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预防妇科盆腹腔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论文_张颖兰,茹玉,赵文君(通讯作者)

护理干预预防妇科盆腹腔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论文_张颖兰,茹玉,赵文君(通讯作者)

张颖兰 茹玉 赵文君(通讯作者)

(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产科 江苏常州 213000)

【摘要】目的:预防和减少妇科盆腹腔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方法:对2017年全年收治的1779例盆腹腔手术患者,在围手术期进行全面评估,根据血栓形成的原因采取针对性的有效预防,及时观察评价效果。结果:1779例妇科手术患者通过有效的预防干预,全年仅有6例患者发生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经有效溶栓治疗和护理干预后,6例患者均痊愈出院,血栓发生率为0.34%。

【关键词】护理干预预防;妇科手术;下肢深静脉血栓

【中图分类号】R473.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31-0306-02

下肢深静脉血栓是妇科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静脉血流缓慢、血液呈高凝状态、血管内膜损伤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三大原因[1]。若未及时发现或处理不当,严重的可造成肺栓塞,危及生命。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妇产科报道,在未采取预防措施的患者的妇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为9.6%~15.6%[2]。2017年起,我科将下肢深静脉血栓列入科内敏感指标。经采用有效的护理干预及药物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仅为0.34%,明显低于报道中未采取措施的发生率。现将体会与大家分享。

1.临床资料

我科自2017年1月1日—12月31日共收治妇科盆腹腔手术患者1779例,年龄9~83岁,其中,全子宫加双侧附件切除术40例,子宫全切619例,子宫次切9例,宫颈切除4例,子宫肌瘤剥除361例,附件手术575例,阴式子宫切除63例,广泛子宫切除102例,次广泛子宫切除6例。合并糖尿病59例,合并高血压275例,同时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的54例,手术时间30分钟~270分钟,BMI17.2~28.5kg/m2,术前均检查血常规、肝功能、生化传染病标志、肿瘤指标、凝血功能、B超、胸片、心电图、无手术禁忌症。术后有6例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分别为恶性肿瘤型广泛子宫切4例、行全子宫双附件切1例、子宫肌瘤行全子宫切1例,年龄44~58岁,平均年龄49.3岁,BMI22.9~27.3 kg/m2,有1例合并糖尿病,1例同时合并糖尿病高血压。

2.方法

对全年收治的患者围手术期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包括术前、术中、术后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入院评估 入院时根据患者的年龄、体重、活动能力、是否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合并症,按Autar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评估表对患者进行评分。小于10分为低风险,11~14分为中风险,大于15分为高风险。对低风险患者做好基础预防,指导患者多饮水,多活动,戒烟控酒,控制血糖血脂,避免下肢静脉穿刺,有条件的指导患者穿弹力袜,中高风险的患者要在基础预防穿弹力袜的基础上加药物治疗。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1.2心理护理 患者大都都为首次入院病人,对疾病的知识缺乏了解,心存紧张恐惧心理,这时我们应该营造良好的沟通环境,将患者安排到床位上,耐心细致的与其介绍病房环境,床位医生护士,医疗团队的技术水平,疾病的相关知识,有问必答,缓解其不安心理,使其信赖医护人员,积极配合治疗。

2.1.3术前宣教 术前应宣教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风险及可以采取的预防措施,指导患者术前进食8小时,禁水4小时,服泻药的患者要注意及时补充水分,以防血液浓缩,教会患者踝泵运动,即脚背最大限度向前伸10秒钟,背曲10秒钟,再旋转踝关节,20~50次/小时。讲解踝泵运动主要是通过下肢肌肉舒缩来引起下肢深静脉舒缩,起到促进下肢静脉血液回流,达到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目的,使患者理解,术后积极主动运动。

