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捆绑术用于术中治疗剖宫产大出血的临床应用论文_杨永萍

杨永萍(四川省蒲江县妇幼保健院 611630)

【摘要】目的研究探讨子宫捆绑术用于术中治疗剖宫产大出血的作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 年1 月~2015 年1 月于我院就诊的剖宫产大出血患者38 例,随机平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患者在术中合理应用子宫捆绑术,而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的止血技术,实验结束后对比两组的作用效果并得出结果与结论。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有效例数为17 例,总有效率为89.47%,而对照组患者的有效例数为13 例,总有效率为68.42%,经比较P<0.05。结论子宫捆绑术用于剖宫术中大出血患者的临床作用明显,术后恢复时间较快,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治疗上作进一步推广。

【关键词】子宫捆绑术 剖宫产术 大出血 临床疗效【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09-0057-02

剖宫产是一种有效处理高危妊娠及难产并挽救孕产妇和围生儿生命的手术方式,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患者对分娩方式的选则逐渐倾向于剖宫产,而剖宫产并非绝对完美,术中可能出现子宫异常出血,也可能对膀胱、输尿管造成损伤,其中产后出血是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也是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1]。本文选取2013 年1 月~2015 年1 月于我院就诊的剖宫产患者1836 例,其中出现术中大出血的38 例为研究对象,研究分析子宫捆绑术作用在剖宫产术中大出血的临床效果,现做如下报告: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临床资料选取2013 年1 月~2015 年1 月于我院就诊的剖宫产患者1836 例,其中出现术中大出血的38 例为研究对象,分别由胎盘前置患者8 例,妊娠期高血压11 例,巨大儿3 例,双胎妊娠2 例,难产患者6 例,过期妊娠患者5 例,社会因素3 例构成。按随机分配原则平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均有19 例,实验组患者年龄均分布在19岁~41 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6±3.5 岁,对照组患者年龄均分布在21 岁~43 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8±1.5 岁。经比较两组患者均符合剖宫产术中大出血的诊断标准,术中出血均分布在1100ml~2000ml之间,两组患者在年龄、体质、基础疾病及病情严重性均无可比性。

1.2 手术方法将本次研究患者38 例患者按随机分配的原则分为实验组和对如表1 所示:实验组患者的有效例数为17 例,总有效率为89.47%,而对照组患者的有效例数为13 例,总有效率为68.42%,术后两组患者血红蛋白下降平均值差别较大,经比较两组变量P<0.05,说明本次实验研究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在上世纪90 年代初,我国的剖宫产率约在20%。而近几年来,随着社会的进步患者对自身及医院的要求愈来愈高,剖宫产率几乎翻了一倍。据统计剖宫产手术结束之后,产妇术中出现大出血及术后出现盆腔炎、月经不调、腰痛、异位妊娠的比例也会增多[3],而剖宫产术术中及术后出血是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剖宫产产后出血是指胎盘娩出后24 小时内阴道流血超过1000ml。相关研究表明[4],剖宫产术中宫缩乏力是引发及产时产后出血的主要因素,因此,如何及时正确有效的处理宫缩乏力是预防产后出血、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的关键所在。目前预防产后出血的方法包括使用宫缩剂、子宫按摩,舌下含服米索前列醇、宫腔填塞术及子宫动脉栓塞术等,但部分患者经上述传统治疗方案后仍效果仍不明显,更有甚者最后需要行子宫切除,最终危机到患者日后生育能力。本次研究的子宫捆绑术,又被称为子宫背带式缝合术(B-Lynch 缝合术), 1997 年英国 Milton Keynes 医院的 Christopher B-lynch 医生首先报道出的一种控制产后出血的手术方法 [5] ,其主要是使子宫呈纵向压缩状态,照组,各19 例,对照组患者在剖宫产术中出现大出血时采用传统方法,如[2]:适当合理的子宫按摩、联合使用缩宫素与前列腺素促进子宫收缩、血管结扎、子宫纱条填塞等,之后进行子宫探查术,彻底清除子宫内的胎膜及胎盘组织。而实验组患者若在实施常规止血的方案后仍不能达到止血目的则立即采用子宫捆绑术:取适量长的一号可吸收线,将子宫从手术切口处全盘托出,于子宫下端左侧外三分之一处离手术切口约2.5 厘米左右自外向内进针,逐层垂直穿过子宫浆膜层、肌层,在肌层与蜕膜层之间朝宫腔手术切口上2.5 厘米处出针,之后依次朝宫体方向缝合,缝线仍然不穿过子宫肌层,当缝线抵达子宫体左外三分之一时则返回至左侧子宫骶韧带上方,将两端缝线打结使子宫呈纵向压缩状态;子宫右半部分的缝合同左半部分的缝合方法。必要时可以在出血部位进行血管结扎以防持续性出血。缝合完毕之后需观察患者生命体征是否恢复平稳及术后是否达到止血目。关腹后送入观察室观察15~30 分钟左右病情稳定后再返回病房。

