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沌理论与战略观_混沌理论论文

混沌理论与战略观_混沌理论论文

混沌理论与战略观,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混沌论文,理论论文,战略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面对工业组织内部各要素之间及其与外部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日益动态复杂化,传统的战略模式已不再适用,战略管理的理论与实践都需要新的模式。混沌理论为建立这样的新模式提供了一个有用的理论框架。当把工业组织理解成为复杂的混沌系统,将为战略管理提出一系列的新启示。

1 战略管理需要新的模式

战略管理中一直存在这样一个问题,就是缺少适用于描述并预见工业或企业动态行为的理论性工具。进入90年代以后,各国政府对诸如通讯、交通、金融等产业垄断管制的放松,影响了整个基础产业的发展;新兴技术的涌现,造就了一大批高新技术企业,改变了产业结构及其发展方向;消费者对产品与服务的质量、品种等期望的改变,推动了企业经营纵向一体化的进程;大批量的生产已不再符合市场需求,许多企业的生产能力过剩;随之而来的是全球性的兼并、联合(集团化)潮流,以期通过多角化经营降低企业的市场风险;国际间的贸易自由与保护的斗争此起彼伏,政治生活对经济生活的影响有增无减;企业之间的竞争也已由单纯产品经营的竞争,扩大到企业整个经营实力的竞争、企业所在集团之间的竞争,有时甚至是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竞争。[1]所有这些变化,导致了全球范围的工业基本结构的动态变革,使得对工业或企业的未来作出规划或预测更加困难。

传统的战略管理理论认为,战略就是给一个商业经营单位在一个产业中进行定位,并假定整个工业结构是稳定的、可以识别的,因而它的未来也是可以预见的;战略分析的重点任务是要人们关注业已存在的稳定的工业组织。[2]这里存在的一个基本问题在于,传统的战略管理忽视了这么一个事实: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与政府之间,企业与职工、消费者、金融机构以及政治、社会等环境因素之间相互构成的复杂关系,导致了工业基本结构的动态变革。工业结构影响企业行为,反过来,企业行为也会改变工业结构。已有的战略理论趋于假定它们之间的没有反馈联系的简单线性关系,根据历史上许多企业的发展情况所获得的经验知识,对企业或行业进行分类,然后为之提供相应的战略模式。而实践中由于存在太多的例外,未来实际与战略期望相趋甚远,它们已没有多大的预测价值。

在缺乏有效实用的战略模式情况下,有些管理者对战略已不再感兴趣了,认为那是并不重要的或者说是很容易做的而抛弃一旁。他们转而关注如何“实施”与应变,投身于诸如全面质量管理、再生工程、形象设计等管理技术,将它们视为企业生存的途径。面对同样的现实,研究者们也开始重新审视战略的概念与方法的实质内涵,以期寻求能适应新的环境条件的战略模式[3]。

混沌理论,是研究非线性动态系统的一门新兴科学。混沌理论最初起源于数理科学,如今它的研究与应用已渗透到了许多科学领域。许多研究也都指出,象社会、经济、生态这些动态变化过程,适宜用非线性复杂系统来描述。[4]近几年来已形成了一股用混沌理论研究解决经济学、生态学、国际关系等社会科学领域存在问题的热潮。混沌理论也为理解工业组织结构的动态复杂的变革,提供了一个有用的理论框架,由此也将对企业的战略管理产生一系列的影响。

