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未来电力公司的转型方向论文_彭万章

浅谈未来电力公司的转型方向论文_彭万章

四川能投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四川成都 645350

摘要:从前,电力网就像电力运营商一样,将电力从电厂输送到数百万户家庭,收取电费作为收入和利润的来源。如今,越来越多的自发自用模式被采用,有余量时,还可以将电力提供给大电网,由大电网返送给需要的用户。消费模式和消费预期已经改变。随着越来越多的用户采取这种方式,使得简单有效的电力销售模式也将在不久的将来结束。

关键词:电网企业;综合化;新电改

1未来电网发展趋势

未来电网将呈现以下重要发展趋势:第一,可再生能源将成为电网中的主要清洁能源来源,可再生能源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绿色能源,我国的可再生能源发展已经大大超过预期规划。第二,电网的结构和运行模式将发生重大变化,将呈现大电网和局域电网并存的格局,需要发展环形网络、直流电网模式或交直流混合电网模式。第三,新材料技术将在电网中得到广泛地应用,电力电子器件和装备的广泛使用将使得未来电网成为一个“能源计算网络”。第四,物理电网将与信息系统高度融合,从创新材料入手发展具有自适应功能的电力设备和保护设备。

2未来电网发展的几大关键技术

2.1大规模新能源及可再生能源电力友好接入技术

面对世界范围内化石能源的日渐枯竭以及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恶化的现实威胁,一场新的能源革命在世界范围内悄然兴起。能源革命带来的发电能源清洁化和一定程度的分散化,以及信息技术发展带来的智能化等两大因素促使电网开始转型。就我国而言,能源和电力的发展也面临着空前的发展机遇和转型挑战。如可再生能源、核能、天然气等清洁能源发电,与煤电一起将逐步成为主力电源;以清洁化(接纳大规模可再生能源电力)和智能化为主要特征的下一代电网将成为未来电网发展的趋势和方向。

储能技术的应用是坚强智能电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有效地实训需求侧管理、消除昼夜峰谷差、平滑负荷,可以提高掉毛设备运行效率、降低供电成本,还可以作为促进可再生能源应用,提高电网运行稳定性、挑战频率、补偿负荷波动的一种手段。大容量反应快速的储能系统可以改善风能和太阳能的间歇性、不稳定性和不可控性等缺陷;还可以提升输电质量。

2.2、智能配电网与微网技术

智能配电网通过对微网的有效管理实现分布式电源的灵活接入与整个电力系统的安全、可靠、经济运行;微网技术则可通过不同层次的结构为各种分布式电源的并网运行提供接口,是发挥分布式电源效能的有效方式。智能配电网发展的目标之一就是解决大量分散的分布式电源在配电网中的运行问题,但如果由智能配电网直接管理网络中的分布式电源则可能由于数量巨大而导致难以调度,同时电源的不同归属也无法保证调度指令能够被快速、准确、有效地执行,微网技术可能是解决这一矛盾的有效途径。未来智能配电网可能并不直接面向各种分布式电源,而是通过微网实施对分布式电源的有效管理。通过微网可实现大量分布式电源的接入,既保证了对配电网的安全运行产生尽可能小的影响,又能够实现分布式电源的即插即用,同时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

2.3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将对电网发展规划、电网投资策略、电网运行安全等方面产生深刻影响。首先,新电改主要从3个方面对电网规划提出了新要求:

一是加强电力统筹规划。二是推动可再生能源。三是开放电网公平接入,建立分布式电源发展新机制。其次,在电网投资策略方面,政府部门在电网企业输配电资产投资控制的力度愈加显现,主要表现在:一是加强电网规划。只有通过国家或地方规划、审批核准的项目才可计入输配电准许成本。

