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派民居的特征初识论文_包建锋,谢鸿锋

杭派民居的特征初识论文_包建锋,谢鸿锋

海南雅克城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杭州分公司 浙江杭州 310000

摘要:近年来,杭州通过实施“美丽乡村”、“四边三化”等行动,积极推进“美丽杭州”建设,为提升城乡民居建筑风貌提供了重要契机。2013年6月,杭州市组织开展“杭派民居”课题研究,首次系统研究了杭派民居的概念与特征,以期下一步的实践活动提供了的理论基础。

关键词:杭派民居,特征

Abstract:In recent years,Hangzhou through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beautiful countryside,four sides of the three,and other actions,and actively promote the beautiful Hangzhou construction,to improve the urban and rural residential architectural style provides an important opportunity.In June 2013,the Hangzhou municipal organization to carry out the research on the subject of " Hangzhou style Residence",the first system studied the concept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hang house,in order to provide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next step.

Key Words:Hangzhou style Residence,Features Features

1 研究背景

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传统民居深厚的建设文化正在被以西方思潮为主导的城市化浪潮所侵蚀,建筑新式形式千村一面,建新村不见新村,记得住乡愁找不到出口等问题困扰着乡村建设。

浙江杭州美丽乡村建设在全国起步较早,已形成一批具有较高区域认可度的样本,但呈散点式局限在历史文化名村,尚未形成系统、延续、完整的美丽乡村风貌。挖掘乡村建筑文化,总结提炼传统民居的现代普适要素,并探索成果应用、推广的路径,是从整体上推进村庄优化布局和农房改造的必需工具。

2 杭派民居的概念

杭派民居主要指以杭州为核心的周边地区的民居形式。杭州市政府办公厅近日印发《“杭派民居”示范村创建工作实施办法的通知》是为其这样定义的:有人字梁和戗板墙(位于山墙和屋面相交处),还要融入周围自然山水,整体形象呈现天人合一、温婉内敛、精致秀雅的建筑。

杭州市域乡村土地面积占总面积的90%,乡村人口占总人口的30%。源远流长、各具特色的乡土景观历来是构成杭州景观连续性的重要内容,根据民居所处的不同环境,可具体划分为民居野趣山居型、杭韵水乡型、诗意田园型、都市风雅型。

3 杭派民居特征

杭派民居的特征可从历史、文化、自然、功能空间、建筑结构五个方面进行展开,具体可概括为八大特征:

3.1历史悠久,居民文化源远流长

杭州的建筑文化可上溯至5000 年前的“良渚方国”时代。作为史前中国最大的城,建筑群延续了河姆渡的干阑式,开创了高台建筑的先河。秦汉时期,高台建筑发展到巅峰。南宋宫廷确立了“五山十刹”制度,杭州的径山寺、灵隐寺、净慈寺等均是当时木结构建筑的杰出代表。至北宋年间,杭州人俞皓进汴京主持开宝寺11 级木塔的建设,同时编写了《木经》3 卷,是首部木构建筑标准手册,也是《营造法式》的前身。

3.2兼容并蓄,历史积淀自成风格

从地域影响来看,杭州地处江苏、安徽和浙江民居文化圈交汇的中心,经过历史上3 次重大的南迁活动(永嘉南迁、安史南迁、宋室南渡),从吴越时“东南第一州”到南宋时“全国第一大都会”,杭州成为唐宋以来经济最发达、文化最繁荣地区之一,城市地位不断提升,民居文化日渐成熟完善,产生了以杭式大屋为代表的众多官邸、府第及园林宅第。现存的岳官巷吴宅和胡雪岩故居等杭式大屋均是浙北民居的杰出代表。

