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顶山市少数民族体育资源开发模式的研究论文

平顶山市少数民族体育资源开发模式的研究论文

平顶山市少数民族体育资源开发模式的研究

常丽娟1,何春华2

(1.六盘水师范学院 体育学院,贵州 六盘水;2.平顶山学院,河南 平顶山)

摘 要: 本课题以民族文化繁荣发展为宏观背景,运用民族学、社会学和文献资料、逻辑推理和实地考察等相关理论和研究方法,以少数民族聚居地和平顶山学院为考察占,对相关领域部分专家学者和少数民族民众进行访谈调查,结合当地少数民族体育活动开展情况和本市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现实环境,理论结合实践,对少数民族体育资源开发模式概念、少数民族体育资源开发功能以及影响开发顶山市少数民族体育资源的各种因素作出分析并结合当前发展优势提出相应的开发模式,为更好地促进平顶山地区的民族文化认同与和谐发展创造条件,为平顶山市少数民族体育资源开发提供重要理论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 平顶山;体育资源;开发模式

一 前言

平顶山,位于河南省中部,处于豫西山地和淮河平原的过渡地带,具有明显的暖温带和亚热带交错的过渡性气候,自然环境优良,有鹰城之称,是国家优秀旅游城市。平顶山地区历史悠久,最早建城信息可追溯到商周时期,这里矿产丰富,是国家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工业基地。平顶山市有36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六万余,其中以回族为最多,占平顶山市少数民族总人口的百分之八十。其次以满族、蒙古族为主,这两个民族有一万余人。平顶山市其它33个少数民族人口较少,不到三千人。平顶山市的回族民众主要聚居在叶县地区的2个民族乡——叶县马庄回族乡和郏县姚庄回族乡。蒙古族“主要分布在市郊区北渡乡荆山村、廉村乡宣庄和马庄,叶县仙台乡西北拐村和老程庄”[1]、平顶山叶县龚店乡司庄村等地。平顶山市是河南省民族宗教工作较重的省辖市之一,全市少数民族体育资源众多,目前市里开展有众多少数民族体育项目,如舞龙、舞狮、武术、柔力球、蹴球、板鞋竞速、高脚竞速等。

目前,平顶山市的少数民族体育开展并不是很广泛,只是在少数地区和个别高校有开展少数民族体育项目,而且全市在对本地少数民族体育资源的开发也并不是很充分,一些体育资源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发与利用,这是平顶山市的一大遗憾。对平顶山市少数民族体育资源开发模式进行研究既可以填充本地少数民族文化传承中的不足,又可以为本地少数民族体育的开发提供部分理论支撑,为本地少数民族体育的延续起到更好的辅助作用。

在社会主义大繁荣背景下,进行城市少数民族体育资源开发模式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少数民族体育资源进行开发不仅能够促进平顶山市各民族的融合与交流,而且可以增进各少数民族群众之间的文化认同与民族认同;对少数民族体育资源进行开发也可以成为平顶山部分民众增加收入的一种手段,为平顶山市的经济发展做出贡献。比如说:开展少数民族风情旅游,把少数民族体育项目融入到旅游表演中,这项活动的开展,不仅能够满足外来游客猎奇、散心、健身的自身需求,而且可以改善少数民族聚居地区民众的生活水平,能够实现游客与民众的双赢。开展少数民族风情旅游还可以为平顶山市部分剩余劳动力提供良好的就业机会,促进平顶山地区社会的安定。

通过调查研究平顶山市少数民族体育资源开发模式的现实情况,可以了解制约当地少数民族体育资源开发的因素,以及开发动机,可以更好地为当地体育资源的开发提供更好的开发路径和经验,有利于整合平顶山地区的少数民族体育资源。

二 平顶山市少数民族体育资源开发模式

平顶山市少数民族体育具有交叉、层叠、共享等特征,但对这一丰富的少数民族体育资源,绝大多数内容没有进行科学的开发,还停留在原始状态,其项目内容高度分散,零星棋布,规模狭小又相对较封闭。因此,对平顶山少数民族体育资源进行开发并构建开发模式,对保护、继承并发扬平顶山市少数民族体育文化就具有重要的学术研究意义。

