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音主持专业人才多样化培养研究论文_黎萍

播音主持专业人才多样化培养研究论文_黎萍

山东省青岛市西海岸广播电视台 山东青岛 266400

摘要:随着受众审美需求的变化,广播电视传统媒体的节目主持亟需创新,越来越迫切地需要复合型、实用型、创新型的语言传播人才。因此,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探索新型的教学模式成为高校研究的主要课题。本文分析了播音主持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性,阐述了播音主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播音主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播音主持专业作为一个新兴专业,其较高的实践性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不仅要具备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还要具备广博的知识,良好的修养与人格以及个人魅力。当前播音主持专业已成为高校的特殊专业之一,该专业的招生人数正不断增多。但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对播音主持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在当前多元化的社会环境下,创新精神成为评价优秀的播音主持人的重要指标,因此,高校对播音主持创新人才培养越来越重视。

一、播音主持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性

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人们对广播电视节目的播音主持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创新式播音主持人才培养成为高校关注的主要问题,其不仅关系到学生个人发展,同时与电视节目质量,与我国广电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密切联系。首先,创新式的播音主持人才培养,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其能够使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任何专业的学习,都是让学生在学习基础知识的过程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完善自身的能力,播音主持创新人才的培养也是将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作为核心。在教学中,让学生在大庭广众下自由发挥,使其逐渐认识到客观事实,使学生的自卑心理有所改善,变得越来越自信[2]。同时,让学生赏析各种艺术作品,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另外,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学生的情感认知水平得到良好提升,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创新意识。学生通过实践学习,使学生在面对问题时采取有效策略解决,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为促进学生思维奠定基础,让学生将来更好地适应播音主持工作岗位。同时,播音主持创新人才的培养还有助于提高广播电视节目质量,每一档节目的质量与播音主持人的综合素质有着很大关联。创新式的教育模式能培养播音主持人的创新意识,使播音主持人形成独特的风格与个人魅力,通过表达自己想法与观点,使广播电视节目的质量得到提升。

二、对“播音主持专业人才多样化”的解读

播音主持专业人才多样化体现在类型、风格、领域、规格等多方面。

1、类型的多样化。主持人是很有特点的一种社会角色,他们具有公众人物的基本特征,也有媒介任务的特殊要求。但是主持人也并不都是一种模式,广播电视不同的栏目需要不同类型的节目主持人,采用的传播方法也各不相同。

2、播音员、主持人风格的多样化。从大环境来讲是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带来的必然需求,对广播电视而言则是受众选择和媒介竞争的产物。在某个人群、某个领域,最大限度地吸引所面对的受众,满足他们的需求,包括审美需求,是播音员、主持人风格多样化的最好诠释。

3、领域的多样化。频道细分化带来的节目专业化要求主持人除了要具备作为播音员、主持人专业的能力之外,还必须要在特定的专业领域有自己的专长。

4、规格的多样化,主要指广播电视媒体不同行政级别及覆盖地域的大小对人才的不同要求。长期以来,我国广播电视事业采取四级办台的方针,也就是中央、省、市、县的模式。事实上,不同规格的广播电视媒介对于播音员或主持人的要求也不尽相同。比如像中央台、省级台这样的大台,由于频道多、栏目多,加上人才相对比较集中,对于主持人的要求往往是“专”和“精”。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而对于市县台来说,由于规模、地域及条件所限,往往需要“一专多能”型的播音员、主持人。

三、播音主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1、多样化的培养模式。改革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十分有必要,在改革播音主持专业教学模式中,应当在遵循专业教育规律的基础上,对教学资源配置进行优化,同时将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引入课堂。比如,互动式教学法、分层教学、实验课教学法等,以此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提升,使其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中。另外,还可以将一对一的教学方式应用实际中,或者通过开展话题讨论活动,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出发进行主题讨论,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与世界观,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合作意识等。另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开展学生课外读书行动计划的活动,使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提升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使其将来更好地适应播音主持工作。播音主持作为实践性较高的专业,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十分有必要,教师可以将情境模拟、即兴发挥等模式引入课堂,以此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促进学生思维的开发,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总之,教师应当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引入课堂,将以往单一的教学内容打破,丰富教学内容,以此为更好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专业实践与社会并重的培养模式。为了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提升,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实践机会十分有必要,高校可以采用在校学习与外出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展开教学。让学生在掌握基础专业知识的同时,从实践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学生实践返校后,可通过组织实践交流会活动,让学生说说自己所学到的知识,学生之间通过交流与分享,达到取长补短的目的,让学生吸取更多的实践经验。另外,开放式实验教学也是一项有效的教学模式,通过课堂实践的方式,让学生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使学生从中掌握技能技巧,以此潜移默化地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学校还可以与广播电视企业合作,让学生到各级电台、传媒公司实习,使得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得到提升,让学生尽早的熟悉工作岗位,激发学生无限的创造潜力,为培养一批复合型、创造型的播音主持人才奠定基础。

3、学生多元化技能与全方面素质的培养模式。播音主持创新人才培养应注重学生的主动性学习,如果仅靠课堂与实训是无法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只有充分发挥团队的凝聚作用,改变学生被动的学习态度才是关键。高校可以通过制定活动比赛的方式,使实践教学以另一种形式展开。比如,开展绕口令比赛、主持人比赛、朗读比赛、配音比赛等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应紧密围绕专业知识。这种人才培养模式不仅有助于开拓学生的兴趣爱好,培养学生协调能力、策划能力及团队意识,同时,还能使学生的知识结构在无形之中得到拓展,促进学生思维的创新,对提升学生全方面素质奠定良好基础。

4、播音主持专业教师队伍的优化。要想使播音主持创新人才培养取得良好效果,播音主持专业教师队伍发挥重要作用,其直接关系到教学的整体质量。因此,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播音主持教师队伍具有重要意义,以此为培养优秀的播音主持创新人才奠定基础。学校可以将不同教师的专业优势体现出来,因为每个教师具有自己的优势,其可以讲授自己擅长的教学章节,以此为提升教学质量奠定基础。

总之,播音主持专业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与时代联系比较紧密,要想更好的培养播音主持专业人才,要将学校努力和学生自己提高有机结合起来,学校要不断更新知识,更新教育理念;同时,学生本人也要严格要求自己,在理论和实践中不断成长,积极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在活动中进行摸索,不断吸取别人的先进经验并转化为自身的本领,形成自己的风格,要以创新的精神来迎接挑战,不断战胜自我,完善自我,这样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胡文丽.新媒体语境下播音主持人才的创新培养[J].科技创新导报,2014(33):209.

[2]苏凡博.播音主持人才培养的创新与实践——以广州大学播音主持专业为例[J].青年记者,2016(29):10.

[3]赵小蓉,孙宁丰.创新型播音主持专业人才培养的探索与思考[J].戏剧之家,2013(11):28.

论文作者:黎萍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3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25

标签:;  ;  ;  ;  ;  ;  ;  ;  

播音主持专业人才多样化培养研究论文_黎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