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偿献血者静脉穿刺后引起局部不良反应的护理论文_孟洋 孟祥浩 刘洋

无偿献血者静脉穿刺后引起局部不良反应的护理论文_孟洋 孟祥浩 刘洋

孟洋孟祥浩刘洋(黑龙江省鹤岗市红十字中心血站154100)

【摘要】目的通过对无偿献血者各方面护理,提高从事输血专业人员对无偿献血者的认识。方法从各种角度来深讨研究、分析了解献血员的意识形态。注重献血过程的护理,努力把高质量的献血服务贯穿于献血全过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把最快最优质的服务提供给献血者。

【关键词】献血;静脉穿刺;护理;局部不良反应【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2095-7165(2015)10-0072-02

无偿献血是一项关系国计民生的社会公益事业,不仅是人道主义精神的崇高体现,更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自从1998年10月《献血法》实施以来,无偿献血工作已经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无偿献血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更是一项自救的历史使命。如何强化献血护理,对促进无偿献血的发展将发挥重要作用。血站血液的采集是一项专门的技术,静脉穿刺采血则是血站采血护士最主要的工作。血液的采集一般选用双上肢肘窝部正中静脉、贵要静脉、或头静脉,这就要求采血人员不但要有严格的无菌观念,熟练的操作技术水平,还要有熟悉上臂表浅静脉的组织解刨和生理结构。从而让无偿献血者献血后得到专业护士正确的指导,用有效的方法按压静脉穿刺部位,尽量减少或杜绝因献血后穿刺部位压迫不当或穿刺操作不当引起的局部反应,如皮下青紫、肿胀疼痛、出血、静脉炎等情况,确保献血者在整个献血过程中感到安全、轻松、愉快,得到高质量的护理,从而成为固定无偿献血者。

肘部是人体静脉分布较浅的部位,因而广泛用于静脉采血,其部位必须于筋膜外的皮下脂肪层中,血肿在采血过程中经常发生的,对血肿的预防和护理尤为重要。现将我站自2013年5月—2014年5月记录的39例,静脉血肿的情况进行分析,其原因包括:操作技术的原因;献血者肘臂血管比较细;献血者献血时精神过度紧张忽视了对穿刺点有效按压;屈肘压迫止血;压迫时揉棉球;压迫时间过短等。因此对加强献血静脉穿刺后引起局部不良反应的护理作些探讨。

1 一般资料自2013年5月~2014年5月,我站献血者出现局部不良反应的有39例。其中在采血过程中有9 例,采血后出现15例,初次献血者出现10例,多次献血者出现5 例。

2 避免出现局部不良反应的护理措施2.1 采血工作者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彻底消毒皮肤,若消毒处理不当,易造成细菌污染采过程中采血者须经常用含有乙醇的消毒液擦拭双手,尽量保持手指无菌。并用含氯消毒剂溶液擦拭打扫一切用具及地面室内用紫外灯照射30~60分钟。及时观察献血者在采血过程中血液不通畅的各种原因:⑴针头在静脉内位置不当,针头斜面被静脉壁或瓣阻挡⑵刺过深或针头斜面未全部进入静脉内;⑶采血导管被挤压或弯曲变形;⑷止血带压力不足或过高,造成表浅静脉不充盈或深部静脉回流受阻;⑸献血者精神紧张,出现献血反应,造成静脉痉挛或塌陷。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 针对精神过度紧张、恐惧者采血者要有敏锐的观察力,从外观来观察献血者的面部表情及精神状态,如发现献血反应时应及时对症处理,还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同情心,让献血者认为你是可以信赖的,你就是他的好朋友,耐心向献血者宣传讲解献血基本知识,一个成年人得血容量约为4000~5000ml,平均80%的血液在心脏和血管里循环流动着,维持正常生理功能;20%的血液储存在肝、脾等脏器。一旦失血或剧烈运动时,这些血液就会进入血液循环系统。一个人一次献血200~400ml只占总血量的5%~10%,献血后储存的血液马上会补充上来,不会减少血容量的,献血后失去的水分和无机物,1~2h 就会补上来;血浆蛋白质,由肝脏合成,一两天内就能得到补充;血小板、白细胞和红细胞也很快就能恢复到原来水平。人体的血液在不断新陈代谢,每时每刻都有许多血细胞衰老、死亡,同时又有大量新生细胞生成,以维持人体新陈代谢的平衡。献血后,由于造血功能加强,失去的血细胞很快得到补充。所以说一个健康的人按规定献血,对身体不会有任何影响,更不会“伤元气”,还会刺激人体骨髓造血器官,使其保持旺盛的造血状态,防止动脉硬化等心脑血管疾病有利于健康。并积极向献血者进行现身说教使其解除思想顾虑,精神放松注意力分散,主动配合,为采血工作的顺利进行创造条件。