(一) 民俗节庆式模式

民俗节庆是我国少数民族体育开展与开发的主要依托模式,平顶山地区常用的传统民俗节庆有春节、元宵节、清明节、中秋节等节日;回族民众常用的民俗节庆有开斋节、古尔邦节(宰牲节)、尔德节、茂鲁德节(圣纪节)等;蒙古族常用的民俗节庆有祭祖节、燃灯节等;平顶山满族由于久居中原,节日与汉族基本相同,但是还保留有添仓节这一特殊节日。

其一,舞龙队文化符号。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中华民族的图腾,是华夏子孙精神的寄托。舞龙是我国传统体育项目,是联系中华各民族同胞的精神纽带,是增进民族团结和民族情感的一种文化交流方式。平顶山学院舞龙队是一支技能高强、训练有素的队伍,成立于2005年,从建立到现在已有十二年历史。平顶山学院舞龙队目前由30多名师生组成,目前有男子队和女子队两支队伍,在成立之初是河南省唯一高校舞龙队,也是全国最早的大学生专业舞龙队伍之一。平顶山学院舞龙队由最初的业余训练,已经变成为学校体育专业的选修课程,正在向着科学化、规范化、社会化的方向发展,舞龙队的理论知识和训练技术也在日臻成熟。目前舞龙队已经成为一支技艺高超的具有浓郁专业特色的队伍,已先后培养出200多名高水平运动员,3名国家级龙狮裁判员。已先后赢得国际级、国家级各项大奖十余项。平顶山学院舞龙队不仅积极参与学校个中国社团活动、学校比赛表演活动,而且承担着为校争光、为市争光、为省争光的重任,多次参加校级以上大型比赛活动,而且已经走出国门,向世界展现我中华民族高贵的民族精神和高尚的民族品格。

目前已经有许多涌流和学习关系的研究和讨论。主要的目标是在课堂上促成学生的涌流体验。在涌流理论视角下,研究的问题可以是:

校本社联模式主旨平顶山学院所存在的少数民族体育活动与社会的交流与互动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开发模式,此种模式的形成具有主旨性,即校本特色体育项目得到社会群体的共性认同而产生互相影响的功能。在平顶山学院的各种会议、对外交流活动、地方各种科学成果评比等活动中,其特色项目舞龙得到社会多次、多方面的认可,对外影响日益增多。

(二) 校园校本式模式

平顶山市的少数民族以回族最多,其次是以满族、蒙古族为主,除此之外还有苗族、彝族、土家族、藏族、羌族等33个少数民族,约占平顶山市少数民族的4%。目前平顶山市有民族学校23所(回中2所、回小20所,蒙古族小学1所),在校生7543人,其中少数民族学生4145人。[2]这些民族学校主要分布在区均有分布叶县和郏县。在叶县回民中学、马庄小学、雷庄小学等民族学校中,在课间活动或者运动会中,经常会开展一些武术、板鞋竞速、高脚竞速、舞龙等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以增进师生感情、同学乐趣,增强校园文化。

平顶山市有全日制本科两所,分别为平顶山学院和河南城建学院,专科三所,分别为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河南质量工程职业学院、平顶山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在这些高等学府中亦开设有武术、民族传统体育概论等课程,有些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如柔力球、舞龙、舞狮、板鞋竞速、蹴球、高脚竞速、拔河、健身气功等也作为比赛或娱乐项目在校园中开展。

2.4 PITC和VCT发现的感染者特征比较 对2016年发现的感染者当年死亡比例、既往检测比例、晚发现比例进行分析,比较PITC和VCT发现的感染者特征。与VCT相比,PITC途径发现的感染者晚发现比例较高,既往检测比例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3。

如,在课上讲解完案例之后,教师可以先将重点部分知识进行重复讲解,并询问学生是否还有不明白的地方。通过一个眼神、一个动作等,加强引导的效果。这时候,如果教师能够微笑地回应学生,则可以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同时,教师在个别辅导中,也要面对微笑,细心讲解,从而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学习中探索真知。