2009年丁俊清等更具文化属性提出了分为浙北、浙东、浙西、浙南、浙中五个历史人文区域、相对应于浙江历史上的吴、越、顾蔑、东瓯和八婺之地。

杭州民居在发展过程中,由于“地势和水系流域、经济文化交流、工匠派别”三大原因,一方面对周边地区如海宁产生较大影响;另一方面也吸收了周边的影响,总体形成了兼容并蓄、各地多元共存的风格特征,如钱塘江南岸的萧山受绍兴民居的影响、位于浙西的淳安受徽派民居的影响。因此,杭派建筑在地域上呈现3 个层级,以杭州主城区和余杭区为第一层级,杭派建筑特征和元素鲜明;滨江、萧山、富阳区和临安市为第二层级,分别受到浙东民居和徽州民居的一定影响;建德市、桐庐和淳安县为第三层级,受浙中民居和徽州民居影响较大,但仍具备部分杭派建筑特征,总体上形成了兼容并蓄、各地多元共存的风格特征。

在千年的发展过程中,杭派民居也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和传承。在五代十国时期,建筑也得到了快速发展,涌现了钱塘四塔;到了南北宋时期,理论和实践日渐成熟,南北文化交融,涌现出了《四景山水图》般的杭派景象;明清时期的杭派民居遗存丰富,“杭式大屋”、“杭式石库门”涌现,整体风格自称一派,至今保留了“岳官巷吴宅”、“章太炎故居”、“胡雪岩故居”、“郭庄”等。民国时期,中西文化得到了很好的交融,类型十分丰富,如涌金新村等,到了当代,开展了对传统文化传承演艺的多种尝试,如茅家埠、西溪里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这数千年的过程中,杭派民居形成了自身的典型特征,根据空间、屋顶、构造和装修分为四大类、十二项特征:

空间:大天井、小花园、高围墙;

屋顶:硬山顶、人字线、直屋脊;

构造:露檩架、牛腿柱、戗板墙;

装修:石库门、披檐窗、粉黛色。

3.3道法自然,布局依附自然环境

从自然角度而言,“天人合一”是传统民居选址遵循的重要哲学。自然环境要素被放在首要地位,村落依附环境,采取依山傍水、坐实向虚、“环溪谷居”的居住图式。从农业文明讲,农业范式辐射出农居的环农业特征,形成“环溪谷居”的居住图式。从地理学讲,不管地形如何复杂,分为“水、山、谷、原”四类。“环山抱水”是理想的居住模式,根据“龙、穴、砂、水”四大要素及其相互关系决定村落或住宅地址、朝向、布局。因此,古建筑学家陈从周指出:城濒大河,镇依支流,村傍小溪,几成不移的规律。

现在的历史村落和美丽乡村建设中,任然对传统的环境格局有较好的保留和体现,如桐庐环溪村以“门对天子一秀峰,窗含双溪两清流”而著称,就是村庄和自然关系的和谐印证。

3.4宗庙自上,祠堂亭廊公建优先

中国是尊祖礼贤的国家,古人在营建家园时遵循“宗庙为先、厩库为次、居室为后”的公建优先原则。居住文化强调“里仁为美”,注重公共空间营造,往往以宗祠、大树、桥头、水口、清水塘为公共活动的中心。全族共同祭祀的总祠称家庙或大宗祠,每个房派有分祠、支祠或厅。宗祠具有“继承祖业、纪理宗规、会聚族人”三大作用,村口的廊桥和村亭可视作一村之“点睛”之笔,具古村落公共建筑布局的特色。

当前在历史村落保护和美丽乡村建设中,仍注重对传统环境格局、公共空间的保留和体现以及现代演化,富阳的下姜村保留了村口的廊桥,将村口的村亭演进为公共广场,村庄的公建中心由祠堂演化为文化活动中心等。

3.5紧凑实用,功能空间丰富多样

“钱塘自古繁华”,南宋时杭州已是人口超百万的特大都市;广大乡村地区“七山二水一分田”,适建空间狭小。因此,地狭人稠造就了杭州民居群组紧凑的布局特征。

在庭院布局上,杭州民居在浙江天井院的基础上,形成了宅邸型的“杭式大屋”、城镇居民型的三合院、四合院以及郊野型的农家小院。基本布局紧凑,多以3 间两厢,1 2 层为主,平面布局实用而不失变化。

