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中医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康复功能的改善与影响论文_张秀芝

(山东省临沂市中医医院 山东临沂 276000)

【摘要】目的:探讨中医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康复功能的改善。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来我院治疗脑梗死的患者110例,并按照随机的原则,将其平均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55例患者行常规护理,实验组55例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行中医康复护理。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实验组治疗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脑梗死患者实施中医康复护理,可使得患者神经功能得到较好改善,促使患者得到有效康复,临床价值加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中医康复护理;脑梗死;康复功能

【中图分类号】R24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17-0263-02

本文选取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来我院治疗脑梗死的患者110例,对其中55例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行中医康复护理,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进行比较分析,发现利用中医康复护理效果更为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现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来我院治疗脑梗死的患者110例,并按照随机的原则,将其平均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55例患者中,男性23例,女性22例,年龄62~78岁,平均年龄(73.5±1.3)岁,病程7~15d,平均病程(9.5±0.8)d;实验组55例患者中,男性22例,女性23例,年龄61~77岁,平均年龄(74.1±1.2)岁,病程8~16d,平均病程(10.1±0.7)d。纳入标准:患者均符合缺血性脑血管疾病诊断标准;所有患者均经过CT以及MRI确诊;未出现意识障碍;生命体征呈现稳定状态。经过比较发现,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比较上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早期中医康复护理,具体方法如下:

(1)积极进行心理沟通。脑梗死患者在患病初期很容易在情绪上出现恐慌,尤其对疾病发展、转归以及预后等都会伴有一定焦虑情绪,同时伴有恐惧以及焦躁心理[1]。护理人员应该向患者及其家属对脑梗死疾病的基本知识进行解释,并告知患者在康复治疗过程中所需要注意的各项事项,解释中医康复护理可能产生的有效疗效等等。护理人员应该予以家属及患者一定的鼓励,使得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建立信息以及信任,消除急躁、恐惧等不良情绪。(2)体位肢位的摆放。根据患者的情况应对其体位进行相应调整:仰卧位:患者上肢以及肩胛骨尽量向前延伸,并在肩胛骨处垫上软垫,防止肩胛骨出现脱位的情况;健侧卧位:保持健侧肩处于舒适位置,患侧肩放置在上面,上肢保持在前屈80~90°左右。(3)肢体康复训练:定期定时对患者的肩、髋、踝关节以及指等部位进行上举、旋转以及外展活动,并在任意角度对肢体状态维持数秒钟,通过训练对肢体控制能力进行保证[2]。并在患者床边对患者训练坐、站等,开展移步训练。若患者出现功能缺陷,则尽早对其使用下肢矫形器,对患者室内步行进行训练,每天需训练0.5h以上。(4)穴位按摩:对患者侧肢体的手三里、外关、梁丘、足三里、太冲等穴位进行按摩,30min/d,1次/d,使得患者患侧肢体的血液得以有效循环,并使得经络得以疏通,防止肌肉出现萎缩或导致出现静脉栓塞[3]。所有患者实施护理工作的时候,分别予以其药物治疗,如控制脑水肿、维持水以及电解质平衡、降血压等等。另外,予以静脉滴注银杏达莫15ml和生理盐水250ml[4]。护理以及药物连续干预两星期为1疗程,所有患者观察时期为1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在给药治疗、护理前以及护理后对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状况进行评分。疗效标准:基本痊愈:患者肢体功能进步显著,Brunnstorm分级上升4级以上;有效:患者肢体功能得到部分恢复,Brunnstorm分级上升1级以上;无效:患者肢体功能未得到恢复。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6.0进行文本数据分析与处理,计数资料行卡方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行t检验,P<0.05,表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经过比较发现,实验组治疗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3.讨论

现今,我国经济得到迅速发展,促使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不断提升,生活习惯在这一阶段也得到不断改变,如人们的饮食结构与之前相比更加丰富。脑血管疾病发病率近年来也得到提升,且脑梗死是由于患者局部脑组织出现缺血所导致,进而导致患者软化上也出现坏死。脑梗死的发病较急,其致死率以及致残率都会得到相应提升,进而对患者身心健康产生直接影响[5]。中医学上认为脑梗死应列属于中风范畴,主要是由于患者情绪波动、忧思恼怒、情绪波动导致出现的气血逆乱等,进而导致患者出现半身不遂等症状。康复护理认为患者若处于意识清醒状态下,且生命体征平稳,就可进行康复护理训练。康复训练的开展对患者呼吸系统、消化系统以及生理活动均可产生有利影响。患者早期实行康复护理训练,有利于避免肢体挛缩,减少非瘫痪侧出现的肌肉萎缩等等,可使得并发症的发生得到有效预防,并对生活质量进行改善。

【参考文献】

[1]王启月,陈燕,杨旭.中医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功能康复的影响——附43例临床资料[J].江苏中医药,2014,11:62-64.

[2]杨晓萍,裘亚龙.早期中医综合康复疗法结合护理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改善[J].新中医,2015,12:268-270.

[3]高传琴,梁秋嫈,潘芸.中医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功能康复影响的分析[J].福建医药杂志,2016,02:138-139.

[4]彭桂芸,张秀玲.康复护理措施对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改善的影响[J].中国伤残医学,2013,09:314-315.

[5]陈丙坤,张伟滨,吕政,罗洋,王红娟.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导报,2017,08:1-3.

论文作者:张秀芝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7年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8/16

标签:;  ;  ;  ;  ;  ;  ;  ;  

探究中医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康复功能的改善与影响论文_张秀芝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