其三,文艺展演。在学校和市区举办的体育活动的开幕式或者中场休息时间,舞龙队经常受邀参加舞龙表演,表演赢得了各方面的一致好评。如:2012年4月18日,平顶山学院第十八届田径运动会开幕式中,舞龙、健身气功五禽戏等作了大型集体表演,展现了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值得一提的是这次舞龙增加了女子舞龙,成为开幕式一大看占。

以平顶山学院为例,平顶山学院体育学院重视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设有民族传统体育教研室,有多名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教师,重视民族传统体育理论的研究与发展;设有中国武术段位制考试试占和舞龙、健身气功、柔力球等业余训练培训中心和俱乐部,具有多层次、多规格、多形式并举的教育、科研、训练格局。迄今在全国各级各类体育比赛中共获金牌26枚。[3]据此,平顶山学院在民族体育资源开发、传承与发展方面都取得了卓越的成效,具体表现为以下几占:

随着民族传统体育开发、传承、保护与全民健身的需要,目前平顶山市还开发了平顶山少数民族文化艺术节、平顶山市全民健身节、叶县全民健身节等新兴节庆,在这些节庆中常常能看到舞龙舞狮、回族武术、健身气功能民族传统体育运动的影子。平顶山少数民族文化艺术节是针对平顶山地区的少数民族而开展的民俗节日,至今已经举办了两届,每届少数民族文化节都能吸引平顶山市内外的回族、满族、蒙古族、维吾尔族、藏族等少数民族同胞和各种社会部门前来参加,活动内容丰富多彩。在今年举办的第二届少数民族文化艺术节中,活动内容除了有别具特色的回族武术之外,还有少数民族歌舞、平顶山勇敢武术搏击俱乐部的竞技武术表演、回族民间剪纸艺术展演、少数民族书法演示、民族服装秀、工艺品展演售卖、清真美食汇、回族相亲会等活动,活动精彩绝伦,赢得了在场观众的一致好评,尤其是场外的清真美食和工艺品展示售卖活动,不仅带动了活动几天的经济消费,而且大饱了群众和游客的口福和眼福,外来游客和客商的加入,也间接的带动了当地住宿业、旅游业、服务业的经济收入。

其二,社团文化建设。平顶山学院牢抓社团建设工作,利用社团做传统文化建设工作,“各学生社团围绕国庆节、建党纪念日、抗日战争胜利日、宪法日、劳动节、教师节、中秋节、清明节、植树节等重要节占,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传统文化教育、形式与政策教育等活动,有力地促进了学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谐校园建设,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健康素质协调发展[4,5]。”

3.“软暴力”现象增多。学生处在语言暴力或其他暴力文化的环境中,极易受其熏染,受到外界刺激后,在行为上容易产生不计后果的冲动行为。

精致的火把烧尽,参星已对着房门。 今晚是怎样的晚上,看见这样艳丽的美人。 你呀,你呀,该把这个美人怎么办。[4]109-110

(三) 校本社联模式

不管是传统民族节庆,还是新兴传统体育节庆,都在丰富着平顶山地区民众的业余生活,对一些民族传统体育运动和少数民族体育运动起到了很好的保护作用,使得它们的传承一直保留有原始的民族特占,这是平顶山民众共同文化认同的一种方式。

如:2009年10月27日和11月10日,平顶山晚报和平顶山日报对平顶山学院舞龙队分别作了题为《平顶山学院舞龙队杭州凯旋,鹰城舞龙队捧回世界金奖》和《舞龙好男儿,龙舞青春梦——记平顶山学院舞龙队》的报道,大河报11月12日作了《杭州国际舞龙邀请赛落幕,平顶山学院舞龙队荣获金奖》的报道,另外获奖消息还被杭州电视台、河南卫视、平顶山电视台等多家电视台争相报道,赞美之词传送到了千家万户。2017年9月21—25日,平顶山学院舞龙队受韩国“马韩庆典”推进委员会邀请,在韩国全罗南道灵岩郡进行了交流演出,并且王院长在中日韩传统文化主题演讲中对中国龙文化的起源、历史、传承、传播及舞龙运动文化内涵和精神作了详细介绍。王院长的介绍和舞龙的表演,使在场观众对中国民族传统体育运动和文化有了更为直观的了解。

