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式对英语学习者理解力的影响及对阅读教学的启示

图式对英语学习者理解力的影响及对阅读教学的启示

刘霞[1]2013年在《英语报刊自主课外阅读促进高中生英语学习的行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近十几年来,阅读一直都是高考英语试题的重要组成部分,且是占高考英语试题总分比例最大的一项题型,因此如何改进英语阅读教学、提高阅读教学效率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成为英语教学研究的重中之重。而目前仅靠课本中的阅读文章和试卷上的阅读理解材料已不能满足《英语课程标准》所提出的要求,也不能满足高考的要求。因此,一些中学英语教师已经开始尝试将英语报刊阅读融入常规英语教学,作为对英语教材的补充,并将利用英语报刊阅读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列为英语课堂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虽然很多前人做出了尝试,付出了努力,但如何借助英文报刊提高高中生的英语学习水平,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这种形势下,本人以江苏省华罗庚中学高一年级的11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进行了为期一学期的行动研究。旨在探究英文报刊阅读的教学方法,并将之应用于高中英语教学实践,从而验证其有效性和可行性。在一个学期的行动研究期间,课外阅读班以21st Century Teens为课外阅读材料开展了英语课外阅读活动,并且实施了一系列促进学生课外阅读的举措,如开设阅读讲评课、进行阅读检测、写读报笔记等;而对比班则使用传统教材,采用传统教学方法。研究者通过问卷调查、书面测试、访谈、个案分析等方法收集相关数据并进行定量和定性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学生英语阅读行为及自我效能发生变化;2)学生的英语词汇量明显扩大;3)学生的阅读速度及理解力得到提高;4)学生的语感和英语写作水平进步;5)学生的英语综合语言水平得到提升。此外,本研究也能提供给广大高中英语教师一些英文报刊阅读教学的方法,并促使更多的教师将英文报刊阅读运用于他们的阅读教学实践中。

曾家延[2]2016年在《活动理论枧角下学生使用教科书研究》文中指出从“依赖教科书”到进步主义对“教科书依赖的批判”,使“教科书使用”成为一个在学界颇具争议性的话题。在课程改革背景下,课程实施过程备受关注,教科书使用是课程实施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教科书使用研究近年来也受学界关注。然而,目前研究只关注教师使用教科书,忽视学生使用教科书的研究现状与课程改革所提倡的“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格格不入。造成学生使用教科书的目的变得单一、效率和水平低下,有时候还阻碍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有鉴于此,学生使用教科书研究成为当下的必然选择。理论上的缺乏、实践上的不足、方法上的复杂性让这个领域的研究至今在学界仍处于一个有待开发的状态。本研究通过用第二、叁章回顾这一领域的理论研究,在比较叁种理论视角的基础上,提出活动理论视角下学生使用教科书的理论架构。通过理论研究发现:第一,文本阅读理论视角下的研究已经将学生使用教科书界定为“记忆教科书内容的多少来衡量学生阅读效率的概念”转变为“阅读者已有知识、文本结构和阅读者策略之间的互动”。这一理论视角的研究对于学生提高阅读水平非常有帮助,但受心理学主导,文本阅读理论下的学生使用教科书研究只重视学生的阅读行为,忽视了学生使用教科书的教学特殊性,脱离自然状态下教科书使用研究。第二,读者反映理论视角将学生使用教科书界定为读者与文本之间的互动,将“意图读者、隐含读者、实际读者的一致性”作为判断教科书有效使用的标准,其价值在于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但它将使用教科书限定在阅读行为上,没有对学生与教科书之间的互动做出明确阐释,且缺乏实证研究,因此,本研究不采用该理论视角。第叁,活动理论将学生使用教科书界定为学生在活动中将教科书工具化和学生使用工具相结合的过程。在教科书工具化的过程中,教科书的潜在功能不断凸显,但教科书的功能也可能被替换或者更改,在使用工具的过程中,学生形成了自己的工具使用图式,这两个过程相结合就揭开了学生与教科书互动的内涵。鉴于活动理论在理论解释力和实证研究上的优越性,本研究采用活动理论视角。本研究的实证部分采用个案研究法,在分析比较四个个案学生如何使用教科书之后,发现:第一,学生使用教科书行为类型基本相似,在每一类型上具体的表现存在差异,但深度阅读等行为比较缺乏;第二,虽然学生都用不同的表达方式来表示自己对教科书使用的目的与信念,但本质上都是通过提高词汇量等要素来提高考试成绩;第叁,学生使用教科书过程中,教科书都发生了工具化,但工具化水平不高,教科书的功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第四,学生都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使用教科书图式,每个学生在使用教科书的水平都不一样,但使用水平偏低是几个学生的共同点;第五,不同的活动情境(劳动分工、规则和共同体)显示出学生使用教科书的差异,但差异并不是很明显。本研究的结果说明:第一,不管是优等生还是学困生,在使用教科书上都需要从低层次、未充分认识、未充分使用、低水平转向深层次、高水平、充分认识和充分使用教科书各部分功能转变。第二,在活动情境的规则、劳动分工、共同体这叁个要素中,都体现出不同教师对学生使用教科书的影响很大,教师可以在学生有效使用教科书中扮演重要角色。第叁,学生有效使用教科书并不是自动发生的,也不是一种直觉,而是更多需要培训和指导的。本研究建议:第一,为了促进学生更有效地使用教科书,我们需要增进学生对教科书这个中介物的结构、功能、预期使用目的的了解,要对这些内容有充分的介绍;第二,增加教科书中有关课外知识的链接,明确学生使用教科书的目标,加强学生使用教科书的动机和需求,让学生能够高水平地使用教科书;第叁,在活动情境叁要素中体现出教师对学生使用教科书的重要角色,为了让教师更好地帮助学生有效使用教科书,需要对教师进行使用教科书的培训;最后,在教科书设计上,数据应该不仅仅来自于于文本分析,还更多需要对“使用中的教科书”开展研究。

