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剂量阿司匹林预防子痫前期的疗效分析论文_郑召玲

小剂量阿司匹林预防子痫前期的疗效分析论文_郑召玲

 (黑龙江省农垦总局总医院 黑龙江哈尔滨 150088)

【摘要】目的:探讨小剂量阿司匹林对高危子痫前期孕妇的预防作用与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17年6月—2018年6月期间子痫前期高危孕妇60例,分为人数均等的两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小剂量阿司匹林,对照组采用安慰治疗,对两组孕妇的妊娠演化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子痫前期发生率和早产发生率观察组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高危子痫前期孕妇应用小剂量的阿司匹林可降低子痫前期发病率,改善孕妇和新生儿的结局,疗效明显。

【关键词】阿司匹林;小剂量;预防;子痫前期;疗效

【中图分类号】R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32-0061-01

子痫前期为产妇妊娠期所特有疾病,是继发于血管痉挛和内皮激活妊娠特异的综合征,高血压合并蛋白尿或者为水肿或者是两者都兼有[1]。重度者伴有头痛、视物模糊、恶心、呕吐等自觉症状。是导致孕妇产妇和新生儿死亡的重要原因。本研究应用小剂量阿司匹林对子痫前期高危产妇的效果进行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2017年6月—2018年6月期间子痫前期高危孕妇60例,分为人数均等的两组各30例即,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产妇,年龄最小21岁,最大年龄39岁,平均年龄(26.5±2.5)岁,孕周23~32周,平均(28.5±2.2)周。对照组产妇,年龄最小22岁,最大年龄38岁,平均年龄(25.5±3.5)岁,孕周24~33周,平均(28.8±2.6)周。所有入选患者均经本人同意且经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两组比较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干预,同时给予安慰剂,50mg,睡前服用。观察组给予小剂量阿司匹林治疗,于妊娠第20周开始,每日一次,每次75mg,睡前口服。两组均口服至分娩前停药。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发生子痫前期情况, 对妊娠结局和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观察分析。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统计学软件SSPS20.0进行数据分析,数据资料采用(x-±s)表示,采用χ2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表示为P<0.05[2]。

2.结果

对两组产妇发生子痫前期的发病率、发病时间、分娩时间和新生儿体质量进行比较。观察组30例,发生子痫前期12例(40.0%),发生子痫前期平均(26.9±2.8)周,分娩平均(36.2±3.0)周,新生儿出生体质量平均为(2480.5±870.5)g。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对照组30例,发生子痫前期20例(66.67%),发生子痫前期平均(26.0±3.1)周,分娩平均(34.5±3.2)周,新生儿出生体质量平均为(2290.5±865.5)g。观察组子痫前期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对两组妊娠结局进行比较,观察组30例,剖宫产23例(76.67%),阴道分娩3例,引产4例(13.33%);早产8例(26.67%),足月产18例(60.0%),胎死宫内3例(10.0%),治疗性引产1例(3.33%)。对照组30例,剖宫产21例(70.0%),阴道分娩5例,引产4例(13.33%);早产18例(60.0%),足月产7例(23.33%),胎死宫内4例(13.33%),死产1例(3.33%)。两组比较早产发生率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母儿发生并发症情况比较,观察组发生胎儿窘迫1例,胎儿生长受限3例,羊水过少4例,产后出血4例。对照组发生胎儿窘迫6例,胎儿生长受限4例,羊水过少3例,产后出血5例。观察组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子痫前期-子痫防范的关键在于提高临床医生对疾病的认识和预警能力,使其能够早期识别疾病的危险因素及亚临床症状,并且积极干预以早期阻断病程,避免重度子痫前期-子痫的发生和(或)延缓发生时间。同时强化临床诊疗规范的应用,以降低母儿严重并发症的发生[3]。子痫前期的病理变化一般开始于妊娠的18周,但是临床症大多会到妊娠晚期才表现出来。 因此,对早期子痫前期的预防、预测疾病十分重要,以便能够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改善孕产妇和胎儿的预后情况。在临床症状出现之前,已有肾和胎盘缺血的功能性改变,即血液的变化先于血压的变化,对孕妇及胎儿造成危害,极易错过早期治疗的机会。

子痫前期与血管内皮产生的舒张血管的PGl2缺少和收缩血管的TXA2增多以及凝血系统活化有关。小剂量阿司匹林是常用的抗血小板药物,可抑制血小板环氧化酶,而对内皮来源的环氧化酶抑制性弱,从而在某种程度上纠正了PGl2和TXA2的失衡;同时小剂量阿司匹林可抑制纤维结合蛋白生成和减少血浆抗凝血酶Ⅲ的作用,改善血液高凝状态,阻断此类疾病的病理变化起到预防子痫前期的作用。对妊高征预测阳性者,于中、晚期给予阿司匹林50~150mg/d口服至分娩前。阿司匹林可降低TXA2的生成,升高血浆抗凝血酶Ⅲ(AT-Ⅲ),降低Fn值,并有抑制纤溶酶原活性抑制因子(PAI)的作用[4]。

本研究中,观察组发生子痫前期40.0%,对照组发生子痫前期66.67%,观察组子痫前期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对两组妊娠结局进行比较,观察组发生早产26.67%,足月产达60.0%,对照组早产高达60.0%,足月产为23.33%,胎死宫内13.33%,两组比较早产发生率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母儿发生并发症情况比较观察组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

总之,阿司匹林可减少血栓素A2的合成,从而促进血管的扩张,促进胎盘的血液供应。小剂量阿司匹林能明显降低子痫前期的发生率,降低早产和并发症的发生率,可改善妊娠结局,值得临床推应用。

【参考文献】

[1]郑雯娜,章锦曼.小剂量阿司匹林预防子痫前期的研究进展[J].中国妇幼保健,2015,30(21):3754-3758.

[2]李昌秀.高龄(高危)妊娠应用小剂量阿司匹林预防子痫及子痫前期的效果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7(23):3472-3474.

[3]刘津予.小剂量阿司匹林预防高危孕妇子痫前期的临床效果观察[J].广西医学,2017,39(3):347-349.

[4]张建莹.小剂量阿司匹林预防子痫前期疗效的meta分析[D].新疆医科大学,2013.

论文作者:郑召玲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8年3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4

标签:;  ;  ;  ;  ;  ;  ;  ;  

小剂量阿司匹林预防子痫前期的疗效分析论文_郑召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