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城市的发展离不开最基本的设施建设,市政工程城市道路建设就是其中较为重要的一项,它的质量对人们生产生活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必须引起重视。同时,城市道路的建设也不断改造和扩建,城市道路的施工也普遍存在着各种质量问题,本文对市政道路常见问题及成因、路基施工工艺进行了分析,并进一步对市政道路施工技术的质量控制措施进行了具体的阐述。
关键词:城市道路;路面施工;关键技术
一、我国沥青路面比较常见的病害
1.1路面裂缝
路面裂缝是所有问题中最普遍的问题,也是对沥青路面影响最大的关键问题。路面裂缝的出现,主要是因为在施工过程中,没有对沥青材质进行合理配制,对道路沉降以及荷载处理工作不到位,因此导致沥青路面的基层不符合施工标准,在道路投入使用之后,道路基层就出现了裂缝,地下水通过基层裂缝往上渗透,导致路面含水量不断增加,进而影响到沥青路面的总体性能,最终路面出现裂缝。如果路面出现裂缝后不能及时的被发现和解决,裂缝就会越来越大。
1.2路面泛油、油包
路面泛油、油包也是比较常见的问题,由于路面泛油、油包现象在前期不会对道路的使用产生较大的影响,因此在施工过程中通常会被忽略。路面泛油、油包的问题出现主要原因是对道路的施工设计不合理,路面平整度不高所导致的。当路面不平整时,粘层油就会集中在道路地势相对较低的地方,进而导致路面泛油和油包问题的出现。路面出现泛油和油包问题,会直接对粘层油的粘结力形成影响,只是在初期阶段影响不是很大,还对沥青路面形成不了威胁。
二、基层施工
基层是在路基施工后、路面施工前添加的一个底基层或称作垫层,要求具有高强度和良好的稳定性。
2.1 砂石基层施工
天然的砂石用作道路的基层具有诸多优点,如可以就地取材、施工简单、含水量少、稳定性好等。在施工过程中,砂石料摊铺应当均匀,没有粗细颗粒分离的现象,基层的摊铺厚度应当按照压实系数乘以设计厚度来进行。在洒水碾压阶段,需要先经过一个预先摊铺的30m-50m的碾压段后,才能进行洒水操作,水量应以能够使砂石全部湿润而路面不积水为宜。在冬季施工时,应当根据环境温度,酌量洒上防冻剂,并做到随洒随压。
2.2 石灰土类基层施工
在石灰类土基施工前,必须对已经竣工的路基进行验收,合格了才可以使用。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在砂性土、粘性土等稍具粘性的土壤加入水和生石灰,经过拌合、碾压和养生后得到的具有一定强度要求的石灰稳定土。此类土层的具体作业工序是首先在路基上摊铺一定厚度的土层,在第二天日程进度摊铺一定长度的石灰层,摊铺要均匀,如果土层含水量较少,还应进行洒水工序,在第三天进行碾压成型。一般用7t-9t的双轮压路机碾压2遍~3遍,使得基层平整,并具有一定的压实度。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路面面层施工
3.1 水泥混凝土路面面层施工
城市道路建设一般应采用强度高、耐磨性强、收缩性小、抗冻性好的硅酸盐水泥,等级不应低于43.5级。施工过程中,按照要求拌合混凝土混合料,严格控制加水量。混凝土的运输应当采用自卸式机动车进行运输。浇筑混凝土的模板最好使用钢模板,模板的高度应与混凝土板厚度相一致,允许误差为±3毫米,长度允许误差为±2毫米。混凝土的摊铺厚度小于22厘米的可以一次完成,大于22厘米的可分两次完成,要求第一次铺摊厚度应达到设计厚度的五分之三。对最后的做面工序,应当先平整后密实。
3.2 沥青路面面层施工
沥青路面施工一般采用热拌沥青混合料,这种混合料可以适用于各种等级道路的沥青面层。在沥青路面铺设前,基层必须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足够的强度、硬度,表面尽量密实平整,并且要将基面上的各种杂物清理干净。对沥青的加热温度、沥青混合料的施工温度必须根据使用沥青的牌号、品种、粘度以及路面筑层的厚度进行选择。采用机械进行铺摊时,在设定好道路的边线、中心线和高程控制点后,应当设定摊铺机行走的基准桩,其位置和高程必须确保准确。透层油的喷洒应在成活基层表面稍微干燥后进行,应当根据设计规定用量进行喷洒。
四、市政道路施工技术的质量控制措施
4.1 沥青混合料路面施工存在问题及防治措施
4.1.1 路面不平整现象
出现波浪现象,沥青撒布不均形成油垄,经过行车不断撞击而造成高低不平;壅包,面层较薄,以及面层与基层的粘结较差,容易产生此现象;坑槽,基层局部强度不足,在行车作用下容易产生。
可采取如下防治措施:轻微的波浪可在夏季采用强行压平的方法处治,严重的波浪则需用热拌沥青混合料填平。一般采取铲平的办法来处治壅包。
4.1.2 施工接缝处理不当
沥青路面的各种施工缝处,由于压实不足,容易产生台阶、裂缝、松散的现象。可采取如下防治措施:纵横冷接缝必须按有关施工技术规范处理好,在摊铺新料前,须将已压实的路面边缘塌斜部分用切割机切除,切线顺直,侧壁垂直,清扫碎粒料后,涂刷粘层沥青,然后再摊铺新料,并掌握好松铺系数;纵向接缝须采用合理的碾压工艺。
4.2 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存在问题及防治措施
4.2.1 胀缝处破损、拱胀、错台、填缝料脱落
由于胀缝内的滑动传力杆位置不正确、胀缝下部嵌缝板与上部缝隙未对齐、胀缝材料不良或填灌工艺不当等原因造成混凝土路面在运营一段时间后,胀缝两侧的板面即出现裂缝、破损、出坑,严重时出现相邻两板块错台或拱起,胀缝中的填料被挤出路面被行车带走。可采取如下防治措施:胀缝设传力杆的,传力杆必须设在板厚中央处;填缝料要选择耐热耐寒性能好,粘结力好,不易脱落的材料;填料不宜填满缝隙全深;接缝用沥青砂或密级配沥青混凝土补平夯实。
结束语
随着城市化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使城市的交通量不断的增大,市政道路长期承载着车辆的反复碾压和自然环境的侵蚀,再加之设计时的部分缺陷,路面经常会出现各种不同的程度的病害。同时,城市道路车流量较大,所以进行沥青路面施工是需要有效的控制好施工的各项工序,注意施工中的任何一个环节,使路面的施工质量得以保证,从而更发的推动城市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富宝春,张翼.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施工技术探讨[J].科技信息,2011,(07).
[2]刘贻安.浅析道路工程中早期损坏现象的预防与控制技术措施[J].中华民居,2010,(12).
[3]何宪宏,张佳鹏.关于沥青路面施工质量控制的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11).
[4]孙雅清,张宏云.谈影响混凝土路面的质量因素[J].辽宁建材,2010,(08).
论文作者:王荣茂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9
标签:路面论文; 沥青论文; 基层论文; 裂缝论文; 混凝土论文; 面层论文; 沥青路面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2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