张士东[3]2003年在《图式对英语学习者理解力的影响及对阅读教学的启示》文中认为在语言学习中,特别是在外语学习中,阅读是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它是学生获取外语知识和技能的重要途径。正如卡莱尔(Carrel 1989)所说,“对于许多学习者来说,阅读是四项语言技能中最重要的,在英语作为第二语言或外语学习中尤其如此”。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大学英语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70年代以来,鲁梅哈特等提出了阅读过程中的交互性理论。这一理论认为,阅读理解不仅是读者对语言文字的加工过程,而且也是读者对已有背景知识的运用过程。不管读者的阅读能力如何,只要具有较多的背景知识,在加工阅读材料时,这些背景知识就可以弥补阅读能力的不足。如果没有背景知识,语言能力则无法全面其发挥功能。而在信息加工的过程中,“图式”(schema)是认知的基石,一切信息加工都必须建立在它的基础之上。本文试图以此为视点,着重论述“图式理论”对英语阅读教学的指导意义。 图式理论应用于英语阅读中,将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意识。任何语篇材料只是作者与读者进行交流和相互理解的媒介。只有当读者将自己的背景知识与语篇负载的语言文字信息联系起来以后,阅读的交际功能才得以完成。因此,背景知识与语篇信息相互作用的结果构成了理解。读者具备的背景知识与所读语篇信息越吻合,理解率就越高。 全文分以下六部分: 第一部分介绍为阅读过程中的图式的概念。这是整个论文论证过程的理论基础。图式及图式理论,阅读及阅读过程的主旨及要义都要在这一部分引用及分析。本部分也提出了图式理论的意义。 第二部分讨论阅读过程的叁个模式,即:“自下而上”过程,“自上而下”过程和“交互作用”过程。前两个模式只在特定阅读条件下特别有 效,而第叁种模式才是最经常运用的,可以说它综合了前两个模式的优 点。 第叁部分对叁种图式进行了分析,即:语言图式,内容图式和形式图 式。这叁种图式都在阅读理解中起一定的作用。至于哪一种图式更重要一 些要依具体情况而论。 第四部分讨论图式在阅读理解中的作用。由于图式是人们头脑中已经 存在的相关背景知识,那么在阅读过程激活这一背景知识就非常重要。只 有当图式得以建立之后,阅读者才能够对意义进行推测,从而推进阅读理 解的进行。 第五部分阐明本实验调查的目的,对象,方法,以及对实验结果的分 析。 第六部分指出本研究对英语阅读教学的启示,也提出了本研究的局限 性。

