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裁军和军备控制现状_军事论文

国际裁军和军备控制现状_军事论文

目前国际裁军与军控形势,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形势论文,国际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冷战结束后,国际裁军、军控和不扩散曾取得一定的进展,以1996年联大通过《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达到高潮。但是,1997年、1998年出现大幅回落,1999年的形势更趋恶化。当前,国际范围内的双边和多边裁军与军控已呈停滞状态,核不扩散进程严重受挫,已缔结的条约得不到遵守,待缔结条约的谈判没有进展,除已修改过的《欧洲常规武装力量条约》得以签署外,整个世界的裁军与军控形势实际上已经发生逆转性变化。仅1999年一年,美国在全球加紧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营造单极世界,加强军事联盟,出台《北约新战略概念》,主导北约东扩,空袭南联盟,决心部署导弹防御系统,意欲重新修改《反弹道导弹条约》并大量增加军费。与此同时,美参议院拒绝批准《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国际裁军、军控形势之严峻,已降低到冷战结束以来的最低点,究其原因,美国难辞其咎。

一、科索沃战争加剧恶化了国际裁军与军控形势

科索沃战争是美国领导北约盟国绕过联合国、对主权国家南联盟进行赤裸裸的武装侵略行动。北约空袭南联盟期间, 1089 架参战飞机中982架属于美国,90%的导弹袭击由美军承担。 科索沃战争是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推行其新战略的试验场,是美国先进科技武器的演示场,也是美推行全球战略、营造单极世界的重大步骤。美国轰炸中国驻南大使馆曾导致中美间包括军控对话的双边接触处于停滞状态。科索沃战争使美和西欧与俄这个军事大国的矛盾进一步尖锐化,不仅削弱了相互间的信任,还沉重地打击了美俄之间以至国际裁军、军控的进程。科索沃战争使军事因素在国家关系中的地位上升,不利于国际裁军和军控形势的发展和国际形势的缓和。同时,科索沃战争也向世界各国展示了未来由西方发起的战争的起因、模式及后果,使那些国防力量薄弱的国家、特别是国内存在潜在种族、宗教矛盾的国家普遍产生不安全感。因此,一些国家为了避免遭受科索沃式的打击,开始在共同利益的基础上增加了接触,加强了军事合作并购置、研制高科技武器装备,以便更好地捍卫共同的安全利益和国家领土主权完整。科索沃战争后,人们在反思中普遍提到的一个问题是:如果南联盟拥有远程核导弹,美国还敢那样肆无忌惮吗?这无形中激励一些国家去寻求获取先进武器装备甚至大规模毁伤性武器。核、生、化武器及导弹技术的扩散由于科索沃战争的刺激有了新的动力。一些独联体国家也企图恢复核地位。有迹象表明,一些“核门槛”国家近来加快了研制核武器和导弹的步伐。就连北约的欧洲盟国也发现他们的兵力不足和武器装备远不如美国的先进,正在采取措施迎头赶上。另一些国家则在与美发展军事合作关系的同时,大力加强军备建设。美、西方大国都在抓紧机会大量销售先进的武器装备,大发横财;不少中小国家也不惜从短缺的资金中拨出军费采购军火,以提高军事现代化水平和自卫能力。总之,科索沃战争在国际裁军、军控和不扩散领域树起了倒退的界碑,由此而引发的一场新的军备竞赛正在展开。人们不能不对此给予高度的关注。

