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低年级音乐课堂中打击乐的有效运用论文_刘倩

浅谈小学低年级音乐课堂中打击乐的有效运用论文_刘倩

山东师范大学附属小学 山东 济南 250014

摘要:打击乐是小学低年级音乐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它能够让学生在其中感受节奏美,同时还能提高其音乐审美能力。但小学生有其特殊的年龄特点,教师需要考虑学情,并在此基础上,选择适合的打击乐器,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使打击乐在低年级音乐课堂中有效运用。

关键词:打击乐;低年级;音乐课堂;有效运用

打击乐演奏对于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对音乐的理解、表达和创造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就打击乐在小学低年级音乐课堂中的有效运用进行简单的分析和阐述。

一、打击乐在教学中的问题

打开低年级音乐课本,我们很容易发现,打击乐器的教学内容在课本中占了很大的比例,音乐课程标准也对打击乐器的学习做出了明确的要求,可以看出国家大力加强打击乐在小学低年级音乐课堂中的教学力度,但大部分学生对节奏感的掌握不佳,对旋律的敏感度不高,学生只是模仿教师的演奏动作,而不是通过对节奏和旋律的理解来演奏,这就造成演奏过程断断续续,节奏不准,旋律间断等问题,所以没有使音乐课堂达到预期教学设想,教学效果不理想。此外,教师的教学方法也是影响课堂效果的因素之一。再次,低年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征使得教师在教学时要时常提醒学生集中注意力,打击乐在音乐课堂中的效力大打折扣。针这些问题,必须采取相应解决措施。

二、具体实施方法

(一)培养音乐节奏感

奥尔夫认为“原始的节奏”是人类脉搏跳动、呼吸及内心情绪起伏的体现。他还认为,音乐构成的第一要素是节奏,不是旋律。节奏可以脱离旋律而存在,旋律则不可能脱离节奏而存在。所以,节奏是音乐的生命,是音乐生命力的源泉[1]。针对打击乐在音乐课堂中存在的问题,需从根本上采取措施来解决。为使音乐课堂效果达到预期设想,最重要的是节奏感和旋律的把握。掌握低年级学生学情特点要求教师们因材施教,抓主要矛盾,选择适合低年级学生的教学方式。此外要注意的是,教师切忌满堂灌的理论讲解。由于低年级学生们性格活泼,动手能力强,这就要求教师要多与学生互动[2],引导学生大胆演奏出自己心里的旋律。

(二)培养音乐良好习惯

本人所教的低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好奇、好动、模仿力强,因此在使用打击乐器进行教学的过程当中,让我最困扰的是乐器声音乱响,乐器乱放,课堂不安静,甚至有时还有些混乱,影响教学效果。我反思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使用乐器的习惯是非常重要的。我放手让学生自己动脑筋、想办法去解决问题,“如何让你手中的乐器不说话”,“如何放置乐器最合适”,“如何传递乐器最方便”等,不要小看他们的创造力,他们想出了许多好办法来解决这些问题。如让串铃安静的方法就是,用手握住串铃的铃铛,这样串铃就会很安静等,通过这种活动既培养了孩子们使用乐器的良好习惯,又培养了他们创造性的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让他们体会到解决问题后的喜悦和成功感,更加增加了他们对音乐课的兴趣。

1、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从一年级第一学期开始笔者在班级里试行四人小组共用一盒打击乐器的形式。在第六课《小青蛙找家》一课涉及学习使用响板,同学们学习兴趣非常浓厚,都能积极的参与音乐课堂。这是同学们初次接触探索使用打击乐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从第一课《春天》开始我们正式学习使用,在学习打击乐器时,我注重培养学生“看”的习惯,通过让学生对乐器直观的观察,找出其特点,结合自己听到的声音,可以加深学生对乐器认识。如在学习本课知识与技能——三角铁时,我让学生观察它的外形有什么特点,学生马上能说出“它是三角形的,一个角还没有连起来。”我又问:“它是什么做的?”学生说:“它是铁做的。”最后我问:“根据刚才你们说的特点,你能给它起个名字吗?”学生很容易的说出:“三角铁。”由此可见,在老师有步骤的引导下,在学生的仔细观察下,良好的观察的习惯在不知不觉中形成了。

2、培养学生“聆听”能力

从打击乐器课堂上我反思到培养学生聆听的习惯是非常重要的。培养学生有一双音乐的耳朵,善于观察的眼睛,是提升学生对美的捕捉能力的一条重要途径。“听”是指培养聆听的习惯。打击乐器的音色丰富,在学生仔细聆听的过程中既可以感受乐器的各种美妙的声音,又能培养学生安静聆听的习惯。但要让学生对“听”有兴趣,利用一些有趣的游戏是非常必要的。如在学习碰铃时,我先将乐器藏起来和学生做“猜一猜”的游戏,要求学生听“这种声音像什么?声音有什么特点?你曾经听过吗?”这时学生会很仔细的去聆听,教室里出奇的安静。在仔细的聆听后,有的学生告诉我:“像铃铛的声音,很响亮、清脆”。“声音由大变小”。还有的学生说:“像风铃的声音”。这种方法看似简单,但却非常有效,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聆听习惯。

3、激发学生的“探索”能力

在学习打击乐器时我放手让小组内的学生去探索,去尝试,去体验各种乐器为了让学生能尽快掌握各种乐器不同的演奏方法,我还想出了为编顺口溜的方法,开始由我带头编,后来我鼓励学生自己编,比如,碰铃——123指真听话,托起碰铃小尾巴,一不小心碰了头,赶快抬头问个好。木鱼——小金鱼真调皮,我有办法来治你,左抓尾,右拿棍,再乱蹦,头会痛。很有意思吧!这样的课堂学生非常喜欢,教学效果可以说是事半功倍。

(三)加强教学协调性

教学的协调性在教学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也是打击乐在教学过程中的要求。在初次接触乐器时,学生们对乐器很陌生,演奏起来也显得生涩,此时教师需要向学生做出示范。切忌采用高难度曲目,应当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选用耳熟能详的歌曲作为训练曲目,这样才能与学生在情感上产生共鸣。教师示范过后,应鼓励学生上台演奏,感受打击乐的奇妙。在打击乐演奏方面,演奏技巧显得尤为重要,需要教师的引导和指导。在学生演奏过后,教师及时指导和鼓励性评价,这使得师生关系更为融洽,有利于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结语

教师要对打击乐教学活动进行准确的定位,并对学生的打击乐活动特点进行充分研究,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保证打击乐在课堂中的有效运用。

参考文献:

[1]林芳.打击乐在小学低年级音乐课堂中的有效运用[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1(6).

[2]朱盈盈.互动教学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当代音乐,2016(22):39-40+49.

作者简介:刘倩,女,1990年2月,汉族,山东淄博人,学士,研究方向:小学音乐教学。

论文作者:刘倩

论文发表刊物:《文化研究》2018年第12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25

标签:;  ;  ;  ;  ;  ;  ;  ;  

浅谈小学低年级音乐课堂中打击乐的有效运用论文_刘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