问题一直是人们种植玉米的主要难题。[1]本文在介绍玉米田间管理技术的基础上,对农民在种植玉米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病虫害问题进行探讨,以期提出相应地提出防止措施,给农民提供理论指导,从而提高玉米产量和质量,增加农民收入,保障粮食安全。

1 玉米栽培管理技术

1.1 精选土地和精细整地

玉米具有植株高大、根系多、分枝多等特点,它在生长期间需要不断地从土壤中吸收养分和水分,因此,在选择土地时,应该选择地势相对平坦、土层深厚、通透性好、质地疏松的土地进行玉米的种植,对于一些土壤贫瘠的土地最好不要选择,否则会影响玉米的产量以及质量。在整地时,要做到深耕碎垡,翻晒土壤,深度可达20cm,从而达到彻底杀死土壤中的病菌和细菌的目的,为玉米提供一个健康的生长环境。[2]农户在选种工作完成之后就可以开始种植,但是在种植之前要清理耕地杂物,比如上季作物遗留根茎等,然后根据土地需求进行适当翻地,并进行深施底肥,这可以为玉米栽培打下良好的前期基础。

1.2 科学选种和种子处理

农户在进行玉米选种过程中一定要严格把关,玉米种类繁多,因此选择品种的时候,通常选择抗高温、高产量、抗病虫害的品种,例如迪丰198、天禾188、华试9528、郑单958等,并且要根据当地气候特点选出适合的品种,因而在选种时必须选择适合的气候与土壤特点,促进玉米种植优良高产。选用良种,即使不增加劳力、肥料也可以获得较好的收成,如良种良法配套,则增产潜力更大。此外,常见的种子处理有浸种、晒种和拌种,它们能够提高玉米种的出芽率,增强玉米种的抗病虫害能力。使玉米种出芽整齐、出芽时间一致、幼苗茁壮,减少玉米种不出芽的情况。常用药剂有种衣剂、磷酸二氢钾、沼液等,浸种、拌种是为了预防病虫害。不论是浸种还是拌种,之后都要将玉米种晾晒,但不是暴晒,最后播种。

1.3 田间管理和合理施肥

1.3.1苗期:肥料是玉米生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养分,在播种前需要准备好,玉米生长的不同时期要使用不同的肥料。在玉米整个存活期吸收过程中氮是玉米需求最多的矿质元素。苗期植株生长较为缓慢且易折,所以,多以农家肥为主,施肥时底肥应本着多钾、磷,追肥多氮的原则。这样不仅预防了苗期徒长,而且还防止了后期脱肥。玉米在长出五片真叶时,开始定制育苗,而在进行玉米幼苗选择时,最好留一株长势最好的育苗。玉米幼苗定值过程中,要必须做好查苗与补苗工作,如果在这个阶段出现缺苗较为严重,可以适当进行播种弥补。玉米的苗期需肥量较少,大约为总需肥量的17.0%。,这个时期玉米的生长情况可以影响玉米的产量,在这个时期,玉米要完成两项非常重要的工序,即生根发芽,还有根茎叶分化,针对这一部分加强管理可以达到极好的效果,促使玉米根系发育良好,并且可以培育壮苗,为玉米高产打下良好基础。

1.3.2穗期:孕穗到抽穗是玉米需肥量最大的时期,大约占到了80.0%。开花后是需肥量最少的阶段,基本不需要补充养分,大约占到3.0%,但是需要注意水肥调控抗倒伏。当玉米到了挂穗期应根据实际情况酌情施5.0%。科学追肥,能促进玉米生长、根系深扎,有利于高产。此之外,玉米在抽穗开花时,必须保持水土湿润,玉米在干旱时,必须及时补充水分,而对于花期的玉米来说,一旦遭遇不良天气,可以人工授粉,而次数保持在 2-3 次,这样做的目的在于避免出现玉米秃顶,并且不会出现缺粒现象。