2 混沌理论内涵及其与社会科学

在自然界,任何事物都受着一定规律的支配。传统上认为,只要能够知晓这些规律,事物的未来就是可知的。比如,天文学家可以根据天体运动的牛顿定律,预见未来几千年里的日(月)蚀时间。另一方面,也还存在着许多事物,人们并不能预见它们的未来运动变化。比如,空中飘动的气球,气球本身与作用于气球的空气流同样也都遵循牛顿力学定律,然而,并没有人能够准确地知晓它在不久将来的位置,在拉普拉斯决定论看来,这是由于我们不能准确知晓气球的初始位置与速度,不能准确知晓作用于气球的空气流的方向与速度。这样的解释,致少在原理上讲没有什么值得怀疑的。然而,若把它作为一种范例(paradigm)、一种思维定势,推而广之,认为自然界一切的随机不确定现象都来源于不可知因素作用的结果,就产生了错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计算机的应用,人们发现简单确定的规律,同样能够产生随机现象(称为内随机或确定性随机)。1963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气象学家洛伦兹(E.Lorenz)在一个由三维一阶微分方程组描述的气象预报模型中发现,该确定型数学模型产生的结果不是趋于稳定平衡的,也不是趋于某种周期性变化,而是貌似随机的。近似的初始条件并不能获得近似的结果,两者的差异随时间的流逝而增大,而这又被证明不是计算机的精度或可靠性等原因造成的。这一现象的发现,意味着这样的一个事实:“北京的一只蝴蝶扇动翅膀,将引起纽约的飓风暴雨。”1975年,美国数学家约克(York)和李天岩将这种“蝴蝶效应”称之为混沌(chaos)。曼德勃罗(B.Manderbort)和费根鲍姆(M.Feigenbaum)等人则从复杂的混沌现象背后,找到了具有精细结构的序——分形(fractals)和普适常数δ(费根鲍姆常数)。经过近20年来的研究与应用,现已初步形成了关于混沌的理论与方法体系。[5]

混沌理论的主要观点在于:①简单确定的系统可以产生简单的行为现象,也可以产生复杂的类似随机的行为现象,常规的统计测试不能把其与“真正随机”的行为加以区分;②混沌系统行为的演变具有对其自身初始条件微小变化的敏感依赖性,因而其长期行为是不可预见的;另一方面,由①可知,复杂的现象则可能仅遵从简单确定的变化规律,这又为预见复杂现象的未来提供了可能性依据。③混沌系统的行为循环往复,但绝不自身重复;④某类性质的行为可能突然出现,也可能出乎预料地消失;⑤混沌的内部具有尺度不变的自相似性。[6]

混沌理论的热情鼓吹者们认为,世界处处有混沌,复杂动态的系统性是自然界的本质,这也同样地适用于社会、经济、环境和政治等系统。非线性系统产生的图景与现实经济生活中的股市行情、商品价格等之间的相似性,也使人们确信混沌理论应用于社会经济领域的可能性。鲍莫尔(Baumol)、本哈比(Benhabib)等人也都对此给予了很高的期望。但是到目前为止,这方面的研究与应用仍还处于萌芽时期。另一方面,如果不考虑物理系统与社会经济系统之间的差异性,混沌理论在社会科学领域的应用就会受到阻碍。

(1)现实现象与简单非线性系统产生的图景的相似,并不说明人们能够轻而易举地建模并预见这类现象。根据一组时间序列数据来确定产生它的系统方程,几乎是不可能的。事实上,已有许多经济学者投身于经济混沌的研究,然而,对现有已研究过的各类经济数据是否属于混沌或简单地归咎于随机,一直存在争论。[7]因此,认识到许多系统并不一定是混沌的,认识到一个系统可以在混沌与非混沌状态之间变换,是非常重要的。

(2)在社会生活中,一种现象往往是多个拥有复杂关系系统甚至包括了几个潜在的混沌系统相互作用的结果。比如,农产品的价格就受到来自经济系统和气候系统相互作用的影响。企图用一组简单方程组来刻划复杂的社会现象,可以说是一种徒劳。然而,钱学森等倡导的“综合集成”方法、福雷斯特(J.Forrester)的社会经济系统动态学等,有希望用于对复杂社会现象的描述。

(3)就不可预见性的根源而言,社会系统与物理系统也是不同的。物理系统不可预测的原因,是不能准确地确定系统的初始条件和由于非线性及次选代。对于社会系统,初始条件的确定更不精确,此外系统结构的描述也是不精确的。