二是严格投资成本监管。成本监审部门定期对电网投资成本进行监管,剔除不合理的支出。在电网运行方面,新电改主要对其功能定位、开放范围和安全责任等

三方面提出了新要求:在运行定位上,电网企业从事电网投资运行、电力传输配送,负责电网系统安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运行开放范围上,优先保障清洁能源发电上网;提供电力普遍服务;提供报装、计量等各类服务;提供输配电服务。在运行安全责任上,承担供电营业区保底供电服务;提高电力供应的安全可靠水平。

从而对电网规划、投资、运行安全等均提出了新要求,电网企业的定位和盈利模式发生了深刻变化,驱使电网企业向综合能源服务商的运营模式转变,业务布局向综合化转型发展。

3.多能互补的能源供应体系

3.1结合新电改下分布式能源发展的潮流和契机,在能源供应方面,未来,电网企业将提供多元化分布式能源服务,构建终端一体化多能互补的能源供应体系。在新城镇、新产业园(商务)区、新建大型公共设施的区域,根据客户的用能需求,以智能电网为基础,建设分布式发电、冷热电三联供,基于电能的冷热供应等系统,满足终端用户对电、热、冷、气等多种能源的需求,构建以电为中心的集成供能系统。

3.2能源消费新模式

市场竞争条件下,电网企业将更加扎实地做好客户能源基础服务,形成以电为核心的能源消费新模式。推进用户侧在电气化与能效提升的发展,应用热泵,电窖炉、专用充电站、余热回收、绿色照明等高效用能技术,降低客户能源成本,改善客户用能体验,助力绿色发展;对用能设备、配电设施等开展专业化智能运维,提供精准故障诊断和状态检修服务,提高客户用能稳定性,保障用电安全。

3.3智能化能源互联网

结合能源互联网的发展契机,电网企业将推进“互联网+”能源服务,建立客户侧智能化能源互联网。以源网荷实时数据为纽带,对接电、气、热等多种用能需求,搭建多元信息交互的综合能源服务平台,运用物联网、大数据等新型技术,促进能源流与信息流深度融合,实现能源互联网的实时感知和信息反馈,优化客户能源供给网络运行策略,为客户提供智能调控、需求响应、交易预测、数据价值挖掘的服务。

3.4多样化能源服务

结合客户降低能源成本、减少投资的需求,未来,电网企业将以用电业务代办、设备托管、能效诊断为切入点,综合采用多种能源、技术、创新商业模式,为客户提供具有竞争力的定制化综合能源服务整体解决方案;充分发挥电网企业品牌、营销渠道、配套电网建设等优势,向目标用户推介综合能源服务组合,建立服务价格优势。

3.5能源服务新产品

随着需求侧响应等要求的提高,电网企业将探索能源服务新产品,实现客户资源价值的深入挖掘。开发以储能、能源大数据,碳资产和金融服务为核心的能源服务新产品。试点在用户侧建设适当规模的储能装置,发挥特高压远距离配置能源的作用,促进清洁能源跨区域消纳,提高电网运行的经济性,利用能源大数据研究客户能源消费行为特征,预测宏观经济走势和行业发展,为客户经营发展、能源交易提供有效的决策支撑服务;基于综合能源服务的减排效果和投资收益,深入研究碳交易、金融服务规则,逐步开发碳资产,项目证券等衍生产品。

总结

电网企业将向综合能源服务商的运营模式转变,业务布局也相应地向综合化转型发展。未来,电网企业将以综合能源服务作为主营业务,将综合能源服务业务作为新的利润增长点,培育新的市场业态,从卖电向卖服务转型,提升电网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

[1]田昕怡,韩峰.智能电网——未来电网发展趋势[J].电源技术应用,2013(03):251

[2]冷喜武,陈国平,白静洁,等.智能电网监控运行大数据分析系统总体设计[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8,(12):

[3]朱尔隆,潘建龙,王博翰,等.浅谈智能电网及未来发展趋势[J].中国科技纵横,2014,(14)

[4]李俊萍.浅析智能电网的未来发展趋势[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34).

论文作者:彭万章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3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14

标签:;  ;  ;  ;  ;  ;  ;  ;  

浅谈未来电力公司的转型方向论文_彭万章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