1.3.3花粒期:玉米的花粒期属于玉米的生长后期,这时期为了促进玉米的生长,提高产量,需要补施粒肥,为其提供充足的养分。如脱肥,具体的操作方法是:使用 92%磷酸二氢钾掺对1%的尿素进行叶面喷洒。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此外,除了为综合提高土壤肥力,在玉米种植过程中,可以适当减少化肥用量、提高化肥利用率的同时,采取多种措施,推广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生物肥,增加土壤有机养分,培肥地力。[3]

2 玉米病虫害防治技术

玉米生长的各个阶段,会遇到各种病虫害问题,例如玉米小斑病、纹枯病、黑穗病、炭疽病等。掌握一定的防治措施,结合各地具体情况对症下药,可以减轻玉米病虫害问题,提高玉米产量和质量。

2.1 药剂拌种提高玉米抗虫能力

根据当地常见玉米病虫害,科学选取抗病虫效果较好的种子,对于大部分害虫而言,它们都具有一定的抵御能力。如果农户觉得效果不是很明显,可以采用药剂拌种的方式提高种子的各项能力,比如抗病虫能力。

2.2 即使除草减少病虫害

对于大部分的玉米田地来说,封闭式处理是除草绝佳的选择,而对于玉米地的药物防治可以在种子并播种之前。对于其它玉米地来说,可以进行苗后防治。通过喷洒相应药物及时清除田间杂草可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2.3 常见病虫害及防治

2.3.1褐斑病:常发生在玉米苗期,常见的防治措施如下,一般用12.5%的禾果利可湿性的粉剂大约1000倍液进行喷雾。也可同时结合叶面追肥,在药液中添加适量的磷酸二氢钾及适当的尿素等叶面肥。

2.3.2小斑病、纹枯病:常发生在玉米穗期,小斑病可用多菌灵、托布津500倍液、代森锰锌800倍液等进行防治,具体的使用方法详见说明书。玉米在穗期如遇多雨雾、低温天气则纹枯病、大斑病等易流行。以纹枯病为例纹枯病发病部位以叶鞘和果穗为主藻杆偶尔也会出现。发病后叶片会呈现淡褐色的斑块随之时间的推移病情逐渐加重病害开始由基部叶鞘蔓延至植株上部最后发展到果穗穗苞上会形成大块病斑形状是云纹状。依然可以选用抗病品种进行预防也可使用药剂治疗:可用的药剂有氟硅哩4000一6000倍液或每公顷用37.5ml兑水150升叶面喷雾。[4]

2.3.3蚜虫

玉米蚜虫又叫腻虫,数量多,易聚集在一起,是一种黑色的小虫,在植株或是页面上形成黑色的片状物。繁殖速度极快,危害很大,同时蚜虫的天敌也多,可采用生物防治,利用步行虫、异色瓢虫、草间小黑蛛等捕食蚜虫。选用敌敌畏或者是马拉硫磷乳防治属于物理防治。

2.3.4玉米螟

玉米螟也是主要的玉米地虫害,它是一种褐色的飞虫,广泛分布于河北、河南,四川等地,它可以依附在玉米叶片上,更严重的是它能钻进植株,破坏玉米穗,也可以破坏植株的任何部位。主要的防治方法有用辛硫磷颗粒从上丢放在玉米植株中心位置,每亩2 千克左右;第二种方法是喷洒新硫酸乳剂,喷洒在叶心位置。

3 小结

为了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高玉米的产量和质量,玉米经营者必须掌握一定的田间栽培技术,并对常见的玉米病虫害有一定了解,掌握好玉米病虫害防治技术,进而实现科学选种、合理施肥、有效管理管理。

参考文献:

[1] 徐海云.玉米栽培新技术及病虫害防治[J].农民致富之友,2015(6):83-83.

[2] 王福泽.玉米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J].农民致富之友,2013(7):85-85.

[3] 姜金峰,姜永红.玉米栽培管理技术及病虫害防治[J].北京农业,2014(18):25.

[4] 王玉苹.浅议玉米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24):284-284.

论文作者:张有作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3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14

标签:;  ;  ;  ;  ;  ;  ;  ;  

玉米田间栽培及病虫害防治技术论文_张有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