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职业院校团组织工作信息化运用的现状与对策-以江苏省徐州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为例论文

“互联网+”背景下职业院校团组织工作信息化运用的现状与对策-以江苏省徐州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为例论文

“互联网 +”背景下 职业院校团组织工作信息化运用的现状与对策
——以江苏省徐州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为例

□王 若

内容摘要 】随着目前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要求职业学校的团组织工作充分融入信息化因素,积极运用互联网技术进行信息化建设,优化职业院校的团组织工作,本文以调查问卷的形式分析了学校团组织工作信息化的开展现状,并提出了团组织工作信息化的相应对策。

关键词 】互联网;职业院校;团组织工作;信息化;运用策略

共青团工作是职业院校工作中的重要内容,职业院校团委应当结合具体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要求对团委工作进行指导。在目前“互联网+”背景下应当积极加强团委工作的信息化建设,建立有效的信息化建设平台。本文通过调查问卷分析了学校团组织工作信息化的建设情况并提出了相应的信息化建设策略。

一 、职业院校团组织工作信息化运用的调查问卷分析

(一)调查问卷。本文研究过程中对学校师生全面开展调查。其中3,760位学生填写调查问卷,回收3,725份,有效问卷回收率是99%。

1)对于先底板后边墙(边顶拱)混凝土浇筑,局部底板混凝土面平整度不足,导致边墙模板与底板混凝土缝隙过大,密封不严,导致漏浆,产生烂根。2)振捣棒未完全插到底部,导致底部可能漏振、欠振。

1.在针对互联网终端做线上宣传、线上归档、线上学习工作内容项目的调查中。40.21%的调查学生认为经常,42.5%的调查学生认为偶尔,17.29%的学生认为从不。

2.在班级团组织工作管理项目的调查中。49.93%的学生认为有专门的团员运用信息化管理系统,具有创新性;19.36%的学生认为团组织工作中将传统与纸质档案进行信息化录入与转出等;30.71%的学生对团组织工作不够了解。

3.在针对团组织工作的信息化管理效果项目的调查中。57.07%的学生认为效果非常好,完全满足了团组织日常工作的开展需求,有效改善了团组织工作的流程与内部管理程序,极大地提升了工作效率;31.6的学生认为团组织工作的开展效果比较好,对团组织工作的流程与组织内部管理起到了良好的改善作用,但是仍然需要改进与提升;11.33%的学生认为团组织信息化建设的效果一般,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团组织的工作管理与内部管理方式,当时所取得的成效比较有限。

在目前“互联网+”的背景下应当积极采取多种有效措施促进职业院校团组织工作信息化的充分开展,为高校的团组织工作创造良好的发展条件与支撑。

地铁的动力照明负荷主要包括照明荧光灯、空调、自动扶梯、风机、水泵、消防设备等,这些设备大多属于非线性设备,必然会对电网造成谐波影响。动力照明负荷主要产生5、7次谐波。[2]

基于团组织工作开展的具体实际情况积极开发应用相应的软件,将团组织工作的具体工作内容进行信息化输入与输出,建立信息化的工作流程与工作方式,充分利用目前互联网技术的便利,拓展职业院校团组织工作的开展途径。

4.在针对团组织信息化工作存在的问题项目的调查中。属于多选题,53.15%的学生认为团组织工作的基础信息化设施建设较为缺乏;50.9%的学生认为信息化建设的系统整合不顾;48.94%的学生认为应用软件缺乏;48.27%的学生认为信息化的专业咨询不足;48%的学生认为资金不足。

二 、互联网 +背景下职业院校团组织工作信息化运用对策分析

针对以上调查问卷中暴露出的学校团组织信息化运用中存在的问题,应当积极采取多种有效措施促进职业院校团建工作信息化的充分开展与运用,应当加强对团组织工作的信息基础设施与应用软件建设,加强对信息化运用各种资源的系统性整合,将信息化建设与团组织工作充分结合,运用信息技术加强对青年团员的引导,加大团组织工作的人才培养力度。

