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生态建设的问题与对策研究论文_叶红,孟珂,路瑞杰,张书娟

林业生态建设的问题与对策研究论文_叶红,孟珂,路瑞杰,张书娟

河南省郑州市中牟县国有中牟县林场 河南郑州 451470

摘要: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日益发展,国家对林业投入的逐年加大,林业生态项目的推进将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贯穿林业发展的主要形式,如何尽快转变传统的观念、提高林业生态项目建设的成效,以促进林业又好又快发展为目的成为当前林业生态建设的紧迫问题。因此,做好林业生态建设理念研究,找出发展需要面对的问题,为我国林业生态建设提出一套建设理念,对于迅速地、整体地提高我国林业生态建设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林业;生态建设;问题;对策

1 林业生态建设存在的问题

1.1林业生态建设的投入仍不理想,资金使用不尽合理

过去50年来,我国是世界上林业投资最少的国家之一。从1950 年到1998 年,林业基本建设营林投资年均仅为3亿元。虽然近年来已大幅度增加投入,但目前我国林业生态建设任务重、规模大、范围广 ,资金投入总量仍不足,缺口较大,许多工程规划范围内的地区因没有纳入年度计划而无法完成建设任务。同时,在资金使用上,主要集中于造林和种苗费用,而投向后续管护的资金很少。这种资金使用的安排不利于公益林生态效益的持续发挥。林业生态建设的投入与我国艰巨的生态建设任务不相适应。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存在弄虚作假,转移、转存工程建设资金和财政专项资金,公款私存等情况。这种种行为都是的用于林业建设的专项资金显得捉襟见肘。因此,加大资金的投入,合理优化和监管资金的使用至关重要。

1.2边治理边破坏的现象还比较严重

虽然林业生态建设取得了巨大成绩,近年来沙尘暴明显得到遏制,但目前我国生态状况仍没有改变局部改善、整体恶化的大趋势,土地沙化、湿地减少、生物多样性遭破坏等仍呈加剧趋势,必须加大项目的建设力度。乱砍乱伐林木、乱垦滥占林地、乱捕乱猎野生动物、乱采滥挖野生植物等现象屡禁不止,各种毁林现象不断发生。不少地方还在以牺牲森林资源来换取粮食增产、经济增长,林地大量流失。仅第五次和第四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间隔期内,就有101108 亿hm2的林业用地因改变用途或征用转为非林业用地,一些地区,由于各种经济活动的影响,造成林地的毁坏和生态的破坏,抵消了林业生态建设的成果,对林业生态建设构成严重压力。

1.3林业改革滞后, 体制机制不顺

目前我国林业建设的重点已转向生态建设,但林业体制改革滞后,机制不活。长期以来,我国对公益林业和商品林业没有严格区分,未真正实行分类经营管理,林业生产关系无法理顺,并造成管理和政策上混乱,公益林和商品林的发展都受到制约,这给林业生态建设带来很多困难。森林资源管理体制不顺,直接导致了毁林、乱砍滥伐,超限额采伐等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林业生态建设工程在组织管理上由于没有真正按工程项目管理,经营管理粗放,影响了建设的速度和成效。我国虽然多年倡导“谁造谁有”、“谁投入谁收益”的政策,但森林经营者的产权长期得不到应有的保护。主要表现在许多地区至今仍未依法确定山林权属,并未核发山林权证书。承包者对林地承包经营权,缺乏法律规范和保护,财产收益权和处置权受到行政权利的限制。林地、林木流转和评估制度、林权变更登记公示制度、外资造林保护制度、造林工程招投标制度等都不完善。

2加快林业生态建设的对策

2.1以可持续发展理念为指导, 提高对林业生态工程建设重要性的认识。要正确认识人类与环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树立生态经济思想。积极搞好宣传、深入贯彻可持续发展理念,提高全社会对林业生态工程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加强林业建设方针、政策和措施的制定工作。进一步提高对林业生态工程建设长期性与艰巨性的认识,坚持统筹规划,突出重点,有步骤地实施。要改变林业的基本现状,必须实行森林资源永续经营,要提高森林资源量,优化森林群落结构,培育速生优质新品种,追求综合效益最佳。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加强对资金的监管。林业生态工程建设项目的主体是国家,国家要调整财政政策,增加对林业生态工程的投资力度,要把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投资纳入各级政府的财政预算,并予以优先安排。动员社会力量,广开渠道,建立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基金制度,统筹安排,分级管理,专项使用,并逐年增加资金规模。加强国际合作,积极争取国外援助和优惠贷款。在加大投资的同时,建立科学的资金管理模式,健全对工程建设资金的强制审计监督制度,加强对资金的监督管理。

