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女作为消费图像——中国近现代月份牌画研究

美女作为消费图像——中国近现代月份牌画研究

葛菁[1]2004年在《美女作为消费图像》文中研究指明中国的近现代由于受到殖民主义商品大潮的冲击,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和外来殖民主义经济形成二分的格局。本文就对在这一格局下产生的月份牌画作了初步考察。在此基础上,梳理了月份牌的概念,探索了月份牌画产生的动因,分析了月份牌画的分期及演进规律,从而对近现代月份牌画做了基本的研究。 同时,本文就消费广告下的现代社会商业性,美女图像及女性的社会生活,和美女图像下所隐含的社会性别变革作了一一分析。

孙绍君[2]2013年在《百年中国品牌视觉形象设计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文以中国品牌视觉形象设计近百年的宏观历史发展为研究对象,通过图像案例分析,结合历史、政治、社会经济、文化观念、审美活动以及艺术设计发展状况等因素,对中国品牌视觉形象设计的嬗变规律进行梳理,与此同时,也对各个历史时期的品牌视觉形象设计特点和商业艺术设计的成果与问题加以论述,希望能够对丰富我国近现代艺术设计史的内容有所助益。绪论对中国品牌视觉形象设计百年历史发展的研究意义和研究范式进行了介绍,并对相关概念做了进一步的解析和说明。第一章回溯了中国古代原始品牌意识的萌生以及古代至近代中国商业标记的诞生和发展,述清了中国近现代品牌视觉形象设计的源流关系。第二章概述了品牌视觉形象设计在中国萌生、发展的外部环境,在此基础上采用了纵向的历史阶段划分和横向的设计形态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对民国时期的品牌视觉形象设计进行了较为深入和系统的述评,突出其在中国近现代艺术设计进程中的重要地位和关键作用。第叁章主要从建国后在政治语境下对商业美术进行的改造入手,阐述了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国内的艺术设计转型对品牌视觉形象设计的影响,并着重以当时的标志设计为例进行了说明。第四章主要探讨了当代国内品牌视觉形象设计的发展状况,并着重对此过程中取得的成果和暴露的问题进行了肯定与反思。同时也尝试从品牌理念的更新以及国内专业品牌形象设计机构的发展等角度入手,挖掘品牌形象构建和视觉形象设计之间的内在联系,以期从中寻找适合中国品牌视觉形象设计发展的路径。第五章则跳出历史发展的思路,在视觉文化发展的语境下对品牌构建和视觉形象设计之间的关系进行解读,并在此基础上感悟中国百年品牌视觉形象设计发展所带来的启示。结论对本文研究所得的成果观点以及现实意义进行了总结。基于目前国内缺乏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对中国品牌视觉形象设计进行整体、系统研究的现状,本文将研究的侧重点设置在以下几方面:首先,通过梳理品牌视觉形象设计在中国近百年的发展脉络,尝试分析和把握其中的发展规律,为我国当下与未来的品牌视觉形象设计提供可以借鉴的经验,同时也可藉此从一个侧面认识和了解我国商业艺术设计的发展特征。其次,以我国近代以来社会历史的变迁为背景,从复杂的社会、政治、经济、人文等因素对我国艺术设计产生的影响切入,对自民国至今我国各历史阶段中品牌视觉形象设计的得失与意义加以思考。最后,站在视觉文化发展的高点,以整体性、多维度的视角来俯瞰视觉形象设计与品牌价值之间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探讨视觉形象设计在现代品牌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进而总结出近百年中国品牌视觉形象设计的嬗变对于促进我国当代艺术设计事业和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所具有的现实意义。

