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文化的现状与发展趋势_网络文化论文

网络文化的现状与发展趋势_网络文化论文

网络文化现状和发展趋势,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发展趋势论文,网络文化论文,现状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网络文化的含义由于对现代意义上的文化概念尚无统一的界定,所以对网络文化的含义的理解亦可谓众说纷纭。基于对文化的理解,有人认为,网络文化则是指以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融合为物质基础,以发送和接收信息为核心的一种崭新文化;也有人认为,网络文化是一种蕴涵特殊内容和表现手段的文化形式,是人们在社会活动中依赖于以信息、网络技术及网络资源为支点的网络活动而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继广播、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体之后,网络被称为第四媒体,它在传播的速率和效果上具有无以伦比的优越性,因此成为各国纷纷抢占的信息制高点。可以说,没有计算机和网络,网络文化也就无从谈起,这是一种与现实社会文化具有不同特点的文化。

网络文化的兴起是现阶段人类文化的一个显著特征,它对人类社会各领域所带来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甚至是革命性的。

1 网络文化的特点

网络文化不同于现实社会文化,这种文化建立在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基础上,是一种快速变化的“快餐文化”。信息快速产生、扩散,又很快过时,各种网络行为快速实现,交往者之间可以很方便、快捷地建立关系,也可以很方便、快捷地被另一种关系取代。同时这种文化又表现出一种非中心的全球性。网络文化是全球性的,网络可以使人们了解全球发生的一切事件,使任何事件从局部事件成为全球事件。但是网络没有一个固定的中心,任何人在网上的地位和作用都是平等的,每个局部网络都存在着全球性文化的创新之源。这些特点使网络文化更崇尚自由、平等、创新,有时甚至以一种极端方式表现出来,从而和现实文化发生冲突。专家指出现阶段的网络文化,大致有5个特点。

首先,网络文化是以电子为介质的高科技文化。历史上以纸为媒介的“纸文化时期”已经持续了2000年,以纸为首的文房四宝曾发挥了重要作用。而网络文化是以电子为介质的高科技文化,电子这种新媒体远比纸媒体优越,既便于大量存储又便于迅速传播,借助高科技手段还可以实现多媒体传播,从而使信息的传播更形象更生动。

第二,网络文化是高时效性文化。人类历史上的各种文化都可以认为是缓慢发展的文化,更新的速度很慢,2000年来文房四宝没有多大改变。而网络文化则是高时效性文化,更新的速度很快,传播迅速、影响广泛。这无疑是网络文化最显著的特征。由于网络技术高速、有效的信息传输,对于加深各国人民之间的理解,促进传统文化的交流,促进各国及整个世界经济、科学、文化、教育的发展,有着难以估量的作用。网络极大地加快了社会生活的节奏,实现了通信瞬时化、生产自动化,全面突出了一个“快”字,发展快、进步快、更新快。

第三,网络文化具有开放性。任何人都可进入电脑空间交流思想,发表学术观点,提供一个任意存取的环境。网上的任何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去说或做几乎是任何希望的事,与世界各地任何联网的人联络,自由地访问各种信息资源,网络空间中的不同主题的电子公告牌、新闻组和电子论坛,向任何感兴趣的人开放。任何观点、任何思想、任何民族文化在这里都可以找到自己的位置。正如《电脑网络空间独立宣言》声称的:“我们正在创造一个都可以自由进入的新世界。不会由于种族、经济实力、军事力量或出生地的不同而产生任何特权或偏见。”可见,文化的开放性在这里得到了最深刻而具体的体现。

第四,网络文化具有交互性。它不再是静态的网络,而是相互作用的,它可以实现一对多、多对多、一对一的互动关系。从技术特征上讲,交互性是指人们在信息交流系统中发送、传播和接收各种信息时表现为实时交互的操作方式。网络公民不仅是信息资源的消费者,而且是信息资源的生产者和提供者。这种交互式操作方式与传统的通讯工具的信息的单向流动方式所不同的是它表现出多方向、大范围、深层次的特征,从而使人类的文化交往方式面临深刻的变革。

第五,网络文化具有虚拟性。电脑网络空间是一个与物理空间相对立的新空间。在这种空间交往是在物理空间中难以实现的。志趣相同的成员可以在电脑空间中组成虚拟社会,自由交流。

2 网络文化的功能

网络文化是人、信息、文化三位一体的产物,是人类社会发展到网络时代的产物。网络文化具有以下功能:

首先是传递知识、信息的功能。人们在工作、生产、生活、学习中需要大量的、各种各样的知识和信息。同其他传播知识信息的工具不同,网络上传播知识具有迅速、交互、图文并茂的特点。使用某一种浏览器,只要用鼠标在你所需的图标上轻轻一点,就可以把你带入一个全新的知识天地。网络上的各种专业知识库,各种论题的讨论会,大量的共享信息资源,满足着各个专业领域的各种层次的用户的需求。

其次是商业功能。通过网络进行商业活动,既省力、又省事、省时。目前在著名的因特网上,不仅有了各式各样的商业广告,而且已经开设了许多“虚拟商店”,用户坐在家中,通过联网的计算机,可以从这些虚拟的店铺中买到各种各样的商品,还可以使用信用卡在网络银行付款。随着安全技术的日趋成熟,因特网上的商业活动会越来越红火。

最后是娱乐服务功能。在网络文化世界,人们的文化生活将会大大丰富,人们可以同时以文字、声音、图像接受来自世界各地的文化信息和娱乐节目。虚拟现实技术使人如身临其境,它为人类创造力的发挥提供一个巨大的文化空间。人们可以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将丰富的想像力变成现实,从而产生一种沁人心脾的轻松和愉悦。

