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乐县虎关乡教育质量保障研究论文_席文鹏

康乐县虎关乡教育质量保障研究论文_席文鹏

甘肃省康乐县虎关初中 731500

临夏回族自治州康乐县虎关乡是回、汉等9个民族的聚集区,因语言、地理环境、宗教习俗、地理因素而产生的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师资匮乏等客观因素的制约,使本地的教育质量受到一定的影响。

康乐县位于甘肃省中南部,临夏回族自治州东南端,自然条件恶劣。由于南北自然环境差异大,南部多山,北部干旱,特别是虎关、白王等地气候干旱,不利于农作物的种植,由此而影响到经济滞后,是国家贫困县之一。再加上民族观念的影响,当地农民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严重制约着本地经济的发展。近年来国家实行义务教育、“两基”攻坚、寄宿生生活补助、营养餐计划工程等多项惠民政策,为教育环境提供了一定的条件。但是,康乐教育和其他地区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要在短期内缩小差距还存在着一定的困难。

一、师资力量匮乏,教学水平低下

教师队伍的建设,在整个教育环节中至关重要。师资力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学校的教育质量。调查发现,农村教师队伍的现状不尽如人意。

由于农村教师待遇低、条件差,很多人不愿在农村任教。部分有门路、教学能力稍高的教师也想方设法挤入县城中学。再加上近几年县城新建中小学,新学校对乡下教师的招聘、调动,导致一些偏远农村学校的师资力量严重不足。由于师资的流失,农村学校里,一个教师跨级、包班上课的现象司空见惯。另外,造成农村教育师资力量不足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教师的单向流动,即优秀教师只具有向上的流动性。农村师资原本“先天”不足,无奈又遭流失之痛,农村师资严重“缺血”。

农村中小学教师学历普遍偏低,学历达标与能力达标存在较大落差,素质参差不齐。以康乐县虎关乡为例,小学专任教师中本科以上学历为52%,中学只有19.7%。大部分教师通过函授等取得第二学历,虽然学历达标率得到极大提高,但教师素质仍不能满足当前发展的需要。一些学校的部分教师是专科学历和小师范毕业。另外,相当一部分教师教育理念陈旧,知识老化,教法落后,难以适应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尤其是在信息化迅速发展的今天,他们无法赶上时代前进的步伐。教师的素质直接影响、限制了学生素质的提高。由于教学质量不高,农村一些学校的生源逐渐流失。长此以往,学校将陷入一种恶性循环并将随着这种恶性循环而趋于萎缩。

二、家庭因素,家长文化程度低,认识不足

家庭教育中家长未负起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当孩子才三四岁,还没达到入学年龄时,父母就迫不及待地将孩子送入学校,好让自己有更多时间去干农活或外出打工。由于孩子年龄小,头脑还没发育到适合学习的程度,再加上缺少学前的智力开发,让很多孩子输在了起跑线上,他们根本跟不上学校的进度,这也是大多数农村普遍出现的情况。

通过实地走访、家长交谈和问卷调查,发现大部分家长基本为文盲、小学或者初中文化程度。但大多数家长还是支持孩子学习的,他们深知务农的艰辛,想让孩子通过学习改变命运。然而家长白天忙着干农活,只有晚上才能有一点时间顾及孩子,由于家长的学历水平有限,根本无法辅导孩子学习,也不知道该怎么在学习上帮助孩子,平时也不询问孩子的学习情况,就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当孩子意识到自己跟不上,家长也不知该怎么办。等到考试成绩出来,家长发现孩子的成绩与改变命运的目标相差甚远,心急如焚,甚至斥骂孩子。这大大激发了孩子的逆反情绪,对孩子学习产生了负面影响。

在了解农村父母教育理念时发现一个很大的偏见。他们只是在物质上给孩子大力支持,而忽略了精神方面的关心。他们不会抽时间陪孩子学习,也不会关心他们学习遇到了什么困难。他们会做的大多只是:想起时问一下孩子学习情况,而后则又不重视。

