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社会公益捐赠的法律思考_公益性捐赠论文

企业社会公益捐赠的法律思考_公益性捐赠论文

企业社会公益捐赠的法律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公益论文,法律论文,社会论文,企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企业的社会公益捐赠对于我国公益事业的发展、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具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但是我国对于企业社会公益捐赠的相关制度不够完善,需要出台相关法律进行监督,进一步的将企业社会公益捐赠行为规范化、安全化。

一、企业公益捐赠的几点基本特征

1.企业公益捐赠是属于企业的无偿、自愿的行为。我国《公益事业捐赠法》第四条规定,捐赠行为应该是无偿、自愿的行为,禁止进行强制性摊派或者变相的摊派,不得假借公益捐赠从事营利性的活动。捐赠行为是无偿的,不能够假借捐赠的口号谋求经济利益。在赠与人捐赠出捐赠物后,受捐赠人不用支付任何物品作为交换。无偿、自愿是企业公益捐赠的首要特征。

2.捐赠具有社会公益性。企业公益捐赠的物品必须用到社会公益性活动上。按照我国公益事业捐赠法所规定,教育、卫生、社会福利、环境保护、公共设施的建设等等都属于公益事业。公益性是企业公益性捐赠区别于企业其他捐赠的显著特征。

二、企业公益性捐赠的社会意义

企业的公益性捐赠对于我国现阶段的公益事业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对其未来的发展具有着重大的意义。面对我国日渐严重的贫富分化,科学合理的利用好企业公益性捐赠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将这一问题缓解。对于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也具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1.企业公益性捐赠有助于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进一步完善与构建。公益事业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近几年来对社会保障体系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企业公益性捐赠为了社会保障体系提供了大量的资金与物品,使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能够得到长足的进步,确保了社会保障体系的运行。企业利用自身资金雄厚的优势,支持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使得社会公益事业在社会保障体系中的地位得到了一定的提升,优化了已有社会保障体系的构成,使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

2.企业的公益性捐赠能够增强公民的公益意识。国外一些比较发达国家的企业,都有着良好的公益性捐赠意识,也促进了公民的公益性意识得到了增强。企业在追求自身不断发展的同时,能够关注社会问题,为解决社会问题作出自己的贡献。企业用这种形式帮助社会、回报社会,形成了企业和社会双赢的局面。

3.有利于社会和企业的长久发展。一个企业的持续发展,离不开社会大环境的发展。企业公益性捐赠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社会公共事业的环境,进而有利于企业自身的不断发展。

三、企业公益性捐赠存在的法律问题

就现阶段我国社会公益事业捐赠的情况来看,由于种种原因,还存在着各种问题。我们应该尽力的将这些问题解决,否则将会影响到我国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

1.公益捐赠的范围定性模糊

在国外的一些发达国家,将捐赠进行了诸多性质分类。有的根据捐赠对象分为商业性质捐赠、个人捐赠以及政府捐赠:有的分为公益性捐赠和一般性质捐赠。我国财政部发布的《关于加强企业对外捐赠财务管理的通知》中将我国企业对外的捐赠分为救助性质的捐赠、公益性质的捐赠以及其他捐赠。这种划分捐赠性质的方法缺乏科学性。对于整个社会保障体系而言,捐赠的性质划分具有着重要的意义。我国对于公益性捐赠有着严格的要求,要求公益性捐赠所得的物品和资金要做到专款专用,同时建立了专门的部门对这些财物进行监督管理。同时国家还会对进行公益性捐赠的企业在财政、税收等方面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而企业进行的一般性质的捐赠往往只会涉及到企业相关的利益以及短期的广告效应。我国现阶段对于捐赠的分类相对比较模糊,甚至出现法律之间的规定不一致的现象,造成企业想要进行捐赠而找不到相关门路,再加上捐赠管理机构的知名度不高,捐赠物资管理混乱,导致企业宁可将物资直接捐赠给受捐赠人,以期望取得短期直接的效应。而公益性捐赠要求只有非营利性机构才能够接受捐赠,而很多企业根本就不知道有相应的机构存在,这种尴尬局面导致了公益事业的发展受到影响。

2.企业捐赠违背了自愿原则,实行行政摊派

由于受到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很多大中型企业直接隶属于政府部门管理,企业背负着过多的负担,使其发展速度受到束缚。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进程,“政企分开”已经是一种必然,但是由于思想观念的陈旧落后,政府机构直接将本属于企业公益性捐赠的部分附加到企业的头上,形形色色的摊派让企业不堪重负。面对拥有种种权力的政府机构企业只能够接受种种摊派。笔者认为,企业捐赠不是强制性的行为,要让企业习惯企业公益性捐赠,使企业公益性捐赠成为一种社会风气,这样才能够充分的调动企业的积极性,将公益事业做到更好。