2.3提高造林质量,加强森林经营和保护管理。在造林工作中要制定出具体和可操作性强的规划,用于指导生产,在造林生产中要严格按照规划设计组织施工,确保规划落到实处。要规范造林技术,完善造林机制,提高造林质量,充分调动群众造林积极性。造林后的管护工作要及时跟上,建立健全管护机构,组建管护队伍 ,购置管护设备, 建立管护制度,确保管护工作落到实处。做好资源培育,资源保护和资源管理工作, 严格林地和森林采伐利用管理, 真正实现越采越多、越采越好、青山常在永续利用。

2.4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建立生态建设激励机制。探索多渠道筹集补偿基金制度,以政府为主导,建立和完善省、市、县三级地方补偿基金制度。 积极探索分级管理,分类补偿政策,制定合理的公益林采伐利用政策,探索分步实施公益林国家赎买机制,赋予林木所有者补偿基金支配权。要努力形成生态建设的激励机制和内在动力政策体系,使地方政府、群众、投资者的积极性得到保护和发挥,确保工程建设稳定、协调发展。

2.5提高林业工程建设的科技含量,提高林业生产力发展水平。要重视林业科学基础研究,应用和高新技术开发,以现代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为主导,广泛应用高新技术及其研究成果,突出重点,抓住关键,大幅度提高林业科技总体水平和林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2.6完善产权制度, 保护林业生态建设者的合法权益

改善不适应林业生态建设的生产关系,放宽林地使用权,对长期未造林的国有或集体林区的荒山、荒地、荒沙,地方政府要通过承包、租赁、拍卖、无偿划拨方式,吸引有投资能力的个人或企业在规定期限内造林。坚持和完善“谁造谁有”、“合造共有”、“谁投入谁受益”等林业政策,依法确定山林权属,维护其合法权益,对权属明确尚未发放林权证的,要尽快核发,对权属不清或有争议的 , 要抓紧明晰或调处,并尽快核发权属证明,真正做到“山有主、主有权、权有责、责有利”,责权利结合,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参与林业生态建设。应放手发动非公有制林业,鼓励各种社会主体跨所有制、跨行业、跨地区投资林业,凡有能力的农民、城镇居民、科技人员、私营业主、外国投资者、企业单位均可单独或共同参与林业生态建设,从事植树造林,所有林木归投资者所有,统一有关税费政策,为各种林业经营主体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逐步完善林木所有权和林地使用权的流转、承包、租赁、抵押等政策,鼓励森林、林木和林地使用权的合理流转 , 各种社会主体都可以通过承包、租赁、转让、拍卖、协商、划拨等形式参与流转。森林、林木、和林地使用权可以依法继承、抵押、担保、入股和作为合资、合作的出资条件。积极培育活立木市场,发展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机构,促进林木合理流转,调动经营者的积极性。政府要作好流转的各项服务工作,及时办理权属变更登记手续,保护经营者的合法权益。尽快完善流转的具体办法,在流转过程中,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乱砍滥伐、改变林地用途、改变公益林性质和公有资产流失的现象发生。

2.7改革现行的林业经营管理体制,加快林业生态建设

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林业自身特点,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加快林业分类经营体制改革。按照主要用途的不同,尽快将全国林业区分为公益林业和商品林业两大类,分别采取不同的管理体制、经营机制和政策措施。对公益林业和商品林业采取不同的资源管理办法。对公益林业按照公益事业进行管理,以政府投资为主,吸引社会力量共同建设; 对商品林业按照通过加快林业生态建设,我国将逐渐建立起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相适应的良性生态系统,从根本上改变我国生态面貌,实现山川秀美。

3生态林业的建设有利于提高林业生产力水平,全面建设生态文明,构建完善的生态体系。使生态布局结构优化,结构合理,效益协调,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论文作者:叶红,孟珂,路瑞杰,张书娟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7/13

标签:;  ;  ;  ;  ;  ;  ;  ;  

林业生态建设的问题与对策研究论文_叶红,孟珂,路瑞杰,张书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