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辅助图书的成本管理_教辅书论文

小议教辅书的成本管理,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成本管理论文,教辅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我们处在一个激烈竞争的年代,除了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领域中执行特殊社会功能的国有企业外,每个企业都在努力地追求着利益最大化。商品的价格大战和服务行业的高质量需求对企业的成本控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图书出版行业也不例外,出版社的经济目标能否实现与其对书刊成本的控制息息相关。如果企业决策没有重大失误的话,那么企业的成本管理可能直接决定企业的兴衰。书刊的成本不是简单的财务核算,它有许多环节。书刊的类别五花八门,成本管理必须一一对应,本文抛开其他,只对教辅类图书的成本管理谈一点看法。

一、不同设计、印制方法的成本比较

假定我们要出一本大32开,12.75印张,字数323千字,印数3万册的书,采用不同方法的成本对照表如下:

不同设计印制方法的成本对照表

计价单位:元

方法一 方法二

制版费 普通四色400

多色或加环衬1000

封面印

 上版

4×90=360

 至少720

制费印刷费 4×35×30/3=1400

  4×35×30/3=1400

(360+1400)×2%=352

2×2×35×30/3=1400

(720+1400+1400)×20%=7041

封面纸费×1.09×916=499.20

至少×1.09×916=4992.20

排版396×8=3168

396×15=5940

单色平版印刷

双色滚筒印刷

拼上版 26×90=2340

2×26×90=4680

正文印

 压膜

0.416×30000/3=4160

0.416×30000/3=4160

制费印刷

12.75×30×2×12=9180 12.75×30×60=22950

(2340+9180)×20%=2304(4680+22950)×20%=5526

稿费(60元/千字)

323×60×1.3=25194

323×60×1.3=25194

正文纸费

60g889书写(单价188元/令)70g890×1260胶版(单价252元/令)

12.75×30×1.04×188=74786.40 12.75×30×252=96390

装订费用  [0.055+0.055×0.3(12.75-3)]×30000+30000×0.02+3000×

0.8/1000+(3000/1000)×3+(30000/23)×0.3=7580

成本合计

136216.60

  182636.20

两种方法成本差异

46419.60

对于内容相同的书,压膜、稿费和装订(除特殊情况外)一般成本相对比较固定,在上表中我们假定的两种方法在封面用纸、压膜、装订和稿费方面均视为相同。因此在上表中我们所计算出的成本差异仅仅是排版、封面印制、正文印制及正文用纸的成本差异。同一内容的书由于封面、正文采用了不同的设计,不同的纸张和印刷方法,其成本差额竟有4.6万元之多。那么设想一下我们要出版一套从初中到高中的教辅书(一般25~30本,我们按25本计算),两种方法的成本差异将达到115万元。一般中小出版社每年出书在100本以上, 如果按两种不同的出版方法计算成本差异应为460万,即使我们除去评奖、专著等特殊印制需要按每年出版50本普通书刊计算,两种方法的成本差异也应该有230万元之多。

二、对两种方法成本差异的客观分析

首先我们完全肯定在外观质量上按方法二出版的书确实优于方法一,如果两种方法出版的书实际内容和价格都相同的话,消费者当然会毫不犹豫地购买方法二出版的书。但出版商的本意我想决不在于此,那么究竟出版商多投入的目的如何,多投入的资金值得与否我们不妨从以下几方面做一下客观分析。

1.从投资收益的角度分析

作为出版商高投入的目的在于高回报,所以高投入的书就要有高定价,这是天经地义的,以我们出版社为例按方法一出版的书定价一般在1.2~1.4元/印张,按方法二出的书定价一般在1.5~1.6元/印张,我们还以前面的书为例,因为印数为3万册,所以两种方法出版的书我们都取定价下限,那么方法一的定价应为15.3元,方法二的定价应为19.12元,假定实洋收入按五零折计算,那么在无退货的情况下两种方法的毛收益如下表:

单位(万元) 方法一 方法二

实洋收入

22.95  28.68

成本利润率 =68.5% =57.06%

收入的差异 5.73

多投入资金部分的

成本利润率 

由上表我们可以看出,在无退货的情况下,按方法一出版的书投资回报率比方法二要高。至于多投入资金部分回报率相对虽然较低,但仍高于同期银行资金变现率(一般按5%),所以在有闲置资金的情况下这种投资还算值得。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系统发行的教材以外,任何图书没有退货几乎是不可能的。下面我们仍按五零折计算实洋收入,按通常有20%退货的情况下计算两种方法的投资毛收益如下:

由此表我们仍可看出在有20%退货的情况下,按方法一出的书投资回报率仍高于方法二。与无退货相比方法一投资收益率下降了68.5-34.8/68.5=49.20%,方法二下降57.06-25.63/57.06=55.08%,这说明在有20%退货的情况下方法二的投资风险比方法一大些,至于多投入资金部分不仅没有回报,反而还要承担一点亏损,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用方法二出书多投入的资金部分还不如购买一些无风险的国债或某些投资基金更为稳妥一些。如果单位本来就是负债经营的话那就更得不偿失了。

