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公民政治认同缺失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境与出路_政治论文

从公民政治认同缺失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境与出路_政治论文

从公民政治认同的缺失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境与出路,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缺失论文,出路论文,困境论文,公民论文,思想政治教育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社会转型与政治认同缺失

中华民族的复兴过程说到底是一个逐步实现现代化的过程,这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其间要经历许多波折。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为我们的现代化创造了良好的政治环境和社会秩序,我国的现代化第一次在一个稳定的政权领导下有步骤有计划地发展。但是由于“左”倾思想的干扰,特别是“文革”这样的动乱,我国的现代化不断受到冲击,甚至出现了中断。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的改革开放,是我国新一轮现代化的开端。虽然今天的社会改革是在我国社会主义根本制度不变的前提下,自觉地对社会的某些部分或环节所做的改善,它是依赖现存社会制度本身的力量进行的自我调整和完善。这场改革从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到以市场经济为基本推动力量的社会转型,使我国社会的结构和功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国社会转型的特征是:由农业社会向现代化工业社会转型;由乡村社会向城镇社会转型;由封闭社会向开放社会转型;由伦理社会向法治社会转型;由同质的单一性社会向异质的多样性社会转型。这种变革带来了社会结构的多样性,表现在:社会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多样化,社会生活方式多样化,社会组织形式多样化,就业岗位和就业方式多样化。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客观社会的变革必然会引起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政治认同的深刻变化。然而马克思主义又告诉我们,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它与社会存在的关系中有一个“时间差”,或落后于社会存在,或超前于社会存在,尤其是在社会变革年代。社会结构处在变化之中,新的意识不断涌现,旧的意识依然存在,并为争夺主流意识地位而斗争。同时,经济基础变化反映到那些远离它的意识形式,要经过若干环节,“在这里观念同自己的物质存在条件的联系,愈来愈混乱,愈来愈被一些中间环节弄模糊了。”[1](P249) 因而从这种模糊性中清理出超前的社会意识或落后的社会意识,显得必要而且困难。

我国现代化本身的特殊性决定这一过程的复杂性和艰巨性,而政治认同缺失以及由此引起的社会秩序不协调则是最大的障碍。我国的现代化是在一个较低的起点上进行的,这就决定了国家政权必然要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是现代化的倡导者、计划者、推动者。通过国家政权的作用来推动经济发展,极易造成一个时期内经济的高速增长,使人们的最初期望得到满足。再加上大众传媒的“放大功能”,结果人们的期望值急速膨胀,甚至认为现代化是指日可待的,丧失了对它的艰巨性与长期性认识。殊不知现代化的真正困难才刚刚开始,一方面传统的机制由于面临生死存亡而加剧其反抗性,这就造成国家政权缺乏足够的效率和能力使资源的重新分配适应经济结构变化的要求;另一方面,面对经济高速增长造成的机能失调引起经济秩序的紊乱,国家职能机构不可能超前培养出克服这种紊乱的能力。基于以上两个方面,期望值颇高的人们会出现思想混乱,它们只看到市场的无序和政府的无能,这就必然影响公民对政府的信心,[2](P26) 甚至产生怀疑和抵制情绪,对社会的主流政治文化失去认同,并要求改革甚至否定主流意识形态,倘若处理不当,就会出现政治动乱。

更严重的是,经济增长带来的失调会给社会公正造成很大压力,社会不公正性会在一定时期内蔓延。某些社会群体抓住了机会并先获得利益,甚至以牺牲其他社会群体的利益为代价。传统社会本身就是亲选社会,这种特征长期保留使有些群体或个人有可能通过各种关系不合理地获得变化带来的利益,造成社会报酬和奖励与对社会的贡献脱节。其次,某些群体或个人借裙带关系或通过腐化手段取得了占有资源的优势,以牺牲他人利益而致富,这些事实都引起了人们对社会价值体系的怀疑和不满。在这种情况下,大众交流媒介再一次发挥“放大功能”,期望值的挫折引起了人们把对物质分配不公平的不满转向政府部门,从而为社会不稳定提供了基础。