专家指出,用户经常使用的网络服务包括:电子邮箱、搜索引擎、软件上传或下载服务、各类信息查询、网上聊天室、网上寻呼机(OICQ、ICQ等)、新闻组、BBS电子公告栏、免费个人主页空间、网上游戏、网上炒股、网上购物或商务活动、短信服务、网上教育、网络电话、网上支付、视频会议、多媒体娱乐(VOD点播,网上直播,MP3、FLASH欣赏)等。用户在网上经常查询的信息包括:新闻、计算机软硬件信息、休闲娱乐信息、生活服务信息、社会文化信息、电子书籍、科技教育信息、金融证券与房地产信息、求职招聘信息、商贸信息、旅游与交通信息、各类广告信息、医疗信息、交友征婚信息、法律法规及政策信息等。网民认为将来最有希望的网上事业包括:网上购物、网络通信、网上学校、网上有偿信息服务、网上炒股、网上医院、网上游戏娱乐服务、在线点播服务、虚拟社区。而用户认为互联网最令人不满意的地方涉及速度太慢、收费太贵、中文信息不够丰富、需要太多专业知识、ISP服务质量不好、无法保护个人隐私。

21世纪的新闻媒体是信息社会的核心领域之一,是各国政治和经济发展的制高点,是人们工作和生活不可或缺的基本工具。据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副主任蔡名照介绍,目前,我国2000多家报纸、8000多家期刊、290多家广播电台和420多家电视台中,已经建立了数千个网站或网页。以人民网、新华网等为代表的一批新闻网站,依靠传统媒体的支持,成为中国广大网民获取新闻信息的重要渠道,同时也是其他新闻的重要来源。网络媒体成为我国新闻传播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世界文化从来是多元化的,网络时代也一样,网络文化也应该是由各民族文化共同构筑的有机体。当网络文化到来时,对于任何一种有生命力的民族文化来说,不仅面临挑战,同时也获得了学习、借鉴及发扬光大的机遇。中华文化是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的文化,是人类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她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辉煌的贡献。在当今的网络时代,她同样面临着与其他民族文化的冲突、竞争。然而,中华文化毕竟是有着顽强生命力的文化。她虽然产生于特定的时代,却能随着时代的发展,通过调节自身,以适应文化领域内的生存竞争规律。中华文化之所以能绵延数千年而不绝,除了各种其他原因以外,这种文化本身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凝聚力,不能不说是一个基本原因。

3 我国网络文化发展趋势

网络是人类为了加强了解和沟通而创造的一种高科技产品,而网络的诞生又引发了更大范围内的文化冲突,解决这个问题既要借助技术进步,又不能完全依赖于技术进步,而应当从技术、伦理、法律、教育等各方面综合采取措施。特别要加强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

网络文化的发展与信息产业进展息息相关。今后5年,我国信息产业规模将在2000年的基础上再翻一番,我国互联网的未来发展有五大趋势:一是互联网在国内将迅速普及;二是宽带瓶颈将消除;三是网上中文信息量将大量增加;四是电子邮局等新业务将迅猛发展;五是网络终端将实现多元化和综合化。

专家指出,今后网络文化要大力开发有利于网络社会和谐的技术,要加强对网络信息的监控,要促进网络伦理、法律建设,要加强宣传教育,提高网民的文化素质。

图书馆作为整个社会信息资源的中心以及网络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在21世纪发挥更大作用。随着计算机应用的普及,Internet的迅速发展,作为21世纪图书馆发展的方向——数字图书馆,它的网络化、互联化、世界化的程度将进一步加深,而且各个数字图书馆将不会再孤立地存在,而是和其它许多图书馆紧密协作,形成数字图书馆群,实现资源共享,共同为用户提供服务,甚至最终有可能全世界的所有数字图书馆都实现协作与资源共享,形成一个规模空前的“世界图书馆”,成为涵盖人类几乎所有知识的超级信息资源库。就目前来说,也正在朝这一趋势发展。大部分已建立的数字图书馆都通过Internet进行了互联。反过来,数字图书馆的发展也将进一步推动Internet的发展。数字图书馆提供的文字、图像信息需较大的网络带宽,必然使Internet的主干网向宽带、高速、综合服务的方向发展;而且数字图书馆也将吸引更多人成为Internet的使用者。

在中国图书馆学会2000年年会上,一些专家从另外一些角度描述未来图书馆的新变化:

一是21世纪现代化图书馆的八大特征:办馆模式、存在形态的一体化、网络化、国际化;馆藏资源的电子化、虚拟化、特色化;业务工作的标准化、规模化、兼容化;用户需求的社会化、多元化、集成化;用户利用图书馆的自助化、远程化、即时化;服务手段的自动化、智能化、便捷化;服务内容的深入化、精品化、专业化;业务组织结构的学科化、平面化、矩阵化。二是未来图书馆的存在形式。信息技术革命的持续深入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给图书馆的发展提出了全新的挑战,也使未来图书馆的存在形态显得扑朔迷离。未来图书馆的物理形态——现实空间和虚拟空间的统一;未来图书馆的载体形态——纸质印刷型文献和电子型文献的统一;未来图书馆的信息记录形态——数字化与非数字化的统一;未来图书馆的资源配置形态——协作收藏与资源共享的统一;未来图书馆的功能形态——整理和创新的统一;三是新世纪中国图书馆的发展趋向。其微观发展趋向为图书馆馆舍智能化、图书馆收藏广泛化、图书馆资源数字化、图书馆机构功能化、图书馆人员专家化、图书馆用户社会化、图书馆服务深层化、图书馆经营产业化、图书馆管理人文化。其宏观发展趋向为图书馆观念时代化、图书馆结构网络化、图书馆功能多样化、图书馆行业集约化、图书馆联系国际化。

标签:;  ;  ;  ;  

网络文化的现状与发展趋势_网络文化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