孟一飞[4]2007年在《任务型教学模式对提高初中生英语阅读理解能力的研究》文中提出阅读不仅是学习的工具,更是学习的手段。它具有深厚的理论及实践的基础。初中英语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发展中学生阅读理解能力是重要的教学目标之一。本研究分析了阅读、阅读过程模式、阅读理解能力及阅读教学方法等基本概念,以认识心理学理论、阅读的本质理论、图式理论、二语习得理论为指导,确定了在初中阅读课教学中,着重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目标和原则。对南京66中学和南京滨江中学的初一、初二学生进行一年多调查研究,了解到在阅读理解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任务型阅读教学模式提高中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结论。确立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5项原则:整体性原则、针对性原则、阶梯性原则、适合性原则及多样化原则,并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设计优化的任务型阅读教学模式。此模式不同以往的教学模式,它包含四个任务型教学模块,每个模块都有具体任务。把任务型教学模式运用于阅读教学中,以培养学生完成模块一系列任务的阅读学习方式为切口,解决阅读问题、化解有关任务,对学生综合阅读理解能力的提升进行训练实践,从而达到阅读目的、提升初中生阅读理解能力。

张瑞平[5]2011年在《图式理论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运用》文中研究表明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在整个高中英语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同时也是目前高中英语教改的重头戏。其教学目标是培养,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藉此获得所需信息。但目前,笔者所在学校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过于注重学生的语言能力培养,大量的教学活动以语法,句型和词汇为中心,而忽视了学生对语篇整体把握上的能力培养。究其原因,既有观念上的问题,也有方法上的问题。因此,将高中英语教学的实际与教学理论(图式理论)相结合,找到适合高中学生的英语阅读教学方法显得十分必要。本文试图以图式理论为指导,对高叁阅读教学方法上做尝试性的实验,以期提高学生的综合阅读能力。图式理论分为语言图式,内容图式和形式图式叁大类。语言图式是指读者先前的语言知识,即关于语音、词汇和语法等方面的知识。内容图式是指读者先前拥有的与文章话题相关的知识。形式图式也叫结构图式,或修辞图式,是指不同类型语篇的篇章结构知识,或体裁知识。每次上新课时,作者首先从不同层面激活学生已有的图式策略,帮助学生在阅读前做好准备;然后,要求学生通过完成各种不同的课堂活动来操练,巩固这些技巧,并构建新的图式策略,使学生独立的,或在教师的帮助下顺利完成阅读任务。实验结果表明,学生的推理判断和归纳总结能力在叁种图式策略的互相作用下取得了可喜的进步;他们的阅读理解力也如预期的那样得到了提高。不难发现,图式理论确实可以改变一些目前中学英语阅读教学中还不尽如人意的局面。而这种状况恰恰是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不当所导致的。由于实验时间有限,面也不够广,本实验肯定还有许多不足之处。但是英语教学改革道路上迈出的可喜一步。当然,我们清楚地认识到前面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俞春梅[6]2006年在《导—读—练》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社会的发展与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国际交往和经济贸易有了长足的发展。英语作为世界上使用最为广泛的一种语言,在学习与工作中不可避免地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因而愈来愈受到各界人士的重视,英语学习也由此越来越深入人心。近几年,各类英语培训应市场要求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起来,且有愈演愈烈之势。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中职生的英语教学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 那么,如何提高中职生的英语水平呢?以往单单利用教科书,采用填鸭式的灌输方式,虽然教了学生很多的语言知识,却如纸上谈兵,学生难以在实际的语言环境中自如地运用语言,这就违背了教学的初衷。因此,英语教学必须有效地实施交际教学的各项原则,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交际能力。其中,阅读能力的高低不仅决定了能否快速高效地吸收有用信息,同时还制约和影响着一个人的听、说、写能力的全面发展。同时,英语阅读也是能够让学生更多地接触语言的快捷有效的途径。英语阅读能够有效地提高学习者的英语学习效率。所以,努力提高英语阅读理解能力是每个英语学习者追求的目标。因此,在中职英语教学中,侧重培养阅读理解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它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他们对学习英语的兴趣,也符合他们的学习需要。 中职生作为身心处于高速发展时期的群体,接受能力强。阅读对于他们来说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通过阅读,学生不仅能够提高英语的学习效率,而且对其认知发展也有重要的促进作用。目前,中职英语教材已采用了交际教学法,但很多教师受传统教学的影响,仍然侧重语法教学,这不利于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发展。因此,笔者试图探索一种新的阅读教学模式,希望能对提高中职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有所帮助。本文首先分析了当前中职英语阅读教学的状况以及教师的作用,然后就阅读的一些相关理论作了介绍,比如阅读的基本理念,阅读教学的几种基本学说。在这些理论研究的基础上,笔者提出了本文所要探索的问题---阅读课中采用“导-读-练”的教学新模式。在论及这种新模式之前,笔者先阐述了一些相应的理论依据,即阅读教学的原则和策略。随后,在这些理论的支撑下,介绍了这种新模式在教学实践中的具体操作。最后,笔者谈了几点关于提高中职英语阅读教学水平的个人建议。