对于任何一个政权来说,仅仅稳定是不够的,必须要有进步和发展,尤其是像中国这样尚处于现代化进程中的国家,稳定只有与现代化进程结合在一起才有实在的意义。现代化必然带来社会转型,而中国这种转型从一开始就在进行,因为它是以深刻的体制改革作为先导的,经济体制改革向纵深发展必然引起政治体制改革,而政治体制改革反过来又会进一步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因此改革是一场关于人们的经济利益和政治利益的大调整。而市场经济是一个强调个人主体利益和尊重多元的开放型经济,社会主义现代化内涵的政治现代化也必须要求推进民主政治建设,于是人们会期望借着这样的转型期提出自己的政治要求以保护自己既得的经济利益,或以求得经济上的利益,这在政治认同上都表现为对主流政治文化的不完全认同,这就是变革往往导致的政治认同问题。而处在变革中的大学生,由于他们本身的政治敏感性,更由于变革带来关涉他们自身利益的入学、就业体制的变革以及由此引起的他们社会地位的改变,使他们更加易于参与到各种政治诉求中去,表现出对现实的不满,对此若缺乏正确的引导,很容易出现偏差,给国家和个人造成重大损失。

二、传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困境

在当代社会中,政治的作用在整个社会中越来越重要,社会的稳定和发展离不开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更加依赖于政治社会化对主导政治文化的传播,使社会成员在最大限度上认同政治体系的政治文化,抵制非主导政治文化的侵蚀。在大学生这个广大群体中,政治认同主要依靠的是思想政治教育。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相配套的,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及与之相适应的民主政治建设的逐步推进,这种传统的“两课”教育越来越不适应社会转型时期的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它不能及时有效解决大学生政治认同障碍,其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层面:

1.思想政治教育的观念方式不能适应政治文化的转变。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治文化进入了具有实质意义的转变时期,这场转变的活力来自中国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转变。随着这种转变,人们的民主意识、自主意识、参与意识、改革创新意识、法制观念、开放多元观念、公开竞争观念、社会责任感、科学和理性选择取向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这些都表明作为政治文化核心的价值系统发生了深刻转变。[3](P131) 然而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在方式上没有及时做出调整,以适应这种主流的政治文化的深刻变化。传统社会文化价值观的三个主要特征是:绝对政治权威主义、绝对平均主义和绝对集体主义或利他主义。在这种价值原则支配下,政治文化价值观念也相应表现出三个主要特征:政治上的盲从,经济上的平均主义,道德上的绝对整体本位主义。受这种传统社会文化和政治文化影响,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在方式上忽视了个体的主体性和差异性,否认个体的主体利益地位,压制个体的合理主观诉求,这种教育方式从根本上不适应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为依托的当代政治文化的要求。市场经济是一种多元利益的竞争经济和理性规则的法治经济,它的首要前提是承认个体的主体利益地位,尊重个体作为平等身分在市场竞争中的利益要求和政治诉求,它倡导公平与效率、竞争与合作、自由与平等和公共精神等新型经济伦理以及体现资源优化配置,权利义务的广泛性、一致性和平等性等各项市场经济规则。[4] 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作为新型的更高类型的民主是要更好地实现人民当家作主,这就要求要摒弃臣民意识,树立公民意识,打破权威意识,倡导平等意识,树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抵制权威意识,崇尚科学理性精神。虽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方式上作了一些调整,但仍不能适应这些变化。

2.思想政治教育缺乏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认知教育。现阶段,高校将引导和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作为根本任务,把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标。这种定位具有现实的长远指导意义,因为社会主义事业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事业,需要十几代人前后相继的努力奋斗,特别是在这样一个转型的关键时期,特别需要保持现代化的社会主义方向,否则会造成社会动荡,人民遭殃。因此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是事关国家命运的大事。而要使现代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政治认同,首先必须提高我国政治社会化的水平,增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政治规范要求的认识,提高他们对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认知水平。因为了解与社会主义主导政治思想相对应的现实政治制度是我国公民认同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和形成正确的政治行为模式的前提。我们要通过各种正常的途径,让公民了解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和国情,熟悉各级国家机构的工作制度、办事规则和程序,使广大公民了解和认清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明确自己的权利和义务是什么,并能在遇到各种困难和问题时知道如何通过正常渠道得到政府有关部门的帮助。只有让大学生明确这些现实政治制度,才能使他们以此为依据选择合适的政治行为,达到有效的政治参与。而现今的思想政治教育缺乏这方面的内容。倘若只有高目标,而无与之相匹套的基本政治制度认知教育,是很难让学生产生政治认同,而且有可能在他们的政治参与中由于缺乏这种基本认识而采取不适当行为而给社会带来不良后果。