段平均[3]2014年在《近代上海月份牌画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月份牌画从商业化的出身开始,见证了上海的繁华、奢靡,一直到新中国成立月份牌画改头换面以政治宣传招贴画的形式延续,商业功能完全消失。虽然,月份牌画只是繁荣了几十年的时间,但是它见证了上海的沉浮、女性意识的崛起、女性自我意识的沦陷整个过程。它集商业广告、年历和画片儿为一体,采取免费赠送的营销模式,迎合了大众的需求,符合大众的审美,成为上海市民最喜闻乐见的一种广告形式,它也渐渐深入到了上海市民的生活中。本文主要对月份牌画产生的条件、发展过程进行了梳理,分别论述了清末民初的月份牌画、20世纪10年代的月份牌画、20世纪20年代的月份牌画、20世纪30年代的月份牌画、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月份牌画。通过对月份牌画的梳理,重点在于对月份牌画中女性形象进行分析,阐述了月份牌画中女性形象的演变过程以及月份牌画所反映的女性自我意识、社会对女性角色的认识、女性被物化的商品性。月份牌画是民国时期上海具有重要意义的图画史料,对我们研究当时的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和社会生活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杨文君[4]2012年在《杭稚英研究》文中提出杭稚英(1901-1947)是民国时期上海最富盛名的月份牌画家和商业美术家。他和他所创办的“稚英画室”在上世纪前半叶绘制了超过千幅的优秀月份牌画,并为大量民族工商企业设计商标和产品包装,在中国近现代美术史,尤其是商业美术史上占据重要的地位。杭稚英的一生历经了从家乡海宁的童年时期、商务印书馆学艺生涯、独立画室发展初期、“稚英画室”成为上海着名商业美术机构的黄金时代,以及租界沦陷后的国画创作和战后画室短暂复苏的五个阶段。“杭派”艺术风格的形成受20年代末上海社会、经济、城市环境的变化影响,与月份牌画艺术本身的发展过程也密切相关。周慕桥、郑曼陀、杭稚英是这种绘画形式发展叁阶段的代表人物,尤其是杭稚英和他的创作团队,将月份牌画艺术推向了顶峰。他在郑曼陀开创的擦笔水彩技法的基础上又有了革新,不仅弥补了郑在造型、色彩上的不足,而且吸收了上海新兴艺术的营养,从而树立起自己的艺术风格,使得集“健康美”、“时代美”、“摩登美”于一身的现代女性形象深入人心。杭稚英自20年代初就自立门户,经过近叁十年的努力,“稚英画室”创作了上千幅优秀的月份牌画,使众多企业的商品为市民所熟知,不少品牌流传至今,成为了今天上海的老字号。在以画室名义承接月份牌画的同时,杭稚英还将业务范围扩展到商标设计、商品包装,塑造了一批有影响力的商业品牌。本论文将“稚英画室”300余件月份牌画作品根据创作时间、创作题材、企业名称、地点、投资方、产品及类型、女性形象、设计编排等要素进行了统计和分类,并结合成功的品牌塑造案例以及“稚英画室”的包装设计业务,探讨画室塑造的商业品牌。杭稚英通过邀请合作伙伴和培养学徒两种方式,形成了“稚英画室”分工明确的创作队伍。完整的纵向运作生产链、广泛的横向交流业务网、以及以人为本的内部管理模式,使得“稚英画室”成为现代商业美术的成功范例。本论文采用档案文献与考察调研相结合的方式完善杭稚英的生平艺术历程,分析“杭派”艺术发展的背景,发掘“杭派”艺术的创新之处;从作品的商业美术实质出发,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式,挖掘“杭派”月份牌画在广告促销和品牌塑造上的功能;深入分析“稚英画室”的经营与管理模式,揭示“稚英画室”以及画室集体创作模式下的“杭派”艺术成功的外在和内部原因。

张兴国[5]2009年在《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上半叶上海月份牌画及其价值研究》文中认为在20世纪上半叶,月份牌是一种重要的商业招贴艺术形式。它本是一种传统的年画样式,早在19世纪70年代就已印刷发行了。月份牌是被商家企业借用进行商品广告或促销的重要手段。特别是到20世纪二叁十年代,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商业竞争的加剧,许多商家企业利用月份牌进行商品广告或商品促销,使月份牌成为这个时期重要的商业招贴广告形式。伴随着近代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改变和生活方式的变迁,月份牌的题材、艺术形式、内容和广告的商品不断扩大,图像范式先后经历了发生、发展与转型等过程。月份牌的产生不是中国设计发展历程中自发的产物,而是在西方侵略之下促生的结合物。它不仅仅是中国传统工艺意识的延续,而更多的是现代设计意识的表征。它是中国本土出现最早的具有现代意义艺术设计的形式之一,带有浓郁的中国特色。月份牌图像范式的构建和表现方法,受到传统的民间木版年画、西方绘画艺术、摄影和近代印刷技术的强烈影响,它不仅继承了中国年画的艺术形式和内容,融中西绘画理论和技法与一炉,还以其鲜明的艺术特色赢得人民大众普遍的喜爱。它将成为我们当代艺术设计发展的一面镜子,给予我们的设计实践以有益的启示。