李海涛[7]2006年在《语篇分析理论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高中英语课堂上,阅读被作为一种吸收知识的重要途径受到教师和学生们的重视。而阅读能力的提高不仅有助与学生思维的发展,知识量的储备,更有利于学生语言实际交际能力的提高。阅读更是中学阶段英语教学的重点和核心所在。在这几年的高考中,阅读量大幅度增加,阅读材料也突出英语国家的语言文化,考试重点也转向对文章的整体把握和创新思维能力。这对学生对英语语言文化的知识储备和阅读文章的技巧有很高的要求。而当今学校的阅读教学高投入低产出,并没有得到良好的效果,就其原因,笔者认为是语篇理论没有运用到实际教学中去,发挥其应有的指导作用。语篇分析理论形成不久,就已被运用指导多个领域,它对当今英语阅读课堂教学也有指导作用。其中的图式理论,连接手段和文章体裁的分析理论,对当今学生综合阅读能力的提高很有帮助。本文以“语篇理论指导下的高中阅读教学”为题,结合图式理论在高中阅读课中的运用和有力的分析调查,探索语篇分析在阅读教学中的合理性,和可用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笔者结合教学实际形成的一套可行的阅读模式,寻求高中生阅读理解的有效途径。文章先总结了阅读的重要性,结合高考分析,得出现今英语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和需要加强的地方。然后对语篇分析理论进行重点阐述,其中简要介绍衔接手段理论和文章体裁分析理论。之后探求语篇分析理论与图式理论的关系,说明两者结合可以有效指导高中阅读。结合高中英语阅读现状和影响英语阅读的因素,结合图式理论的运用,论证语篇理论可以优化高中英语阅读,提高阅读效果。在上述理论实践基础上,最后提出笔者“导---读---练”模式。这种模式在依据教学大纲,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的同时还遵循因材施教和循序渐进原则。这是笔者结合多年教学经验在语篇分析理论指导下的一点创新,目的是提高高中英语阅读效果。经过缜密的实验研究试验得出令人信服的答案,即语篇分析确实对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有指导启发意义。最后本文提出了对今后阅读教学的几点启发。最后希望本论文能为改变英语阅读教学现状起到有利作用,引起广大教师对此领域的重视与兴趣。