基于价差返还机制的月度集中市场模拟及参数影响分析//陈思远,王波,王佳丽,林刚,王亚骏//(16):111

(二)调查问卷的结果分析。从以上的调查问卷能够看出目前学校团组织工作在信息化建设层面上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学生对信息化运用方式与取得的运用效果具有一定的认可,但是依然存在部分同学对信息化建设的相关知识与运用效果缺乏足够的了解。同学们对团组织信息化工作的建设现状不够满意,没有充分发挥信息化工作建设的充分价值,在信息化建设的应用软件与资金力量支持上不够深入,给团组织工作的信息化建设造成了一定的阻碍作用。在团组织工作的开展过程中缺乏对系统资源的充分整合,没有充分发挥各项系统资源的积极作用,针对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专业咨询不足,信息化运用过程中缺乏专业技术人员的支持,使得团组织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虽然取得了一定的建设成果,但是在信息化建设程度与运用效果上依然比较有限,在智慧团建工作的开展过程中效果比较有限。

本次研究过程中对学校团工作人员与班主任也发放了同样的调查问卷,团工作人员与班主任对团组织工作的认知情况比较好,不存在对团组织工作信息化建设完全不了解的现象,但是在团工作人员中依然存在着12.5%的工作人员不了解智慧团建工作。在班主任中依然有31.36%的教师不了解智慧团建工作。

Wij表示元素组Ci和Cj之间元素的相对重要度矩阵。以元素组Cj的元素ejl (l=1,2,…,n)为准则,构造判断矩阵,将元素组Ci中的各元素与ejl的重要度进行比较。通过一致性检验,即得到网络元素的权重向量,从而形成矩阵Wij。例如,矩阵Wij中的第一列表示Ci中各元素相对于Cj中第一个元素的重要度归一化后的结果。如果Ci和Cj之间无影响,则Wij = 0。

(二)加强对信息化运用各种资源的系统性整合。在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为团组织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各种有利的发展条件,为了充分挖掘信息化工作的便捷性,应当积极探索各种信息化运用方式充分结合目前职业院校团员对信息化运用的实际情况,加大对青年群体的细分处理,充分运用各种手机APP对团组织工作进行安排与布置。为青年团员定制个性化的信息,为其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将工作的重点放在共青团网站的建设上,以此作为共青团信息化建设的平台,将共青团各个层面的内容都涵盖进去,包括教育功能、读书功能、论坛功能与调研功能等。积极提升网站运营机制的合理性与高效性,同时将共青团工作中的相关文字资料进行数字化处理,积极加强对各项信息之间的有效整合,为广大的团组织干部提供工作信息库中的各项工作内容,实现信息的共享,通过信息技术的支持为各级团工作的开展提供信息上支持促进决策的科学性。

在这些琐碎的团组织工作的开展过程中要求在职业院校党委的领导下积极构建智慧团建,充分利用目前快速发展的信息化技术,将信息化工作方式运用到团建工作之中。

(一)加强对团组织工作的信息基础设施与应用软件建设。高校团组织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前提是具有良好的信息化建设的基础设施,要求职业院校的高层领导与党委充分认识到信息化运用的重要意义与价值,为团组织工作的开展提供良好的应用软件支持。

(三)将信息化建设与团组织工作充分结合。在团组织工作的开展过程中要求在班主任与团支书的带领下在班级中定期开展“三会一课”的学习,并要求团支部定期开展“一学一做”的教育实践活动,并且在进行实际教育活动的同时在互联网终端做线上宣传、线上归档、线上学习,要求运用信息化方式对团员信息进行充分整理。对团员的信息在互联网运用之下进行线上管理与运作,将线上管理与线下管理进行充分结合。

