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芬太尼联合丙泊酚麻醉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中的效果论文_翁莉娟

(宜宾市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 四川宜宾 644000)

【摘要】目的:探讨舒芬太尼联合丙泊酚麻醉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7月收治的81例子宫肌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顺序编号并利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两组患者均予以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术中对照组采用瑞芬太尼+丙泊酚麻醉,观察组予以舒芬太尼联合丙泊酚麻醉,对比两组患者麻醉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优良率为80.0%,观察组优良率为97.7%,观察组麻醉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舒芬太尼联合丙泊酚麻醉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中的应用效果突出,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舒芬太尼;丙泊酚;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

【中图分类号】R6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22-0025-02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sufentanil combined with propofol anesthesia in laparoscopic myomectomy. Methods 81 cases of uterine fibroids patients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5 -2016 year in July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ccording to the order of admission number and by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two patients were treated with laparoscopic myomectomy after treatment, the control group using intraoperative remifentanil propofol anesthesia,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sufentanil combined with propofol anesthesia, anesthetic effect were compared between two groups. Results Patients with spontaneous breathing recovery time, awake time, extubation time, orientation recovery time were significantly shor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 the excellent rat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80%,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97.7%,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esthesia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Conclusion Sufentanil combined with propofol anesthesia in abdominal cavity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mirror myomectomy is prominent and worthy of clinical promotion.

【Key words】Sufentanil;Propofol;Laparoscopic myomectomy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官常见良性肿瘤,主要是由子宫平滑肌细胞增生而成,当前学界关于其发生机制尚不十分明确,多数学者认为与正常肌层细胞突变、性激素异常等因素存在相关性。多数患者早期临床症状并不显著,随着病情进一步恶化,可能会出现子宫出血、白带异常等具体表现,严重者可能会继发不孕,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身体健康[1]。手术是子宫肌瘤治疗的常用方法,随着医疗技术进步,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得以推广,具有“手术创伤小、预后良好”等优势,为了进一步减少手术风险以及改善预后,加强术中麻醉方案探讨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有助于减轻麻醉药物不良反应,促进手术顺利开展[2-3]。本研究中以81例子宫肌瘤患者为例,采用对比分析法主要探讨舒芬太尼联合丙泊酚麻醉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样本选取时间:2015年1月—2016年7月;样本对象:采用随机抽样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1例子宫肌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向其告知研究目的及主要内容后,均自愿入组参与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现将患者分组资料整理如下:对照组年龄28~45岁,平均年龄(37.5±3.4)岁;体质量:54~80kg,平均体质量(66.5±4.1)kg;ASA分级:其中Ⅰ级21例,Ⅱ级19例。观察组年龄28~46岁,平均年龄(37.8±3.7)岁;体质量:55~81kg,平均体质量(66.8±4.5)kg;ASA分级:其中Ⅰ级22例,Ⅱ级19例。纳入标准:患者经检查均符合子宫肌瘤的诊断标准,伴有月经量多、经期延长、白带增多、腰酸、下腹坠胀等临床症状,宫腔增长或变形,宫腔内触及凸起面[4]。排除标准:认知功能障碍、血液系统疾病、自身免疫系统疾病、手术禁忌症等患者。两组一般资料经统计学检验差异不会影响本次研究结果(P>0.05),可进行对比。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具体步骤:术中取膀胱截石位,使患者头低、足高15~30°,于脐缘下、右下腹麦氏点、脐轮下缘左侧10~12cm处、耻骨联合上缘2cm处、左侧旁开6~8cm处分别插入10mm、5mm、5mm、10mm Trocar,置入二氧化碳建立人工气腹后,在脐部位置插入30°腹腔镜对腹腔、盆腔情况进行探查,然后在子宫肌肉中注入垂体后叶素,采用抓钳将子宫提起后用电凝钩将子宫浆膜电凝分离、剥离肌瘤。采用电凝棒实现止血后,常规采用0号可吸收缝线进行子宫缝合,将切下的肌瘤粉碎物完全清除,采用生理盐水对术腔进行冲洗,查看一切无任何异常后拔除Trocar,将切口缝合,术后均常规使用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

术前12h两组患者均常规禁食,术前6h禁止饮水,麻醉前30min肌肉注射0.5阿托品+100mg苯巴比妥钠,进入手术室后迅速建立静脉通路,并加强患者呼吸、心率等生命体征指标检测,具体方案:咪达唑仑0.04mg/kg+舒芬太尼0.07g/kg+维库溴铵0.08~0.12mg/kg+丙泊酚1~2mg/kg。术中对照组予以患者0.25g/kg舒芬太尼加丙泊酚静脉维持,手术结束前5min停用;观察组静脉注射0.06~0.07g/kg舒芬太尼,5min后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术中采用70g/(kg·min)丙泊酚+0.06-0.07g/kg舒芬太尼分别静脉输入行麻醉维持,手术结束前5min停止用药。

