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在高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论文_佘秋颖

佘秋颖 山东省郯城第一中学 276100

高中英语课文长度较长,难度也较大,其中细节和信息量很大,因此学生对文章的阅读多是浅尝辄止,但作为高中时期英语知识的载体,课文的阅读应该被予以更大的重视。目前的英语阅读教学更多把重心放在了词汇和语法的学习上,忽视了对文章整体的理解和把握。而在分析文章的时候教师起了主导地位,学生的思考过程被教师的分析和讲解取代,造成的后果就是学生机械地从原文中寻找答案,并不能真正提高阅读能力。因此需要一个有效的方法来帮助学生更好地阅读。

阅读的整个过程是已有知识和在读文章互相联系的过程,当已有知识和文章密切联系起来时,学生就会读懂并理解文章的内容。思维导图是激活二者联系的有效策略。

一、思维导图简介

思维导图是Tony Buzan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之后被广泛地应用于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各个领域,被称为21世纪全球性的思维工具、管理工具和学习工具。相较于国内,国外对思维导图的研究更为丰富、成熟,应用也较国内广泛。思维导图在国内处于起步状态。在2012年的教师远程研修中,思维导图被介绍给了广大的教师队伍。相信经过不断的验证和探索,思维导图必将在国内的教育教学领域中发挥巨大的作用。

思维导图的绘制并没有定式,因此它更能顺应人类大脑的思维模式,并激活右脑,提高人的逻辑思维和概括能力。将思维导图应用于英语阅读中可以帮助学生自主阅读,发散思维,提高阅读能力和对文章的理解能力。学生利用思维导图将自己对文本的理解过程呈现出来,并且在这个过程中继续阅读,修正并提高自己的理解。这整个过程也是学生思维活跃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从表面提升到内涵。当学生展示自己的思维导图的时候,教师也可以了解到学生的思维过程以及是否有不足之处,对症下药提升阅读水平。经过课堂实践,笔者发现将思维导图应用在阅读课中,学生对于文章的理解更透彻,印象也更深刻,也更能有耐心地阅读文章。

二、思维导图应用于课堂教学的特点

图式理论认为,学生阅读文章的过程是将已有的认知图式与文本信息交互作用和意义建构的过程。高中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尚处在发展阶段,而思维导图正是一种可用的形象思维工具,运用思维导图学生可以在阅读中理清文章的结构和脉络。思维导图是用文字、符号和图像来组织知识让学生对文章进行理解和分析,学生将理解图式化能帮助他们进一步地理解和记忆文章。将思维导图应用在教学中,首先学生要阅读文章,找出文章的主题或脉络,以其为开始组织思维导图,然后再细读文章,查找重要信息,并概括出来作为主题下的主干分支,将这些主干分支按文章逻辑关系连接起来便成为整篇文章的思维导图。因此思维导图应用于阅读中是阅读、理解和发散思维的结合。

三、思维导图应用于阅读教学的实例

实例:In search of the Amber Room这篇文章是第二册的第一篇文章,脉络较清晰但是信息量很大,需要学生耐心阅读。

在进行第一遍阅读的时候,教师先带领学生找出文章的脉络。这篇文章遵循时间顺序,因此可以先排列主要情形,确定脉络。

这样对于琥珀屋的介绍就详尽地展现在思维导图中,方便学生了解和回顾文章。

之后根据思维导图的复述可以看出学生对这一篇文章的理解较之前阅读加做题时更好了,学生对于一整篇文章有了整体上的把握,同时也得到了细节的知识。

论文作者:佘秋颖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5年9月总第184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8/6

标签:;  ;  ;  ;  ;  ;  ;  ;  

思维导图在高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论文_佘秋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