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化风险评估流程在急诊抢救室患者外出检查中的应用论文_金莉娜,马建宁,赵菁(通讯作者)

(上海市嘉定区中心医院 上海 201800)

【摘要】目的:探索标准化的评估流程在急诊抢救室患者外出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6月急诊抢救室需要外出检查的2150例患者为对照组,按传统方法转运;选取2017年7-12月需要外出检查的急诊抢救室患者2215例为观察组,转运前采用标准化评估流程,并且根据评估结果采取不同的转运措施;观察两组患者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患者或家属满意度和转运时间。结果:观察组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患者或家属满意度明显提高(P<0.05),转运时间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建立转运患者标准化评估流程,筛查出患者外出检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从而实施安全管理,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患者满意度。

【关键词】标准化流程;风险评估;急诊科;外出检查

【中图分类号】R197.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20)01-0237-02

急诊抢救室患者常因急需必要的诊断和治疗进行外出检查,不稳定的病情给安全转运带了挑战。因此如何有效地应对转运风险已成为近年来急诊研究的重要课题。将国内外先进经验结合我院实际,编写了急诊抢救室患者外出检查的标准化风险评估流程,应用于急诊抢救室患者外出检查的风险评估,规范护理行为,为急诊抢救患者创造一个安全、高效的医疗环境。从而减少了危重患者外出过程中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了患者或家属的满意度,取得了一定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分析急诊抢救室2017年1月-2017年6月外出检查的患者为对照组2150例,男性1182例,女性968例,年龄8~91岁。2017年7月-2017年12月外出检查的患者为观察组2215例,男性1203例,女性1012例,年龄6~93岁。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因和检查科室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 方法

患者经过急诊初步处理后,由医生开具相应检查项目和检查申请单。对照组采用常规患者外出检查方法,物业人员送患者至相应检查科室,观察组采用标准化检查评估流程,具体做法如下。

1.2.1制定抢救室患者外出检查评估制度 根据安全管理的需要,由科室医护、物业转运人员共同制定急诊抢救室患者外出检查风险评估制度及相对应的防范措施,并修改完善。

1.2.2风险评估流程 抢救室患者外出检查抢救医生开具相关检查,由护士对患者进行风险项目评分,根据评分结果,确定风险等级(高风险、中等风险、低风险)。填写患者的一般信息:床号、姓名、性别、主要病情、已查项目和风险等级等,根据风险等级并在明显位置进行标识,同时匹配相应的防范措施,并向患者或家属做好风险沟通。检查结束后立刻记录检查时间、有无不良事件发生、及患者、家属反馈情况。

1.3 评价标准

①根据我院护理部统一制定的各类护理不良事件评定标准,进行统计。②通过发放问卷的形式,初步调查患者的满意度情况满分100分。从是否提前告知、是否陪检、物品配置情况、应急处理能力、沟通情况等方面进行测评,95分以上为很满意、80~94分为一般满意,80分以下为不满意。共发放600份,收回565份,有效回收率92.5%。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见表2。

3.讨论

3.1 外出检查风险评估流程降低了不良事件的发生

急诊抢救室患者多为危重症患者,外出检查过程中通常需要移动的呼吸循环支持,存在着诸多安全隐患,如气管插管脱落、输液管脱落等,一旦发生,往往会危及患者生命。表1显示对照组在外出检查过程中发生的不良事件高于观察组。针对急诊抢救患者外出检查的高风险,制定标准化的外出检查风险评估流程,不仅规范了医务人员行为,还可以和患者或家属进行充分有效沟通,从而规避风险。大大降低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3.2 外出检查风险评估流程可提高患者及家属满意度

患者及家属满意度较低,与检查前未能与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评估与沟通有关,容易造成不良事件的发生,致使患者的满意度明显降低。实验组实施患者外出检查风险评估流程,预见性的向患者及家属做出告知,如检查目的、必要性及风险等级,所需配合和注意事项,以便其做好充分准备。对于高风险等级患者外出检查,除做好途中意外情况的应急处理准备外,医护人员亲自陪同,减轻了患者和家属的紧张心理;并提前与相关科室取得联系,避免患者等待,提高患者满意度。规范的抢救室患者外出检查风险评估,医疗工作更容易得到患者及家属的认可,促使医患关系更加和谐。

综上所述,通过制定抢救室患者外出检查评估制度,采用急诊抢救室患者外出检查风险评估流程,从而全面评估患者外出检查过程中的风险等级,及时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沟通,做好相应的风险防范,能有效的减少外出检查中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的满意度,保障危重患者的安全。

【参考文献】

[1]黄秀杰.病情分级制度在心内科外送患者检查及治疗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5,21(7):112-113

[2]孙迟.院内转运风险及其规避措施的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12,47(11):981-983

[3]苏意娟,邹佩珍.护士长在加强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四新要素”[J].护理管理杂志,2010,7(6):56-57.

[4]辛键,黄飞鹰,曹娜,等.陪检服务流程再造在危重病人检查转运中的应用研究[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0,16(26):3123-3125.

[5]孙萌,郑修霞,朱秀.护理人员对陪检人员的满意度调查与分析[J].中国护理管理,2012,12(9):71-72.

[6]陆莉金.急诊科危重患者院内转运风险因素与护理[J].吉林医学, 2014,35(14):3185-3187.

论文作者:金莉娜,马建宁,赵菁(通讯作者)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20年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2/24

标签:;  ;  ;  ;  ;  ;  ;  ;  

标准化风险评估流程在急诊抢救室患者外出检查中的应用论文_金莉娜,马建宁,赵菁(通讯作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