将信息化建设与团组织工作充分结合,在两者之间实现充分而有效的融合。高校团组织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进行有效的门户网站建设,对团员建立信息化档案并有效保证信息的安全性,进行有效的业务管理系统管理。加强团组织知识的积累与传承,实现信息之间的共享,为信息化建设制定有效的工作制度,并将其落实到具体的工作中,借助于信息化方式为其建立动态的监测机。

(四)运用信息技术加强对青年团员的引导。团组织工作开展的重要目的之一在于对青年团员的精神与人生方向上进行引领,使用先进的指导思想来武装团员。为此要求在工作开展过程中对团员进行一定的知识普及工作,在工作开展过程中可以和学生所学的专业以及日后的就业方向相结合,在学校内开展互联网大赛、Flash设计大赛等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全国性的职业比赛,提升学生的职业竞争力,促进学生在就业过程中的就业能力。团组织工作的开展贯彻到学生学习过程的方方面面。团组织部门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对青年学生进行网络文明环境的建设活动,在目前多元化的互联网背景下积极加强对学生思想观念的正确引导,避免青少年学生受到不良网路思潮的影响,利用团组工作的网站为青年学生提供健康积极的精神食粮,采用信息化工作方式能够有效达到这一目的。

(五)加大团组织工作的人才培养力度。职业院校团组织工作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要求为信息化建设提供人才的支持,信息化建设与网络平台的运营是在一定人员的操作之下开展的,要求职业院校团组织部门中具有一批具备良好信息化素养的管理人才,在能够做好团建工作的同时还能够做到先进的信息灵活运用,在团组织工作的开展过程中能够具备灵活而先进的管理思想。为此在高校团组织工作体系中应当积极引进具有较高信息化素养的复合型人才,积极加强共青团组织工作的信息化建设。这需要获得职业院校内部领导层的大力支持,积极加强对团组织工作开展的硬件投入,促进职院校团组织工作取得良好的效果。

三 、结语

职业院校共青团担负着引领青年团员健康成长的重要职责,在互联网的冲击之下要求职业院校的团组织对青年学生的心理状况进行正确引领,积极加强自身的信息化建设,本文从调查问卷开始分析了学院团组织工作信息化建设现状与其中存在的问题,要求在职业院校团组织加强信息基础设施与应用软件建设,加强对信息化运用各种资源的系统性整合,将信息化建设与团组织工作充分结合,运用信息技术加强对青年团员的引导,加大团组织工作的人才培养力度,通过信息化建设提升团组织工作的效率。

三是要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思想。学习这一思想的现实意义在于增强全面深化改革的自觉性,增强对新时代改革理论的自信。

参考文献 】

[1]韩冰,王杨.基于“互联网+”战略的高职院校信息化教学管理对策研究[J].青年时代,2016,11:159~160

[2]尚悦.“互联网+”背景下辽宁省高职院校学生档案管理现状研究[J].知识经济,2018,5:158

[3]耿洁,刘宏杰,王珊珊等.职业教育互联网学习的现状与对策研究——基于全国职业院校互联网学习专项调研的分析[J].中国电化教育,2017,6:30~34

[4]陈锦全.“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校园网贷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以佛山地区高校为例[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8,3

[5]舒寅辉.新形势下探析高校如何以“心”带“新”建设基层团组织[J].高校共青团研究,2018,1:58~62

[6]江亚东.以协会组织为纽带探索提升团组织服务能力的新途径[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5,24:91~92,100

[7]刘开衢.高校创业型团组织建设的创新途径研究[N].山西经济日报,2015-12-8(7)

[8]傅云鹤.青年运动视角下深化高校基层团组织工作研究[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6,35(11):92~94

基金项目 】本文为第二期徐州市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互联网+’背景下职业院校团组织工作创新实践研究——以徐财高职校‘掌上微团课’建设为例”(编号:ZKG204)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 】王若(1982.3~),女,江苏徐州人;江苏省徐州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教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标签:;  ;  ;  ;  ;  ;  

“互联网+”背景下职业院校团组织工作信息化运用的现状与对策-以江苏省徐州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为例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