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中国特色高等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研究论文

新时代中国特色高等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研究论文

新时代中国特色高等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研究

文/王佳

【摘要】 新时代中国特色高等职业教育为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人才供给和智力支持,为经济社会的发展注入了源源不竭的新动能。高等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从互动、协同到生成新的动力,体现了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但发展不协调的现象依然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区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 新时代中国特色;高等职业教育;区域经济;协同发展

新时代中国特色高等职业教育的内涵主要是坚持党的领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服务国家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为区域经济提供技术、人才、信息等要素,服务于区域经济的创新发展;区域经济的发展为高等职业教育提供教育教学实践条件和物质基础。本文以山东省为例,分析了该省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现状,提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高等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路径选择。

一、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全面起势

长期以来,山东省的产业结构以传统工业为主,经济主要依靠传统动能拉动,新旧动能转换任务艰巨。进入新时代,山东省经济和国内生产总值持续增长;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第三产业的主引擎作用进一步凸显。化解过剩产能的同时,着力培育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新旧动能转换全面起势。

二、高等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

(一)高等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和产业结构的发展不协调

对应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和产业的转型升级,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结构合理性有了很大提升。但依然存在行业对高等职业教育参与度不高、学科专业设置滞后于区域产业转型升级、热门专业扎堆等现象。

(二)人才培养质量达不到经济社会发展要求

新时代高等职业教育规模不断增加,人才培养质量却没有相应提高,人才培养不能与区域发展需要良好对接。校企合作的培养方式停留在初级阶段,没有达到学校与企业共同开发课程、共谋发展的层次。

一旦确定了免疫程序,必须严格遵照执行。具体实践中一定要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按时,按要求,按说明书的剂量认真搞好免疫。并做好隔期加强免疫,防止因剂量不足带来抗体水平太低,达不到防疫效果。

(三)师资力量与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存在差距

高等职业院校大力引进的青年高学历研究型人才,虽然理论知识丰富,但在企业或生产一线的实践工作经验不足,对处于转型期的企业岗位需求缺乏深入了解,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双师型”实践课教师短缺。

由重点高等职业院校牵头组建职业教育集团,加强高等职业院校之间的合作,可以实现师资交流和教学资源共享。高等职业院校应吸引更多的企业合作,成立对接企业开发创新项目的联合实验室,推动校企资源高度融合,形成良好的校企合作长效发展机制。

三、新时代中国特色高等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路径选择

(一)高等职业院校专业设置对接区域产业布局,人才培养对接市场用人需求

高职教育的重要特色是立足于区域经济发展,灵活设置和调整专业。因此,高等职业院校应体现中国特色和时代要求,深入落实《中国制造2025》,充分调研开设专业的科学性,建立动态专业调整机制,保持专业对产业的引导性和前瞻性,精准服务区域产业的转型升级。重点发展智能制造等产业,为区域实现新旧动能转换提供人才支持。

(二)搭建教育合作交流平台,加强校企合作

综上所述,微课被应用进小学语文课堂中具有非常多的优势,微课的内容虽然短但却非常精。学生通过微课的学习会对所学知识更加容易掌握,使学习效率得以提升,但是现在的微课程还有许多的弊端存在,这就需要我们语文老师不断提升自我,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创设出更加符合当前学生所需要的微课,通过微课的学习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自主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培养综合性人才奠定夯实的基础。

(三)优化师资结构,提高教学质量

新时代中国特色高等职业教育应注重优化师资结构,提升师资队伍水平。开展青年教师教学能力专项培训,针对校内实践课教师短缺的问题,加强“双师型”专业实践课教师的培养,聘请与专业设置对接的行业领军人物、产业优秀专业技术人员做兼职教师,为师资水平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为反馈支护效果,对巷道周边位移进行观测并加以探讨,巷道表面变形观测采用十字布置法。通过对切眼的顶板、底板和两帮的表面位移量进行观测,可以较准确地掌握11912综放工作面巷道的支护形式对围岩变形的控制效果,以判断开挖顺序及支护参数的合理性。工作面切眼巷道表面位移监测历时20天。

(四)发挥优秀传统文化在人才培养中的积极作用

挖掘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重塑新旧动能转换背景下的时代精神,增强现代大学生的创造力和凝聚力,培养大批具有“工匠精神”的服务于区域发展经济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海东.基于产业转型升级的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9(5):9-12.

[2]林健.面向未来的中国新工科建设[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8(2):27-34.

【本文系第七届“调研德州”活动课题“新旧动能转换背景下德州高等职业教育与地方产业发展对接机制研究”(2019DYDZ—126)、2019 年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民办高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五进四融合’传播路径研究”(19CPYJ63)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山东华宇工学院)

标签:;  ;  ;  ;  ;  

新时代中国特色高等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研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