吴思婷[6]2011年在《女性身体解放与“人”的关注》文中研究表明19世纪下半叶始,上海步入了经济腾飞、思想解放的发展轨道,最终在20世纪30年代成为享有“东方巴黎”之美誉的国际化商业大都会。在现代化、商业化大潮中,月份牌广告画异军突起,成为中国乃至世界商业美术史上的一朵奇葩。女性形象是月份牌广告画最主要的题材,女性解放问题是中国城市现代化发展的主题之一。本文以20世纪前40年月份牌画中千娇百媚的女性形象为主要研究对象,使用图像分析与历史分析相联系、个案分析与理论演绎相结合的方法,试图突破前人研究成果,重点讨论中国城市现代化转型时期的女性身体解放问题,透视月份牌广告画所暗含的社会审美心理,分析“人的觉醒”在当时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有何具体表现。作为20世纪上半叶中国现代都市生活的见证者与记录者,月份牌广告画展现了现代女性独立自主的魅力。不断演变的月份牌女郎,以其时髦装扮展示女性服饰的改良史,以其丰满婀娜的体态树立丰腴健康的人体审美新观念,以其随意得体的动作宣告传统行为规则的崩溃。获得受教育权、身体支配权、经济独立权的现代都市女性,经过不懈努力,扩大了自身的公共活动空间、认知空间、政治空间以及两性交往空间。女性在国家、社会、家庭中的地位与价值被重新安放。女性的身体解放,不得不归功于“人的觉醒”。随着农业社会的逐步解体与商业文化的日益成熟,人摆脱了家庭伦理关系的束缚而被视为社会上的独立个体,人的价值被重新正视。消费与享乐被视为个体的自由,人的各种欲望随之完成了合法化的进程。

马丽娜[7]2017年在《老上海月份牌设计形态的演进研究》文中认为老上海月份牌是20世纪初中国广告设计的缩影,对当代广告设计研究具有借鉴意义。月份牌的形态发展演进与时间·力密切相关。时间是月份牌发展的轴线,力是月份牌发展的动力,这种力一方面来自西方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形态的外推力,另一方面来自中国自身的接纳力,月份牌形态的构成是这两种力共同相互作用的结果。这种力也造就了老上海月份牌五个形态的形成。这五个形态是:传统绘画技法表现形态、“曼陀风”“擦笔画”技法表现形态、西方现代多元绘画技法表现形态、混乱表现形态、无广告画片表现形态。传统绘画技法表现形态构成月份牌演进的雏形阶段、“曼陀风”“擦笔画”技法表现形态构成月份牌演进的发展阶段、西方现代多元绘画技法表现形态构成月份牌演进的成熟阶段、混乱表现形态构成月份牌演进的衰落阶段、无广告画片表现形态构成月份牌演进的消亡阶段。五个形态呈现出月份牌由雏形、到发展、到成熟、到衰落、到消亡的演进过程。五个形态构成了月份牌的生命轨迹。

王红飞[8]2012年在《20世纪20-30年代月份牌广告与上海市民生活》文中研究指明上海开埠以来,因其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得到中外商家的青睐,经济快速发展,成为全国经济发展最快的城市。经济的发展为其他行业发展奠定了基础,月份牌广告迅速发展。月份牌广告20世纪初期产生,至20世纪20—30年代月份牌广告的发展达到了一个飞跃的阶段。月份牌广告经历了继承,吸收了传统绘画技法,融合了西方的水彩绘画技法,首创了一种月份牌广告独有的绘画技法——擦笔水彩绘画技法。月份牌广告的题材也在不断变化和更新,采用中式的古装美女、时装美女、摩登旗袍美女等人物题材,此迎合了上海市民的审美需求,引领着上海市民生活的时尚潮流,从衣食住行各个方面影响着上海市民的生活。月份牌广告就像一面见证上海社会发展和变迁的镜子,广告画面中的人、事、物、景等皆留下了时代的印记,从这些印记之中,我们可以窥探到当时的社会面貌、一般市民心态及社会的发展趋势,从自封走向开放,从单一文化融合为多元文化,从缓慢的改变到快速的发展。一般市民在欣赏和接受与月份牌广告所呈现的人物、景象之时,市民生活的生活理念和生活方式的变化,也决定着月份牌广告所呈现的内容。本研究以上海月份牌广告为主,月份牌广告的发展脉络为主线,试图讨论月份牌广告的发展与20世纪20—30年代上海市民生活之间的相互关系。在这一时期中,上海政治、经济、文化与科技的发展促进了月份牌广告的发展,社会的变动、思想的解放、文化的传播,同时为月份牌广告的发展带来了冲击,月份牌广告画面中记录了的上海社会变迁,映射了市民心态,并参与构建上海新型市民生活消费理念。月份牌广告在参与构建新型的上海市民生活中起了催化的作用,倡导一种时尚的消费、健康的运动、幸福美满的婚姻与家庭、休闲娱乐的新型生活理念,细致地构建了一种温馨、西化、浪漫的理想生活,这种理想的生活为一般市民勾勒出一幅美好生活的场景。月份牌广告参与构建的是一种积极、乐观、向上的生活理念。月份牌广告的广告画面始终反映上海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变迁相一致,社会的发展,经济的繁荣,广告画面就显得欢快和喜悦,受战争的影响,上海经济开始萧条,月份牌广告也开始走向低沉。月份牌广告见证着上海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与上海市民生活密切相关。新中国成立后,因为社会的变革,月份牌广告作为欧商业广告存在的基础消失,其商业广告功能消失,成为一种进行生产、生活宣传的图画报。

