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族民间舞蹈中道具的运用论文_张梦妮 曹楚涵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中道具的运用论文_张梦妮 曹楚涵

——以陕北秧歌的道具红绸子为例

湖北科技学院音乐学院 湖北 咸宁 437005

摘 要:结合陕北秧歌的历史文化背景,以及陕北一带的地理地貌特征,以剧目陕北秧歌《一个扭秧歌的人》为切入点,通过研究此剧目的道具——红绸子,从而发现舞蹈发展与剧情的延续伴随道具的运用所展现的各种情感变化,剖析剧目背后所表现的主旨情感,以及道具红绸子的文化意义,再拓展至整个陕北秧歌在运用道具红绸时的多样的手法并总结规律,以及是何原因、怎样的历史背景、通过什么样的发展变化才衍生出具有陕北秧歌代表性的道具——红绸子。

关键词:民族民间舞蹈 陕北秧歌 舞蹈道具 黄土高坡

一、陕北秧歌及其道具的历史来源与文化背景

根据子洲县秧歌老艺人的介绍,秧歌起源于古代祭祀活动和驱邪活动。禓歌,《论语·乡党篇》记:“乡人傩,朝服而立于阼阶。”说的是孔子每逢有人做法祭祀,便穿着朝服立于朝堂之上,说明傩舞是一种有着仪式化的巫术文化活动,而傩又叫做“禓”。中国文化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便是农耕文化,因此多数传统的秧歌活动,常常与节气,以及生活中的农耕事物相关,如拜雷神、丰收时祭祀谷神、天气干旱祈求降雨等等。它有两种祭祀目的:一个是保佑风调雨顺,驱邪除恶,为凡间的人们祈求更太平的生活;一个是祭祀已故的人在阴间免受灾难,安宁地离去。相传我国宋代就已经有了民间社火,村民在立春之际常组成“社火”舞队,来祭祀土地神,把祭祀土地神的日子也叫做“社日”。现如今在陕北也把正月里的民间舞蹈表演互动称之为“闹社火”、“闹秧歌”。而“社火”中的“社”字,在古时候就是指土地神,把祭祀土地神的日子就叫做“社日”。人们在庙里祭祀拜神献歌敬舞之后,便挨家挨户地在村民家门口表演,俗称“排门子”,以此祝贺新春,送福到家。现今的秧歌,是古时候“社火”活动的延续和发展,在保留古时候祭祀的传统下,同时又含有祈福、自娱的性质。而红绸子舞动时具有极强的张力的视觉效果,红色又十分喜庆吉祥,于是陕北人民在扭起秧歌时便会和红绸子一起舞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道具红绸子在陕北秧歌表演中的使用方法

陕北秧歌表演形式多种多样,最常见的便是广场秧歌,其动作主要特点是“扭”,也就是我们所熟知的另外一种叫法——“扭秧歌”,即在锣鼓乐器伴奏下以腰部为中心点,头和上体随双臂大幅度扭动,脚下以“十字步”为主做前进、后退、左腾、右跃的走动,同时还有“三进一退扭步”、“二进二退扭步”、“前进步”、“大战风摆扭步”等二十多种脚下动律。主要总结为三个字——“扭、摆、走”,上下和谐,步调整齐,同时还可以伴随着唱。通常在广场秧歌表演时,会有一个“伞头”带领后面的“文武生”歌舞大队进行表演,其中武生队伍为男表演者,文生队伍为女表演者。

三、以剧目《一个扭秧歌的人》为例分析道具的运用及文化意义

以著名陕北秧歌代表作——剧目《一个扭秧歌的人》为例子,他在回忆当年的情景时缓缓拿起了系在腰间的红绸子,仿佛这个绸子是他最心爱的姑娘,他开始疯狂地舞动,腰间的那根红绸就是他情感的延续,仿佛要用尽所有的力气。突然音乐激昂,小伙子的眼神由懵懂变成了坚毅,大家在一起耕作务农,红绸子就好像一把锄头,加油鼓劲的吆喝号子,随着小伙子的舞动跳红了果子,跳黄了麦子。灯光变暗,他佝偻着年迈的身躯缓缓地站了起来,捧着那一段红绸子,缓缓转身,绸子随之掉落在地上,老人虽然已经颤颤巍巍,却还是一把捧起了他心爱的红绸,将它高高地举向了天空,仿佛在进行朝拜一般,红绸子便是老人的信仰,终于老人忍不住哭了,抱着那根已不如最初那般鲜艳的红绸子哭了,感叹一生坎坷起伏。人们从与老人相对一侧依次上台,不停地有人越过他人在向前跑,就好像流逝的时间,老人这一生中经历的人和事。仿佛放电影一般,历历在目,老人在回想,红绸子在地上陪着老人慢慢地前行。画面又恢复到舞蹈最初的场景,老人一个人席地而坐,佝偻着身体,相间的年轻人们在一旁围看着老人,他随着音乐享受地摇起了头,扭起了自己已然不再灵活的身体,脸庞依旧陶醉,他会一直跳,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这个经典作品采用了回忆倒叙的表现手段,体现了主人公跌宕起伏的一生,而这一生是离不开腰间这根鲜艳的红绸子的,它是他生命的延续,情感的外放,将黄土高坡上淳朴的人们对于这片土地深深的眷恋生动地表现了出来。

一根简单的红绸子,是舞蹈风格体现的重要特征,它使得作品充满了浓浓的“陕北味儿”,同时它增强了舞蹈的表现力,树立了鲜明的舞者形象,将一个为舞痴狂的“疯子”活灵活现地表现了出来。

参考文献

[1]于荣 浅谈到道具在舞蹈中作用.人文社会科学,2012年11期。

[2]杨建设 陕北秧歌发展与中国社会文化变迁研究.体育人文社会学,2012年03期。

[3]黄锐 浅谈陕北秧歌的历史渊源和现实走向.大众文艺,2013年20期。

[4]李北达 民间舞蹈——民俗文化.中国社会出版社,2006,09,31。

[5]金秋 中国传统文化与舞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9,1。

论文作者:张梦妮 曹楚涵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7年3月总第2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3/6

标签:;  ;  ;  ;  ;  ;  ;  ;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中道具的运用论文_张梦妮 曹楚涵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