尤妙莹[8]2017年在《思维导图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提出《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2003)提出,高中英语教学应培养学生的综合阅读能力,并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广泛的阅读兴趣。然而实践表明,英语阅读始终是学生英语学习中的薄弱环节,英语阅读教学仍存在诸多问题,如对阅读兴趣的缺乏以及阅读策略的忽略。思维导图来源于图式理论、建构主义和知识可视化,运用重点词、图形、色彩等形式促进学生理解力、记忆力和创造力的发展,对于阅读教学具有积极的作用。因此,本文尝试将思维导图应用于高中英语阅读的实际教学中,以探讨思维导图能否调动高中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促进高中学生英语阅读理解水平的提升。本研究采取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实验法等方法,选取福建南靖一中高二年两个班共114名学生为研究对象,进行为期16周的教学实验。其中(6)班为控制班,采用传统的英语阅读教学方法;(14)班为实验班,采用思维导图进行英语阅读教学。本研究旨在验证:(1)思维导图辅助下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可以提升高中生的英语阅读水平;(2)思维导图辅助下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可以激发高中生的英语阅读兴趣。实验前测试的成绩显示两个班级学生的英语阅读水平没有显着性差异。经过16周的实验教学后,笔者运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配对样本T检验对比实验班和控制班前后测收集的数据,结果表明在经过教学实验后实验班学生的英语阅读水平明显高于控制班学生。基于对实验数据和问卷调查数据的统计分析,本研究得出以下结论:思维导图辅助下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模式能激发高中生的英语阅读兴趣,并且能够提高高中生的英语阅读水平。因此,笔者从教师、学生及课堂这叁个角度对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提出些许建议,以期为思维导图应用于高中英语阅读的实际教学提供有益的参考。

孙倩如[9]2010年在《高中英语阅读课中的师生协商》文中研究说明上海“二期”课改提出“高中提高和过关阶段应适当侧重阅读能力的培养”。作为身处教学第一线的一员,研究课堂,优化课堂,已是大势所趋。本研究立足高中英语阅读课堂,旨在以师生协商激活文本与学生间的互动。论文的第一章简明扼要地阐述研究背景,介绍研究方法,列举研究的特点和创新之处等。第二章讨论了阅读和协商的相关研究,对主要概念进行了界定。第叁章就学生问卷调查,考查教与学的现状,其中包括教师与学生间的协商,学生与文本间的互动。第四章围绕协商,对叁位教师进行课堂观察,涉及阅读课的读前、读中、读后等各个活动。第五章为研究结论。主要研究结论如下:●学生的阅读动机、理解力、主动阅读等处于中等水平,有待继续发展。●教师的协商行为与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力呈正相关,教师的协商行为与学生的主动阅读策略呈正相关。协商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字词、文本,也能促进学生可理解性输出。●师生协商互动的次数,尤其在读中活动的协商次数仍然偏少,教师丢失了一些原本可以协商的机会。在教师使用的互动调整类型中,以确认核实、澄清请求、追加问题和诱导居多。在封闭式问题和开放式问题的使用比率上,教师之间有较大的差异。有效的协商在阅读课堂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能调动学生一切积极因素,但实际情况并不如人意。希望本研究能给同行带来借鉴。