(4)物理系统是受不变的自然规律支配,而社会系统服从于人或组织的支配。已有的对经济时间序列混沌性的研究,通常假定经济系统的结构关系是固定不变的。事实上,各国的经济体制都在发生变革,稳定经济的模式也已发生了变化,象西方国家从金本位的应用到平衡预算,从凯恩斯的需求管理到后来的货币主义控制等。人的因素可以改变社会系统的参数与结构,因而,认为能够把人的影响在建模中内生化的想法,也许是不切实际的。当然,正如许多研究表明的那样,建立在理论与经验基础上的混沌模型,可以用来预见社会或经济系统的未来状态性质,为人们干预系统从而获得一定的目标,提供了途径。

3 混沌理论的战略观启示

为了理解混沌理论对于战略管理的影响,我们需要将工业组织看成是复杂的、动态的、非线性系统。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与消费者、与企业职工、政府、金融机构等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一个因素的变动导致其它因素相应变动的关系,都说明了工业组织的复杂性。战略管理学家伯特(M.E.Porter)曾经强调指出,工业的变革是动态的,遵循一定路径的:企业在前一个时期获得的竞争能力支配着下一个时期竞争战争的内容。企业竞争力的增强是一个自我增强的过程,因而企业的发展过程是非线性的。如果一个工业组织切实是按混沌系统方式运转,那么,我们在制定企业战略时,就应该重视混沌理论给予的一系列启示。

(1)长期计划是非常困难的。对于任何一个组织来说,制定长期计划都是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计划的基础工作是预测。大量的实践表明,预测的结果常常是不确定的,预测期限越长远,这种不确定性也就越大。然而,由于传统上我们对线性模型以及随机性来源的认识,可能会认为一个更好的预测模型和对初始条件更准确的描述,将会得到一个更为确定的预测结果。混沌理论的“蝴蝶效应”说明,为了获得更为确定的预测结果而建立更为复杂、更为精确的模型,所得的回报可能很小。

混沌系统长期计划本质上的困难性要求,组织机构在做基于对未来评估的战略时,不需要花费大量的资源来做长期预测,而是要注重于对未来可能出现的各种情景的分析。既然未来是不可长期预测的,那么,过分地注重于一个产品或个别市场,就会降低企业组织机制面对未来变化的适应能力。可以说,企业的合资、兼并,企业生产的柔性化(FMS)和综合集成(CIMS),都是企业组织应付未来不确定情景出现与变化的措施。

(2)工业结构不会达到稳定平衡。传统的用于分析工业结构变化对企业行为及其竞争力影响的微观经济学,侧重于用比较静力学的方法分析工业结构处于平衡态时的情况。最近流行起来的经济对策论在分析多个企业之间相互作用关系时,也是寻求它们之间的平衡状态。然而,一个混沌系统是绝不会停留在平衡态的,它的行为也绝不会重复过去相同的状态。但由于受到内在确定规律的支配,它将无休止地重复同类的历程。这表明,工业结构是不会“平静”下来的,寻求稳定也是不现实的。反映经济结构的一些经济指标,如产品价格、投资方式等,也不会是长久不变的。

混沌理论还表明,复杂系统趋向于走向自组织的结构。企业与企业之间建立的技术协作、供给关系以及合资、合作等企业经营方式,可以理解为正是企业组织适应工业结构复杂化的自组织方式。这也暗示了未来企业组织将是更加复杂的;为了适应环境条件的变化,新的企业组织形式还会不断出现。

(3)戏剧性变化出乎意料地产生。传统的战略模式的制定,通常是基于对各种经济技术关系的线性关系假定和比较静力学的分析,以为结构参数的微小变化应该相应地导致最终平衡状态结果的小的改变。混沌理论要求我们重新思考这一结论。因为随机性和较大的波动可以由确定性的系统内部产生,不必是来自外部的冲击。同样地,如果经济系统是混沌的,那么我们也就不必寻求战争或自然灾害来解释经济萧条或股市的暴跌。另一方面,混沌系统的行为状态从前一时间到下一个时间的波动程度,是有一定的概率分布,较大的波动要比正态分布时发生频率要高。这表明,企业面对的环境或竞争对手的行为,具有发生较大变化的可能性。

外部环境的扰动也能引起混沌系统不可预料的较大行为的变化。这对于企业的市场竞争而言,意味着一个新的竞争对手的加入或者一个貌似不起眼技术的应用,可能对一个企业的竞争力甚至整个行业行为,产生实质的影响。比如,美国的Dell公司在实行了个人计算机邮购的战略方式以后,其它公司纷纷削减他们的计算机价格,并重新审查他们传统的高成本销售与服务的渠道。

