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与运营管理若干问题及对策分析论文_李万健

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与运营管理若干问题及对策分析论文_李万健

身份证号码:42032219860520xxxx 湖北武汉 430000

摘要:随着中央与地方政府对农村污水处理的重视,中国农村已建成一批农村污水处理设施。然而,由于缺乏有效的运行管理模式,大多数农村污水处理设施难以正常运行。

关键词:农村;污水处理设施;运营管理;存在问题;对策

近年来,乡镇的污水处理建设高速发展,但整体而言,发展中仍存在较大问题。乡镇的经济发展水平与城市相比仍处劣势,污水的处理规模也较小,污水处理建设没有雄厚的经济基础,基础设施较为薄弱都已成为制约乡镇污水处理建设的重要因素。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要深入研究乡镇污水处理中存在的问题,积极解决,不断促进乡镇社会经济的发展。

一、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存在问题

1.基础设施不完善。在乡镇污水处理建设中,管网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乡镇污水处理的正常发展。一些乡镇地形较为复杂,地势崎岖,乡镇大多依水而集聚,并未进行统一科学的规划,聚居处人口密度大,需水量与污水排放量大且集中。这样的乡镇分布加大了生活污水收集的难度。许多城镇的基础设施中二三级管网不健全、管网老化都已是常态。在管网建设中,一些项目没有雄厚的资金为基础,后期基础设施的日常检查与维修难以为继。一些实行混合制的南方乡镇,梅雨季节对污水处理设施影响较大,在进行正常污水处理时设备易出现堵塞现象,严重影响着乡镇污水处理的质量与效率。

2.规模设计不合理。一些乡镇在进行污水处理设施的设计不合理,在设计过程中盲目依照城市的标准来规划用水指标,导致乡镇的人均水量指标过高,不符合现实情况,设计规模整体偏大。除此之外,一些乡镇在规划时没有长远眼光,对乡镇发展的人口预测过高,现阶段因为经济因素的影响,许多乡镇的人都纷纷前往大城市谋生,虽然乡镇在未来发展存在人口自然增长现象,但城市化的进一步发展,乡镇的人口也逐渐向城市转移,人口逐渐减少,而设计规模过大,设计缺乏科学性与合理性。

3.后期运营维护与管理工作不完善。一些乡镇在进行污水处理时,没有充足的经费作为运行保障。乡镇污水处理的维护费用主要通过收取污水处理费得来的,经费不足便有政府补贴,这就使乡镇污水处理的维护费收取来源不稳定,没有充足的经费做支撑。一些乡镇的污水处理维护费征收标准过低,而整个运营成本居高不下,征收的维护费对于运营维护只是杯水车薪,无法实现补贴污水处理厂的目的。另一方面,一些乡镇的自备水源较多,而这并未完整的纳入到计量中,污水处理的征收费用工作也难以做到位。一些乡镇政府的经费不足,当污水处理经费不足时很难完全补贴,维护经费出现漏洞,污水处理厂并没有坚实的经济基础。

二、完善我国村镇污水处理设施运营管理的对策建议

1.加强环保法规体系建设,健全农村环境监管机制。建立和健全农村环保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是保证农村环保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健全农村环保法律法规体系,明确农村地区污水排放的标准及相关责任,使农村水污染治理工作有法可依。在监管机制方面,首先,应明确职责,成立农村污水治理工作领导小组,明确责任主体和职责分工,加强各部门的分工协作;其次,强化政府执法力度,对无故停运设施、不规范操作等有损设施正常运行的行为进行处罚。同时,完善执法体系,形成全民参与监督的良好氛围。