1.3 观察指标

术后记录对比两组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等麻醉相关指标;评价麻醉效果,判定标准:优:手术顺利完成,术中并未出现任何不适感,肌松恢复程度好;良:术中患者存在轻微不适感,需要予以辅助性镇痛药物;差:术中患者伴有明显不适感,情绪躁动,只有转变麻醉方式才能促进手术顺利进行。优良率=(优秀+良好)/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包,以(x-±s)表示计量资料,计数数据(%)比较采用χ2检验和t检验,P<0.05,表明差异显著。

2.结果

2.1 麻醉相关指标对比

观察组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结果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

2.2 麻醉效果对比

观察组优良率为80.0%(32/40),其中优18例、良14例、差8例,分别占比45.0%、35.0%、20.0%。观察组优良率为97.7%(40/41),其中优23例(56.1%),良17例(41.5%),差1例(2.4%)。观察组麻醉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结果具有显著性差异(χ2=6.647,P<0.05)。

3.讨论

子宫肌瘤是一种多发于30~50岁妇女的妇科临床常见病,据调查显示,其发生率约为20%~30%,以往临床多采用传统开腹手术进行治疗,术中创伤大、出血多且恢复慢,且不能满足部分患者的生育要求,预后并不理想[5]。随着微创手术不断进步以及疾病研究的深入,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在临床中得到广泛推广,具有“术中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势,能够为患者保留生殖器官的完整性,同时不会对子宫的生理功能以及生育能力造成影响,相对传统术式而言,更受医生以及患者的青睐,但是对麻醉的安全性以及有效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外有学者在研究中提出,手术成功关键在于术后尽早苏醒以及活动、缩短住院时间等,因此科学选择麻醉药物至关重要[6]。

丙泊酚是一种烷基酸类的短效静脉麻醉药,具有“起效快、血浆清除率高”等特性,在麻醉过程中可持续静脉给药,适用于诱导麻醉以及全身麻醉维持。静脉注射后可迅速分布于全身,40s内即可产生睡眠状态,因此麻醉迅速平稳。但是该药物对血液循环、外周血管扩张等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因此患者极易出现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波动,因此静脉注射时要注意控制速度,并要注意加强患者生命体征检测,对于保证用药安全性具有积极意义[7]。瑞芬太尼属于为芬太尼类μ型阿片受体激动剂,静脉给药后1min即可达到有效浓度实现血-脑平衡,且作用持续时间为5~10min,之后可被组织及血液中的非特异性酯酶降解,故起效快,维持时间短,因此多用于麻醉诱导以及全身麻醉镇痛维持,不影响患者术后苏醒,且患者个体差异不会影响患者代谢情况。舒芬太尼是一种新型、强效a片受体激动剂,其亲脂性约为芬太尼的两倍,因此用药后更易通过血脑障碍与血浆蛋白结合,而分布容积小但与阿片受体亲和力强,因此具有显著的镇痛作用且镇痛持续时间较长[8]。另外舒芬太尼生化转化代谢物N-去烃基和O-去甲基有药理活性,因此效价更高。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术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明显缩短,且麻醉效果突出,说明舒芬太尼联合丙泊酚麻醉应用优势明显,具有良好的麻醉效果且镇痛时间长,有助于患者术后快速苏醒,预后良好。

综上所述,舒芬太尼联合丙泊酚麻醉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中的应用效果突出,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袁蕾.舒芬太尼联合丙泊酚麻醉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中的效果[J].实用癌症杂志,2016,31(9):1490-1491.

[2]张明.丙泊酚联合舒芬太尼麻醉用于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分析[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3,19(3):48-49.

[3]刘双平.舒芬太尼联合丙泊酚静脉麻醉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中的应用分析[J].当代医学,2015,11(15):59-59.

[4]王青山,黄鹏,刘芳等.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导刊,2013,11(10):1656-1657.

[5]余桃英.舒芬太尼联合丙泊酚麻醉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中的临床效果[J].医学信息,2013,17(22):579-579.

[6]陈水清,杨远平.丙泊酚联合舒芬太尼麻醉用于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分析[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14,12(3):88-89.

[7]段宝庆,胡业军.舒芬太尼联合丙泊酚麻醉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中的应用效果[J].医学信息,2014,10(39):273-274.

[8]肖剑冰.对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实施舒芬太尼与丙泊酚复合静麻的效果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5,16(61):109-110.

论文作者:翁莉娟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7年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9/7

标签:;  ;  ;  ;  ;  ;  ;  ;  

舒芬太尼联合丙泊酚麻醉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中的效果论文_翁莉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