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年临汾市人民医院鲍曼不动杆菌标本分布及耐药分析论文_张海琰

(临汾市人民医院检验科 山西 临汾 041000)

【摘要】目的:研究鲍曼不动杆菌的分布特点及临床耐药情况,为临床医师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实验依据。方法:收集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2月住院患者送检的各类临床标本,进行鲍曼不动杆菌的培养、分离,采用VITEK微生物分析仪对分离出的鲍曼不动杆菌进行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我院共分离出鲍曼不动杆菌526株,主要来源于痰液标本(90.9%),主要分布于呼吸内科(25.9%)。鲍曼不动杆菌对常见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总体较高。结论:鲍曼不动杆菌的检出率较高,耐药性较强,临床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使用抗生素,减缓耐药菌株产生。

【关键词】鲍曼不动杆菌;临床分布;抗菌药物;耐药性

【中图分类号】R197.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26-0373-02

鲍曼不动杆菌是一种革兰阴性杆菌,广泛分布于医院各处。此外,还存在于人体的皮肤表面、结膜、胃肠道、呼吸道和泌尿道黏膜,可引起各个组织和器官的感染,其感染部位主要包含肺部、尿路、外伤伤口和软组织等,引起相应部位炎症。通过收集2015年至2016年临床各个科室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对其标本类型、临床科室来源和耐药情况进行整理分析,旨在研究鲍曼不动杆菌的分布特点及临床耐药情况,为临床医师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实验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1 菌株来源

菌株来源于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住院患者送检的各种标本。样本采集前应避免使用抗菌药物,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防止邻近区域杂菌污染。标本容器应是无菌容器,标本采集后立即送到微生物室,时间最好是在2小时之内。

1.2 仪器及方法

用法国梅里埃VITEK-2微生物自动分析仪进行菌种鉴定,并进行药敏试验。所使用质控菌株为大肠埃希菌ATCC 25922和铜绿假单胞菌ATCC 27853。临床各个科室送检标本被送到微生物室后,严格按照实验室操作流程接种标本,培养后获得单个菌落,用VITEK全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对菌落进行鉴定,分离得到526株鲍曼不动杆菌,然后进行药敏试验。药敏试验常用的14种抗生素有:亚胺培南、头孢噻肟、头孢他啶、氨苄西林/舒巴坦、环丙沙星、庆大霉素、头孢吡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左氧氟沙星、妥布霉素、美罗培南、丁胺卡那霉素/阿米卡星、米诺环素和头孢哌酮/舒巴坦。

1.3 统计学方法

使用WHONET 5.6软件处理试验相关数据,应排除同一病人的相同菌株,分析总结鲍曼不动杆菌菌株的药敏结果和标本分布情况。

2.结果

2.1 鲍曼不动杆菌的标本分布

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送检标本中共分离出526株鲍曼不动杆菌,主要来自于7081个标本中的痰标本,共分离出鲍曼不动杆菌478株,总体占90.9%;其他依次为伤口分泌物中分离出15株(2.8%),胸水中分离出10株(1.9%),引流液中分离出9株(1.7%),尿液中分离出8株(1.5%),脑脊液分离出4株(0.8%),血液分离出2株(0.4%)。见表1。

3.讨论

医院内鲍曼不动杆菌的感染率逐渐升高,鲍曼不动杆菌成为了院内感染第二的细菌,而且鲍曼不动杆菌对青霉素,第一、二代头孢菌素天然耐药。近年来,随着广谱抗菌药物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以及抗生素滥用,已出现了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和泛耐药菌,因此,临床治疗鲍曼不动杆菌较为困难。

本调查结果中,由表1可看出,临床标本中分离出鲍曼不动杆菌以痰液标本检出率最高(90.9%),提示我院鲍曼不动杆菌感染部位是以呼吸系统感染为主。因此,必须保持病房空气的流通以及对各种医疗用品、环境的及时消毒灭菌处理,以阻断各种传播媒介,避免院内感染的发生。

