钳工技术的尝试改进及教学探讨论文_赵鹏程

钳工技术的尝试改进及教学探讨论文_赵鹏程

赵鹏程 威海机械工程高级技工学校 264500

【摘要】钳工是职业技术教育中的基础工种,在生产中是一种综合工艺,包含了锉削、锯削、划线、钻孔、装配等很多个模块,教材中虽然就各种工艺操作的一般方法进行了说明,却不能针对每个实训车间、每个人的特点进行个别指导。特别是所谓的“手感”,是要完全靠自己去领悟。这就要求我们在遵循一般性原则的前提下总结出自己的一套理论;对学生因材施教,以提高学生分析、判断、综合处理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螺纹. 锉配. 加工技巧.教学.探讨

中图分类号:G633.6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18)04-125-02

钳工是一种比较复杂、细微、工艺要求较高的工作。目前虽然有各种先进的加工方法,但钳工所用工具简单,加工多样灵活、操作方便,适应面广等特点,故有很多工作需要钳工来完成。但钳工的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对工人技术水平要求较高。

一、螺纹丝攻的改进

1、加工螺纹底孔应注意的事项

1)严格按照《机械工人切削手册》进行查表和计算,选择所需加工螺纹底孔的钻头或扩孔钻头。钻头的切削刃要锋利,刃带要光滑,不得有毛刺和磨损,避免底孔刮伤或产生锥度等缺陷。

2)钻孔时要选择适当的转速和进刀量,根据材料不同,选择合理的冷却润滑液,以防止产生过高的切削热能,而加厚冷硬层,给以后攻丝造成困难。

3)底径大于10mm时,最好先钻孔再扩孔,使底径达到所要的直径和粗糙度,底孔粗糙度应不小于3.2√。可以避免造成弯曲和倾斜,而致使螺纹牙型不完整和歪斜。

2、螺纹攻丝实例

1)对8mm以下的小直径螺纹进行攻丝,一般都在排钻上加工,用一般的弹性夹头夹持住机用丝攻,在排床下面装置脚踏开关,攻削时手扶工件,钻床转速一般采用480—860转/分,适当地加些菜油。在攻丝过程中,钻床主轴保持不动,丝攻进刀和退刀完全靠手控制,如果丝攻负荷增加,可立即踏下反转开关。

2)慢慢地将丝攻退出,这样就避免丝攻折断。

3)对不锈钢材料的加工。在实践中,遇不锈钢材料的攻丝是件比较困难的事。如何提高工作效率呢?这就要将丝攻进行修磨,使切削锥度延长,一般为4°,使校准部分留4t ,这样可以减小切削厚度和切削变形;同时,切切屑也容易卷曲和排除。加大前角和后角,使γ=15°,α=25°,以提高切削能力,减少摩擦。这样,虽然刀齿的强度有所降低,但因切削锥角较小,切削部分加长了,使每个刀齿的切削负荷减轻了,所以对刀齿的强度影响不大。用这种头锥攻完后,再用二锥和末锥加工,可以提高螺纹的质量和粗糙度。

3、丝攻的修磨

丝攻发生磨损和崩刃以后,可以通过修磨恢复它的锋利性,一般情况下,主要是修磨刀齿前后角。

1)切削刃前面的修磨。当丝攻的切削刃经钝化或粘屑,因而降低其锋利性时,可以用柱形油石研磨切削刃的前刀面。研磨时,在油石上涂一些机油,油石掌握平稳,注意不要将刀齿的小园角。研磨后将丝锥清洗干净。当丝攻的刀齿磨损到极限成崩刀齿时,可在刀磨上用片状砂轮修磨刀齿的前面。修磨好后,用柱形油石进行研磨,提高刀齿前面和容屑槽的粗糙度。

2)切削刃的后角的修磨。当丝攻的切削刃损坏时,可在一般砂轮上修切削刃后角。修磨时要注意切削锥的一致性。转动丝攻时,下一条刃齿的刃尖不要接触砂轮,以免将刀齿的刃尖磨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4、丝锥本身的质量状况对加工的螺纹孔有着直接的影响,因而在选用丝攻时,要注意几点:

1)丝攻的螺纹表面和容屑槽要光滑。如切屑瘤、粘屑或锈蚀时,要消除干净,以完全阻碍切削的排除。丝锥的牙形和切削部分的刀齿要锋利,不得有崩刃、毛刺、碳伤等,否则在攻削时,就会粘屑和破坏螺孔表面粗糙度。