2.拓展资金来源渠道,不断完善资金保障体系。资金短缺是制约我国农村水污染治理工作的主要因素,其直接影响村镇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及运营维护。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很早以前,住建部就已颁布了《关于加快市政公用行业市场化进程的意见》,允许外资及社会资金参与我国公用行业的融资、建设、运营。因此,应更多地采用BOT和TOT等融资模式,引入社会资本参与村镇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和运营,拓宽村镇污水治理资金的融资渠道。此外,应建立村镇污水治理专项基金,完善资金的保障体系,逐步建立“中央补贴、地方筹资、有偿使用”的资金保障渠道。同时,通过实施“以奖代补”、“以奖促治”的政策补贴污水处理设施运营管理费用,提高资金利用效率和村镇对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及运营管理的积极性。

3.明确设施的运营主体,建立多种运营管理模式。村镇污水处理设施的运营主要有政府自营、非政府运营两种方式。确定运营主体是综合考虑多种因素的过程,其中最主要的是经济因素。对于经济条件较好的地区,应采用市场化的第三方运营管理模式来保障设施得到专业化管理。由于运营主体是私营企业,因此需要加强设施的监管,政府职能部门应定期和不定期的检查设施运行状况,监测出水水质是否达标等。同时还应该明确运营责任,健全考核体系,根据考核结果向运营主体发放补助资金并决定是否继续委托运营等。对于政府自营的,一方面需要建立一支专业的设施维护管理队伍,做到定期维护等;另一方面需要完善考核制度,将设施运行效果纳入到责任人的绩效考核中,加大监管力度,保证设施的正常运行。

4.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提高村镇的污水处理积极性。村镇污水处理涉及的利益主体主要包括当地政府、运营主体、村民等,而村民作为设施的受益者和运营经费的主要来源,其环保意识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运营管理工作能否顺利开展。应多方组织宣传培训,积极利用各种广播、板报、条幅及其他农村居民喜闻乐见的各种形式宣传污水处理的相关知识,提高农村居民的环保意识,引导农村居民关注身边的环境问题,理解并支持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及运营管理工作。

5.进一步加强运行及维护管理。鼓励市场化运作,提高污水处理设施运行水平。随着我国政府采购公共服务力度不断加大,建议逐步实现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市场化改革,由目前的地方环保部门全权管理运行模式(事业单位制管理模式)逐步向更为经济、合理的市场化运作(BOT、BT、TOT等模式)转变。积极推行政府购买环保服务,以取得可量化的水环境治理效果为基础,大力推行综合环境服务和合同环境服务,以县(区)为单元,将乡镇污水处理设施打捆,委托第三方专业化运行单位进行运行维护管理。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维护管理单位对污水处理设施及管网系统的运行和养护状况负责,随时关注出水流量和水质;每月定时检查一次窨井,发现污水处理系统有淤泥堆积堵塞、(人工)湿地水生植物凋谢、管网和窨井盖破损、处理池开裂渗漏、出水流量和水质不正常等现象时,应立即反馈信息,并及时联系疏通和修复。进一步加强在线监测系统建设,建立定期反馈机制。建议进一步加强乡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信息化、智能化建设,提高乡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监督管理水平,同时对实施例行监测的污水处理设施,各级主管部门应强化监督管理,建立定期反馈机制,定期将乡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状况及出水水质监测情况上报相关主管部门。

总之,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任务依旧繁重。各单位在积极推进乡镇生活污水治理工作中,应总结之前建设与运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予以重视,避免再次出现资金浪费、效率低下等问题。现阶段,乡镇发展迅速,而在发展过程中乡镇的污水并未完全处理就排放,出现了区域性水污染现象。乡镇污水处理的建设,不仅可以促进乡镇自身的生态发展,也有利于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进行。要及时解决乡镇污水处理中存在的问题,深入研究,不断推动乡镇污水处理工程建设管理的稳定运行。

参考文献:

[1]程斐.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与运营管理若干问题及对策研究.2017.

[2]邹志伟,浅谈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与运营管理若干问题及对策分析.2017.

论文作者:李万健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8

标签:;  ;  ;  ;  ;  ;  ;  ;  

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与运营管理若干问题及对策分析论文_李万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