1.3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3.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与分析,统计资料进行X2 检验,P<0.05 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对上述两组患者在剖宫产术中出现大出血时分别采用不同止血方案后的临床效果比较见下表:

使交织于子宫肌纤维间的子宫壁间血管被有效挤压,血窦迫使关闭,从而达到止血目的,该手段可以有效地控制产时及产后严重宫缩乏力性大出血。在术前要注意观察患者的基本生命体征及意识状态,保持静脉输液通道通畅及时补充血容量,并提前和血、备血,输血时采用悬浮红细胞和冷冻新鲜血浆,输血量视患者出血量而定;术中需注意传统止血方案不能及时达到止血目的时需立刻进行子宫捆绑术,不能耽误患者病情,结扎缝合时注意[6]:①缝合时应把握好缝线松紧度,若过紧则会撕裂子宫肌纤维,并阻碍子宫血液循环,若过松则会降低止血效果,不能达到预期的止血目的。②缝合与结扎部位尽可能远离宫颈,以免伤及子宫动脉,形成血肿。③在捆绑完毕后,为避免产后恶露排出受阻引发感染,必须查看宫腔情况以防宫腔闭合。

本文就实施剖宫产术术中出现大出血的止血方案作一探索研究,研究对象的临床数据经过统计做出简要的分析,结果表明子宫捆绑术用于剖宫术中大出血患者的临床作用明显,两组变量经比较后得出P<0.05,说明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术后恢复时间较快,且无一例子宫切除,并能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此外,该手术方式不仅具有手术操作简便、手术费用低、手术时间短、止血效果明显等优势,而且对妇产科医师的操作水平要求较低,并且可以保留孕产妇再生能力,值得在临床治疗上作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1] 熊继香. 子宫捆绑术用于术中治疗剖宫产大出血的临床应用[J]. 中外医学研究,2015,(7):65-66.[2] 侍利庆, 周静静. 子宫捆绑术用于治疗剖宫产术中宫缩乏力大出血的临床应用[J]. 中外女性健康(下半月),2014,(11):207-207.[3] 梁雪梅. 改良式子宫捆绑术在剖宫产宫缩乏力出血的应用分析[J].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13(34):122.[4] 牟遗祥. 子宫横向环形捆绑缝合术在剖宫产术中出血的临床应用[J]. 实用医学杂志,2011,27(19):3618-3619.[5] 张艳萍, 梁惠中, 李烨等. 子宫捆绑术治疗剖宫产宫缩乏力大出血的临床疗效分析[J]. 吉林医学,2014,(20):4490-4492.[6] 颜珠苗. 改良式子宫捆绑术在剖宫产宫缩乏力出血中的应用[J]. 海南医学,2013,24(3):403-404.

论文作者:杨永萍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5年5月第9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6/29

标签:;  ;  ;  ;  ;  ;  ;  ;  

子宫捆绑术用于术中治疗剖宫产大出血的临床应用论文_杨永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