2.3 献血时要尽量嘱咐献血者脱去外衣,使袖口宽松,以免使血液回流,心脏受阻,而从血管针眼处溢出形成血肿,献血时献血者拔针后应伸直前臂,或前臂伸直后稍稍上抬,用另一只手的食指和中指按压针眼处及上方15分钟止血。不要屈肘止血,因为屈肘会给手背静脉网回流心脏的血液增加一定的阻力,使血液回流受阻,从血管的针眼处溢出,而出现皮下淤血;也不要捻动棉球,那样会使血管上的针眼刚粘合住又被揉开。一、两天内不要做剧烈运动,针眼处要保持清洁,以免发生感染,有时在针眼周围有些青紫现象,这是因为有少量血液流到血管外的缘故,过几天就会消退。

3 护理措施3.1 在献血过程中出现血肿者,应立即停止采血,在血肿上面覆盖无菌棉球,并用手指压迫10~15 分钟,并让献血者高抬手臂至心脏水平以上持续5~10分钟。

3.2 保护好穿刺针眼部位不要感染至少在4小时内不要取去无菌粘贴,针眼处1~2天不要沾水。

3.3 若在献血后出现血肿嘱咐献血者保留棉球4小时,先冷敷,不要马上热敷,避免造成血肿蔓延,3天后可做热敷以促进吸收。

3.4 在献血后的1~2天内,适当增加饮水量注意增加一点高蛋白质和易消化的食物,切记暴饮暴食。适当注意休息,不要进行剧烈的活动。

4 小结面对无偿献血者人群不同,整个社会大环境都在发生着变化,不同层次人群对服务的需求也有所不同,这就要求我们定期开展规范化服务理念、服务准则和服务要求进行有效地培训,让广大护理人员不断吸收新理念、新知识和新方法,确保我们的献血服务质量和要求能满足广大献血者的需求,从而提高志愿无偿比率,让无偿献血最终达到志愿化。

参考文献[1] 刘红凤;浅谈对无偿献血者静脉穿刺的体会[J];农垦医学;2006 年02 期.[2] 孟趁乔;张俊兰;献血反应的原因分析及献血员的护理[J];河北医药.[3] 王恒瑞;浅谈对无偿献血者护理心得[A];中国输血协会第四届输血大会论文集[C];2006 年.[4] 伏亚娜;无偿献血者的护理体会[A];中国输血协会第三届输血大会论文专辑[C];2004 年.[5] 刘小雯,陈侠英,吴瑞欢,等.质量文化在血站护理管理的应用[J].中国输血杂志,2008,21(1):55-56.[6] 陈耀秀. 建立招募志愿无偿献血者的体会[J]. 中国输血杂志,2005,18(3):271-272.[7] 冯显威.人文社会医学导论[M].郑州:河南医科大学出版社,2000.81.

论文作者:孟洋 孟祥浩 刘洋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5年5月第10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7/9

标签:;  ;  ;  ;  ;  ;  ;  ;  

无偿献血者静脉穿刺后引起局部不良反应的护理论文_孟洋 孟祥浩 刘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