还有一些孩子,他们在学校犯了错,老师想找家长谈谈,但是家长忙于生计,对老师的帮助并不配合。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即使有些家长能和老师进行信息交流,但是家长在孩子心中地位却不高,孩子根本不怕家长,家长无法管教孩子,只能眼睁睁看着孩子越走越偏。家长对待孩子学习的态度其实十分微妙。一方面,每个家长都认为读书重要,只要孩子会读书,自己不论砸锅卖铁也会供孩子读书;而另一方面,近年就业形势不太乐观,职业教育极不发达,导致学生在大学学的知识在农村派不上用场,使得农村出现了新的“读书无用论”。一些家长认为,周围一些没文化的孩子出去打工却能赚很多钱。这种微妙的心态造成了:如果孩子会读书,家长会十分支持;如果孩子读书成绩不理想,父母会想不会念还不如打工算了。父母的这种心态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成绩两极分化的情况,成绩好的越来越好,成绩差的父母也会另谋出路,孩子成绩越来越差。因此,学习一时跟不上的会越落越多,这对很多孩子成长是不利的。

三、各种惠民政策的促进作用

在课题开题之前听附近部分教师说,很多孩子因为付不起学费而辍学,所以我们对经济状况对学业影响也做了深入调查。调查发现,读小学和初中时,家长基本还能负担。但是,到了高中、大学后,基本所有的父母都开始负债供孩子上学。可见,总体上农村家庭在孩子教育上经济压力还是比较大的。然而教育局负责人说有专款给予贫困生帮助,政府有对贫困的优等生提供奖学金,以及为特困生提供助学金,还有一些社会团体也会给予一些帮助。

1.教育惠民作用对教育的直接促进作用。

目前我县实施的惠民政策中,直接与教育有联系的有农村贫困寄宿生生活补助、农村义务教育学生公用经费和农村义务教育免费教科书、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以及全面改善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

2006年起,我县开始实施农村贫困寄宿生生活补助,农村家庭经济困难的小学、初中、高中寄宿生均可享受;2007年秋季学期开始,全省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均可免费使用教科书;近几年来,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改变了原来农村学生不吃早餐的习惯,加强了学生早餐营养摄入。这三项惠民政策,有效减轻了学生上学的经济负担,特别是农村贫困寄宿生生活补助,能有效提高在校寄宿生的生活水平,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降低了学生家庭的生活经济压力。

此外,近几年来国家不断提高农村义务教育学生公用经费,从而全面改善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和山区学校办学条件,让在校生享受更好的教育环境,提高学习热情。

2.其他惠民政策对教育的间接促进作用。

(1)提高生产热情,增加家庭收入。在各项惠民政策中,诸如农机具购置补贴、良种补贴、能繁母畜补贴、旱作农业等政策,都能很好地提高家庭生产力,提高生产效率。以上各种惠民政策,都能提高生产热情,增加家庭收入,改善学生生活条件。

(2)惠民政策的落实提高了农民的政策性收入,增加了家庭教育投入。目前我县执行的惠民政策,如农村居民、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困难家庭医疗救助等,则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农民收入的增加,不仅提高了生活质量,也使农村家庭更加愿意为子女增加教育投入,使子女获得更好的教育,提高了教育热情。

总之,惠民政策的实施,直接作用于教育教学活动,对学生及教师都能产生积极促进作用,提高学习和教学热情,进而提升教学质量;而其他惠民政策的实施,提升了农村子女受教育程度,间接提升了学校教学质量。

四、结论

1.农村学生教育现状较以往相比有较大发展,当地相关部门及学校对教育的重视程度相当高,同时也在为提高教育质量而努力。

2.农村学生家长及学生自身对教育的重视程度较高,与此同时,部分学生家长关于教育重要性的意识有待加强。

3.农村学校教师的文化素质有待提高,已刻不容缓,应加大和拓宽教师的各种培训机制,提高教师的文化素质和业务水平。

4.提高对农村学校教师的待遇,留住一些优秀的、能力水平高的教师,鼓励毕业大学生到农村偏僻地方就业,支持偏远山区教育的发展。

5.为高效、高质完成教学计划,山区学校教学方式也有待改进。

论文作者:席文鹏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7年1月总第2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3

标签:;  ;  ;  ;  ;  ;  ;  ;  

康乐县虎关乡教育质量保障研究论文_席文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