3.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缺乏政治参与能力的培养。现代政治的发展,以公民对政治的普遍参与为其显著特征。公民的政治参与,对于我国的现实政治来说,更具有特殊的意义。首先,公民的政治参与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必然要求。社会主义民主明显优越于其它类型民主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它的广泛性,而这种广泛性不仅体现在民主主体的法律文字确认上,更体现在现实生活的政治参入中。因此,公民的政治参与是衡量一个国家的政治生活质量的标尺和政治民主化程度的标准之一。其次,公民的政治参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经济决定政治,政治是经济的反映,每个不同利益主体之间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获得发展,必然动用一切社会资源来取得更有利的竞争地位,从而取得更多的利益分配,而通过政治参与来表达经济要求是其中最主要的一种方式。再次,培养政治参与能力有助于为我国目前的社会转型创设一个稳定健康的政治环境。转型是社会有机体的转折期,由于旧有的社会规范已被打破,新的规范正在形成,彼此处于斗争之中,这种斗争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社会对其自身的调控能力,表现出某种“脆弱”现象,不稳定性增强了,而正确有效地引导公民的政治参与是化解不稳定因素的一剂良方。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主要是人民内部矛盾,转型带来的利益调整而引起的矛盾,可以通过合法手段,运用公民的政治参与权利,在体制内部得到有效解决。因此,疏通公民政治参与的渠道,完善参与制度建设,对于保持稳定意义重大。而我们当前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却缺乏对大学生的政治参与能力的培养,比如,现在许多高校的班集体里,班干部或主要班干部都是由班主任(辅导员)任命的,由此可见这方面工作的缺乏。大学生是一个参与意识很强的群体,若在实践中不培养他们的政治参与能力,他们不仅会失去已经形成的政治认同,而且有可能在政治参与上走向相反的道路。

三、加强政治认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

针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大学生自身的特点,我们认为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来增强大学生的政治认同,从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第一,更新教育观念,实现教育方式方法的转型。从根本上讲,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取决于它是否努力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我们已经步入一个新的时代,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都发生了深刻变化,主流政治文化也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构下正代表着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代表着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着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因此我们要转变教育观念,抛弃过去那种静止、守旧、单一、封闭和不尊重人的教育观念,树立发展、创新、多样化、开放和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更重要的是,要把这些教育理念外化到我们的教育方式方法的改进上去,要在实际的教学中,以人为根本,以学生为根本,理解人、尊重人,以诚待人、以理服人、以情动人,要充分尊重人的权利和尊严,真正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所业已形成和积极倡导的现代化理念引入我们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来,外化到我们的教学实践中来,使广大青年学生真正有效认同社会主义,树立社会主义的政治理想。

第二,实施公民教育,加强公民政治认知教育。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立足于公民的塑造,培养公民的意识观念与精神,是思想政治教育与时俱进、顺应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本杰明·巴伯有过一段名言:“强有力的民主……所依靠的概念在于自我管理的公民群体,把他们联合在一起的,主要不是同一的利益,而是公民教育;他们之所以能够致力于共同的目的和联合的行动,是由于他们的公民态度和参与机制,而不是由于利他主义或良好本性。”[5](p36) 中国科协前副主席张玉台在中国科学家论坛上也指出,公民素质是第一国力,公民素质的竞争已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此可见公民教育的重要性。我国传统上只有臣民而无公民和公民教育,民国建立后所实施的公民教育也不成体系,真正将公民教育单独提出并加以强调是在我国现代社会的转型时期,但只把公民教育作为德育的组成部分,地位不够突出。由于公民教育先天的不足,构建公民教育体系也有一个过程,因此目前我们先要加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基本认知教育,然后再不断丰富内容。如果广大学生缺乏对我国政治制度的了解,那么对政治认同就会受到极大影响,也无从树立社会主义政治理想。

第三,营造环境,加强实践。思想政治教育要培养的目标,从一定意义上讲是要造就现代化的人。人的现代化是社会现代化的核心,所以培养现代的心理特征、态度和行为的策略是建立现代化秩序的各种策略中极为重要的一环。而公民民主意识与法律意识的形成是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中介点和精神支柱,而这些民主意识和法律意识是在公民的政治参与实践中不断培养和提升的。因此在大学生阶段,我们要结合理论课的学习,营造好两个环境,以提高大学生的政治参与实践能力。从小环境来说,就是要建设好高校校园文化环境,使青年学生在良好的环境中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为此,要转变管理作风,推行民主治校,教书育人,创造使学生积极参与学校生活的校园文化环境建设,同时要加强制度建设,制订严格的校纪校规,规范学生的行为,使学生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和自觉性。从大环境来说,就是要建设好整个社会文化环境。首先要加快民主法制化建设的步伐,扩大人民群众参与公共事务管理的范围,提高人民群众的政治热情与积极性;其次要加大舆论监督的力度,充公发挥大众传媒的作用,弘扬正气,表彰先进,批评错误,揭露丑恶,充分运用舆论的力量来优化社会环境,创造良好的氛围。

标签:;  ;  ;  ;  ;  ;  ;  ;  ;  ;  ;  ;  ;  ;  

从公民政治认同缺失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境与出路_政治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