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胃炎采用中医治疗的效果观察论文_熊饮冰

(伏口镇中心卫生院 湖南涟源 417108)

摘要:目的 探讨中医治疗在慢性胃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给今后临床治疗提高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在医院接受治疗的90例慢性胃炎患者作为这次研究对象,入选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其中45例患者应用西药进行治疗,命名为西医组;另外的45例患者应用中医治疗,命名为中医组,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与西医组患者对比,中医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高,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且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慢性胃炎患者中应用中医治疗,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关键词:慢性胃炎;中医治疗;临床效果

慢性胃炎作为消化内科常见的一类疾病,典型的临床表现是嗳气、胃酸胃痛,临床检查显示胃粘膜出现慢性炎症或是萎缩性病变,主要是淋巴细胞、浆细胞等炎症细胞浸润。西医治疗主要根除幽门螺旋杆菌和缓解胃炎[1]。从中医学角度来说,胃炎是由于饮食、气候的变化,导致胃气上逆、脾胃失调等,属于“胃脘痛”和“痞满”的范畴 [2]。临床均先经中医辨证分型,而后进行对应的临床治疗。本次研究选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在医院接受治疗的90例慢性胃炎患者作为这次研究对象,探讨中医治疗在慢性胃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现具体阐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在医院接受治疗的90例慢性胃炎患者作为这次研究对象,入选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其中西医组45例患者中男23例,女22例,患者最大年龄50岁,最小年龄22岁,平均年龄(36.8±2.3)岁;病程最长8年,最短1年,平均病程(4.68±0.85)年。中医组45例患者中男25例,女20例,患者最大年龄54岁,最小年龄20岁,平均年龄(37.2±2.4)岁;病程最长9年,最短1年,平均病程(4.85±0.82)年,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基本资料相仿,具有比较意义。

1.2 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3]

纳入标准:患者的病情诊断均符合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中慢性胃炎的诊断标准,常见的临床表现有腹部反复疼痛,偶尔伴有大便干结、溏稀,食欲减退,饭后伴有一定的胃酸、呕吐等现象;入院后经胃镜和胃粘膜组织病理学检查,确定为胃炎;患者及其家属对本次研究知情且均已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伴有严重精神障碍患者;伴有严重的心、肾功能障碍患者;伴有消化道肿瘤或是糖尿病患者。

1.2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合理调整患者的饮食,指导患者少食多餐,选取质软的食物,避免食用辛辣食物。

西医组:应用三联法进行抗幽门螺旋杆菌法治疗,主要包括按照30mg/次的剂量服用兰索拉唑,1天1次;0.5g/次的剂量口服克拉霉素,每天2次;20mg/天的剂量服用雷贝拉唑;1.0g/d的剂量服用阿莫西林,这些均在餐前服用,在餐后服用维霉素片,每次5片,一天3次,连续服药治疗3个月。

中医组: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根据中医分型给予适当的治疗方法,肝胃不和患者,临床治疗以健脾胃,理气法进行治疗,方剂组成由:橘皮6g,香附10g,苏梗10g,大腹皮10g,佛手10g,枳壳10g,鸡内金5g,砂仁5g。对于脾胃湿热型患者,临床治疗主要进行健脾胃,清湿热,方剂组成有:党参15g,茯苓15g,黄连5g,姜半夏5g,黄岑5g,广木香10g,白术10g。对于脾寒胃虚患者,方剂包括:桂枝10g,炙甘草5g,大枣10g,延胡索10g,黄芪30g。白芍15g,金铃子10g,香橼皮10g。胃阴不足患者,方剂包括:香附10g,甘草3g,白芍15g,丹参10g,麦冬5g,金铃子5g,石斛15g。胃络淤血患者,方剂包括:枳壳10g,左金丸5g,炒栀子10g,陈皮10g,香橼皮5g,香附10g,延胡索10g,金铃子10g。治疗过程中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和胃黏膜破坏情况,对药物进行合理加减治疗,方剂用水煎服,1天1剂,连续治疗2个月。

1.3 指标观察[4]

按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对慢性胃炎的疗效判断标准:显效:经2个月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完全消失,经胃镜检查,活动性胃炎消失;有效:患者的临床正常明显缓解,经胃镜检查,胃黏膜的病变范围缩小,胃炎缓解;无效:患者的临床症状没有好转甚至加重,经胃镜和病理检查,病灶没有改变甚至呈增加的趋势。观察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 统计分析

对研究所得数据利用SPSS 18.0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 ±s)来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n/%表示,用χ2检验,检测P值,如果经检测P值小于0.05,则提示经比较两组数据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

中医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56%,西医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7.78%,中医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西医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1.

3. 讨论

近年来慢性胃炎的发生率呈逐年生死的趋势,在现代医学中认为该类疾病的发生与胃动力障碍、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和中枢神经功能失调等因素有关。从中医学角度处方,慢性胃炎是属于胃脘痛、痞满的范畴,由于饮食不规律,外邪侵胃,情志不畅,对脾胃均有一定的损害,部分伴有伤寒患者,寒气损害脾胃,导致脾阳亏虚,长期以往,导致气血两虚[5]。在临床治疗过程中,根据患者病情的中医分型,给予合理的治疗方法。方剂中的苏梗能促进机体的消化液分泌,加强胃肠蠕动;应用香附进行理气止淤;橘皮能调节中气,枳壳理气,香橼皮具有疏肝理气的作用,佛手具有健脾胃的功效。方剂中党参具有益气生津的功效,白术健脾胃;黄岑清热解毒,半夏降逆止吐,白芍具有缓中止痛,养血活血的功效[6]。本次研究结果表明,与西医组患者对比,中医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高,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且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在慢性胃炎患者中应用中医治疗,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杨旭峰.中医辨证论联合西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观察[J].中西医结合中国民间疗法,2016,24(2):64-65.

[2]黄妹,黄永革.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胃炎疗效观察[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15(1):179-181.

[3]何志雄,罗颖兴,何志梅.中医辨证健脾益气方在慢性胃炎患者中治疗效果观察[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7,38(4):392-394.

[4]杨莹洁,任用坤,林杨,等.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胃炎疗效观察[J].四川中医,2017,15(2):138-140.

[5]姚娜,孟宪鑫,李玲玲,等.中医综合疗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6,18(6):674-675.

[6]郎建新.中医辨证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观察[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3,15(8)211-212.

论文作者:熊饮冰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8年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12

标签:;  ;  ;  ;  ;  ;  ;  ;  

慢性胃炎采用中医治疗的效果观察论文_熊饮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