二、国际裁军与军控形势的恶化,美国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美国以世界霸主自居,肆意违反联合国宪章,践踏国际关系准则,干涉甚至武装侵略别国,其目的是通过实现绝对的军事优势建造美国主导的单极世界。美国在世界上推行强权政治的同时也担心自身的安全。为了逃避惩罚或避免遭到报复,美国极力夸大来自所谓的“不负责任国家的导弹威胁”,并以此为借口,发展部署导弹防御系统(BMD ):国家导弹防御系统(NMD)和美日战区导弹防御系统(TMD)。美构筑导弹防御系统实质上是美全球战略重要组成部分,是营造单极世界的关键举措,是违反裁军和军控潮流的“逆裁军”。它不仅在美国国内违反早已签署的《反弹道导弹条约》(ABM), 而且是明目张胆地违反《导弹技术控制体制》(MTCR),将导弹技术扩散到他国;美声称要与俄重新修改《反弹道导弹条约》,否则将退出该条约,实际是要损毁美苏(俄)多年来裁军、军控赖以支撑的的基石,葬送维持多年战略稳定的“相互确保摧毁”理论。其后果将是,不仅使《第一阶段削减战略武器条约》(START Ⅰ)及其他已经签署的条约这些裁军军控成果有前功尽弃的危险,而且《第二阶段削减战略武器条约》(START Ⅱ)的批准和实施也将因此也遥遥无期。1999年10月,联大通过俄、中等国反对美企图修改1972年签署的《反弹道导弹条约》的动议时,就连美的欧洲主要盟国也都反对美以退出反导条约为代价强行部署导弹防御系统。与此同时,美参议院拒批《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CTBT),其借口也是出自保证美绝对安全的考虑。这样只为确保自家核弹头的有效性和可靠性,从而将美自身置于国际社会的对立面,理所当然地遭到国际社会的一致谴责。应当指出,美参议院拒批CTBT是无视签署该条约的26个主权国家,将使要求44个拥有核武器或核能力的国家全部签署该条约的目标更加难以实现。这是对签署《核不扩散条约》(NPT)的154个国家的蔑视,并将促使一些“核门槛”国家引以为据,跨出危险的一步。此举严重破坏了国际条约的权威性和约束力。由于美国的阻挠,《禁止生产核武器和其他核爆炸装置用裂变材料条约》的谈判在1999年内未取得任何进展。《禁止化学武器公约》也因美国内立法而受阻。 据统计, 美国的国防开支1999年为2762亿美元,2000年将增至2888亿美元,是英、法、德、日、俄、中六国军费总和的1.5倍多,而且从2000—2005 年还将追加军费1120亿美元。此外,克林顿总统还向国会提出要在2001年将国防预算增至3054亿美元。除增加国防开支外,美国还加速发展高科技武器装备,全速研制太空武器,以夺取太空控制权。美国的这些举动,增加了美国与其他国家包括西方国家的矛盾,迫使其他国家采取对应措施,因而从总体上延缓以至严重影响国际裁军和军控的进程,甚至导致广泛的“逆裁军”。

三、俄美关系开始疏远,将使国际裁军与军控进程遭到沉重打击

美俄是冷战后国际裁军和军控行动的主要参加者和实行者,美俄这两个超级军事大国之间的关系如何,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国际裁军与军控的进程。俄罗斯建国之初自视为转轨国家,理应以相同的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融入西方社会。俄有求于西方国家的援助,因此在诸多国际问题上总是先硬后软。然而,近年来俄在裁军与军控问题上对美的态度趋向强硬。俄国家杜马一再拒绝批准《第二阶段削减战略武器条约》,俄不仅坚持拒绝修改苏美1972年达成的《反弹道导弹条约》,而且特别强调要首先使用核武器,核武器在保卫国家安全和大国地位的威慑作用,并突出非战略(战役、战术)核武器在局部战争中的作用。最近,代总统普京批准的《国家安全战略构想》强调首先使用核武器对付外来侵略。俄对美采取这种态度,是因为俄通过北约东扩、“软东扩”和科索沃战争已感受到俄的根本利益处处受到西方的挤压,俄的大国地位受到严重削弱,看清了美“压俄”、“弱俄”的真面目。就美而言,美国的战略重点仍在欧洲,只是范围扩大到欧亚大陆,采取“西攻东缓”战略(西部以北约、东部以美日联盟辅以多个双边军事关系对欧亚大陆形成夹击之势)。美认为俄是美营造单极世界的主要障碍之一,遂由初始援俄转轨改变为维持俄现状,不致使其大形势恶化,以免核武器失控。美对俄援助的三分之二用于俄的核安全措施,三分之一用于民主进程。俄的经济迄今无大的起色,这固然由其本身体制与结构问题所致,但也与美及西方不鼎力援助有关。现在俄与美拉大距离的同时仍希望获得西方援助,但这种希望与俄成立初期急切企盼获得西方援助相比,已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俄认为,西方并非真心援俄,因此俄对西方援助的期望值已大打折扣。俄对美的态度变硬具有深厚的社会基础和强烈的民族主义背景,这一点不会因领导人的更迭而改变。俄国家安全会议1999年10月通过的《俄罗斯联邦的军事学说》确定了北约是俄国家安全的主要外部威胁,同时,对内部分裂势力也绝不手软。近来俄发起的车臣之战是与科索沃战争性质完全相反的战争,俄此举主要是为了维护国家安全和主权,但也有针对“北约新战略概念”之意图。因此,面对西方的说三道四,俄在车臣战争中的决心毫不动摇。从总体看,俄与西方共同的安全利益将制约双方避免直接对抗,但俄美关系间的矛盾短期内难以缓解,这已经给国际裁军与军控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

针对美的各种举措,俄在2000年将国防预算占GDP的比例从1999 年的2.8%增至3.5%。俄在经费紧缺的情况下不仅研制列装了两个团的“白杨—M”战略核导弹执行战备值班任务, 还成功地试射了防御系统的导弹。俄有针对性地研制新式先进“物理能武器”和精确制导武器,研制非战略(战役战术)核武器装备陆军,提高武器装备的攻防能力特别是突防能力,增强预警能力,加强C3I系统,发展太空武器, 还将对各军兵种及国防工业根据新的形势进行调整和改革。俄出售先进武器目的主要是为了发展武器筹集资金,出售对象不仅包括传统的印度、越南而且还增加了非传统的沙特、韩国、阿联酋、东南亚国家,以获取急需的外汇。