现在的历史村落保护和美丽乡村建设,院落空间传承了杭派民居天井多功能空间利用的特征。而新建农居建筑围合的天井已消失,大天井变成入户小庭院,高墙变成通透的围墙,不失空间从内敛向开放的积极意义,但整体方正、面狭、进深大的布局现状,造成通风、采光等问题。从节约土地、经济实用角度看,农居建筑有宅基限制的要求,内部功能需向水平和垂直两个方向集中,形成紧凑的空间布局。从丰富空间、低碳环保角度看,新农居建设应传承杭派民居内天井的布局特色,改善大进深、集中化布局带来的通风、采光问题,形成自身环境的微循环也是传统的继承。

3.6顺应发展,材料结构逐步提升

由于材料的丰富、构造技术的进步,民居不断有新的发展变化,最显见的就是屋顶构造的变化。宋代杭州民居普遍采用了悬山顶(宋画可证),有利于保护山墙,这种做法至今在郊区仍有体现。至明代后,砖墙的大量普及,提高了山墙的防水效果,使得硬山在杭州开始普及,并成为主流的屋顶形式。海线砖砌筑的封山因双坡屋面而形成“人字线”更成为杭州民居的一道风景。上述都构成了杭派民居的特色

3.7粉墙黛瓦,江南水乡典型意象

粉墙黛瓦形成了杭州民居的黑白印象。从美学角度看,黑白色调与白云蓝天、青山绿水融为一体,给人以空灵平淡之美,也可以叫做“本色之美”。从哲学角度讲,受“朱子理学”的理性影响,民居用色淡白至极,令黑白这对趋于理性的无色之色,成为家园的基色,低调平静,和大自然和谐共处。其中,小青瓦具有防水、防寒保暖性能好、取用方便、绿色无害的优点,一度成为传统杭州民居的主要材料。但随着混凝土浇筑屋顶出现,不再需要瓦片覆层,小青瓦便由结构性向装饰性材料转变,农户对小青瓦的使用越来越少,这种具有杭州传统建筑文化特色的符号逐渐减少,如何保留这种积极的建筑要素值得现代民居建设探索。

3.8简约大气,建筑细部朴素精致

杭派民居的演变是一个不断为自然地理、乡风民俗和材料技术多元要素融铸的过

程,恰与杭州人平和内敛、善事低调、不喜张扬、谦虚随和的性格相辅相成。杭州民居空间较徽州民居舒朗,装修较徽州民居简洁、秀丽、雄浑、别致、大气,呈现出南北折衷的建筑风格。

4 结语

杭派民居不仅是破解“千村一面”、改善城乡风貌的有力抓手,更是传承杭州民居文化,实现城乡共美的具体实践。建议应以推广杭派民居为切入点,在实践基础上,深入开展杭派建筑及景观的相关研究,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保护传统农居风貌与肌理。

参考文献:

[1] 华芳,桑万琛,穆吟.“杭派民居”课题研究[R].杭州:杭州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013.

[2] 谢冰.杭州旧城区传统民居内部空间形态特征及其更新策略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2014.

[3] 朱天禄.杭州历史民居建筑的地域特征[J].住宅科技.2007(2):23-25.

[4] 王晓阳.杭州与北京传统民居用色比较[D].青岛:青岛大学,2005.

[5] 章建明,华芳,桑万琛.重拾杭派民居精髓 推进美丽杭州建设[N].中国建设报.2015-06-09.

[6] 吴维凌.水墨住居——杭州老民居色彩研究[C].北京:中国会议.2006:45-49.

[7] 罗以民.古民居:美与危险共存[J].观察与思考.2004(12):34-35.

[8] 白志刚.杭州城郊民居建筑造型中的文化内涵研究[J].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3):15-19.

[9] 郭鑫.江浙地区民居建筑设计与营造技术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建筑工程学院,2006.

[10] 高念华.杭州明代民居初论[J].浙江学刊,1997(3):32-37.

论文作者:包建锋,谢鸿锋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5年3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28

标签:;  ;  ;  ;  ;  ;  ;  ;  

杭派民居的特征初识论文_包建锋,谢鸿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