顾万方[9]2005年在《杭穉英与月份牌画艺术》文中指出老上海的月份牌源于19世纪末,是外商致力于洋货倾销而雇用中国人绘制的一种广告绘画,最初它采用中国传统年画形式并配有年历,故称其为月份牌画,表现内容多以年轻女性为主。月份牌画强调大众消遣娱乐性,体现了市民大众的理想,以其商业性、描画的逼真赢得了广大城乡民众的喜爱,因而广为流行。1914年郑曼陀独创的“擦笔水彩画法”受到时人的普遍欢迎,从此便在月份牌画中广泛使用。当时上海出现了一大批专业的月份牌画家,其中,杭穉英是月份牌画史上最着名的画家之一,贡献卓越。30年代,他创作的一批时尚女性标志着月份牌画在技法上和艺术风格上的全面成熟。与同时代的其他艺术家相比,杭穉英把“月份牌”这个特殊的画种推向了极致,在月份牌画家中赢得“半壁江山”的称誉。在中国近现代美术史中,杭穉英的地位比较特殊,一方面,他作为一名从事月份牌创作的商业画家,始终不被当时的一些正统艺术家认可,常常被作为其对立面而加以贬低,评价上不免失之公允;另一方面,身为月份牌画家的一员,杭穉英经常与同时代的月份牌画家周慕桥、郑曼陀等人作为一个整体被加以研究,由于偏重共性分析,而对画家及其作品的个性研究不甚深入。笔者在本文中试图通过对时代文化背景、画家的从艺历程及具体作品的分析,梳理杭穉英月份牌画创作的发生、演变之脉络,来研究以他为代表的月份牌画家艺术风格形成的原因以及他的艺术特色,从而对画家在艺术史上的地位和意义做出适当评价,同时从中揭示月份牌画这个独特的艺术品种产生和发展的根源,及其大众艺术特征。在大众文化日益取代精英文化的今天,这一研究有着特殊的意义。

黄佳音[10]2012年在《历史的图像和图像中的历史》文中指出晚清至民国时期,中国在激烈动荡下与外来文化融合渐变,月份牌是在外来文化影响下与本土趣味相结合的产物。在此背景下,论文试图呈现中国早期现代设计之进程以及月份牌作为视觉承载物的意义。第一部分,论文重新审视月份牌的概念、诞生时间、地点以及通过与中国年画、西方早期商业海报的对比探讨月份牌在设计史上的地位。第二部分,论文重点分析月份牌中的室内设计、家具以及女鞋文化的变迁,特别是对于月份牌中钢管椅的发现,探寻中国现代设计的出现和发展。最后,通过以上研究,论文得出叁大历史启示:第一,月份牌见证西方现代设计进入中国,第二,抓紧研究月份牌之外的其它受现代设计影响的载体,第叁,中国现代设计与世界接轨。

参考文献:

[1]. 美女作为消费图像[D]. 葛菁. 中国艺术研究院. 2004

[2]. 百年中国品牌视觉形象设计研究[D]. 孙绍君. 苏州大学. 2013

[3]. 近代上海月份牌画研究[D]. 段平均. 云南师范大学. 2014

[4]. 杭稚英研究[D]. 杨文君. 上海大学. 2012

[5]. 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上半叶上海月份牌画及其价值研究[D]. 张兴国. 西北师范大学. 2009

[6]. 女性身体解放与“人”的关注[D]. 吴思婷. 暨南大学. 2011

[7]. 老上海月份牌设计形态的演进研究[D]. 马丽娜. 中国矿业大学. 2017

[8]. 20世纪20-30年代月份牌广告与上海市民生活[D]. 王红飞. 上海师范大学. 2012

[9]. 杭穉英与月份牌画艺术[D]. 顾万方. 南京师范大学. 2005

[10]. 历史的图像和图像中的历史[D]. 黄佳音. 北京印刷学院. 2012

标签:;  ;  ;  ;  ;  ;  ;  ;  ;  

美女作为消费图像——中国近现代月份牌画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