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对乙肝感染的护理管理分析论文_靖波,陈腊梅,朱秀兰,刘迎春,张洪霞

手术室对乙肝感染的护理管理分析论文_靖波,陈腊梅,朱秀兰,刘迎春,张洪霞

哈尔滨市第五医院 黑龙江哈尔滨 150040

【摘 要】目的:分析手术室对乙肝感染的护理管理方法。方法:加强手术室护理干预,完善对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的护理管理内容,并于2015年应用到手术室护理中。比较2014年、2015年手术室护士对乙型肝炎病毒护理内容的了解程度和两阶段手术室护理质量,并分析结果。结果:2015年阶段,本院手术室护士对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的护理工作更加重视,且实施更好,护士的了解程度明显提高;2015年手术室护理质量得到显著提高,与2014年比较差异明显。结论:对乙肝感染者做好手术管理,是控制手术室发生交叉感染的重要措施。

【关键词】手术室;乙肝感染;管理分析

乙型肝炎是临床上十分常见的一种传染性疾病,且感染率非常高,严重的危害着人们的生命健康。乙肝病毒的传播途径有母婴、血液、体液及其他传播途径。虽然近些年由于人们控制得当,乙型肝炎的感染率已经有所降低,但是由于乙肝病毒的感染途径较多,因此,对手术室乙肝病毒感染护理仍是人们所关注的话题。本研究通过对比分析本院2014年和2015年两个阶段的乙型肝炎病毒手术室管理护理的效果,探讨加强护理管理对手术室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预防和控制,现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和方法

1.1研究资料

选取本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阶段。其中2014年为对照阶段,2015年为实验阶段。

1.2研究方法

加强手术室护理干预,完善对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的护理管理内容,并于2015年应用到手术室护理中。加强护理管理内容包括:(1)术前护理管理:护士在手术前为患者做好充足的准备,并使用专门手术室,标好隔离标志。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为其准备手术中需要使用的物品和各种器材,以够用为原则,并均使用一次性的用品。对择期手术患者,术前1天下午手术室护士到病房访视患者,在做好常规访视的同时必须查看传染病5项指标检查结果。对急诊手术患者,术前由手术科室尽早抽好血液送验,手术开始前如血检报告未送到,手术室护士电话询问检验科传染病5项检查结果。(2)术中护理管理:护士在手术中要做好密切的配合,并严格地管理手术室中的所有物品,包括仪器、敷料、引流管和标本等。手术中无需清点的敷料可以放入到过氧乙酸内浸泡。需要清点的敷料,需要先在地上铺好橡胶单,再于上面铺一层一次性用单,将污染敷料放在其上,准确清点后放入污物袋内,再送出进行焚烧。(3)术后护理管理:手术后参与本次手术的患者均需要将隔离衣、口罩、帽子和鞋袜脱在手术室内,器械放入到污染的手术室洗刷间,并均浸入到过氧乙酸内,时间为30min。手术室1m以下的墙壁均使用过氧乙酸消毒,手术室使用臭氧杀菌机器进行2h以上的消毒。比较2014年、2015年手术室护士对乙型肝炎病毒护理内容的了解程度和两阶段手术室护理质量,并将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护士了解程度采用我院自制的考核问卷,满分为100分。护理工作质量评价由护士长和护理部进行,满分为100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3统计学处理

选择SPSS 19.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采用t值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²检验,P<0.05表示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015年阶段,我院手术室护士对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的护理工作更加重视,且实施更好。2015年护士对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了解程度为(97.85±0.57)分,护理程度为(99.24±0.03)分明显高于2014年护士对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了解程度(90.24±0.88)分和护理程度(96.57±0.14)分,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015年手术室护理质量与2014年相比得到显著提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我国是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高发国家,有较多需要手术的患者存在乙型肝炎。乙肝病毒是临床常见DNA病毒之一,因病感染可诱发乙型病毒性肝炎,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传染性疾病,其病毒感染情况对公共卫生安全有显著影响,而我国国民的患病情况也一直不容乐观【1】。乙型肝炎是由乙型病毒(HBV)经血液-体液传播的一种传染性疾病,其传染性很强,针刺伤时只需0.004 ml带有HBV的血液就足以使受伤者感染。根据我国流行病学调查,乙型肝炎总感染率高达60%左右,乙肝患者和乙肝携带者大约有1.3亿人。其中,大部分合并外科疾病需要进行手术治疗【2】。因此手术室是 HBV职业暴露的高危场所,与其。他血源性病原体一样,HBV职业暴露的高危群是手术医生、护士、护生及其他手术室人员,其中以护士和医生为重,职业暴露率为61.05%至100%,感染率为92.7%。加强手术室消毒管理,强化医护人员自我防护意识,并且在手术后对相关手术物品进行严密的清洁与消毒,避免其他患者受其影响【3】。同时,强化健康教育,辅助患者建立正确的治疗意识,减轻疾病易传染所形成的心理伤害,增强治疗期间的积极乐观情绪,为治疗配合创造有利保障。我院在手术室护理干预中,重视对乙型肝炎病毒的综合性干预,加强护理管理,切实切断传播途径,防止乙型肝炎的病毒传播,有效地防止了交叉感染的出现。综合性的护理干预方法,能够让护士更好地了解到乙型肝炎感染的护理措施,包括了术前护理、术中护理和术后护理。护士通过学习,能够弥补以往自身工作中的不足,以提高自身护理水平。本次试验结果发现,通过加强手术室对乙型肝炎感染患者的管理,护士可以更好地了解这种管理的方法,并深入地了解此类手术的特殊和术中知识,提高了手术室护理质量,各指标与以往比较存在较大差异,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进一步说明了加强护理管理有助于提高手术室护士对乙型肝炎感染患者的护理工作。

参考文献:

[1]李珊,陈雪珍.手术室相关感染因素分析与护理干预对策[J].护理实践和研究杂志,2015,12(6):86-87.

[2]王兴华.协同护理模式对慢性乙肝患者自我效能感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19(6):36-38.

[3]苏丹.综合护理干预对乙肝患者治疗依从性及心理状态的影响[J].临床医药实践,2015,24(5):373-375.

论文作者:靖波,陈腊梅,朱秀兰,刘迎春,张洪霞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6年7月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22

标签:;  ;  ;  ;  ;  ;  ;  ;  

手术室对乙肝感染的护理管理分析论文_靖波,陈腊梅,朱秀兰,刘迎春,张洪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