(4)短期预测是可能的。虽然混沌系统是不稳定、不可长期预测的,但混沌系统具有的内在确定性规律,使得短期预测成为可能。对于一个复杂的系统,如果精确地定义了起始条件并细致地构造了模拟模型,就可以作出短期有用的预测。那么,当企业战略模型是按月或按年构造的,这就可在几个月或几年的时间尺度上作出有用的预测。

混沌理论表明,系统的行为状态是有界的。典型的混沌系统逻辑斯谛方程(Logistic map)的状态值,在取不同的方程参数时,就会在不同的区间范围内波动。[6]混沌系统的这一有界性告诉我们,象产品价格、投资水平等经济指标,它们总是在一定的范围内波动,这一范围是由经济系统内在结构与结构参数决定的,而不依赖于系统的初始条件。对于企业组织的战略来说,其未来的变动范围则是由宏观经济政策和资源条件制约而决定的。从这一角度上讲,企业的未来也具有一定程度的预见性。

混沌系统行为模式的尺度不变相似性,也为管理者提供了一个重要信息。比如说,以年为统计单位的股票价格曲线与以月或以天为统计单位所观察到的曲线,具有相似性。这可以说明,一个企业组织在一段时期的经历,可能会在更长的时间尺度上重演;一个企业组织的行为,则可能近似于整个工业行业或整个国民经济的行为。

混沌系统的行为循环往复,但绝不自身重复。类似的行为不断接近,又不断分离。这种由于混沌吸引子作用所导致的混沌系统的模式重复性,也为管理者提供了有用的信息。比如说,我们虽然不知晓经济周期性变化的规律,不知道经济繁荣何时转入消退,也不知道消退期将会持续多长时间,但是,我们从历史经验可知与消退相关变量如利率、需求、通货膨胀等变化的相关性由这些变量作为先导指标来进行预测分析。

(5)用方针政策来应付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战略”可以看成是一系列影响决策与企业组织行为的方针政策。面对着企业系统的复杂性,管理者们不可能对企业未来可能出现的种种情景都作出最优的决策。因而,需要简单化的战略,用一般的方针政策去指导决策。这就如同体育比赛一样,其结局有多种可能性,然而比赛中的每一次运动,仅仅遵循一系列的规则。知道了规则并不代表就知道了获取成功的道路,只有在多次对垒之后,才有可能获得成功的战略。企业战略面对的比赛对手是企业系统的复杂性,当工业结构发生了变革,当竞争对手改变了它们的战略时,企业也就要改变自己的方针政策。

对于一个复杂的系统,并不能简单地确定系统内部要素与要素之间、要素与系统目标、环境条件之间的因果关系,它们常常构成相互交错的困果关系环。因就是果,果就是因。当我们把企业组织看着是一个复杂系统时,很自然,我们也就不能简单地找出影响企业战略目标的因素。对于一个复杂系统来说,最好的战略是间接地实现目标,而不是直接地实现目标。IBM公司在1981年决定让其它计算机制造商使用它的个人计算机操作系统(DOS),建立了个人计算机软件的一种工业标准,这反过来帮助了IBM获得更大的市场占有率。这就是间接实现目标的一个成功的战略案例。

4 主要结论

混沌理论为理解工业结构的动态变革和各种工业要素之间复杂的相互关系,提供了一个有用的理论框架。通过将企业组织看成是混沌系统,战略管理将得到一系列的启示。混沌系统的长期计划是不可能的;戏剧性的变化也会出乎预料地产生;其结果是,柔性和适应性对于企业组织的生存是必不可少的;另一方面,混沌系统也表现出一定程度的秩序,使得短期预测是可能的,长期未来可能出现的变化模式也是可以预见的。为了对付复杂性,企业战略需要方针政策、决策规则来指导;实现战略目标的途径也应是间接的、非直观的。

标签:;  ;  ;  ;  

混沌理论与战略观_混沌理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