2.2 术中护理

保持手术室环境整洁、空气清新、光线适宜、温度24~26℃、湿度50%~60%,护士态度和蔼,避免不良语言刺激,以防患者情绪激动,突发血压升高。选择静脉通路时,避免下肢静脉穿刺,及时补充生理需要量及失液量,以防血液浓缩。手术医生做到动作轻柔、操作精、准、快,尽可能缩短手术时间,手术超过两小时的在不影响手术情况下,抬高双下肢1~2分钟,以促进下肢静脉回流。

2.3 术后护理

2.3.1病情观察 术后予心电监护,密切观察患者的T、P、R、BP及尿量的变化,发现异常及时处理。术后慎用止血药,及时做好Autar评分,根据评分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术后第二天检查血常规生化凝血功能,D2聚体,D2聚体升高代表体内存在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并提示血液处于高凝状态[3]。Autar评分为中高风险且D2聚体大于正常值时,遵医嘱予抗凝剂速避凝、希弗全皮下注射预防血细胞凝结,同时密切观察患者下肢情况,倾听患者主诉,做好交接班,如患者主诉下肢肿痛,立即测量双下肢腿围,汇报医生,遵医嘱做下肢静脉B超,查凝血功能,D2聚体。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时,立即抬高患肢制动,协助生活护理,遵医嘱速避凝0.4mg皮下注射q12h,或者是希弗全4250u皮下注射q12h,华法令2.5mg口服qn,密切观察下肢情况,详细记录交接。用药期间定期检查凝血功能,D2聚体以了解溶栓效果。患者症状消失,B超检查示:下肢血运正常,抗凝剂减量,D2聚体降至正常即停用抗凝剂。

2.3.2运动护理 术后2小时内指导家属协助患者踝泵运动,患者自主活动恢复后,督促患者主动踝泵运动,术后4小时指导患者做膝关节伸屈运动,术后6小时协助患者翻身,以后每1~2小时翻身一次,术后第二天在患者病情许可情况下,协助患者下床运动,逐渐增加活动量以促进下肢静脉血运回流。

2.3.3饮食指导 术后6小时患者无胃肠道反应,可少量饮水,无不适,增加饮水量,有肛门排气后,可进半流质饮食,如稀饭、烂面等,无不适,逐渐过渡到正常饮食。食物要多样化,清淡易消化,富含蛋白质、维生素、适量脂肪、纤维素,荤素搭配,少量多餐,忌辛辣、刺激性食物,多饮水,以防血液浓缩。

3.结果

对2017年收治的妇科盆腹腔手术患者实施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后,全年仅6例患者发生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分别为2例宫颈癌型广泛子宫切除,1例卵巢癌合并糖尿病行卵巢癌减灭术,1例子宫肌瘤贫血行子宫全切术,1例子宫内膜癌行广泛子宫切除术,1例子宫内膜癌合并糖尿病高血压行全子宫加双附件切除患者,发生下肢静脉血栓的时间为术后3~16天,经有效护理干预和溶栓治疗后,6例患者均痊愈出院。未发生肺栓塞和其他严重并发症。

4.小结

下肢深静脉血栓是妇科盆腹腔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尤其好发于手术范围大、时间长、有合并症、活动无耐力的患者。因此,应重视这些高危患者,根据血栓形成的原因,在围手术期采用相应的预防措施,术后禁止下肢静脉穿刺,及早协助督促这些患者肢体运动,加强饮食指导,多饮水,以防血液浓缩,促进机体机能恢复,经护理干预后,2017年全年仅6例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血栓发生率明显低于报道中未采取措施的频率,极大的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收到了满意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安力彬,陆虹.妇产科护理学第6版[M].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342.

[2]瞿红,张震宇.妇科围手术期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预防[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18,7:717-721.

[3]赵微.妇科围手术期静脉血栓高危因素分析[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5,(10).

论文作者:张颖兰,茹玉,赵文君(通讯作者)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8年3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4

标签:;  ;  ;  ;  ;  ;  ;  ;  

护理干预预防妇科盆腹腔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论文_张颖兰,茹玉,赵文君(通讯作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