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意识的一点看法论文_飞 刘瑞英

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意识的一点看法论文_飞 刘瑞英

山东省平邑县郑城镇故县完小 273312

当今社会, 国际竞争日益激烈,各国综合国力的竞争,就是科学技术的竞争和民族素质的竞争,归根结底就是国家的民族社会创造力的竞争。如今许多的国家,都把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力的新一代列入战略计划,提出创造教育要从孩子抓起,要发扬学生所具有的创新思想和能力。因此,培养创新人才是时代赋予教师的重要使命和神圣职责。作为学生的引路人的教师,我们要关注课堂、关注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我对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识有以下看法:

一、创设民主教学氛围,启发创新思想

有位教育家曾明确指出:“创造力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当然在不民主的环境下,创造力也有表现,那仅是限于少数,而且不能充分发挥其天才,但如果要大量开发创造力,大量开发人矿中之创造力,只有民主才能办到,只有民主的目的、民主的方法才能完成这样的大事。”只有民主和谐的环境,才能使学生的创造精神得到充分发挥。

例如: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一般的教学思路是:将圆平均分成16份,再拼成长方形,从而得出圆面积公式。我在教学这一内容时打破常规,放手让学生操作,鼓励学生创新, 寻找出不同的推导方法。汇报时有个学生别出心裁地说:我将圆拼成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底相当于圆周长的一半( ),平行四边形的高相当于圆的半径r,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所以圆的面积= ×r=πr2。多么精彩的回答呀!我为学生巧妙的思维感到振奋。进而又有不少学生纷纷发表个人见解,他们将圆拼成三角形、梯形也能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这样的教学氛围,培养了学生“敢想”、“敢说”、“敢动”的好习惯,启迪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又受到了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

二、保护好奇心理,激发创新动机

好奇心是儿童的天性,世界上许多重大的发明与技术的发现往往是从好奇开始的,好奇心使人富有追根究底的精神,激发深入思索事物奥妙的潜质。因此,保护好奇心,引导其提出数学问题,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起点。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例如三年级“简单的分数大小比较”,按照教材内容编排,只呈现了分子相同和分母相同两种形式的分数的大小比较,可在课堂上突然有位学生问:“老师,分子相同和分母相同我们会比较了,如何比较分子和分母都不相同分数的大小呢?”其他学生也睁大眼睛看着我,还不自觉地颔首示意,面对课堂上生成的这种情景,我意识到这一问题表现了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我立即改变了教学计划,在黑板上板书 和 ,让学生比较大小?同学们开始讨论研究,过一会儿,一位学生勇敢地举起了手,开始振振有词地介绍自己的观点:“ 大于 ,因为我找到了一分数 作中间数,看 大于 ,而 又大于 ,所以 大于 。”另一学生也按捺不住地回答:“我也认为 大于 ,我发现分子、分母相差越小,这个分数就越大。”我表扬了两位学生的精彩发现,并给第二位学生的观点做了更正,说明他的发现是特例,仅适用于一部分分数,同时顺着第二位学生观点,举出 和 比较大小的例子进行了明确的指导。进而鼓励学生继续保持这种善于思考、善于创新的精神,告诉他们在今后学习和探索中,定会掌握分数的大小比较的更多方法。这节课由于学生的好奇、好思引发了思考,并由自己初步解决了问题, 让教学富有创造性,进而使教师和学生都体会到发现与探索的乐趣,长此以往,相信学生会带着创新的翅膀越飞越高。

三、加强思维训练,为创新提供有利条件

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是创造的源泉,我们常讲的思维方式,主要指逻辑思维和辩证思维。而创造性思维既是对逻辑思维和辩证思维的娴熟和灵活运用。又是一种突破常规的思维,是在多向、发散、比较的思维过程中进行分析判断,在可能发生的事情中,预想不可能,在不可能中寻求可能的途径,这种独特的思维方式,常使人产生独特的见解,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所以加强思维训练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基础。

四、引导“再创造”,让创新升华

有位教育家曾说:“将数学作为一种活动解释和分析,建立在这一基础上的教学方法我称之为再创造方法。”他反复说明,“学习数学唯一正确的方法是让学生进行再创造”。也就是由本人把要学的东西由自己去发现或者“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去进行这种再创造活动,要根据知识特点和儿童的认知规律,努力为学生提供再创造的条件和机会,这样既能增长学生的知识,又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对于从生活实际引发出的新知识的教学,要尽量提供原型,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探索、发现新知识。例如,在教学长方形的周长时,学生通过直观形象认识了长方形周长的含义后,给学生每人发一个长方形纸片(大小不一),要求他们动脑筋,想办法算出它的周长。学生开始操作实践,有的量四条边长,有的只量长方形的长和宽,虽然两种方法存在着差异,但全体学生都积极地参与了学习活动。汇报时,存在三种情况:(长+宽)×2;长×2+宽×2;长+宽+长+宽。每种情况都让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思考过程,继而在相互交流和讨论中进行分析和比较,从而选出最佳方法。这就把教师“教数学”变成学生创造性的“学数学”,把“现成”的数学变成“活动”的、由学生自己重新构建的数学,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会了数学,从而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了培养。

总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优化数学课堂结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根据不同的环节的特点,利用教材中的创新性因素,适时、经常地加以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就能得到发展,创新能力就能得到进一步提高。

论文作者:飞 刘瑞英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7年6月总第23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6/26

标签:;  ;  ;  ;  ;  ;  ;  ;  

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意识的一点看法论文_飞 刘瑞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