李晓莲[10]2004年在《从关联理论的角度探求英语阅读课的教学模式》文中提出阅读是外语学习者获取信息和交流信息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它是读者潜在的一种交际能力。阅读是一个十分复杂的心理和智力过程,是作者和读者之间的交际活动,作者将自己的意图、打算、思想和感情等等,用书面语的形式表现出来,而读者通过对这些语言符号的辨认、联系和推理去判断存在于语言符号背后的作者真实意图。由于这种交流不是面对面进行的,所以阅读是一种很特殊的交流形式,是读者和作者是通过书面印刷符号作为联系纽带而进行的交流。正因为阅读的特殊交流形式,增添了读者正确理解作者真实意图的难度。 多年来,学生阅读综合技能的提高一直都是英语阅读课教师关注的重点,有相当多的英语教师希望能够早日寻找出一条适合于中国学生英语阅读能力提高的有效策略。在英语教学中,我们发现很多中国学生在阅读英语读物时,习惯使用他们在阅读汉语读物时的学习经验和策略,使英语阅读的效果并不理想。这是因为中国人和英语本族语的人之间很自然的存在一种潜在的语言、文化和思维方面的差异性。这篇文章对在外语阅读课教学方面很有影响的4个阅读学习模式进行综合分析,在强调这些模式对阅读教学产生影响的同时,指出了它们的不足。从而提出了以关联理论作为基础理论,重新看待和审视在中国的阅读课教学模式的观点。 关联理论认为:关联是人类认知的特性,它存在于人的一切交流的过程中。当我们用外语阅读交流时,第二语言的词汇和内容会唤起读者第一语言的关联性。当然不同语言背景的读者具有不同的关联;有相同的语言背景的人也可能具有不同程度的关联性。关联程度不同,阅读的效果就不同。阅读教学策略的最新研究结果表明:作者的真实意义不只是存在于明示的语义中,而常常需要读者通过推理和理解隐含的语义。任何词汇向我们表述的不仅仅是词义,而是词汇附带的声音、形状、颜色、气味甚至场景。我们预定不同的印刷符号来表达颜色、味道、气味、感觉、思想等,当我们阅读到这些语言符号时,这些词汇连同它们附带的细徽差别和特性都以很直观的图式表现出来,这就意味着我们的阅读就是不断地通过词汇呈现的意义去推测和感受这些词汇所附带的真实意义。本篇论文对SperberandV八1劝n的关联理论作了全面的介绍和分析,重点讨论了交际中的隐含和推理,关联原则以及关联和理解的问题,明确指出关联原则能帮助我们在阅读中准确地理解话语意义,而教师的责任就是培养学生英语阅读的关联意识和寻找关联性的能力。 众所周知,在阅读过程中会涉及很多因素,这些因素都可能会对学生的阅读产生不同的影响。英语阅读是中国学生获取信息的重要手段,是英语各项技能的荃础。每个人在阅读过程中都会面临如:对话语的理解,对语篇连贯的解释,对语篇风格的理解等困难,这些困难也是阻碍读者理解文章的重要因素。过去由于我们对阅读交际的实质缺乏科学的认知,因此在中国的英语阅读课教学中,还存在银多的误区,阅读课的教学缺乏目标性。如果从关联理论的角度来思考阅读交际的河题,就能使阅读课教师和学生对阅读教学的目标更明确,教师也能从中清楚地认识到英语阅读中存在的症结,并选用各种有效方法来加以解决。而关联理论又为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提供了科学而有效的理论依据。 如何将关联理论有效地运用于现代英语阅读课的教学中呢?在这篇文章中,作者重点介绍了如何用关联理论来指导英语阅读课程的设计、如何选择适宜的阅读教材、怎样从阅读材料中寻找关联性、如何提高学生的关联思维和阅读兴趣以及如何设计阅读课的教学策略等。如果一个教师将关联理论的方法用于阅读课的教学中,学生就能获得对文章更准确和有效的理解。在多年的英语阅读课教学中,作者根据教学的经验和体会,结合对关联理论的理解,列举出一些有代表性的事例和范例教案,说明关联理论在阅读课教学实际中的积极指导作用。在文章的最后,作者对关联理论的阅读课教学策略研究作了全面的总结和归纳,指出了目前在研究中还存在的问题,并对英语课的教学策略的进一步研究提出了个人的观点和建议。从关联理论的角度来审视英语阅读课的教学策略,无论对教师还是对学生都会有积极而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英语报刊自主课外阅读促进高中生英语学习的行动研究[D]. 刘霞. 南京师范大学. 2013

[2]. 活动理论枧角下学生使用教科书研究[D]. 曾家延. 华东师范大学. 2016

[3]. 图式对英语学习者理解力的影响及对阅读教学的启示[D]. 张士东. 东北师范大学. 2003

[4]. 任务型教学模式对提高初中生英语阅读理解能力的研究[D]. 孟一飞. 上海师范大学. 2007

[5]. 图式理论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运用[D]. 张瑞平. 上海师范大学. 2011

[6]. 导—读—练[D]. 俞春梅. 上海师范大学. 2006

[7]. 语篇分析理论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李海涛. 东北师范大学. 2006

[8]. 思维导图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尤妙莹. 闽南师范大学. 2017

[9]. 高中英语阅读课中的师生协商[D]. 孙倩如. 华东师范大学. 2010

[10]. 从关联理论的角度探求英语阅读课的教学模式[D]. 李晓莲. 西南师范大学. 2004

标签:;  ;  ;  ;  ;  ;  ;  ;  

图式对英语学习者理解力的影响及对阅读教学的启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