3.企业公益性捐赠的承诺不能兑现

经常有一些企业在公众面前为了哗众取宠高高举起捐赠的牌子,可是事后确找出种种借口拒绝兑现承诺。这种不道德的行为不仅仅是给捐赠企业的名誉带来损害,也给公众造成了很恶劣的影响。长此以往不仅仅使公益事业的发展受到影响,甚至将会上升到社会道德的高度,造成人与人之间的极度不信任。

4.对于捐赠企业的税收优惠力度不够

我国规定企业捐赠的物资在其应缴纳的税收所得额内扣除,换句话说企业捐赠超出税收部分是不予免除的,这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企业公益性捐赠的积极性。根据我国上海企业公益研究课题组研究所在上海得到的数据分析,企业公益捐赠的目的是出于逃避税收的企业并不多。从侧面证明了我国规定的利润3%的避税额度或许有些低,需要进一步的调整。企业可以看做是具有高度理性的市场主体,趋利避害是企业的本质所求,它会常常利用国家的政策、法律去选择经济活动。所以,我们在鼓励企业进行公益性捐赠的同时,应该充分的考虑税收的杠杆作用,给予企业现实的利益刺激和政策指导。

5.企业的公益意识薄弱,内部体制不够健全

企业作为社会活动的一个重要主体,要求其要对社会负责,承担一定的社会义务。国有企业改制以来,大多数企业都认为改制就是丢掉包袱,不用再负担社会责任。这已经成为我国企业改制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问题,继续彻底解决。企业内部的管理体制不够完善,财务管理混乱,缺乏基本的社会道德意识,不仅仅阻碍了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企业逃税、漏税行为的出现。

6.专门的管理机构内部体制混乱,资金管理存在问题

目前,有很多企业想做一些公益事业,可是却找不到专门的管理机构,只能将物资直接捐赠给政府或者受捐赠人,但是由于缺乏专业人士的管理,很多资金被挪作他用,使企业的捐赠积极性受到了很大的打击。现阶段我国的非营利性公益机构一般都由政府部门代管,或者隶属于政府职能部门,没有任何独立性,工作效率低下。同时我国没有对于公益事业捐赠资金管理不善造成大量流失或者干脆挪作他用的相关处理法律,缺乏法律的保证,使公益机构内部存在着种种问题,使企业捐赠的物资不能够及时的派发到受捐赠人手里,天长日久也大大的打击了企业的捐赠积极性。

四、解决企业公益捐赠问题的几点措施

1.政府税收优惠政策的调整

政府税收优惠对于企业公益性捐赠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国家应该以立法的行为进行支持。但是也不能够一味的支持,这样长远来看将是以牺牲国家税收作为代价的,《公益事业捐赠法》第24条规定:“公司和其他企业依照本法的规定捐赠财产用于公益事业,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享受所得税方面的优惠。”2000年4月30日,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发出相关通知,“企业向慈善机构、基金会等非营利性组织进行公益性经济性捐赠,或向农村义务教育捐赠,可在缴纳所得税前全额扣除”。财税21号文件规定,通过非营利性团体和国家机关,对公益性青少年活动场所的捐赠可在税前全额扣除。另外,法律规定向红十字总会、慈善总会进行的捐赠以及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资助非关联科研机构或高等学府研究开发经费也可在税前扣除。结合发达国家的一些做法,以及相关机构的调查所得,笔者建议,应该修改《税法》中的关于企业公益性捐赠的扣除所得税的规定。应该进一步的刺激企业的积极性,明确减免比例,增强可操作性,进一步的调动企业参加社会公益性行为的积极性。

2.建立专门的公益性管理基金会

近几年我国出现了大量的基金会,可是却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公益性管理基金会,也没有相关的法律规定作为依据。现阶段我国的公益事业是由政府部门和一些政府承办的慈善机构负责管理。可是由于种种原因造成管理上的不完善,资金管理的透明度不够,机构内部体制混乱,不能够很好的将公益事业进行下去。很多企业都在抱怨,想进行公益性捐赠却找不到合适的机构。建立专业的非营利性的公益事业管理机构刻不容缓,完善管理体制,让社会各方面都能够公开、公正的进行监督,将企业捐赠的物资所做的用处,透明化的公示出来,做到让捐赠企业放心,让受捐赠人真正得到实惠,真正的为需要帮助的人做事,为中国的公益事业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通过借鉴国外先进的公益事业管理方案,将我国的公益事业更加的完善,让国内的企业能够放心、大胆的进行公益性捐赠,做到公开化、透明化,将我国的社会公益性事业做大、做好。

标签:;  ;  ;  ;  ;  

企业社会公益捐赠的法律思考_公益性捐赠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