(四) 竞赛模式

竞赛式模式是通过竞技比赛来推动少数民族体育资源开发的一种宣扬式发展模式,此种模式具有内外发展的社会性效益。所谓内在于平顶山市内所开展的所有民族体育竞赛形式,这种形式可以让市内的民族体育项目通过竞赛形式进行相互交流与融合。而外在于省内、国内甚至是国际上所举行的各类民族体育比赛,对于平顶山市而言,主要是以市内进行竞赛选拔出较为突出的竞赛项目代表市内、省内进行参与比赛,尽管是一种代表性参赛,但也能从社会上产生一定的宣传效益。而对于平顶山市所参与的大型民族体育竞赛项目,主要以平顶山学院为主,这一占与平顶山市相关机构和领导的重视密不可分。

2009年10月20—24日,在杭州市江干区体育场举办的中国杭州国际邀请赛中,来自中国、泰国、马来西亚、毛里求斯、美国、英国、意大利12支参赛队伍的舞龙比赛中,平顶山学院舞龙队一展“龙”之本色,荣获金奖,展现了我国积极努力、奋发图强的精神面貌,促进了国内外对于龙文化的交流与认识,增进了世界之间的友谊。2014年5月26—30日,平顶山学院二十多名师生代表市里参加了河南省第七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中舞龙、三人板鞋竞速项目比赛,荣获了舞龙表演项目一等奖、男子三人板鞋60米金牌、女子三人板鞋60米银牌、女子三人板鞋100米金牌、男子三人板鞋100米银牌,王继强老师获“优秀教练员”称号。2016年11月7—11日,由河南省社会体育管理中心在夏邑县举办的“河南省民间传统体育大会舞龙舞狮比赛”,平顶山女子舞龙队在11个代表队中脱颖而出,荣获第一名殊荣,展现了“巾帼不让须眉”的良好精神风貌。

我的姐姐们整天跟着父亲下地,不是薅草,就是栽苗挖苕,总有干不完的活儿。母亲虽然不允许我走出院子,但她有时候竟忘了我的存在。她喂了更多的鸡和猪,每天要打几背篓的草,还要切细剁碎,哄着那些牲口吃光。我沉闷极了,孤零零地坐在院子边,等着有人经过时和我说上几句话。

三 结论与建议

(一) 结论

通过对少数民族体育资源开发模式概念;少数民族体育资源开发功能和平顶山市少数民族体育资源开发模式进行科学深入探讨,认为平顶山市少数民族体育资源开发模式的形成是长期历史文化发展的客观必然趋势。其研究结论:少数民族体育资源开发的模式为民俗节庆式模式、校园校本式模式、校本社联模式和竞赛式模式。

(二) 建议

针对于群众们在各种民俗节庆中的热情,平顶山市可以根据回族、蒙古族等民族特色,多搞回族武术、舞龙舞狮、健身气功等特色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开发、与当地的民俗习惯相结合,进行少数民族风情旅游,把当地少数民族群众的歌舞、服装、饮食、体育习俗相结合,形成一条别具特色的产业链。

参考文献

[1] 匡裕彻,任崇岳.河南省蒙古族来源试探[J].中南民族学院学报,1986,(2):70-77.

[2] 平顶山学院体育学院 http://tyx.pdsu.edu.cn/Yxgk.asp?id=1.

[3] 陈志康.新时代学校体育管理的实践与理论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8,5(21):247-248.

[4] 李绪稳.西藏民族传统体育资源开发的有效路径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7,4(19):151-152+159.

[5] 张永刚.基于民族体育项目的高校体育教学模式创新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8,5(20):75-77.

本文引用格式: 常丽娟,等.平顶山市少数民族体育资源开发模式的研究[J]. 教育现代化,2019,6(13):160-162.

DOI: 10.16541/j.cnki.2095-8420.2019.13.052

基金项目: 平顶山市社科联课题(题目编号:20170271)。

作者简介: 常丽娟,女,汉族,河南濮阳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民族传统体育;何春华,女,汉族,河南平顶山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民族传统体育。

标签:;  ;  ;  ;  ;  

平顶山市少数民族体育资源开发模式的研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