四、一些国家已开始大量采购或研制先进武器装备,我周边安全环境不确定因素增加

当前,世界最大的军火市场在中东,第二是在东南亚。我周边国家有22个,人口近30亿,政治制度、经济体制、社会制度、宗教信仰、意识形态呈多元化状态,存在着宗教、民族、战争遗留问题、领土领海争端等问题,诸如中国南海诸岛问题、朝鲜半岛问题、克什米尔问题、中亚地区民族与宗教问题,等等。这些问题为西方以“人权高于主权”为借口的“新干涉主义”提供了借口。冷战后,各国政治、经济、军事的独立性相对增强,不可测性和不确定性因素也随之增加。美国散布的“中国威胁论”在一些国家还有一定市场。因此,日、韩、菲、新、泰、马、台湾地区、南亚的印、巴等国都开始在大量购买或研制先进武器装备。由于美推行不扩散的双重标准,致使先进武器装备在我周边国家的扩散已达到相当的程度。例如,在压朝鲜冻结“大浦洞”导弹试验的同时,却默许韩国发展射程300公里的导弹,并与日加紧研制TMD系统,还企图将台湾纳入其中,构成实质上的军事联盟。在我周边国家中提高军事装备水平最为突出的是日本和印度,他们不同程度地受到美国的支持和纵容。我国的台湾也在一直斥巨资进口军火,是美牵制我崛起、阻挠我统一的重要环节。仅1994年—1998年间,台湾就花费了133 亿多美元购买军火,居全球之首。

1.日本正向军事政治大国目标迈进

日本意欲成为政治、军事大国由来已久,只是时机尚未成熟。近年来,美要求日多承担军事任务,在欧亚大陆东侧更广泛地起到安全稳定作用。这正好与日本企盼成为政治、军事大国相符合。为减少宪法对其军事行动的约束,日已开始准备部分修改和平宪法。日本的军事战略思想已从“国土防御”的“被动防御”改变为远离国土的“先发制人”的“主动进攻”。美日共同研究开发的战区导弹防御系统将打破地区战略平衡,已引起周边国家的严重不安,迫使他们采取对应军事措施。日美两国政府于1999年8月就联合研究弹道导弹防御系统技术举行换文仪式,一些研究项目业已开始进行。美日发展战区导弹防御系统表面上是为保护美在东亚驻军和盟国安全,防止“不负责任国家的导弹袭击”,实际上,美有美的战略意图,日有日的如意打算。美日在战区导弹防御系统问题上也是利用、反利用和限制、反限制的斗争。日本领土早已不再是无核武器国土,美载核舰艇多年来自由出入日本港口。日为制造核弹和远程导弹已秘密做了多年准备,如果需要,日本可以在几周内造出核弹头及运载工具。日本的常规武器非常先进,仅F-15 战机就有一百多架, 仅次于美国。日本利用多级火箭技术和固体推进剂发展远程导弹,还大力向太空发展,最近要自行发射侦察卫星更是重要一步。2015年前,日将建造两艘可搭载垂直起降战斗机的四万吨级航空母舰。日本的军费数额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

2.印度扩军势头十足

印度自1998年5月核爆炸后, 接连不断地进行中短程导弹试验和加快核弹头实战化。1999年8月公布的印度核政策草案, 强调最低限度核威慑和陆、海、空三位一体核战略,使印度走上持续发展核武器的道路。印在发展核武器的同时还特别重视发展海军。现有2.4 万吨航母一艘,正准备购买或建造另一艘。由于传统友好关系,俄将先进的战斗机和舰艇出售给印。美国“重印轻巴”的南亚政策鼓励印加速发展核武器和常规力量,妄图使印成为牵制中国崛起的力量。印1998年—1999年度军费开支比上年度增长18%,航天经费增长44%,而1999年—2000年度的军费开支又比上年度增长9%,航天经费增长16%, 并成功地发射了“一箭三星”。印度的扩军行径导致巴基斯坦也进行相应的军备竞赛。南亚的军备竞赛和克什米尔争端是我周边安全环境中很不稳定的因素。

为挽救国际裁军与军控这种颓势,美、俄两国应率先继续裁减军备,特别是战略核武器极其运载工具,认真执行已达成的条约、协议,承诺不首先使用核武器,保证通过谈判解决争端而不以武力或威胁使用武力相威胁。但是,目前美国霸气正盛,上述要求恐难在短时期内实现。看来,国际裁军、军控和不扩散形势可能会继续恶化。

标签:;  ;  ;  ;  ;  ;  ;  ;  ;  

国际裁军和军备控制现状_军事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