由表2可知,我院鲍曼不动杆菌主要分布在呼吸科(25.9%)及ICU(19.2%),呼吸科患者大多数为老年慢性病患者,常患有其他严重基础疾病,且免疫防御功能低下,反复住院和长期使用抗菌药物;ICU患者病情危重,住院周期长,长期使用广谱抗菌药物和免疫抑制剂,常采用侵入性操作,患者气管内插管或气管切开,机械通气,呼吸道感染已成为最常见的并发症。机械通气患者经常吸入含有病原菌的分泌物,可发生下呼吸道感染。在吸入空气时,附着在呼吸机管道内的病原菌形成气溶胶,病原菌也可通过冷凝水流到气道里。机械通气患者进行侵入性操作时易损伤气道黏膜,损伤纤毛的清除功能,细菌还容易与分泌物一起进入下呼吸道引起感染。这种病患为鲍曼不动杆菌的易感人群,故呼吸科和重症监护室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率高的临床科室。因此,在医院感染控制过程中,应加强对呼吸内科和重症监护室的监测,严格执行消毒隔离措施,以降低鲍曼不动杆菌的院内感染,提高治愈率。

从表3中可以看出, 我院分离出的鲍曼不动杆菌对目前使用的大多数抗菌药物都有着较高的耐药率,其中头孢噻肟耐药率高达96.1%,其他大多数药物的耐药率也在50%以上。目前,鲍曼不动杆菌对几乎所有的抗菌药物均有耐药性,包括碳青霉烯类、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和喹诺酮类抗生素等。

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机制较为复杂,除因病患抵抗力有所下降外,还与鲍曼不动杆菌自身耐药机制有关。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机制主要包括产生灭活菌、主动外排系统的表达、外膜蛋白改变、拓扑异构酶基因突变、细菌生物膜形成、药物作用靶点改变。

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还与其可形成生物膜有关。鲍曼不动杆菌受基因簇CsuA/BABCDE调节生成菌毛,鲍曼不动杆菌可合成乙酰高丝氨酸内酯,当其达到一定浓度时,可促使细菌分泌大量胞外基质,黏附细菌。表面黏附蛋白形成微菌落,最终形成生物膜。生物膜使细菌黏附紧密,对外界环境及药物抵抗力增强,最终细菌耐药。

综上所述,鲍曼不动杆菌是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既有内源性感染,也有外源性感染。常继发于气管内插管或气管切开、手术切口和烧伤部位,严重者可感染菌血症。传播途径为接触传播和空气传播,因此,医院应加强无菌观念,防止院内感染。随着临床广谱抗生素的滥用,“超级细菌”的出现,临床医生更加关注耐药菌及其治疗。故临床治疗应联合用药,避免抗生素滥用,减缓鲍曼不动杆菌耐药菌株的出现。

【参考文献】

[1]崔煦然,赵京霞,郭玉红,丁军颖,刘清泉.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机制及相关中药研究进程[J].世界中医学,2016,11(10):1961-1965.

[2]胡超,赵子文.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机制及治疗进展[J].广东医学,2015,36(12):1803-1806.

[3]党红星,许峰.鲍曼不动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机制[J].中国小儿急救医学,2016,23(1):5-9.

[4]方乐,胡江,陈敬银,冯会昌.2013-2015年887株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感染分布及耐药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6,43(12):2275-2279.

[5]黄亚建,陈嘉纬,郭旭光.我院2012-2015年鲍曼不动杆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J].临床药学与研究,2016,27(26):3624-3626

[6]马全萍,张倩,孙玉国等.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变化趋势[J].现代预防科学,2015,42(23):4412-4416.

[7]陈刚,蒋冬香.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机制研究进展[J].华夏医学,2016,29(2):197-201

[8]张琪,程训民,李敏,朱素珍.ICU与非ICU感染患者鲍曼不动杆菌的分布及耐药性比较[J].山东医药,2015,55(18):50-52.

[9]福泉,包丽丽,张迪,韩艳秋.2011至2015年某院临床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变迁及标本分布[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6,20(11):1878-1880.

[10]王晓红,范学财,张吉生,等.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情况及碳青霉烯酶基因检测[J].微生物杂志,2015,35(4):67-70.

[11]凌保东.鲍曼不动杆菌抗生素多重耐药性:耐药机制与感染治疗对策[J].中国抗生素杂志,2010,35(4):241-254.

论文作者:张海琰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8年9月第2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17

标签:;  ;  ;  ;  ;  ;  ;  ;  

2015-2016年临汾市人民医院鲍曼不动杆菌标本分布及耐药分析论文_张海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