2.从退货率角度分析

图书市场千变万化,在我们寻求高投入高回报的同时,风险指数也在上升。仍以前面的书为例计算两种方法承担的最大退货率(保本经营的退货率)如下:假定方法一承担的最大退货率为X[,1],方法二承担的最大退货率为X[,2],那么通过下面的方程可计算:22.95(1-X[,1])=13.62 28.68(1-X[,2])=18.26

X[,1]=40.65% X[,2]=36.33%

由此我们不难看出按方法一出的书承担的退货能力比方法二略强一些,亦即方法一的风险略小一些。

3.从成本定价比角度分析

我们知道无论用哪种方法出书,如果销售折扣不变,那么成本定价比越低,出版商的利润空间就越大,但在批销商眼里他们最关注的是销售折扣,你的定价越高折扣越低,他们的利润空间就越大,他们推销的积极性就越大,出版商的书刊也就越容易被推销出去。由此我们可以理解为无论是出版商还是经销商都希望书刊有较低的成本定价比。下面我们先计算一下前面两种方法出版的书的成本定价比,假定方法一的成本定价比为S[,1],方法二的成本定价比为S[,2],则:

不难看出按方法一出的低成本的书在无退货的情况下按三零折出售就不会亏本,而按方法二出的高成本的书按三零折出售就要承担1.83个百分点的亏损,在有退货的情况下就更可想而知了。那么怎样才能保证方法二出版的高成本的书和方法一出版的低成本的书有相同的收益率呢?方法只有一个就是上调方法二书的价格,假定方法二的书价为X时两种方法收益率相同。

在无退货情况下:

由此我们又可按新的定价得到方法二的成本定价比:S[1][,2]=18.26/61.53=29.68%

由于方法二出的书采用了新定价后,其成本定价比与方法一的基本相同(S[,1]≈S[1][,2]),因此在采用相同销售折扣的情况下,两种方法出的书成本收益率应该是相等的,但这是否说明两种方法的投资风险也相同了呢?我认为在此还不能盲目地下结论,因为图书价值的真正实现最终还是取决于消费者。

4.图书定价与市场分析

我们已经计算出当方法一低成本的书定价为15.3元时,如果方法二高成本的书定价为20.51元,那么在退货率相同的情况下,对出版商来说其投资收益率是相同的;对经销商来说只要销售折扣相同,他的投资收益率也不变,然而退货率相同的这个前提条件能否成立,不是完全由出版商和经销商来决定的。书刊的最终消费者是购书人,购书人的购书目的一般有两个:一个是自己或家人阅读;另一个是赠予外人。而自己或家人阅读的占大多数。对教辅类图书而言如果书刊的实质内容相同,外在质量略有差别,我想消费者中的绝大多数会选择低价格的书刊,何况上面两本内容相同的书,其价格差异率已达到了(20.51-15.3)/15.3≈34.05%,节约的不是小数目。用购买3本高价书的钱来购买4本低价书,读者用相同的投资多受益了一本书的内容何乐而不为呢?当然我们也不排除少数花钱买感觉之人,但那毕竟是少数。至于购书赠予他人,一般要选择外观及内在质量均好一些的,尤其是赠予师长或有身份的朋友,但教辅类图书不应包含在其中。

三、结论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不难看出,采用方法一低投入出版的书刊,无论在投资收益率方面还是退货风险承担能力方面都优于方法二高投入出版的书刊。尽管方法二出的书可以通过提高价格来达到同方法一相同的投资收益,但在中国目前的经济状况下,大多数消费者购物时是要“物比三家”的,对教辅类图书消费者不仅要认同质量还要认同价格(除非你的书刊史料独一无二或具有行业的特殊优势)。那么造成某些教辅书高投入的原因是什么呢?第一,企业的大部分员工缺乏成本管理意识,在书刊的外观设计、印刷用纸等方面无视实际情况一律追求外在的质量档次,没有精打细算讲求经济效益的理念;第二,企业的决策者大部分是通过中间管理层来管理企业的,在中间管理层责任心不强或道德失控的情况下,企业决策者无法掌握第一手材料,成本控制变成了一句空话。

我们国家现有的教育体制决定了教辅类图书在图书出版业的重要地位,要占领这块领地,出版商必须付出艰苦的努力。像书刊成本这样细节较多的成本管理单靠一两个人的力量是很容易产生漏洞的,如果企业以教辅类图书生产为主不认真进行方方面面的成本比较,势必造成不应有的浪费,长此以往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将会产生重大的威胁。所以在成本管理上集思广益,多掌握第一手材料,激励职工参与管理的积极性,提高每一位职工精打细算的管理理念应该是企业决策者的明智之举,有的放矢地抓住读者心理并由此来决定书刊的成本投入与定价,在满足读者需求的情况下尽量节约成本投入是教辅类图书应该提倡的。

标签:;  ;  

教学辅助图书的成本管理_教辅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