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儿科护理中的护患沟通技巧论文_沈晓萍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儿科 湖北武汉 430000

【摘 要】目的:探讨分析儿科护理中的护患沟通技巧。方法:将108例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4例,给予观察组运用预防性沟通、营造温馨的环境、特殊病人的沟通、身心护理等多种类型沟通技巧,给予对照组运用常规沟通方式,对比两组矛盾纠纷发生率和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出现2例矛盾纠纷,发生率为3.70%,对照组出现11例矛盾纠纷,发生率为20.37%,两组差异对比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满意度为96.30%,对照组满意度为79.62%,,两组差异对比有意义(P<0.05)。结论:在儿科护理中善用沟通技巧能有效降低矛盾纠纷发生率,一定程度也能调动患儿参与治疗积极性,提高治疗护理质量和患儿、家属满意度,促使患儿早日康复。

【关键词】儿科护理;护患沟通;技巧

引言

护患沟通是护理人员工作中不可缺少的环节,良好的沟通可以化解医患矛盾,对于儿科患者年龄小、家长溺爱、不愿配合治疗等更需要采取有效沟通技巧,从而提高儿科护理质量。对此,本文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108例患儿应用护患沟通技巧,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文选取我院儿科于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108例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沟通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4例,观察组男32例,女22例;年龄3-14岁,平均(6.7±1.2)岁,对照组男30例,女24例;年龄2-14岁,平均(6.4±1.7)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对比无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沟通方式,即护理人员在日常巡视中详细询问患儿感受和病情恢复情况,必要时可给予相应的心理护理,促使患儿以良好的心理状态面对治疗。观察组采取多种类型沟通方式,具体有以下几种:

1.2.1预防性沟通

医护人员应及时告知患儿以及家属病情发展、转归情况以及诊断治疗效果,并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对方阐述治疗方法、治疗目的。医护人员应正确指导患儿服药并告知家长该如何喂药,建议患儿接受除药物之外如输液等治疗。医护人员在护理中应主动将可能引发的矛盾纠纷的患儿家属列为重点沟通对象,充分了解对方想法和心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和处理。例如部分家属对医疗费用存在疑问,此时医护人员就应根据清单内容逐项为家属讲解,让家属充分了解患儿住院治疗期间涉及到各项费用。在此过程中需要提出在应用自费药品、高额检查时应第一时间征求患儿家属同意,不应擅自替患儿家属决定,也避免后期产生不必要的纠纷。

1.2.2营造温馨的环境

住院环境的好坏对于患儿及家属来说极为重要,安静舒适,冬暖夏凉,病房墙壁上贴着可爱的图片,同时发放一些健康教育宣传资料,普及健康教育知识以及一些必要的温馨小提示,尽可能地创造舒适的住院环境,尽一切力量改善病房的硬件设施保证患儿安全,提高患儿及家属的自防自护能力实现环境治疗的功效。

1.2.3特殊病人的沟通

特殊病人主要指病情危重,疗效不满意的、身份特殊的、诊断不明确的、病情特殊的等等。针对特殊病人中的病情危重的患儿实行“守到做”,也就是由沟通能力及护理技术强的护士专门负责,同时认真观察,及时发现病情变化,配合医生做好救治,同时做好病情的动态沟通;针对疗效不满意的患儿家长要及时告知主管医生,同时请高年资医生会诊,并及时落实各项治疗护理措施,让家长及患儿体会到医护人员对他们的重视,进而达到有效的沟通目的。针对身份特殊的患儿及家属,在沟通护理过程中要时时处处体现出对他们的尊重,让他们感受到特殊的优质服务,最终得到患儿及其家长的认可,能够积极配合护理工作实施。

1.2.4身心护理

做为一名儿科护士应加强各项技术操作的练习及掌握,在为患儿做进行各种穿刺及注射时,要学会运用无痛的操作技术,严格无菌操作,注意分散患儿注意力,尽量做到一针见血。护士熟练的操作技术也是一种综合性的非语言交流,也是维系护患关系沟通效果的纽带。对于年龄较小的患儿来说,护患沟通主要是护理人员和患儿家长多沟通和交流,理解患儿家长的心情,帮助家长缓解心理压力,合理的回应患儿家长,向其讲解有关疾病的知识,积极预防疾病的出现。对于不合作的家长,护理人员应给予耐心的疏导,或告知上一级护士从而得到家长的支持。同时安抚患病的儿童,消除其对医院的恐惧心理。对于年龄超过3岁到学龄前的幼儿,护理人员需要了解这个时期患儿的心理状态,多选择夸奖和赞美的语言,适当给一些如贴画类的小物品,使其能够积极的配合治疗。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矛盾纠纷发生率和患者满意度。

1.4统计学分析

借助SPSS11.0软件统计分析了所需要的各种数据,计量资料通过平均数标准差(±s)进行表示,借助t检验进行了对比,用%表示计量,用χ2检验,P<0.05即统计学有意义。

2.结果

2.1矛盾纠纷发生率

观察组出现2例矛盾纠纷,发生率为3.70%,对照组出现11例矛盾纠纷,发生率为20.37%,两组差异对比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

2.2护理满意度

观察组满意度为96.30%,对照组满意度为79.62%,两组差异对比有意义(P<0.05),具体数据见表1。

表1 两组满意度比较(n,%)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3.讨论

近年来,随着经济水平快速提升和社会发展,医疗水平和以往相比也发生了较大改变,但也随之凸显医患关系。尤其对于年龄偏小和家长过于溺爱的儿科而言,更需要运用科学合理的沟通技巧,注意使用非语言性沟通,如变换表情和眼神,点头作回应或者简单插话,身体稍稍前倾,双目注视对方,注意观察患者的感受,理解患者的感受。综上所述,在儿科护理中善用沟通技巧能有效降低矛盾纠纷发生率,一定程度也能调动患儿参与治疗积极性,提高治疗护理质量和患儿、家属满意度,促使患儿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康丽卿.儿科护理中的护患沟通技巧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7,15(1):73-75.

[2]卢瑞存.儿科的护理风险及防范[J].中国实用医药.2012,23(02):102-103.

论文作者:沈晓萍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8年7月上第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11

标签:;  ;  ;  ;  ;  ;  ;  ;  

解析儿科护理中的护患沟通技巧论文_沈晓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