2)机用丝攻的装夹部分要光整,对磨损严重的要进行修磨;手用丝攻的方头棱角磨损后,应修磨小一号,防止攻丝时夹持不牢,产生打滑。

3)要达到工件螺纹孔的精度,要选用相应精度的丝攻进行加工。

二、改进锉、锯握法

锉削、锯削技能的学习是受握法、站立部位、身体动作、作用力点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和影响的,传统的握法出现握锉柄后顶住部位稍偏离手心,锉削时一用力,锉柄逐渐后移,“握”变成“抓”,造成锉刀推出力度不足;满握锯柄的推力点高于锯条安装孔中心约30mm,偏高的推力点很容易造成锯弓向两侧摆动,造成锯条折断及锯缝歪斜。

1、合理引用,改进锉柄握法

锉削是每位钳工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在锯、锉、錾等技能的学习过程中,很多人都认为锉削技能容易掌握。其实不然,锉削的平面、平行面、垂直面精度要求均较高,要达到锉削的加工精度,必须掌握扎实的基本技能,而在锉削的基本技能形成中锉刀的握法是关键。

1)大板锉刀传统握柄方法及存在问题

大板锉握法:右手紧握锉刀柄,柄端抵在拇指根部的手掌上,大拇批放在锉刀柄上部,其余手指由下而上地握着锉刀柄。但多数人认为锉削操作技能容易掌握,没什么危险性,因此操作时掌握不了握柄的要领,造成2/3的人出现锉柄握住部位稍偏离手心,锉削时一用力,锉柄逐渐后移,“握”变成“抓”,由于锉柄没有顶在掌心,锉刀推出力度不足,两手无法控制用力平衡,锉削加工面就不平整。

2)改进锉刀握柄方法

为解决锉刀握柄容易顶偏问题,经常将锉刀柄放在手掌上反复摆放、握压,使锉刀柄能准确对准掌心进行多种形式的尝试,寻求准确的定位。在尝试中发现用右中指作钩状后将锉柄放在上方,握紧锉柄后顶住部位比较靠近在掌心上。在此基础上再调整各手指的握紧顺序,使锉柄能较准确地顶住掌心。右手中指作钩状的过程,发现如将无名指及小指收拢,与儿童玩耍时的手作枪状形一致,锉柄在手心上都能准确定位,具体方法如下:

右手先将锉刀柄放在中指弯形上并顶住掌心位,拇指按住锉柄。中指微松上移压住锉柄,食指呈钩状与拇指相对压住锉柄,注意锉刀水平放置。当处于锉削状态时,还应调整人体的相对位置,保证锉刀、手、手肘三点成一直线,如果三点成一直线,锉刀推进方向性好,由于锉刀推进过程能保证直线运动,从而可使锉削工件表面达到平整的要求,提高了加工质量。

2、巧妙利用推力点,促成锯削技巧形成

锯削看起来与锉削一样容易入门,但多数人在学习锯削过程容易出现速度过快(80次/分钟)、锯缝歪斜的现象。如果不刻苦学习,不去研究锯弓的握法及力作用点的位置,很难使技能化为技巧。原右手满握锯柄位置,当用力推出时,作用于锯柄的推力点高于锯条安装孔中心位置30mm左右,由于作用力点与锯条不在同一直线上,偏高的作用力点很容易造成锯弓向两侧摆动,锯条容易折断及锯缝歪斜,致使锯条用量增加和锯削断面平面度不能保证,加工质量受到影响。除了右手推力点外,左手拇指按压位置对锯弓下压力度影响很大,如果前端按压力度不足,在刚推出的瞬间,因后面力臂长容易造成前后不平衡,导致锯削过程上下摆动幅度大,影响锯条的运动路线和断面锯痕的清晰度。可解决刚推出瞬间造成前后不平衡的毛病,当然身体要配合整个锯削动作的完成,注意右手推出力要大于前端下压力,才能使锯条前进,而且不使锯条压断。由于前端下压力增加,动作配合协调,锯削速度自然就能慢下来,人操作起来也就容易疲劳,对锯削的“论提久战”非常有利。改进后,由于往复速度一般可少于40次/分钟,因此有较多时间去注意锯缝与所划加工界线位置,使锯削断面平面质量提高。

综上所述,在锉柄的握法上,解决锉柄顶住掌心位置的问题,提高加工表面的质量,促进锉削技能技巧的形成;在锯削方法上,由于两手力的作用力点,使右手推力点方向与锯条前进方向接近一致,减少锯弓推进摆动,又使左手下压力提高,保证推出瞬间前后平衡,提高锯削效率和断面质量,缩短技能转化为技巧时间。

论文作者:赵鹏程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教师》2018年4月刊

论文发表时间:2018/4/26

标签:;  ;  ;  ;  ;  ;  ;  ;  

钳工技术的尝试改进及教学探讨论文_赵鹏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